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中国分省人口文化素质的区域差异研究:1982-2010

    李陈;叶磊;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三普"、"四普"、"五普"和"六普"的数据,构建省域单元人口文化素质指数。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区域差异研究方法综合测度1982-2010年中国各省人口文化素质指数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各省人口文化素质呈现"螺旋式"上升、提高的过程;2)各省人口文化素质各指标结构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特征;3)各省文盲或半文盲人口规模区域差异表现出"缩小-扩大"的发展态势,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口规模区域差异表现出"扩大-缩小"的发展态势。

    2018年01期 v.32;No.23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7 ]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10 ]
  • 农地流转中的正式、非正式契约选择——基于苹果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李星光;刘军弟;霍学喜;

    实践表明农地租赁市场不完善、契约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农地有序、高效流转,因而研究农地流转中的契约选择,有利于理解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并为完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文中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及1079苹果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苹果种植户契约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流转租金有利于提高契约化程度;2)流转对象间的关系和谈判时间成本影响农地契约化程度;3)流转期限越长,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正式契约;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契约化程度。

    2018年01期 v.32;No.233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5 ] |[下载次数:939 ] |[引用频次:19 ]
  • 塔里木河流域居民生态认知与支付行为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上中下游2133个居民调查数据

    李青;薛珍;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12个样本点2133个居民的调研,运用CVM理论结合Tobit模型,多因素视角从空间分析不同类型居民的生态认知与支付行为。研究发现:1)居民的生态认知、支付意愿与支付方式在空间呈现非均衡性和差异性,居民属性、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客观情况,以及对环境问题关注度、对政府工作的信心等主观意识是重要影响因素。2)下游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较上、中游高20.19%、12.02%。其中,上中下游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居住年限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差值分别为9.22-21.77%、2.1-32.66%、36.08-39.47%。3)上游及部分城镇居民更愿意支付货币保护生态环境,下游及部分农村居民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有66.01%受访者选择参加义务劳动保护生态环境。4)上中游居民收入水平与支付意愿正相关,下游却无显著关联,收入水平仅影响其支付方式。5)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即便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但通过义务劳动保护环境的比重高达71.43%。研究结果表明:上中下游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发展与对资源依赖方式的不同、生产生活区环境的敏感与脆弱程度的多样性及不同区域居民生态群体意识的差别,成为影响居民保护环境、拯救塔里木河危机的认知和决策在空间呈现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2018年01期 v.32;No.23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1 ] |[下载次数:683 ] |[引用频次:17 ]
  •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柳荻;胡振通;靳乐山;

    休耕制度研究对于实现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河北省衡水市140户农户样本数据,研究了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5.7%的受访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态度为满意。小麦亩均纯收入和受偿意愿均对农户的休耕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小麦亩均纯收入越高和受偿意愿越高,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越低。为了确保休耕政策的有效实施,确保农户参与休耕政策后收入不降低,应该合理制定并适当提高休耕的补偿标准。

    2018年01期 v.32;No.233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0 ] |[下载次数:1016 ] |[引用频次:49 ]
  • 农村户用沼气的有效性及影响机制——关中地区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屈英豪;吴文恒;徐凯颖;

    深入研究农村户用沼气的有效性,评价国债项目对沼气池建设的投资效果,对于新时期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村能源政策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关中地区户县、周至县、武功县和兴平市的调查数据,从建池率、使用率、使用认知和期望等方面评价户用沼气的有效性,分析影响因素与机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户用沼气的建池率较高(37.14%),使用率较低(42.58%),在用沼气池产气不足影响其使用效果,整体有效性较低。农户对沼气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用普遍认可,对发展前景认识不一,预判较低。沼气的有效性是宏观政策和社会环境、示范推广和服务媒介、微观农户行为多项耦合综合作用的结果,受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维护管理、农户特征、认识和意愿、沼气属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方"重建轻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环境与农户认知变化影响尤为强烈。使用有效性与家庭常住人口规模、耕地面积和果蔬林种植面积正相关,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

