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上游生态环境变迁与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Rain Fed Agriculture Origin in Upper Reaches of Liao River Area
孙永刚
摘要(Abstract):
关于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炭化粟、黍的鉴定结果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推进了五百至一千年。本文对西辽河上游地区特殊的地理景观分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西辽河上游地区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地或重要地区之一,西辽河上游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旱作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这一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西辽河上游;生态环境变迁;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辽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演变与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关系"(40571155);; 赤峰学院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辽河流域考古地理"(SKYB200606)资助
作者(Author): 孙永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志军.探寻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新线索[N].中国文物报,2004-11-12(7).
- [2]河北省文物管理处.邯郸市文物保管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J].考古学报,1981,(3):303-338.
- [3]佟伟华.磁山遗址的原始农业遗存及其相关问题[J].农业考古,1984,(1):200-213.
- [4]黄其煦."灰像法"在考古中的应用[J].考古,1982,(4):418-420.
- [5]赵志军.从兴隆沟遗址浮选结果谈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问题.东亚古物(A)[M].文物出版社,2004,188-199.
- [6]赵志军.从兴隆沟遗址浮选结果谈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问题.东亚古物(A)[M].文物出版社,2004,188-199.
- [7]赵志军.探寻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新线索[N].中国文物报,2004-11-12(7).
- [8]夏正楷,等.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3):75-82.
- [9]裘善文.科尔沁沙地形成与演变研究[M].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90,185-2000.
- [10]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的基本特征[A].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C].中国海洋出版社,1992,1-18.
- [11]宋豫秦,张卫,曹淑艳.科尔沁沙地人地系统协调性分析[J].中国沙漠,1999,19增(1):140-145.
- [12]邵国田.概述敖汉旗的红山文化遗址分布[A].苏赫.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99.
- [13]孔昭宸,杜乃秋.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植物的初步报告[J].考古,1985,(10):873-874.
- [14]赵哈林,等.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恢复机理[M].海洋出版社,2003:202-203.
- [15]邓辉,等.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燕山以北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地理学透视[M].商务印书馆,2005,94.
-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中国史前文化遗址共同研究实行委员会.中日共同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和列岛绳文文化的比较研究Ⅰ~以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和青森县三内丸山遗址为主线[M].2003,58.
- [17]赵志军.探寻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新线索[N].中国文物报,2004-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