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白银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南忠仁,王胜利,刘金鹏,高有林,高国臻,牛亚萍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交接带 ,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 ,环境变化剧烈。文章在深入认识白银市具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对其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 ,旨在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S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7 ] |[下载次数:423 ] |[引用频次:10 ]
  • 甘肃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魏国孝,马金珠,赵华,黄天明

    甘肃省生态系统分为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两大类 ,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由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为环境压力构成 ;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四个次一级系统组成 ,每个次一级生态系统由各自所属指标体系来系统评定。利用因子分析法、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多次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 2 6项指标作为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定量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表明 ,甘南州、陇南地区、张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甘肃中部广大黄土高原地区次之 ,河西走廊的武威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环境质量最差。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 ,能够用于不同地区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环境质量对比与变化研究。

    2004年S2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7 ] |[下载次数:816 ] |[引用频次:58 ]
  • 甘肃干旱区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

    丁文广,卜红梅,胡小军,夏锋

    本文对甘肃省干旱区与公众的环境意识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知识获取渠道、环境状况评价、环境保护态度以及环境保护行为五个方面的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分析 ,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2004年S2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3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2 ]
  • 粘粒含量——夏季风的良好替代指标

    管清玉,2潘保田,高红山,王勇,王均平,苏怀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尾闾部位的沙沟剖面、东部半湿润区王官剖面、东部湿润区扣马剖面的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发现 ,黄土地层中 <5 μm的粘粒含量指标对各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指示得比较清晰 ,可以较好地反映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对黄土地层中粘粒含量的测试及其环境意义分析以及与经典的东亚夏季风的替代指标———磁化率、红度指标 (a )的对比分析发现 ,粘粒含量指标的意义比较明确 ,适应范围更广 ,灵敏性也较高 ,是一比较可靠的、新的东亚夏季风的良好替代指标。

    2004年S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9 ]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54 ]
  • 气态污染物长期平均浓度计算方法初探

    潘峰,王颖,袁九毅,何治

    本文以Gauss模式为基础扩散模式 ,充分考虑了兰州市区的气象条件、地形和风场特征 ,建立了一个能够应用于长期平均浓度预测的扩散模型。并利用 98年的污染源资料和气象资料 ,对SO2 和NOX的长期平均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与同期监测值相比效果较好 ,该模式能够较好的反映兰州市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对其他城市的长期浓度预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4年S2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2 ]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 兰州市SO_2污染控制区优化规划方案的探讨

    王颖,袁九毅,何治

    根据《大气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划定酸雨控制区和SO2 污染控制区的规定 ,为使兰州市SO2 控制区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本文以 98年的污染源资料和气象资料为模拟对象 ,利用大气扩散模式 ,通过各个污染源对每个控制点浓度分担率的计算 ,以污染源的总削减两最小 (总排放量最大 )或总削减率最小为优化目标 ,列出了几种优化方案并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各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使最终的优化结果切实可行 ,将点源的上界乘一经济技术指标值 ,既可以使控制区达到环境质量目标值 ,又充分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

    2004年S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8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3 ]
  • 兰州市表层土壤Cu、Zn、Pb污染评价及成因分析

    杨苏才,曾静静,王胜利,南忠仁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对兰州市表层土壤重金属 (Cu、Zn、Pb)含量的空间变化及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 ,探讨分析了交通、工业活动以及绿化带对城市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 ,兰州市表层土壤除个别点外均已受到重金属污染 ,其污染程度取决于交通所产生的汽车尾气、扬尘 ;另外 ,工业活动和绿化带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

    2004年S2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9 ] |[下载次数:1001 ] |[引用频次:41 ]
  •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兰州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

    何治,袁九毅,王颖,祁斌,汪新,温杨炅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 ,使得兰州市空气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尽管排污单位加大了治理力度 ,使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必须从源头抓起 ,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对兰州市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提高了天然气、电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并运用城市多源扩散模式进行浓度预测 ,结果表明 :采取清洁能源替代措施以后 ,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按功能区划分均可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2004年S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0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2 ]
  • 树木年轮~(13)C/~(12)C比率记录的树木生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田沁花,勾晓华,田艳艳,张永,彭剑峰,张永香

