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陕西省公众环境关心现状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周旗;张盼峰;宋佃星;

    基于2013-2014年在陕西省调查的环境关心数据,通过R语言和SPSS21分别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和均值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研究了公众的环境关心现状及其影响因子。数据分析表明:(1)按环境关心态度,公众可以分为环境中心主义者和持中立态度的协调论者,环境中心主义者约占65%,协调论者约站35%,陕西省大体上以关心环境的人群居多;(2)陕北高原区、关中平原区和陕南山地区的环境关心程度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3)男性与女性之间在环境关心态度上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4)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分别对环境关心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职业和经济收入可能通过受教育水平对环境关心产生影响。

    2017年02期 v.31;No.22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3 ] |[下载次数:826 ] |[引用频次:8 ]
  • 共享发展视角下新疆居民幸福指数测评研究

    朱金鹤;王军香;

    居民幸福感对社会的"共享式"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为例,从经济包容、生活与消费、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及生存环境幸福度五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及GIS定量分析2005~2014年新疆居民幸福指数。研究表明:整体上,居民幸福指数缓中有稳,稳中有进,呈递增趋势;从地域来看,南北疆居民幸福指数的均值均以稳步提升的态势协同并进;从分类幸福度来看,经济包容幸福度、公共服务幸福度与总体居民幸福度呈"磨合型"态势,其它分类幸福度与其呈波动"倒挂型"态势;从空间布局来看,新疆各地州幸福指数呈现"大聚集,小连片,微散落"的空间分布态势。

    2017年02期 v.31;No.222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6 ] |[下载次数:1058 ] |[引用频次:9 ]
  • 论技术开发中如何利用农牧民的知识与智慧

    中本和夫;矫江;刘峰;李丽原;塔娜;李宁辉;钱贵霞;

    价值链分析法是研究农村开发问题的有效手段。文中通过价值链分析方法构成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经研究证明了根据不具备利害关系的农牧民提出的想法和点子进行技术开发的有效性。以下两种结果是基于农牧民的知识与智慧进行技术开发的成功案例。在黑龙江省盐碱土壤改良中采用了来自水田地区的技术点子。具体内容是通过稻壳防止毛细管作用,种植苜蓿。在内蒙古将牧民的技术点子运用在蔬菜栽培方面。具体内容为利用畜粪发酵热的有机蔬菜种植栽培系统的开发。研究还发现,在构建广域的资源循环系统的过程中对于表现出非协助态度的农牧民,行为经济学的解决方法较有效。研究结果中,有一项有机水稻栽培系统是根据半干旱地区的农牧民提出的技术点子进行设计的,内容为利用羊粪浮力的省力型有机物质投入方法。本研究的研究结论证明了在面对复杂的地域问题研究时,促进包括不具备厉害关系的各地农牧民的参与,及时发现并积极发挥其创意点子的重要性。

    2017年02期 v.31;No.22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1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信息渠道、学习能力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基于民勤绿洲的调查研究

    乔丹;陆迁;徐涛;赵敏娟;

    利用甘肃省民勤绿洲调研数据,运用无序多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信息获取渠道、学习能力对农户灌溉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具有多样性,且不同信息渠道对不同类型技术选择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社会网络对简单技术采用的边际影响较大,而政府推广对复杂技术采用的边际影响较大;学习能力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拓宽农户基于政府推广和社会网络的信息获取渠道,并针对不同类型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技术复杂程度和农户学习能力,制定最优的推广方案。

    2017年02期 v.31;No.222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0 ] |[下载次数:1458 ] |[引用频次:64 ]
  • 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永桃;陈英;马婷婷;

    为深入研究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河西地区进行调查,并归纳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地产权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49.87%的农民认为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94.35%农民对土地流转方式认知清晰,18.71%农民认为土地并非不可以抵押,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归于集体或国家的农户比例较低。(2)农民农地产权认知主要受农民个体因素、家庭基本特征、外部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部分不显著因素。农民农地产权认知并非一定与法律所要求相符,但应当重视农民对农地产权中的部分需求;加强农地制度宣传和规范执行,有利于提高认知和解决农地利用中的矛盾。

    2017年02期 v.31;No.222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6 ] |[下载次数:1165 ] |[引用频次:25 ]
  • 黑河-石羊河流域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生计资产研究

    乔蕻强;程文仕;岑国璋;刘学录;

