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人类活动的时空分异的景观格局特征——以纸坊沟流域为例The Landscape Pattern Attribution to Time-space Distribution Law of Human Activities in Catchment——Taking Zhifanggou Catchment as an Example
游珍,李占斌
摘要(Abstract):
纸坊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典型的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区。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纸坊沟流域经历了从急剧破坏到缓慢恢复、基本保持和快速恢复的四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人类活动都有其鲜明的特色。为了量化人类活动的程度和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将纸坊沟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归并为两类:加剧侵蚀的斑块和减缓侵蚀的斑块,并根据流域的海拔高度,给流域内每个土地利用斑块分别赋予位置属性。然后根据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提取了5个景观格局指标,分别计算各指标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变化情况,并划分变化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人类活动变化最剧烈最频繁的区域在坡下(即流域内海拔高度介于1100—1150m之间的区域);2)流域破坏性开发体现在斑块破碎化,而流域治理体现在斑块连通度增加;3)在流域治理过程中,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体现在:减缓侵蚀的斑块被合并,加剧侵蚀的斑块部分被合并,部分被转化为减缓侵蚀的斑块。
关键词(KeyWords): 人类活动;土壤侵蚀;小流域;景观格局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坡面径流侵蚀输沙动力过程试验研究”(40371075);; 黄河水利委员会“十五”重大治黄科技项目“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减沙作用研究”(2002SZ08)
作者(Author): 游珍,李占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茂莉.2000年来我国人类活动与环境适应以及科学启示[J].地理研究,2000,19(3):324-331.
- [2]徐建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影响及其定量评估模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3):144-150.
- [3]Vitousek P M,Ehrlich P R,Ehrlich A H.Human appropriation of the products of photosynthesis[J].Bioscience,1986,36(6):368-373.
- [4]Daliy G C.Restoring value to the world’s degrades[J].Science,1995,269:350-354.
- [5]邱阳,傅伯杰,王勇.土壤侵蚀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108-111.
- [6]傅伯杰,邱阳,王军,等.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2,57(6):717-722.
- [7]朱显谟,祝志.试论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与环境[J].土壤学报,1992,29(4):351-357.
- [8]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9,54(3):241-246.
- [9]李壁成.小流域水土流失与综合治理遥感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3-57.
- [10]游珍.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中科院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