    树木年轮1 3C/1 2 C对气候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气候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进而影响树木代谢物质的生成和流动及其同位素的分馏。对树木生长和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含量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响应的全面分析研究 ,可以更为准确的获得树木年轮同位素1 3C/1 2 C比率与历史气候环境变迁关系的资料。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生态环境决定树木叶片的气孔导通度 ,而导通度又影响植物同化速率 ,进而影响树轮中稳定碳同位素的比率 ;2 .大气CO2 的浓度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而植物对水分的利用直接影响树木光合作用的速率 ,进而植物碳同位素比率记录了环境CO2的浓度的变化规律 ;3.植物同化速率和气孔导度与气候要素 ,如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及风等气候要素有关 ;4.树木年轮1 3C/1 2 C比率与生态环境的响应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碳同位素同环境的相关既存在空间差异也存在树种差异。

    2004年S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7 ]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7 ]
  • 干旱区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退化生态重建

    黄天明,王雄师,石培泽

    本文在概括、总结干旱区生态需水量的概念体系基础上 ,对民勤不同水平年生态需水量采用阿维里扬诺夫方法作了初步估算 ,结果表明存在其他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情况。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 ,节水治污、跨流域调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利用分配水资源是民勤今后发展的惟一出路。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民勤退化生态的重建 ,将民勤分为三个区 ,对不同分区的生态重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2004年S2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6 ]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22 ]
  • 兰州市大气降尘中的多环芳烃特征及其与地形和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

    邓祖琴,张成君,胡轶鑫

    兰州的石油化工产业以及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较多的多环芳烃 ,而兰州市特殊的狭长河谷盆地地理环境 ,污染物很难通过自然扩散消除 ,尤其是冬季的污染更加严重。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大气降尘在地表沉积样品的分析 ,了解兰州市多环芳烃的主要成分 ,以及与地理特征和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兰州市区及郊区共采七个地表土样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土样中的多环芳烃 ,其中乙基芘在兰州市广泛分布 ,而在西固石油化工炼制区和阿干镇煤矿区有较多的甲基硫芴、甲基苯并硫芴 ;在城关区东岗镇、兴隆山旅游区的PAHs化合物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氧芴、萘、萤蒽等系列化合物占主要。由于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之间的兴隆山、白塔山形成一狭口地形 ,西风或西北风使西固石油化工炼制区产生的污染物从兴隆山后山的阿干镇山谷带走 ,从而减少了对城关区的污染。

    2004年S2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2 ]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29 ]
  • 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与沙漠化治理—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王伟,刘铁军,田良,颉耀文,丁文广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受害地区大都在西部 ,并且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一旦破坏不易恢复。沙漠化防治是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沙漠化防治新理念 ,即将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与科技治沙相结合 ,将沙漠化防治与农村社区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沙漠化防治的效果 ,并以甘肃民勤县绿洲沙漠化防治与社区生态扶贫项目为例 ,探讨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2004年S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4 ]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11 ]
  •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四氯乙烯分析方法的研究

    陶燕,米生权

    目的为水中四氯乙烯等这类易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研究一种简单可靠的分析方法 ,从而减少传统分析方法中使用大量有毒有机溶剂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工作量大、结果准确性差等缺点。方法水溶液直接注入气相色谱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水中四氯乙烯的浓度。结果 水溶液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四氯乙烯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 =- 0 .33+ 0 .0 5 6x,相关系数r=0 .9990 ,水中四氯乙烯含量在 0 .0 5 μg~ 0 .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保留时间为 9min40s,峰形良好。结论 水溶液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测定水中四氯乙烯的方法 ,其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均较好 ,这种方法易于推广。

    2004年S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2 ]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3 ]
  •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体系研究

    罗晓玲,兰晓波,李岩瑛,郭良才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 1 971 - 2 0 0 0年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并探讨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基础上 ,结合本区域特殊的气候状况 ,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预报等级 ,并进行了效果检验和参数订正 ,可以满足气候相似地区城市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的需要。

    2004年S2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0 ] |[下载次数:1176 ] |[引用频次:69 ]
  • 我国北部农牧交错区城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以包头市为例

