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3) 188-19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沙棘茎的形态解剖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A Study on Morphological Anatomy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Seabuckthorn Stem

李晓燕,王林和,李连国,刘艳,李巧玲,赵灵芝

摘要(Abstract):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沙棘的4个种类,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茎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茎形态解剖结构差异很大,导管直径、木细胞面积、韧细胞面积以俄罗斯沙棘茎最大;髓部面积占茎截面积的百分比和导管密度则以中国沙棘最大,表现出中国沙棘适应干旱地区生态条件的结构特征。同一种类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山地、滩地、人工林的中国沙棘茎组织结构各部分也有差异,人工林导管直径最大,滩地的导管直径次之,山地导管直径最小。导管密度则以果园人工沙棘林导管密度最小,立地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是由于人工林、滩地及山地,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即逐渐趋于干旱,土壤肥力逐渐减弱即逐渐趋于贫瘠,中国沙棘形成了适应其严酷的立地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此项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解剖特征;适应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沙棘生理生态功能及根瘤周转对土壤的促肥作用"(200508010311)资助

作者(Author): 李晓燕,王林和,李连国,刘艳,李巧玲,赵灵芝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