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恢复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Ejina Oasis
卢爱刚,庞德谦,李筱琳,王天明,葛剑平
摘要(Abstract):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由于黑河上中游用水量的增加,导致下游额济纳绿洲的入境水量逐年减少,并且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质恶化。2)以胡杨林、柽柳、梭梭林为主的天然林大面积减少;草地生态系统呈现以草场面积减少,牧草产量下降,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3)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现象在该区表现明显。为了使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本文从水资源、植被及土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对额济纳绿洲提出了生态恢复对策。
关键词(KeyWords):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生态恢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此项工作由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2CB111507);;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0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54);;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中国博士后基金(20070420315)等项目的资助
作者(Author): 卢爱刚,庞德谦,李筱琳,王天明,葛剑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武文,王林和,李德平.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特点与合理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5):19~23.
- [2]龚家栋,等.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J].中国沙漠,1998,18(1):44~50.
- [3]张武文,史生胜.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动态与植被退化关系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2,24(4):421~425.
- [4]朱震达,陈广庭.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87~96.
- [5]陶黎,张树礼.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17~19.
- [6]额济纳旗志编委会.《额济纳旗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87~254.
- [7]张思玉,杨辽,陈戈萍.生态用水的概念界定及其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策略[J].干旱区地理,2001,24(3):277~282.
- [8]何文勤,章曙明.合理开发利用新疆水资源发展绿洲生态农业[J].干旱区地理,2001,24(1):42~46.
- [9]刘树林,王涛,安培浚.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人类活动[J].干旱区地理,2004,27(1):52~56.
- [10]曹宇,欧阳华,肖笃宁,陈高.景观格局变化APACK生态环境效应额济纳天然绿洲[J].地理研究,2005,24(1):130~140.
- [11]樊自立,马英杰,王让会.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和演变阶段[J].干旱区地理,2005,28(1):10-15.
- [12]常兆丰,韩福贵,等.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J].干旱区地理,2005,28(2):150-155.
- [13]周茅先,刘立超,等.额济纳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特征初步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28(4):48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