    任志远,武永峰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乡镇 (苏木 )为研究单元 ,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 ,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 ,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年S2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4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6 ]
  • 甘肃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探析

    张旺锋,武翠芳,熊永兰

    本文从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及现状入手 ,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运用定量的方法对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土地资源自身属性持续利用的关键和措施。

    2004年S2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8 ]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5 ]
  • 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性思考

    张旺锋,江宁

    本文从甘肃省实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行动要求的角度 ,分析了其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并对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大经济环境进行了必要的剖析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再认识和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制度性策略。

    2004年S2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0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 甘肃中部干旱区退耕还林预设目标与现实差异研究—基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调查

    丁文广,胡小军,卜红梅

    在 2 0 0 4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做出大幅调整之时 ,本文研究者选择甘肃省中部干旱农村社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以退耕还林预设目标与现实差异的研究为切入点 ,反观和反思退耕还林政策。同时 ,作者以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式为依据 ,指出造成退耕还林目标与现实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的参与机制在环境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中的缺失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期促进和推动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与改进。

    2004年S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58 ]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2 ]
  • 干旱区灌溉农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WSU-PRA调查研究——以甘肃民勤绿洲为例

    李丁,马金珠,南忠仁

    本文通过WSU$CPRA(水土资源利用的农村参与式评估 )方法 ,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对象 ,对干旱区灌溉农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调查。结果表明 :退耕还林实施后 2 0 0 3年全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实际上涨 1 4.7个百分点 ;挤占粮经生产河水资源1 4% ,以红崖山水库渠口水量计算约为 0 .1 2 1亿m3;植树扩大地下水开采 0 .398亿m3,种植饲草节水 0 .1 0 76亿m3,增减相抵实际扩大地下水开采 9.63%~ 1 0 .37%。

    2004年S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2 ]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13 ]
  • 甘肃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曹小平,马金珠,魏国孝

    甘肃是西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 37.94× 1 0 4 km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3.5 %。黄河流域主要是水力侵蚀 ,长江流域为重力侵蚀 ,河西内陆流域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因素为地质结构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时空变率大、植被覆盖度差 ,是缓变因素。而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 ,滥伐毁草过牧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则是叠加在自然变化上的突变因素 ,加剧了水土流失。未来结合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主要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策略。

    2004年S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8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11 ]
  • 近40年来民勤绿洲空间变化研究

    矫树春,颉耀文

    绿洲是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 ,如何合理、协调、持续地利用和开发绿洲是当今干旱、半干旱地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以遥感及GIS为工具 ,借助地学信息图谱技术 ,以不同时相、不同尺度的数据源为基础 ,编制出 1 960~ 2 0 0 1年民勤绿洲分布图 6幅 ,在GIS中通过空间分析获得民勤绿洲空间变化图 5幅。研究发现民勤绿洲的空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960~ 1 973年绿洲扩展 ;1 973~ 1 994年绿洲稳定 ;1 994~ 2 0 0 1年绿洲迁移和不稳定时期。民勤绿洲演变是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人口的增加以及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04年S2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5 ] |[下载次数:444 ] |[引用频次:38 ]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以阜康荒漠绿洲为例

    刘新春,张远东,杨青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 ,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 ,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 1 ) 1 987年至 1 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 ,在冲积平原上下降 ;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 ,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 ,其他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 ,水域各带基本不变。 ( 2 )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 ,优势度上升 ;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 ,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 ,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

    2004年S2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9 ]
  • 天水小陇山森林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张俊华,刘金鹏,巨天珍,南忠仁

    文章以天水小陇山森林土壤为例 ,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和肥力之间的关系。土壤肥力的PCA结果表明 :全P、有机质、全N、速效P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 ,全K、pH值、C/N、速效N、对土壤肥力有逆向负荷。

    2004年S2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5 ]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10 ]
  • 新疆盐碱地种植耐盐小麦土壤盐分的变化