    2018年01期 v.32;No.233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0 ]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生物质能源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冯雪;吴国春;曹玉昆;

    生物质能源已然成为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重要议题,梳理其研究脉络,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1982-2016年中国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绘制知识图谱,揭示生物质能源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研究表明:1)中国生物质能源研究机构集中于高校和农林相关的科研机构,研究作者以个人为主,仅形成4个主要研究团队。2)研究主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生物质能源原料、生物质能源利用形式和林木生物质能源。3)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原料导向阶段(1984-2008)、产业发展阶段(2009-2011)和效益评价阶段(2012-2014)。4)未来研究还应重点关注两方面:生物质能源经济效益研究和生物质能源政策研究。

    2018年01期 v.32;No.233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0 ] |[下载次数:2559 ] |[引用频次:59 ]
  • 大众传媒与公众环保行为研究——基于中国CGSS 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卢少云;孙珠峰;

    依据大众传媒理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实证研究了大众传媒对公众环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众传媒需区分为电视传媒和非电视传媒,公众环保行为需区分为私人环保行为和公共环保行为。大众传媒对公众环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非电视传媒对私人环保行为和公共环保行为均产生正向影响,环境偏好、环境知识在其中分别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电视传媒对私人环保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公共环保行为产生负向影响,环境偏好和环保知识在其中均没有发挥任何中介作用。

    2018年01期 v.32;No.233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0 ] |[下载次数:1405 ] |[引用频次:25 ]
  • 基于市民满意度的政府环保工作评估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刘兴云;焦冬冬;张胸宽;朱廷劭;

    政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领导者,居民是当地环保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因此评估政府环保工作,居民的满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多采用问卷进行调研,文中在问卷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媒体大数据对北京地区居民的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研究。问卷结果显示,2016年北京居民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06分,评估结果为中。其中,居民对政府在空气环境方面的工作满意度最低,评估结果为差,对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满意度最高,为中。社会媒体大数据的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6年期间,北京居民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总体正性评价多于负性评价,较为满意。研究表明:通过问卷和社会媒体大数据对居民的满意度进行调研,是全面评估政府环保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

    2018年01期 v.32;No.233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7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6 ]
  • 区域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核算及空间差异分析

    孙瑞玲;于忠华;吴杰;许海英;巩在武;

    基于绿色GDP理念,采用修正的治理成本系数法对南京市及11个市辖区近10年来的工业源、生活源和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总成本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南京市的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总成本由2011年的2.35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8.23亿元,其中NOx的虚拟治理成本最高,SO_2次之,烟(粉)尘虚拟治理最低,工业源大气污染是主因;11个区的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排名与南京市的工业企业、园区分布特征相吻合,大气污染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2018年01期 v.32;No.23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9 ] |[下载次数:973 ] |[引用频次:18 ]
  • 公共政策视角下官厅水库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评估

    李涛;杨喆;马中;石磊;

    采用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对官厅水库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规划目标至今未能实现,官厅水库水质劣于水环境功能要求;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点源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政策体系缺乏法律效力,导致其对地方水环境保护约束力极其有限;以行政区域为控制单元来进行总量指标的分配难以满足和实现流域内河流水质的目标要求;点源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没有与水质达标直接联接;流域内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不协调,河流和湖库水质标准中总磷浓度限值也存在不协调;现状流域管理体制根本无力承担横跨四地的流域跨界管理;工业企业没有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支付全成本。

    2018年01期 v.32;No.233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2 ] |[下载次数:693 ] |[引用频次:10 ]
  • 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Ⅴ的计量研究

