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Analysis on Land Use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 in Urumqi
张宏元,杨德刚,石吉金,蔡文春
摘要(Abstract):
利用1996-200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8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农业用地总面积整体上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较多,8年减少了4601.85hm2;园地增长速度最快,2004年是1996年的近2.29倍;林地略有增加;牧草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面积始终呈上升趋势,8年累计增加2873.52hm2。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与政策是促进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KeyWords):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新疆近50年LUCC与绿洲和城镇化研究(KZCX3-SW-327-04)"
作者(Author): 张宏元,杨德刚,石吉金,蔡文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Weber C,Puissant A.Urbanization pressure and modeling of urban growth:example of the Tunis metropolitan area[J].Remote Sensingof Environment,2003,86:341~352.
- [2]Martin Herold,Noah C Goldstein,Keith C Clarke.The spatiotemporal form of urban growth:measurement,analysis and modeling[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3,86:286-302.
- [3]刘彦随,彭留英,王大伟.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333~339.
- [4]王玉华,刘彦随,周应华.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换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2):43~50.
- [5]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55(6);698~706.
- [6]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核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7.
- [7]吴宏安,蒋建军,周杰,等.西安城市扩张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1):143~149.
- [8]史培军,陈晋.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2):151~159.
- [9]张新焕.乌鲁木齐城市用地扩展及其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 [10]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I8(1);81~87.
- [11]李忠锋,王一谋,冯毓荪,等.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97~99.
- [12]刘纪远,布和敖斯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J].第四纪研究,2000,20(3):229~239.
- [13]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14]杨君,关欣,李香云,等.近1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人口因素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14~117.
- [15]李蕾,张平宇,侯伟.五十年代以来辽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