    罗廷彬,李彦,任崴,苏风春,王宝军

    新疆干旱区有大量盐碱地 ,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碱的利用改良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研究 ,面临巨大的挑战。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小麦既有生产效益 ,又有改良土壤盐渍化作用。在传统灌溉管理下 ,当土壤原始盐分 2 .0 %时 ,在壤质土壤上种植耐盐小麦 1— 2年 0— 4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8%。在粘壤土、壤土土质的土壤中 ,种植耐盐小麦 5年时 ,0— 1 0 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5 % ;种植 7年后 ,0— 1 0 0cm土层盐分降到 0 .2 %左右 ,且在以后种植条件下 ,土壤盐分趋于平衡状态 ,变化很小。种植耐盐小麦引起的盐分变化 ,灌溉水为主要作用 ,以至经多年种植 ,土壤表现为脱盐碱化现象。

    2004年S2期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5 ] |[下载次数:624 ] |[引用频次:29 ]
  • 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土壤全N分布特征及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

    张俊华,王胜利,巨天珍,南忠仁

    对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全N含量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土壤全N与群落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发育阶段土壤全N含量呈稳定的变化趋势。发育中期 ,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 ,随丰富度指数增加 ,全N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 ;发育后期 ,随着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呈逐渐增加趋势 ,随着均匀度的增加 ,全N变化不明显 ;发育末期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趋于稳定 ,土壤全N含量不稳定 ,随丰富度指数的升高 ,全N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2004年S2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0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1 ]
  • 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土壤动态特征分析

    张俊华,王胜利,巨天珍,南忠仁

    文章以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为例 ,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的特征。结果显示 :( 1 )随着群落的发育 ,土壤质地由群落发育中期的粉土逐渐过渡到发育后期、末期的粘壤土 ,土壤质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2 )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因子与群落生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随着群落的发育 ,生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增强 ,即在发育中期 ,土壤性质与群落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在发育后期、末期 ,生境因子的作用增强。 ( 3)土壤作为锐齿栎群落的生境因子 ,与群落的关系表现为 :随着群落的发育 ,土壤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增强。

    2004年S2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1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0 ]
  • 河北坝上地区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研究——以沽源县为例

    南秋菊,马礼,甘超华

    坝上地区自然环境脆弱性再叠加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本文以坝上地区沽源县为例 ,指出了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战略途径。

    2004年S2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6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5 ]
  • 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研究

    包雪原

    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 ,探讨土地沙化、退化的自然、人为原因 ,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下 ,提出了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措施体系。沙地植被以自然恢复为主 ,辅以人工措施。为促进植被快速恢复 ,在实施生态移民的同时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经营方式 ,实现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和人类“生活”的耦合。

    2004年S2期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7 ]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19 ]
  • 石羊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恶化及原因探讨

    马金珠,朱中华,贾新颜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了石羊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并利用类比法对历年各监测断面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石羊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的演化历史与红崖山水库的污染原因。结果表明石羊河干流武威市凉州区至红崖山水库河段污染严重 ,主要由于 2 0 0 0年以来河流水量减少、排污量增加、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和红崖山水库发展渔业所致。必须采取严格的综合治理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宣传教育、节水及合理分配水资源等几方面。

    2004年S2期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12 ]
  • 天山北麓的水资源利用与绿洲稳定性-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李志忠,韩洪凌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河流流域 ,玛纳斯流域拥有天山北麓最大的绿洲 ,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 ,来分析天山北麓水资源的利用对流域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天山北麓自然环境体现为山地 -绿洲 -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 ,它是一个人工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作为发育在干旱气候大背景下的隐域性的自然景观 ,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天山北麓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大 ,也是引起天山北麓绿洲演变、分布变化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子。处于不同地貌位置的绿洲 ,由于其水资源特点不同 ,绿洲的稳定性以及绿洲演变规律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 ,绿洲的稳定性由其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决定 ,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及利用是关系到天山北麓绿洲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保持绿洲面积的稳定性 ,绿洲分布的稳定性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 ;水资源利用不当会导致绿洲内部土地发生大面积次生盐渍化 ,绿洲外围则由于生态用水不足加之人为破坏 ,使作为绿洲屏障的过渡带转变成生态断裂带 ,威胁绿洲的稳定性。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解决好灌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实施高新技术?