    农户生计多样化以及生计策略的改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是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黑河-石羊河流域六个典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建立农户生计资产评价体系,并对研究区域的生计资产综合值进行测算,比较两河流域农户生计资产的规律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⑴自然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五种资产划分合理,良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域不同农户生计类型的生计资产状况;⑵民勤县农户生计资产中物质资产、金融资产、自然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最主要的资产;⑶甘州区农户生计资产中社会资产和金融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的资产。因此,民勤县农户生计以农业种植为主,甘州区农户生计以社会投资为主,两区域生计资产差异性较大。

    2017年02期 v.31;No.222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7 ] |[下载次数:789 ] |[引用频次:34 ]
  • 兰州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房价格的影响预测研究

    张文斌;刘选;赵霞;

    基于互换理论,在对轨道交通影响范围测算模型改进的情况下,结合投资收益原理和广义交通成本理论,以正在建设中的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对沿线住房价格的地理范围和增值的影响。研究表明:(1)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对沿线站点住房价格影响的地理范围约在0.20~3.40km之间,且距离市中心越近影响范围越小,离市中心越远影响范围越大。(2)其对沿线住房价格的增值预测范围在0~1551.29元/m~2之间,且因轨道交通开通而产生的增值高低规律是距离市中心越近增值越低,距离市中心越远增值越高。(3)增值预测值ΔP_(max)只反映了沿线住房因轨道交通线开通后,交通条件及附带设施改善而产生升值,在实际调查中沿线住房在轨道交通施工时就因其利好消息而提前增值。

    2017年02期 v.31;No.22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8 ]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17 ]
  • 我国城市整体交通运输流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其空间关联性分析

    王绍博;郭建科;

    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流在2005-2013年间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城市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相关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交通运输流发展重心向东移动后持续西移,发展空间收缩后扩张,发展轴线顺时针偏转后逆时针偏转,南北方向收缩,东西方向扩张,表明国际市场的萧条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作用开始显现;从发展密集性变化看,2008年密集性增速迅猛,2012年后明显降低,说明靠投资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持续,这种"假性"提升必定会转入中低速度;我国交通运输流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低,同时各类集聚区规模随着国家投资及地区战略的实施发生着动态变化。

    2017年02期 v.31;No.222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9 ] |[下载次数:1312 ] |[引用频次:45 ]
  •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

    米国芳;长青;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文中采用中国1990-2014年样本数据,在经典Romer"尾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放宽"经济规模报酬不变"假定,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同时约束下经济增长"尾效"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受碳排放量和煤炭消费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0.818%;受碳排放量和石油消费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1.398%;受碳排放量和天然气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1.808%。而且不管有无碳排放约束,能源消费结构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碳排放的限制,能源消费结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强。

    2017年02期 v.31;No.22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7 ] |[下载次数:2047 ] |[引用频次:45 ]
  •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地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孙燕英;李元杰;康艾;杨晓泽;刘鑫;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多年的矿业开发和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以综合评价法为手段,通过选取水、土地、矿产、林业和旅游资源要素以及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要素8个方面16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权重赋值后,对该区域七个区块2010年度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东胜区块和乌海区块的资源环境系统均处于高负荷水平,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远远低于矿产资源开发所施加的压力,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应适当减小;准格尔区块、伊金霍洛区块及鄂托克区块负荷水平中等,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可继续矿产资源的开发;乌审区块、达-杭区块负荷水平较低,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可适当加强。

    2017年02期 v.31;No.222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9 ] |[下载次数:1362 ] |[引用频次:23 ]
  •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草原生态补偿中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

    胡振通;柳荻;孔德帅;靳乐山;

    基于内蒙古470户牧户样本数据,运用机会成本法对禁牧补助标准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结果分别为7.77元/亩、5.97元/亩、10.90元/亩,三个旗县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结果的平均值为8.21元/亩,三个旗县实际禁牧补助标准的平均值为5.92元/亩,估算标准比实际标准高2.29元/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中认为实际禁牧补助标准存在偏低,并且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做出调整。

    2017年02期 v.31;No.222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2 ] |[下载次数:1621 ] |[引用频次:104 ]
  •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差异与区域收敛

    耿仲钟;肖海峰;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文中采用锡尔分解的方法考察了2004-2013年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总差异减少,粮食功能区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全国层面化肥施用强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主产区差异又是造成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化肥总体上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不同化肥品种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2017年02期 v.31;No.22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5 ] |[下载次数:778 ] |[引用频次:38 ]
  • 中国森林公园经营效率及其资源投入冗余分析

