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Study on the Regional Structure Change of Chinese Inbound Tourism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孙根年,杨忍,姚宏
摘要(Abstract):
本文运用重力模型,采用1990-200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各年份入境旅游客流、旅游外汇收入的全国和各大区重心位置,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波动性,总的变动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方向移动,接待客流量的南北差距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呈年际波动;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整体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规律性移动,旅游外汇收入的南北、东西差距总体进一步加大,近两年出现缩小趋势;入境旅游客流与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在位置上有差异,收入重心在南北方向上较客流重心偏北约2个纬度,在东西方向上收入重心较客流重心偏东约1个经度;七大区的入境旅游客流重心、收入重心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各个大区内省际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
关键词(KeyWords): 入境旅游;重力模型;地域演变;区域差异;动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BJY0088)资助
作者(Author): 孙根年,杨忍,姚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玉屏.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J].旅游经济,2005(9):39-42.
- [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2006).
- [3]World Tourism Organisbation,2001 Tourism Highlights,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M],Madrid,2002.
- [4]Christine Lim,Grace W.Pan.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s and patterns in China[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05(68):499-507.
- [5]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 [6]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44-46.
- [7]Wen C T.Trends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tourismin china and the implications[M].Cauthe 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 workingpaper,2001.
- [8]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69-74.
- [9]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16(21)65-70.
- [10]王凯,韩贵锋.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9(2)106-111.
- [11]陈秀琼,等.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 [12]王凯,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64-67.
- [13]樊杰.W.陶普曼.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地理学报,1996,51(5):398-401.
- [14]周民良.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0,21(2):42-53.
- [15]徐建华,岳文泽.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21(5):385-388.
- [16]冯宗宪,等.重心研究方法在中国产业与经济空间演变及特征中的实证应用[J].社会科学,2005,112(2):77-83.
- [17]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121-124.
- [18]王大悟.上海国内旅游统计方法探讨[J].旅游学刊,1994(1):46-48.
- [19]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名索引[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 [20]马耀峰.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21]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121-124.
- [22]阎守邕.中国旅游资源分区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89(2):1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