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剖面类型分析Analysis on 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ile Types of Saline Soil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姚荣江,杨劲松
摘要(Abstract):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渍化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构型的分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总体上盐分分布呈较强的表聚性和变异性;土壤积盐可由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特征、碱化特征以及外源影响因子4个主成分来反映,其累计贡献率达86.2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可以明显分为表聚型、底聚型和平均型3类,在数量上以表聚型和底聚型为主;其中表聚型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和南部,底聚型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不同盐分剖面类型反映了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人为农业措施是形成底聚型和平均型盐分剖面的最直接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的分区、改良、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黄河三角洲;盐渍化;盐分剖面类型;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06-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5CB21108)资助
作者(Author): 姚荣江,杨劲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韵珠.区域土壤盐渍化状态分析[J].土壤肥料,1992(5):8~11.
- [2]白由路,李保国.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状况的数值分类[J].土壤通报,2001,32(S0):8~13.
- [3]牛东玲,彭宏春,王启基,等.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J].草业学报,2001,10(2):39~46.
- [4]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人类胁迫对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的灰色关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2):65~70.
- [5]刘延峰,靳孟贵,金英春.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状况的主成分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1):165~171.
- [6]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 [7]李玉,俞志明,宋秀贤.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J].环境科学,2006,27(1):137~141.
- [8]陈加兵,曾从盛.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以福建沙县夏茂镇水稻土为主要评价对象[J].土壤,2001,(5):243~246.
- [9]穆兴民,贾恒义,程浦海,等.黄土高原主要草本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及其聚类分析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4,1(3):111~119.
- [10]杨维康,张道远,尹林克,等.新疆柽柳属(Tamarix L.)的分布与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2,19(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