    2004年S2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6 ]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24 ]
  • 西北干旱内陆区废水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王文瑞,南忠仁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紧缺 ,而流域内空间水资源分配不均 ,加之人类生产活动所需水量在逐年增加 ,致使生态环境用水大量减少 ,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耕地盐渍化、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保证生态环境用水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从人类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出发 ,探讨在西北干旱区废水的产生量及其危害 ,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废水 ,并且特别探讨了废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废水不但可以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供水量 ,同时还减轻其对城市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放大水资源总量。

    2004年S2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6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1 ]
  •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朱中华,王雄师

    在调查计算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量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 ,研究了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河西地区地处甘肃省西部。总水资源量为 74.8× 1 0 8m3,其中地表水 69.66× 1 0 8m3,地下水 5 .1 4× 1 0 8m3。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较早 ,整体开发利用强度大 ,开发利用率全区平均为 1 1 5 %。目前河西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特别是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的严重超采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来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矛盾的主要对策为合理配置水资源 ,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水资源管理。

    2004年S2期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9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9 ]
  • 金昌水资源特点及供需平衡研究

    朱高峰,马金珠,苏永红,李相虎

    本文通过建立金昌市人口与牲畜增长规律 ,第二、三产业的GDP增长率规律数学模型 ,计算出在长时间序列中的用水量持续增长状况及根据金昌市农业节水技术和城市生态规划 ,得到农业、生态用水量规划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 ,分析了金昌市未来水量供需平衡问题 ,对指导金昌水资源利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4年S2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9 ]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1 ]
  • 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研究

    苏永红 ,冯起 ,朱高峰

    通过 2 0 0 3年 4- 5月在黑河下游额济纳分两条路线 (a -a’和b -b’)采集水样 ,分析了额济纳现状水资源特征。远离河道区域水化学类型有HCO3·SO4-Na、Cl·SO4-Na·Ca、HCO3·Cl-Na·Ca和SO4·Cl-Na ;在河道附近或河道地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是SO4·HCO3-Na ,类型单一 ;研究区矿化度和各离子含量随距离补给源的远近增减而升降 ,表明它们主要依赖于上游补给水量 ;同时 ,额济纳地处干旱区 ,降雨稀少 ,该区植被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区域生态的变化。

    2004年S2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5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8 ]
  • 干旱区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法——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例

    李相虎,贾新颜,黄天明

    本文简要概述了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评价原则 ,在分析总结目前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模糊数学法的科学合理性。模糊数学法采用隶属函数来描述水质的分界 ,实行隶属度择近原则 ,体现了实际界限的模糊性 ,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 ;权重的大小是根据实测值确定的 ,超标越多 ,权重越大 ;模型考虑了各项参数在总体污染中的作用差异 ,最终结果不仅能够反映出此水体的水质级别 ,还能反映出该水体对应于各级水质的隶属情况。因此 ,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水质更能反映水体实际情况 ,是一种较好的水质评价方法。经用此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武威市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得出石羊河干流校东桥、扎子沟及红崖山水库水中COD、BOD、NH3-N及粪大肠菌群等指标严重超标 ,都属于Ⅴ类水 ;上游黄羊水库、南营水库及西营水库水质整体较好 ,都属于Ⅰ类水 ,但BOD含量较高。

    2004年S2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7 ]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22 ]
  • 敦煌市水资源及节水型城市建设探讨

    桑学锋,豆林,刘琴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敦煌 ,水无疑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是绿洲形成、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而且决定着敦煌绿洲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质量。本文通过对敦煌水资源特征分析 ,论述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对建设敦煌节水型城市进行初步探讨 ,并提出相应对策。  

    2004年S2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6 ]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13 ]
  • 农民旅游市场开发浅议

    刘小英,陈怀录,蔡迪花

    近几年 ,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 ,城镇居民旅游市场日益成熟 ,无论出游人口还是旅游花费都明显增加 ,但农民旅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旅游供给严重不足。鉴于农民旅游的重要地位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旅游特征及其发展潜力 ,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开拓农民旅游市场的几点措施建议。

    2004年S2期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1 ] |[下载次数:690 ] |[引用频次:4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