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10) 49-5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额济纳盆地1977~2005年景观格局演化及其生态学机制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and Its Ecological Mechanism in Ejina Basin from 1977 to 2005

孙自永,徐恒力

摘要(Abstract):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额济纳盆地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结构不合理和回复力较低导致其始终处于退化之中,对黑河输水量变化的响应具有滞后和延迟效应;(2)灌木物种生态型的多样性较高,使得灌木林对水分变动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在快速退化后保持相对稳定;(3)草本植物对水分变动的响应十分敏感,草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受黑河输水量影响最为显著;(4)沙地总面积持续增加,单个沙丘的规模增大,与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但强度持续增大的趋势相一致;(5)水域和干湖盆的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波动特点,主要受黑河向盆地内的输水量与输水方式控制。

关键词(KeyWords): 景观格局演化;机制;额济纳盆地;黑河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204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CUGQNL0714)资助

作者(Author): 孙自永,徐恒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