    刘清泉;江华;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已构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重要组分,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文中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895篇期刊论文,借助CiteSpaceⅤ挖掘学科知识基础、发展脉络和前沿。结果表明:1)以2008年为分水岭,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迅速成为研究热点;2)研究知识基础集中,主题明确。形成气候变化对林业影响、林业减缓气候变化两大研究类群;3)适应性管理、固碳量测算、固碳潜力及碳循环预测、政策机制和固碳成本研究构成学科前沿;4)"森林管理"、"再造林"、"多样性"、"生物燃料"、"碳储量"和"适应性"等代表了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后续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领域。

    2018年01期 v.32;No.233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7 ] |[下载次数:1219 ] |[引用频次:15 ]
  • 开垦60年东北三江平原典型产粮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以859农场为例

    丁肇慰;陈锡云;陈昌华;张军泽;

    地处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高强度的湿地开垦,改变了原有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使得生态脆弱性问题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及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文中以该区开垦程度较大的859农场为例,利用开垦60年(1950s~2013a)来8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结果,从景观格局角度选取生态压力指标与结合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标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开垦60年,景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草地、林地2种景观类型景观生态脆弱性变化明显。2)开垦60年,农场生态脆弱性显著增加。初期上升明显,自1980s后变化趋缓,新世纪以来,随着垦荒强度以及各种生态保护政策与农田管理措施的变化,农场生态脆弱性也随之出现了剧烈波动,总体有向好的趋势。3)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化方向与开垦方向相同,开垦30年后生态脆弱性较高区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于位于林地-耕地-草地交界区域。研究结果说明:人类活动是影响东北典型产粮区生态脆弱性的关键因素。过度开垦对区域生态脆弱性有负面影响,而退耕退湿等政策能缓和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年01期 v.32;No.233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4 ]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33 ]
  • 17.8-6.8 ka BP期间达里湖的水文环境历史及其演化机制

    杨光林;万的军;赵华;宋磊;刘哲;杨劲松;毛欣;

    通过分析达里湖沉积剖面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结合OSL年代序列,探讨了17.8-6.8 ka BP期间达里湖的水文环境变化。在17.8 ka BP,该剖面由冲洪积相转为湖相沉积,标志着达里湖水位显著升高,这是末次盛冰期结束后气温回升山地冰雪融水增多所导致的;但是,在13.5-13.1 ka BP和12.2-11.8 ka BP,湖水位明显下降,这大致对应着两次仙女木事件时的冷干气候;在11.8-6.8 ka BP湖泊水位再次升高,并于7.6-6.8 ka BP达到最高,这是进入全新世后东亚夏季风增强带来的较多降水所造成的。

    2018年01期 v.32;No.233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2 ]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4 ]
  • 衡阳盆地红土剖面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熊平生;

    以4cm为间距,采集衡阳盆地高兴剖面86件土样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V、Ga、Th、Rb、Sr、Nb、Y、Ba、Cu、Pb、Cs、Zr、Mo、As等14种微量元素含量由底部往上呈现较高-低-最高的变化趋势,以124cm为界,剖面上部微量元素含量为高值区,下部为相对低值区。该特点对红土沉积时期的气候具有一定指示意义。2)在红土化学风化沉积过程中,V、Rb、Ga、Ba、Nb、Zr、Sr、Cu、Y、Th等元素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指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相对一致性;而Ni、Co、Zn元素与其他微量元素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表明了它们产生较为明显的分异。3)Sr/Ba、Sr/Cu和Rb/Sr值结合可以作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其比值变化表明了衡阳盆地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湿润向温凉干燥变化的趋势。

    2018年01期 v.32;No.23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9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5 ]
  • 柴达木盆地盐湖周边灌丛沙丘发育过程及年代初步研究

    凌智永;靳建辉;罗磊;王建萍;马海州;

