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影响因素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sertification in headwater area of Yellow River
李晋昌,杨永刚,张彩霞
摘要(Abstract):
以青海玛多县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对该区的实际调查,认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总人口、牲畜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可能是影响该区沙漠化的因素。1976-1994年期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呈迅速扩展趋势,沙漠化程度呈加重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扩展的主导因素为人为因素,比重为72%,主要表现为人口压力的增大和工业的发展;沙漠化程度加重的主导因素为自然因素,比重为82%,主要表现为趋于暖干的气候;从沙漠化面积和程度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应为主导因素,比重略大于62%,人为因素略小于38%。
关键词(KeyWords): 黄河源区;沙漠化;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因子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8038)资助
作者(Author): 李晋昌,杨永刚,张彩霞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1.02.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汤懋苍,李存强.关于"青藏高原是气候启动区"的分析事实[A].见: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42-48.
- [2]李林,朱西德,周陆生,等.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气象,2004,30(8):18-22.
- [3]刘纪远,徐新良,邵全琴.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8,63(4):364-376.
- [4]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等.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极其综合保护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 [5]杨建平,丁永建,陈仁生,等.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综合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26.
- [6]王江山,李海红,许正旭.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J].气象,2003,29(11):49-51,54.
- [7]汪诗平.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J].草业学报,2003,12(6):1-9.
- [8]王涛.中国沙漠与沙漠化[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25.
- [9]王绍令,赵林.青藏高原沙漠化与冻土相互作用的研究[J].中国沙漠,2002,22(1):33-39.
- [10]金炯,董光荣,邵立业,等.西藏土地风沙化问题的研究[J].地理研究,1994,13(1):60-69.
- [11]赵鸿斌,张登山,郑淑霞,等.青海湖盆地土地沙漠化原因浅析[J].青海环境,1993,3(2):72-74.
- [12]杨红文,张登山,张永秀.青海高寒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J].中国沙漠,1997,17(2):185-188.
- [13]靳鹤龄,董光荣,李森.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土地沙漠化成因、趋势与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1997,17(3):255-260.
- [14]Lehmkuhi F,刘世建.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荒漠化[J].山地研究,1997,15(2):119-123.
- [15]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报告[R].1997:1-333.
- [16]董玉祥,刘毅华,刘玉璋.沙漠化若干问题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150-156.
- [17]董玉祥.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中国沙漠,1999,19(3):251-255.
- [18]董玉祥,刘毅华.对荒漠化研究基本问题的评述[J].地理科学,1993,13(3):242-249.
- [19]董玉祥,刘毅华.我国沙漠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1993,12(2):94-102.
- [20]Wang X M,Chen F H,Eerdun H,et al.Desertification in China:An assessment[J].Earth-Science Reviews,2008,88(3-4):188-206.
- [2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编辑委员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 [22]韩邦帅.青藏高原现代沙漠化过程及成因分析-以青海省玛多县为例[D].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8.
- [23]董光荣,高尚玉,金炯,等.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途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226.
- [24]董光荣,董玉祥,金炯,等.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与发展趋势[J].中国沙漠,1994,14(2):9-17.
- [25]董光荣,董玉祥,李森,等.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161.
- [26]刘毅华,董玉祥.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沙漠,2003,23(4):355-360.
- [27]玛多县志编撰委员会.玛多县志[M].北京:中国县志年鉴出版社,2001:126-161.
- [28]樊胜岳,杨根生.土地沙漠化过程的数学模型[J].中国沙漠,1989,6(1):93-100.
- [29]靳鹤龄,李新荣,龚家栋.藏东"三江"流域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2003,23(1):28-32.
- [30]施雅风.可预见的青藏高原环境大变化(摘录)[J].盐湖研究,2001,9(1):2-3.
- [31]程天文.农田蒸发与蒸发力的测定及其计算方法[A].见:地理集刊,第12号[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74.
- [32]蒋志荣,安力,柴成武.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J].中国沙漠,2008,28(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