    刘振滨;林丽梅;郑逸芳;

    基于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DEA-BCC模型对森林公园的经营效率及其资源投入冗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经营效率总体呈年度波动型增长趋势,区域间经营效率的差异较大;纯技术效率对经营效率的影响较大,规模效率在年际间及区域间的变动较小;各地区投入资源冗余情况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它地区。调整资源投入规模及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森林公园经营发展的重点。

    2017年02期 v.31;No.22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5 ]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14 ]
  • 农户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吴雪莲;张俊飚;丰军辉;

    作物秸秆市场流通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湖北省394位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Binary Probit模型经验分析了农户参与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73.35%的农户具有参与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意愿。经济价值感知越强、农业收入型家庭、所在村庄配有作物秸秆处理设施、对当前农村环境满意程度越低的农户,其参与意愿相对更高。据此推动秸秆产业化发展、提倡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户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经济价值感知及完善作物秸秆"收储运"市场流通体系等政策有助于农户参与到作物秸秆市场流通体系。

    2017年02期 v.31;No.22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1 ] |[下载次数:871 ] |[引用频次:37 ]
  • 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测评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陈洪斌;

    以我国31个省份为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各省农业用水效率及其溢出效应进行测评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农业用水效率较低,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同时,农业用水效率的外部环境变量对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的测评结果影响明显,剔除外部环境变量的农业用水效率值更能真实反映真实效率。在考察各省农业用水效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基础上,利用空间滞后项模型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农业用水效率不仅受到本省各变量因素影响,还受到空间相邻省份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2017年02期 v.31;No.222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4 ] |[下载次数:1397 ] |[引用频次:69 ]
  • 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屈小娥;

    文中以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等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实证测算研究了陕西省及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贡献最大;从区域差异看,陕南水资源承载力最大,陕北次之,关中最小;从城市差异看,水资源承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汉中、安康、延安、商洛、宝鸡、西安、榆林、铜川、咸阳和渭南。总体来看,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归结为水资源整体匮乏、人口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节水意识不足等方面。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2017年02期 v.31;No.222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16 ] |[下载次数:3258 ] |[引用频次:93 ]
  • 基于回归模型预测的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动态驱动因子分析

    杨怀德;冯起;郭小燕;李勇进;黄珊;李会亚;

    基于民勤绿洲近15a的地下水位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绿洲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动态,并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引起绿洲地下水位变动的8个潜在变化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地下水位动态初步评价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绿洲地下水位动态表现为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和地下水位不均衡;(2)回归模型显示,地下水开采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人口规模是影响民勤绿洲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重要限制因子,且地下水开采量是绝对主导性因子。

    2017年02期 v.31;No.22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25 ]
  • 黄河上游天然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张营营;胡亚朋;张范平;

    利用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2年57年的径流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年内分布特征、径流年际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其周期性。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7.9m~3/s,径流在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极值比K达到3.1;径流在年内分布不均匀,其中7~9月三个月的径流占全年径流量的46.75%;年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2.65m~3/s/年;黄河上游年径流量在1992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666.05m~3/s和545.75m~3/s,相差120.3m~3/s;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存在着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径流演变的第一和第二主周期分别为12年和22年,它们控制了流域径流的演变过程。

    2017年02期 v.31;No.222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0 ] |[下载次数:721 ] |[引用频次:36 ]
  • 天山北麓黄土沉积的光释光年代学及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研究

    葛本伟;刘安娜;

    文中对天山北麓大佛寺(DFS)风成黄土剖面进行了光释光年代学、磁化率、粒度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认为该地区黄土沉积始于6.85±0.56ka B.P.左右,属于全新世黄土。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法从黄土中分离出两种主要的环境敏感组分,分别代表了该地区两种主要的粉尘风力搬运与沉积系统。它们在时间轴线上的变化则代表了区域大气环流与气候模式的小幅度调整。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地区自黄土沉积以来就处于干旱状态,小幅度降水及气温的变化对黄土的影响极为有限,堆积的粉尘对黄土的理化性质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017年02期 v.31;No.222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4 ]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17 ]
  •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周边地区降水及风沙环境对比分析