    柴达木盆地盐湖周边灌丛沙丘发育广泛,其形成及演化很好反映了区域风沙活动、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但目前有关其形成年代尚没有具体的研究。本研究采用OSL单片再生剂量法及AMS~(14)C法对柴达木盆地典型区域的灌丛沙丘进行了风成砂沉积年代测定,并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方法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灌丛沙丘自全新世早期已有发育,多发育形成于中晚全新世以来的地质时期,较为高大的灌丛沙丘迎风坡前端多下覆不同风沙纹理的残余沙丘从而形成复合沙丘体,其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沿主风向前移动现象。全新世以来区域气候干旱及湖泊退缩,导致地表裸露、沙物质增加为灌丛沙丘的发育提供了物源基础。

    2018年01期 v.32;No.233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0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0 ]
  • 近40年来山西省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曾光;高会军;朱刚;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75-2014年四个时间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在1:5万目视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平均面积、多样性、优势度和破碎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较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年间山西省湿地总面积减少了431.16km~2,年均减少10.78km~2,同时湿地退化速率明显加快,其中2007-2014年湿地年均减少面积是1975-2000年的3倍;40年来湿地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加,破碎度指数先增加后持续减少,2000年以来湿地空间分布格局趋于集中;河流湿地是山西省湿地景观的主导类型,1975-2000年,河流湿地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增加,呈破碎化发展,而2000-2007年,大量的小湿地斑块出现了消亡现象,河流湿地破碎化程度降低;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强,人工湿地所占面积比例逐渐提升,优势度指数增大,表明人类活动对山西省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2018年01期 v.32;No.23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5 ] |[下载次数:760 ] |[引用频次:24 ]
  • 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营养状态分布特征

    吕杰;李畅游;赵胜男;孙标;史小红;田伟东;

    根据2013-2016年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别从冰封期及非冰封期两个时期对乌梁素海的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分析,2013-2016年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TN、TP和Chla三项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TN的TLI值最大,说明引起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指标是TN。从空间角度分析,乌梁素海冰封期水体营养状态较非冰封期严重,且湖泊北半部分营养状态较南半部分严重,冰封期2014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轻度富营养向中营养过度,2015-2016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中度偏轻度富营养向中营养过度;非冰封期2013-2014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中度富营养向轻度富营养过度,2015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轻度富营养向中营养过度。通过对2013-2016年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两个时期的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可知,乌梁素海的营养状态变化较稳定,且有好转的迹象。

    2018年01期 v.32;No.233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5 ]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24 ]
  • 中国帕米尔高原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的生态地理分布

    杨淑萍;姜洁;阎平;

    野外调查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科20属38种。其中,中国植物红色名录收录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区内分布新疆特有植物15科37属51种,占新疆特有种总数的19.03%,是新疆特有种的重要分布中心;研究区珍稀濒危及特有种水平分布以塔什库尔干县为中心,自南向北渐少。垂直分布集中于山前带与亚高山草甸草原带,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兼具灌木和乔木类型。

    2018年01期 v.32;No.233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1 ]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7 ]
  •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侯晓臣;孙伟;李建贵;李全胜;

    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采用文献对比分析法把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方法的相关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森林水文过程研究阶段-数量化计算阶段-多模型集成阶段,总结归纳出7种主流的计量方法:综合蓄水能力法、林冠截留剩余量法、水量平衡法、降水储存量法、多因子回归法、森林水文模型法和多模型集成法,进而从基本思想、特征、数据获取、评价效果、适用范围、优势及不足等方面对计量方法进行系统化对比分析,指出现有研究在水源涵养功能界定、蒸散数据测量和机理研究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统一认识、多技术融合和多模型协同与耦合等角度展望了森林水源涵养能力计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8年01期 v.32;No.233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下载次数:1646 ] |[引用频次:77 ]
  • 水分胁迫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马剑;刘贤德;孟好军;赵维俊;王荣新;王艺林;任小凤;

    以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对照、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处理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文冠果幼苗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显著增大(P<0.05)。2)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叶片SOD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43.4%、4.1%,86.8%和12.3%;而CAT活性显著下降,比对照下降了37.2%。3)与对照相比,水涝胁迫下文冠果叶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9.8%、50.2%和20.5%;SOD活性、CAT活性显著下降,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3.9%、55.8%。综合指标分析认为,文冠果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力。

