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老区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以榆林、延安两市为例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Fragile Environmentin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
杨新,延军平
摘要(Abstract):
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近年来由于气候、人类开发资源等自然和人为原因 ,使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升高。选定年降水量、年均温、蒸发量等 8个指标 ,定量评价各县 1 970 - 2 0 0 0年的脆弱度状况 ,结果表明榆林、延安两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 ,脆弱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差异不明显 ,时间段上的波动幅度不大。陕甘宁老区脆弱生态环境具有不稳定性 ,对外界干扰较敏感。
关键词(KeyWords):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脆弱度;榆林;延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陕甘宁老区实证分析”(0 2 1BJY0 4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环境脆弱程度的比较研究”(4 0 0 710 0 5 )
作者(Author): 杨新,延军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燕华.脆弱生态环境出探(A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技术丛书[C](第一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0.
- [2]赵名茶.脆弱生态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及数学模型的探讨(A),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技术丛书[C](第一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30.
- [3]申元村,张永涛.我国脆弱生态环境形成演变原因及其区域分异探讨(A),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技术丛书[C](第一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45.
- [4]杨勤业.环境脆弱形势及其制图(A),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技术丛书[C](第一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5-60.
- [5]冷疏影.鄂尔多斯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及类型(A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技术丛书[C](第一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1-80.
- [6]崔海亭,张建平.西辽河流域生态脆弱度分析(A),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技术丛书[C](第一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9-125.
- [7]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8]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1):67~72.
- [9]孙鸿烈.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战略措施科学新闻.2002年1期 http:www.igsnrr.ac.cn
- [10]李世奎等.中国北部半干旱地区农牧气候界限探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资源研究[M].科学出版社,1988.108~124
- [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耕地[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131~132
- [12]赵跃龙,刘燕华.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J].人文地理,1996,11(2):1~7
- [13]邹德秀.地区贫困与贫困地区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1~90
- [14]李周,孙若梅.生态敏感地带与贫困地区的相关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4,(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