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地生态压力指数的中国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Temporal-spatial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Press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Tension Indexes of Cultivated Land
任桂镇,赵先贵,巢世军,董林林,赵毓梅
摘要(Abstract):
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利用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对中国1995~2005年的耕地压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近11年的中国耕地生态压力指数比较大,并处于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大量的减少和人口快速的增加;2)耕地压力省际差异比较大,东南和西南地区的耕地压力明显高于中部和北部地区;3)直辖市和东南部地区耕地生态压力指数等级增高,北部、西北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指数等级无变化,仅中部和东北部的少数地区指数等级变小,但并不明显。基于我国耕地压力现状,为缓解我国的耕地压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压力指数;耕地;生态足迹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7055,3967058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SM27)资助
作者(Author): 任桂镇,赵先贵,巢世军,董林林,赵毓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严冬梅.武汉市耕地动态变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0):19-21.
- [2]马彩虹,赵先贵.陕西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耦合态势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217-221.
- [3]蔡文春,杨德刚.新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44-149.
- [4]陈朝,朱明栋,李翠菊,等.湖北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39-44.
- [6]倪少祥,谭少华.江苏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307-312.
- [7]杨桂山.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22(3):39-43.[8〗濮励杰,周峰,彭补拙.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2000,36(5):700-705.
- [9]刘兆德.山东省人均粮食变化的时空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0(4):35-37.
- [10]朱红波,张安录.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J].资源科学,2007(2):104-108.
- [11]李玉平,蔡云龙.河北省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4):1-5.
- [12]赵先贵,肖玲,马彩虹,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20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