    周成龙;钟昕洁;张仕明;张爱强;吴新萍;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和周边北缘、南缘、东缘3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沙漠腹地降水和风沙环境特征并与同期周边地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漠腹地逐年平均降水量为26.0mm,整体年平均降水量比周边偏少了37.3%,夏季降水最多,为全年的69.3%,冬季最少,仅为全年的3.4%,各季节平均降水量均小于周边平均值,月降水比周边偏少51.9%;通过变差系数说明沙漠腹地夏季降水量和水汽压比周边地区更稳定;沙漠腹地主要以NNE、NE、ENE和E四个方向风为主,风向更集中;沙漠腹地平均风速为2.10m/s,比周边各站都偏大,和周边各站的风速分布呈现了较好的一致性;沙漠腹地大风日数和年沙尘暴日数较稳定,轮台地区大风日数年际波动最大,且末年沙尘暴发生日数变化最显著。

    2017年02期 v.31;No.222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2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15 ]
  • 陕西地区1368-2013年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刘东玥;

    通过对陕西地区1368-2013a间冰雹灾害事件的搜集整理,利用Arc GIS及Matlab等软件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68-2013a间,陕西地区共发生了991次冰雹灾害事件,平均每年发生1.54次,其中初等雹灾、中等雹灾和特等雹灾分别占冰雹灾害的25.43%、61.96%和12.61%。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175a、250a和500a等3个振荡周期。在时间分布上,冰雹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趋势,18世纪以后,冰雹灾害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且夏秋连雹的现象最多。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内雹灾存在明显空间的差异,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关中平原西部及以北地区,存在以榆林、延安及陇县为中心的高频区域。

    2017年02期 v.31;No.222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6 ] |[下载次数:621 ] |[引用频次:22 ]
  • 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张武;张淑兰;顾成林;杨文泉;吴云飞;

    笔者于2009年,对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894,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水平方向变化趋势基本是从呼兰向嫩江递减,即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Sorenson相似性系数表明各样地之间的相似程度都比较高,几乎都在极相似以上。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_(0.01)=0.936,r_(0.01)=0.912),与地温呈显著正相关(r_(0.05)=0.910,r_(0.05)=0.943)。CCA排序分析表明,弹尾目与地温值和全磷相关性显著,真螨目与pH值相关性显著,寄螨目与速钾相关性显著。DG指数变化趋势是从呼兰到嫩江递减。螨类和弹尾类比值大于1(A/C=1.58),表明该区域土壤生态系统不健康,土壤动物群落不稳定。笔者认为,与多样性指数相比,DG指数更适合测定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的土壤动物群落。

    2017年02期 v.31;No.222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4 ]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19 ]
  • 石羊河流域植物类型对其水坝修建的响应

    李亚;魏怀东;胡小柯;丁峰;陈芳;周兰萍;

    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内陆河流域,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通过整理参考前人考察研究结论及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石羊河流域修建水坝,水资源分配方式及利用模式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强烈影响其中下游的植物种及群落变化。主要表现在:1)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被面积、植被盖度、生物量等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植物类型发生了从湿生系列向旱生系列的转变,柽柳、盐爪爪、芦苇等植被逐渐退出,白刺、红砂、黑果枸杞等更耐旱植被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白刺在大部分地方都成为建群种。2)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物为了适应风沙大、温差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等不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多种旱生特征和适应方式;在人为干扰相对较重的区域植物叶片结构逐渐变化为以环栅型为主;在人为干扰相对较轻区域的植物逐渐向正常型和全栅型方向发展;在地下水位下降较剧烈的区域,植物叶片类型发生了由正常型、环栅型向不规则型的完全转变。水坝建设引起的大面积开荒种田、水资源利用不均衡、下游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恶化等是植物类型和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7年02期 v.31;No.222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6 ]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4 ]
  • 近十年气温和降水对荒漠植物梭梭、刺蓬物候期的影响

    蒋菊芳;梁从虎;杨华;张宇林;丁文魁;杨永龙;

