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Land-Use Changes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Huolin River in the Last 50 Years
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信欣
摘要(Abstract):
本文以干旱半干旱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为研究靶区,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通过分析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过程,揭示近50年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研究得出,耕地和草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次之为盐碱地,湿地和林地比重较小,人居地和沙裸地最小。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分析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以及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研究时段都呈现出显著差异的速度变化,表现在速度变化的绝对量上、速度变化的方向上和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上,耕地和草地始终相反的速度变化方向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转换关系,而人居地和盐碱地始终一致的速度变化方向则说明人类干扰活动是研究区盐碱地面积扩张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土地利用转换分析显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各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排序为耕地>湿地>人居地>盐碱地>林地>草地>沙裸地,它们之间的转换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出和转入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转换量上的表现不同,且随时间推移亦发生变化,且这种转换变化在区域分布及空间构型上存在差异。转出的减少作用和转入的增加作用相叠加决定着研究区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KeyWords): 霍林河;土地利用;动态度;数量变化;累积转换概率;GI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江平原典型类型沼泽湿地界面水通量模拟研究"项目(40171017)资助
作者(Author): 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信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红辉.资源遥感—从区域调查到全球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00,22(3):34-38.
- [2]张艳红,邓伟.河流洪泛湿地的功能特征及综合开发利用—以向海湿地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51-53.
- [3]汤洁,卞建民,林年丰.松嫩平原生态环境与荒漠化预警[J].吉林大学学学报(工学版),2002,32(增刊):8-9.
- [4]陈述彭,童庆禧,郭华东.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5]Thomas MLillesand,Ralph W Kiefcr.遥感与图像解译[M].彭望录,周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47-149.
- [6]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 [7]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8]白淑英,张树文,张养贞.农牧交错区50年来耕地开发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