    2018年01期 v.32;No.233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2 ] |[下载次数:871 ] |[引用频次:61 ]
  • 全膜垄作栽培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和酶活性的影响

    孙梦媛;刘景辉;赵宝平;杨彦明;马斌;

    为了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平作(CK)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可明显地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冠幅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显著地影响了全生育时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0~30cm土层土壤温度、0~60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显著地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马铃薯青薯率和烂薯率;同时,全膜垄作处理中以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表现最好,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2018年01期 v.32;No.233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5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16 ]
  • 内蒙古东部两个有色金属集中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对比研究

    陈建信;孙燕英;刘鑫;李元杰;李永林;

    以内蒙古东部相距较近的两个有色金属集中开采区典型矿区或企业及其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中五种重金属(Pb、Hg、Cd、Cr和类金属As)的污染情况,以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Cd和As为研究区主要污染元素,地区一和地区二分别以Cd污染和As污染为主,地区一综合污染水平、Pb和Cd单项污染水平均高于地区二,As单项污染水平则低于地区二;两地区总致癌风险均超出可接受水平,地区一致癌风险水平高于地区二,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均为As和Cr,致癌风险贡献顺序:As>Cr;两地区存在非致癌风险,地区一非致癌风险水平高于地区二,主要非致癌风险因子均为As,其次为Cr和Pb,地区一和地区二的非致癌风险贡献顺序分别为:As>Pb>Cr和As>Cr>Pb。

    2018年01期 v.32;No.233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3 ]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14 ]
  • 新疆产区葡萄和桃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价

    康露;帕尔哈提·克依木;赵多勇;何伟忠;刘河疆;

    采集新疆9个县市63个葡萄、桃样品,测定Pb、Cr、Cd、As、Ni这5种重金属元素,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综合))分析新疆主产区葡萄和桃中重金属含量特征,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THQ)分析评价葡萄和桃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新疆产区葡萄和桃中Pb、Cd、Cr、As、Ni元素的平均含量均在相关标准的限量值以下,5种重金属的Pi平均值均小于1;P_(综合)显示,鄯善县葡萄处于警戒线水平,吐鲁番市、哈密市、和硕县、焉耆县和玛纳斯县葡萄均处于安全状态;叶城县桃子处于警戒线水平,泽普县、莎车县桃子均处于安全状态。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通过食用新疆产区葡萄和桃子对成人不存在健康风险。

    2018年01期 v.32;No.233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1 ]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13 ]
  • 叶尔羌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王翠;李生宇;雷加强;杨兴华;杨帆;

    利用叶尔羌河流域五个气象台站长时序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近50多年来叶尔羌河流域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利用R/S分析法预测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流域属极端干旱区,近50年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塔什库尔干、泽普和巴楚降水增加显著,有明显突变点;2)流域气温上升速率范围为0.239-0.375℃/10a,气温的上升均为突变升温,突变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塔什库尔干高海拔山区自2010年后气温增长较平原区迅速;3)通过R/S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仍然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暖湿趋势为主。

    2018年01期 v.32;No.233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5 ] |[下载次数:674 ] |[引用频次:37 ]
  • 基于环流类型分析的沙尘暴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赵晔晖;梁希豪;彭维耿;

    研究统计1998年-2012年银川河东机场发生的44次沙尘暴天气典型案例,采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沙尘暴天气爆发前24小时500百帕的环流机制、天气系统、气候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影响沙尘暴天气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河东机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环流类型分为四类:一脊一槽型、两槽一脊型、两脊一槽型和其它类型;高空急流、机场地面风、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横槽转竖是影响沙尘暴天气发生的关键因子。总结归纳出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四个环流共五十二条预报指标以及发生条件,建立基于环流类型分析的沙尘暴预警系统的概念模型,设计开发了沙尘暴预警系统。