    基于甘肃省武威市农试站对梭梭和刺蓬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SPS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建立了关键物候期的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荒漠区近十年气温略下降、降水增加,梭梭物候期较稳定,各物候期最早最晚出现日期相差达14~26天。刺蓬的物候期变化较大,各物候期最早最晚出现日期相差达40~142天,刺蓬物候期对气候变化更敏感。(2)梭梭返青期、展叶期、新枝形成期、开花期和黄枯期年际变化倾向率为1.1~5.3d/10a,近十年物候期略有推迟;刺蓬返青期、花序形成期、开花期和黄枯期年际变化倾向率为10.8~17.3d/10a,近十年物候期推迟,变率较大。(3)梭梭春季萌动期缩短,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延长。刺蓬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却延长。分析≥0℃积温、累计降水对荒漠植物的影响,梭梭是喜温耐旱植物;而刺蓬受降水影响大。(4)气温与梭梭物候期多为显著负相关,春季气温越高,梭梭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气温越高,秋季物候期推迟。3~6月降水与梭梭物候期多为显著正相关,降水量越多,梭梭物候越迟。而气温与刺蓬物候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越高,物候期越迟;水分条件适宜刺蓬物候期才会出现,高温干旱不利于刺蓬生长。

    2017年02期 v.31;No.222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4 ] |[下载次数:758 ] |[引用频次:27 ]
  • 滨海盐碱区湿地植被恢复后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分析

    万媛媛;李洪远;莫训强;鲍海泳;

    采用方差比率法(VR),2×2列联表的χ~2和W检验、Ochiai联结指数(OI)、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天津滨海盐碱区,湿地植被恢复后群落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物种关联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物种间整体上表现为显著正关联(VR=2.725>1);χ~2检验正负关联种对比为0.22,总体趋于独立和随机分布(但显著种对中正负关联种对比为1.18,且显著正关联的极显著率达到85%);OI指数多集中于0.2<OI≤0.4和0.8<OI≤1两个区间,显著水平大的OI指数也较高;DCA排序图结果与OI值基本吻合,种间距离和排布位置较好地表征了物种之间相互关系;根据优势种间关系结合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将它们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同一组内物种具有较强的正联结,有相似的生态要求和资源利用方式,不同生态种组间呈现明显的生态位分离和演替转化趋势。

    2017年02期 v.31;No.222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0 ] |[下载次数:697 ] |[引用频次:10 ]
  • 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影响因子及关系的时间尺度变化

    姚依强;陈珂;王彦辉;王艳兵;李振华;徐丽宏;韩新生;

    为探究树干液流速率Y(ml·cm~(-2)·min~(-1))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随时间尺度(小时、日、月)的变化,在半干旱的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于2014年生长季(5-10月)对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速率在小时尺度上呈现"几"字变化特征,在日尺度上具有不规则波动现象,在月尺度上呈现整体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变化。2)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发生变化,饱和水汽压差(VPD,k Pa)、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太阳辐射强度(SR,w·m~(-2))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在小时尺度上高于日尺度,土壤温度(Ts,℃)、空气温度(Ts,℃)和土壤含水量(SWC,%)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在日尺度上高于小时尺度。3)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具有时间尺度差异,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液流速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月尺度上回归方程为:Y=-0.0350+0.0821×VPD;小时和日尺度上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液流速率起关键作用,小时尺度方程为:Y=-0.0812+0.0612×VPD+0.0002×SR+0.0027×Ts+0.0004×RH;日尺度方程为Y=-0.0707+0.0524×VPD+0.0022×Ts+0.0002×SR+0.0005×RH。

    2017年02期 v.31;No.222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2 ]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40 ]
  • 塔里木盆地南缘典型绿洲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矿化特征

    刘雨桐;贡璐;刘曾媛;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典型绿洲于田绿洲为靶区,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分析,研究干旱区绿洲灌漠土、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矿化特征,并探究有机碳矿化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于田绿洲不同类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依次为灌漠土>棕漠土>盐土>风沙土,灌漠土和棕漠土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漠土有机碳总矿化量最高,达到0.245g·kg~(-1),风沙土最低,仅有0.145g·kg~(-1);各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和矿化率均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与有机碳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

    2017年02期 v.31;No.222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9 ] |[下载次数:616 ] |[引用频次:12 ]
  • 基于Landsat8吉林中北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定量反演研究

    马驰;

