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人粮关系及其变化研究The relation between grain and population in China
张晶
摘要(Abstract):
以基于县域尺度的1980年、1990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人口粮食匹配曲线、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计算中国县域尺度的人口粮食关系,揭示中国县域人-粮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旨在为统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0年我国人口粮食匹配不均衡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集中趋势增强,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人口粮食匹配区域差异增大,在粮食整体尚不充裕的前提下,粮食的区域分工和调配对实现国家层面上的粮食安全作用重要;2)我国人口粮食匹配经历了一个由"低水平的相对均衡-较高水平的不均衡-相对低水平的更不均衡"变化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粮食整体水平较低且人口匹配不均衡的阶段,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一旦粮食产量减少就会导致广大区域大量的粮食亏缺;3)1980-2000年我国贫困地区人粮矛盾趋于缓和,但在整体上仍处于粮食亏缺状态,贫困地区粮食安全问题较为严重。1980至2000年粮食生产大县持续粮食盈余,且余粮量整体成增长趋势,为提高我国粮食供给、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人口;粮食;县域;中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项目(kycx-sw-333)资助
作者(Author): 张晶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1.11.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爱锄,杨改河,黑亮.粮食安全新内涵与中国粮食安全态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2):111-116.
- [2]鲁奇,吕鸣伦.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趋势及原因初探[J].地理科学进展,1997,16(1):31-36.
- [3]党安荣,阎守邕,肖春生.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粮食生产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220-223.
- [4]黄爱军.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规律[J].中国农村经济,1995(2):31-33.
- [5]陈百明,周小萍.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J].资源科学,2004,26(5):38-45.
- [6]高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变化:1978-2003年[J].管理世界,2005(9):70一87.
- [7]鲜祖德,王名华.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A].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2004[C].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3-5.
- [8]李茂,张洪业.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49-56.
- [9]程叶青,张平宇.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25(5):513-520.
- [10]陈传波,丁士军.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解[J].上海统计,2001(7):20-24.
- [11]卢良恕.立足于食物安全的大局着眼于生产能力的提高确保我国新时期的粮食安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