    2018年01期 v.32;No.233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2 ]
  •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主控因子

    韩姣姣;段旭;赵洋毅;熊好琴;

    为探明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及主控因子,运用SPSS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云南省元谋县老城乡水土保持示范区银合欢林地、扭黄茅草地,坡耕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各影响因子和土壤水分表现出较明显的表聚现象,并且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水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叶面积指数通过自身强烈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其他理化因子的间接作用影响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是林地土壤水分主控因子;生物量通过自身强烈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其他理化因子的间接作用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草地土壤水分,是草地土壤水分主控因子;坡耕地土壤水分主要受容重影响,因此容重是坡耕地土壤水分主控因子。

    2018年01期 v.32;No.233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1 ]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16 ]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杨明杰;杨广;何新林;王翠;李小龙;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模拟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在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敏感性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传统型、一般治污型、强化治污型、一般节水型、强化节水型和综合型六种模拟方案,对玛纳斯河灌区未来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传统型方案,未来几年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的供需缺口逐渐增大,虽然强化节水可以满足水资源需求量,但强化治污和强化节水相结合的综合型方案能够产生更多的余水,到2030年,余水量为3.19×10~8m~3。从而提出将治污与节水相结合的管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维持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01期 v.32;No.233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4 ] |[下载次数:961 ] |[引用频次:20 ]
  •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演进

    赵黎明;焦珊珊;姚治国;

    以中国31个省(市、区)人均旅游总收入为代理变量,运用Arcgis10.2工具和分布动态法(MEDD)考察了2000-2015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分布特征和演进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考察期内,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存在着显著的东中西梯度递减的格局特征,省际之间差异明显。2)全国及东中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区域差距逐渐增大,但是极化状况不一。3)不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流动性较差,但是也呈现出进阶式发展趋势。到2025年,大部分省份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将处于类型Ⅳ(中高水平)和类型Ⅴ(高水平)。

    2018年01期 v.32;No.233 18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1 ] |[下载次数:1733 ] |[引用频次:39 ]
  •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关系研究——以嘉峪关关城景区为例

    柳红波;郭英之;李小民;

    旅游者遗产保护行为是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基于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构建了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世界遗产-嘉峪关关城景区为研究区域,对339位游客的抽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包括遗产关联度、遗产认同危机、遗产身份认同和遗产保留认同4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产保留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遗产认同危机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遗产关联度和遗产身份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在丰富遗产旅游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于指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遗产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18年01期 v.32;No.233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8 ] |[下载次数:2155 ] |[引用频次:38 ]
  • 基于人口特征变量的旅游者消费意向差异分析——以旅游者社会责任消费为视角

    徐虹;游喜喜;

    将社会责任消费概念引入旅游消费研究领域,提出了旅游者社会责任消费的定义。通过扎根理论开发设计了旅游者社会责任消费意向测量量表,依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旅游者的社会责任消费意向水平一般,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人口特征人群在旅游者社会责任消费意向的不同观察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得出结论,旅游者社会责任消费意向具有可靠的现实基础,人口特征变量是影响旅游者社会责任消费意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引导旅游者进行社会责任消费时,要依据不同人口特征采取适宜的策略。

    2018年01期 v.32;No.233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7 ] |[下载次数:933 ] |[引用频次:9 ]
  • 农户对旅游的影响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研究——以北京市自然保护区为例

    白玲;余若男;黄涛;刘晶岚;

    社区居民是受旅游影响的最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了解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影响的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之间的关系,是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以北京市6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421个农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影响的认知、旅游发展满意度以及支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旅游成本认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及支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旅游获益认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及支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获益认知比成本认知对旅游满意度及制度的影响效应更大;农户旅游满意度对其旅游支持度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提高社区农户对旅游的满意度及支持度给出了几点建议,为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2018年01期 v.32;No.233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9 ] |[下载次数:1628 ] |[引用频次:5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