    以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吉林省中北部黑土过渡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进行土壤实地采样并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反演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反射率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其中,第5波段达到最大值,为-0.827;将反射率进行倒数、对数等变换后可以显著提高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第4、第5、第6波段反射率倒数为自变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反演模型,模型判定系数R2=0.860,总均方根误差RMSE=0.229,反演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成果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监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我国黑土区土壤光谱分析提供借鉴,为区域土壤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2017年02期 v.31;No.222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5 ] |[下载次数:817 ] |[引用频次:36 ]
  • 不同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胡敏;苗庆丰;史海滨;于庆峰;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在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同时筛选出适宜灌区玉米种植的地膜覆盖类型。试验设置普通地膜、生物地膜、液态地膜和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玉米出苗率、生长状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地膜覆盖条件下各指标与普通地膜覆盖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出苗率平均较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7.65%和8.24%,差异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物地膜覆盖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P<0.05),且在玉米生育前、中期差异性更为显著。生物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平均较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12.63%和14.69%,水分利用效率高13.55%和20.47%,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分析,河套灌区春玉米种植适宜采用生物地膜覆盖的方式。

    2017年02期 v.31;No.222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5 ] |[下载次数:788 ] |[引用频次:60 ]
  • 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途径

    谢庭生;

    宁夏地处我国大西北高原东部,其耕地资源在国家粮食保障和区内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西北干旱区的农业大区。为了促进宁夏耕地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能力,在宁夏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实地考察基础上,采用1991-2013年《宁夏农业统计年鉴》和宁夏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非农用地清查资料及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影响宁夏耕地高效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和生产性问题-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干旱缺水、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农业经营租放等,总结宁夏高效利用耕地,确保耕地资源数量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的经验,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节水保水高效用水、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等高效利用耕地的途径。可为宁夏高效利用耕地,确保粮食与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综合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为国内同类地区高效利用耕地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1;No.222 1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0 ] |[下载次数:777 ] |[引用频次:17 ]
  • 河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杨钦;郭中领;王仁德;邹学勇;靳根会;赵望龙;王培信;常春平;

    对河北坝上康保地区天然草地、人工林、农田和退耕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输沙量、风速廓线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天然草地的地表硬度最大,输沙量最小,表层土壤粗颗粒含量最低;农田地表含水量和硬度最小,输沙量最大,有机质含量最低,表层土壤粗颗粒含量最高;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输沙量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退耕还灌木地表层含水量较低,地表硬度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较大,输沙量大于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林地。表明土壤风蚀受地表含水量、硬度以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共同作用影响,三者均不同程度受地表植被的影响,反映了地表植被类型对土壤风蚀的潜在影响。因此,在优先保护原生植被的前提下,重视植被生态恢复建设,着重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2017年02期 v.31;No.222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3 ] |[下载次数:823 ] |[引用频次:33 ]
  • 旅游能源消耗模型及海南省实证研究

    姚治国;

    旅游过程消耗的化石能源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能源消耗必须严格限定在门槛水平之下。文中在构建旅游能源消耗模型的基础上,以海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对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等旅游部门的能源消耗进行了定量化计算,并对旅游能源消耗的部门结构、总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区域横向对比看,2012年海南省旅游能耗的部门结构和人均值与澎湖列岛、新西兰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体现了三个旅游地在客源地空间结构、产品丰度、能耗强度、旅游者平均距离等方面的差异。

    2017年02期 v.31;No.222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5 ]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7 ]
  • 入境游客对北京市旅游供给的感知维度及其行为态度差异

    刘军胜;马耀峰;

    基于北京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建构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与行为态度结构方程假设模型,测度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的感知维度及对其行为态度的差异。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可归纳出9大维度因子,即景区标识与宣传、旅游交通、城市人文环境、城市自然环境、旅游活动、景区景点、旅游安全与保障、旅游服务及旅游信息因子,具体指标路径系数基本上均大于0.5。城市人文环境、旅游安全与保障、景区标识与宣传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深,城市自然环境与旅游信息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弱。旅游供给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推荐意愿与重游意愿影响值依次为0.63、0.61与0.48。

    2017年02期 v.31;No.222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8 ] |[下载次数:1246 ] |[引用频次:16 ]
  • 内蒙古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12个盟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王公为;乌铁红;

    基于2004-2014年内蒙古12个盟市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探索了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全域、边境地区、非边境地区的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内蒙古全域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是入境旅游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边境地区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是入境旅游的单向格兰杰原因,非边境地区的入境旅游是出口贸易的单向格兰杰原因;3)内蒙古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间的关系表现为两类:贸易促进旅游型,包括内蒙古整体和边境地区,表现为进口、出口贸易推动入境旅游发展;旅游推动贸易型,主要指非边境地区,表现为入境旅游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2017年02期 v.31;No.222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0 ] |[下载次数:1104 ] |[引用频次: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