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河流域土地转移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on the Changes of Land Type in Sangong River Watershed
闫金凤,陈曦,方晖
摘要(Abstract):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本文利用“3 S”技术 ,采用三期遥感影像数据 ,经过图像处理、解释、分类后产生三期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分类图 ,进行叠加分析 ,形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再结合土壤、水系、地形等相应数据 ,对 1 978-1 998年三工河流域绿洲区二十年土地转移情况进行空间分析 ,分析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 ,为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服务。
关键词(KeyWords): 三工河流域;土地转移;空间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 43 5 0 8)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ZCX1-0 8-0 3 -0 3 )
作者(Author): 闫金凤,陈曦,方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程维明,周成虎,汤奇成等.天山北坡前山带景观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J].地理学报,2001,56(5):542-548
- [2]樊自立,李和平.新疆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与防治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2,9(1)
- [3]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J].遥感学报,1999,3(2):134-139
- [4]郭旭东,陈利顶,傅伯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进展,1999,7(6):66~75
- [5]术洪磊,毛赞猷.GIS辅助下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以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J].测绘学报,1994,26(4):328-336
- [6]王根绪,程国栋,徐中民.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2):109-116
- [7]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 [8]张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81-384
- [9]罗格平、陈曦、周可法等.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2,32(6)
- [10]张显峰,崔伟宏.运用RS、GPA和GIS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验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6(2):137-146
- [11]刘纪远,布和敖斯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J].第四纪研究,2000,5(3):229-239
- [12]刘正军、冯学智、王周龙.基于GIS与遥感集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J].应用技术,2000(1):29-32
- [13]史培军,宫鹏等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0
- [14]邬伦,刘瑜,张晶等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1
- [15]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16]王晓栋,崔伟宏.3S技术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动态监测中的作用[M].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3):27~31
- [17]张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M].自然资源学报,1999,10(4):381-384
- [18]李乔,唐景新.干旱区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15(3):60-64
- [19]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5):52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