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4) 65-7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降水规律与集雨利用潜力分析
Analysis on the Rainfall Regular and Potential of Collecting and Utilizing Rain in Loess Plateau of Inner Mongolia

潘学标,龙步菊,魏玉蓉

摘要(Abstract):

在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地区,通过建立水窖集雨供人畜饮用和作物补充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沙圪堵镇的准格尔旗气象站1959—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降水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的准格尔旗年均降水量为392.1mm,最大年降水量为635.5mm,最小降水量仅为142.5mm。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19%,接近五年一遇,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44%,可基本上满足短季耐旱作物的生长之需;降水量在300mm之下的频率为21%,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有1/3的年份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亏缺的部分,需要适当补灌。由于4—5月作物播种和苗期降水量少,存在生长障碍,如能在前一年集雨次年春天补充灌溉将有利于全苗和增产。对于10mm以上的降水,保证率80%以上的降水量仅为135mm,保证率60%的降水量为200mm。中雨雨量为达到300mm的保证率只有30%。对于大雨过程,总降水量200mm只有15%的可能性,1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60%。如果降水10mm以上才能集到雨水,100m2的集雨面,只有60%的年份产水量大于20方。不同集雨面的集流效益不同,在建立集雨水窖时,要根据水窖体积和集雨面材料的集流效率,合理确定集雨面,保证80%以上的年份达到满意的集雨效果。另外,根据降水规律可利用自然地面进行田间集雨,利用土壤库容保存降水供作物生产之用。

关键词(KeyWords): 黄土高原;降水;集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机制”(40575056);; 863重大专项项目“北方集雨补灌旱作区(内蒙古准格尔旗)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编号2002AA2Z4221);;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干旱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编号IAM200403)资助

作者(Author): 潘学标,龙步菊,魏玉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