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全新世聚落遗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locene settlements in the Qingdao are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张丽娜,王肖惠,姜川,王丽彬,刁莹德,王龙升
摘要(Abstract):
文中利用GIS软件对青岛地区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以及濒河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该时期聚落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探讨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远古文化序列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缺失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相比,岳石文化地域收缩剧烈,遗址数量和密度大大下降。2)青岛地区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和濒河度等有一定的分布特征。聚落遗址主要集中分布在0-70m的高程范围,从坡度来看,主要分布在0-4°的沿海滨海低地和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同时聚落遗址的濒河度不断提高。3)聚落遗址的数量波动和空间分布与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具有直接的联系。距今6100-4600 a B.P.期间,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环境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海拔较高的地区,而南部遗址相对较少;4600-4000a B.P.期间,海平面逐渐降低,人类活动逐渐向海的方向扩展,在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剧烈降温事件,超出了人类的适应能力,岳石文化出现地域收缩的现象,并且活动范围逐渐靠近河流,表明环境演变影响着青岛地区文化的分布、延伸和演变等,研究结果对后续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全新世;遗址的时空分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青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18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PD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YJCZH171);;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EC-KF201801)资助
作者(Author): 张丽娜,王肖惠,姜川,王丽彬,刁莹德,王龙升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0.30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李中轩,吴国玺,朱诚,等.4.2~3.5kaBP嵩山南麓聚落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6,71(9):1640-1651.
- [2] LENG C C,TANG Z W,ZHANG W,et al.Response of prehistoric human activ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7000 cal yr BP in Nenjiang River Basin,northeast China[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9,507:74-83.
- [3] KAJITA H,KAWAHATA H,WANG K,et al.Extraordinary cold episodes during the mid-Holocene in the Yangtze delta:Interruption of the earliest rice cultivating civilization[J].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018,201:418-428.
- [4] 徐树建,丁新潮,倪志超.山东埠西黄土剖面沉积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J].地理学报,2014,69(11):1707-1717.
- [5] 路晶芳.山东刁河口钻孔孢粉学分析及气候事件记录[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南京:中国古生物学会,2015:42.
- [6] 孔凡彪,徐树建,贾广菊.山东淄博佛村黄土沉积多指标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J].地球环境学报,2017,8(5):407-418.
- [7] 王青,黄爱华,袁庆华.山东寿光市北部沿海环境考古报告[J].华夏考古,2005(4):3-17.
- [8] 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等.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3,68(4):559-570.
- [9] 赵强,邹春晖,王爽,等.莱州湾南岸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背景[J].地理科学,2018,38(9):1560-1569.
- [10] 王青,朱继平,史本恒.山东北部全新世的人地关系演变:以海岸变迁和海盐生产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6,26(4):589-596.
- [11] 丁敏,彭淑贞,庞奖励,等.山东中部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发展[J].土壤通报,2011,42(6):1281-1287.
- [12] 姚天,赵强,等.山东省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6):556-563.
- [13] 牛少静,彭淑贞,张伟,等.山东沂沭河流域龙山文化考古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6):140-144.
- [14] 高华中,朱诚,曹光杰.山东沂沭河流域2000BC前后古文化兴衰的环境考古[J].地理学报,2006,61(3):255-261.
- [15]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 [16] 韩有松,孟广兰.青岛沿海地区20,000年以来的古地理环境演变[J].海洋与湖沼,1986,17(3):196-206.
- [17] 王永吉,李善为.青岛胶州湾地区20000年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J].植物学报,1983,25(4):385-392.
- [18] 卞学昌.山东省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及其与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 [19] 韩有松,孟广兰.胶州湾地区全新世海侵及其海平面变化[J].科学通报,1984(20):1255-1258.
- [20] 宋键,金秉福,邓志辉,等.青岛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特征与环境演变[J].自然科学进展,2009,19(9):952-962.
- [21] WANG Y J,CHENG H,EDWARDS R L,et al.The Holocene Asian Monsoon:links to solar changes and North Atlantic climate[J].Science,2005,308:854-857.
- [22]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J].中国科学,1993,23(8):865-873.
- [23] 邱玉胜.青岛地区原始农业发展初探-三里河遗址个例分析[J].农业考古,1993(3):83-86.
- [24]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J].考古,1962(10):509-518.
- [25] 段天璟.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岳石文化的相关问题[J].边疆考古研究,2003(第2辑):125-145.
- [26] 王珏.中国全新世中期的高海平面[J].地球科学进展,1989(3):81-89.
- [27] 刘志杰,庄振业,韩德亮,等.全新世胶州湾海侵及大沽河古河口湾的形成和演变[J].海岸工程,2004,23(1):5-12.
- [28] 赵晓晨.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 [29] 陈正新,曹雪晴,黄海燕,等.青岛近海古河道断面特征与古地理变迁关系研究[J].沉积学报,2009,27(1):104-110.
- [30] 孙楠思,盛茂刚,张敏.青岛市"8.10"暴雨洪水分析[J].山东水利,2008(9):23-25.
- [31] 孙世霞,盛茂刚,陈沭.青岛市潴河"2017.08"暴雨洪水分析[J].山东水利,2018(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