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北麓地区农作制度演变历程及演变规律研究Study on the Evolution Courses and Laws of the Farming System in Northern Region of Yinshan Mountains
龚晨,安萍莉,琪赫,潘志华
摘要(Abstract):
阴山北麓地区农作制度演变主要经历了撂荒制、压青休闲制、草田轮作制和集约制四个阶段。不同时期主导农作制不同,撂荒农作制在清朝以前占主导地位;压青休闲制主要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实行,解放初期也曾有大面积的实施;草田轮作制在解放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集约制目前还只呈点状分布,面积不广。研究发现,阴山北麓农作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演变具有前进性,农作制度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自然向人工方向演变;其演变还具有继承和发展性,各农作制度长期并存。
关键词(KeyWords): 阴山北麓;农作制度;演变历程;演变规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8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269)
作者(Author): 龚晨,安萍莉,琪赫,潘志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玉明主编.内蒙古资源大辞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0.
- [2]武川文史资料[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武川县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 [3]武川县志(续编)[Z].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1997).
- [4]云和义.清代以来内蒙古大量开垦土地的主要原因[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6).
- [5]郑大玮、妥德宝、王砚田主编.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的综合治理与增产配套技术[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7.
- [6]武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R].武川县统计局.
- [7]杨春峰主编.西北耕作制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7.
- [8]刘巽浩主编.农作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