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长春市为例Research on Urban Eco-secur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Changchun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
摘要(Abstract):
人类对生态系统大规模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城市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中心,生态问题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从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并计算指标的权重,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长春市为例,从时间尺度(1998-2004)对长春市生态安全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同时在空间尺度上按东北、东部、西部地区选择了另外七个城市与长春市生态安全进行了现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城市生态安全的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绝对数值的量化方面还要加强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熵值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42CB4185007)
作者(Author):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Xiaoqing Shi,Jingzhu Zhao,Ouyang Zhiyun.Assessment of eco-security in the Knowledge Gride-science environment.The Journal ofSystems and Software.2005:1-7.
- [2]Yan-Zhi Zhao,Xue-Yong Zou.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Tibetan plateau:Methodology and a case study for LhazeCount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1-10.
- [3]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二: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J].环境保护,2002,(7):3-6.
- [4]马克明,傅伯杰,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生态学报,2004,24(4):761-762.
- [5]肖笃宁,陈文波,等.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 [6]左伟,王桥,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科学与研究,2002,18(1):67-70.
- [7]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4(1):1-9.
- [8]李文华.生态学与生态城市建设[J].林业科技管理.2002,(4):12-15.
- [9]张坤民,温宗国,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7-9.
- [10]周文华,王如松.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5,24(7):848-852.
- [11]谢化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5):705-709.
- [12]毕东苏,郑广宏,顾国维,等.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465-469.
- [13]施晓清,赵景柱,欧阳志云.城市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25(3):3237-3243.
- [14]韩传峰,刘惠敏,陈建业.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5):49-54.
- [15]韩宇平,阮本清,解建仓.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3,25(4):37-42.
- [16]贾良清,欧阳志云,等.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2004,13(4):592-596.
- [17]张卫民.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7-115
- [18]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2,26(1):113-118.
- [19]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