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n the Soil Salinization in Irrigation Areas of Xinjiang Plain
王水献,董新光,刘丰
摘要(Abstract):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土地盐渍化;层次分析法;恢复治理措施;新疆平原灌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水献,董新光,刘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俞仁培.对盐渍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土壤通报,2001,32(专辑):138-140.
- [2]王遵亲,等.中国盐渍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 [3]文振旺.新疆土壤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新疆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4-336.
- [5]董新光,邓铭江,周金龙,等.论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与水资源开发[J].灌溉排水学报,2005,24(5):14-17.
- [6]李平,赵鸿斌,田原,何长德.塔里木河流域土地盐渍化改良与竖井排灌工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2002,13(2):48-50.
- [7]杨诗秀,雷志栋,沈言俐,等.叶尔羌平原绿洲盐均衡及旱排的初步分析[J].灌溉排水,1999,18(1):52-56.
- [8]季方,樊自立,邓永新,等.阿拉尔垦区土壤盐渍化治理与土地持续利用[J].干旱区地理,1998,21(3):37-43.
- [9]李国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边缘土壤蒸发与积盐的初步分析[J].干旱区地理,1998,21(1):29-33.
- [10]郭德发,王庆.新疆灌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6,7(3):58-63.
- [11]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 [12]刘黎明,张军连,张凤荣,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 [13]田长彦,周宏飞,刘国庆.21世纪新疆土壤盐渍化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建议[J].干旱区地理,2000,23(2):177-181.
- [14]俞仁培,杨道平,石万普,等.土壤碱化及其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 [15]谢承陶.盐渍化改良原理与作物抗性[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
- [16]徐恒刚.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17]董新光,姜卉芳,邓铭江,等.内陆盆地的盐分布与平衡分析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5):638-642.
- [18]李小刚,樊胜祖.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防治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34(1):6-11.
- [19]汪梅君.银北灌区水盐动态特征及盐渍化防治[J].人民黄河,1992,11(11):33-35.
- [20]郭占荣,刘花台.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1):45-48.
- [21]熊文成,刘运明,李有利.天山北麓盐渍化现状与成因[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3):97-101.
- [22]魏林森.秦王川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预测及防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6,10(3):31-35.
- [23]刘广明,杨劲松,李东顺.地下水蒸发规律与土壤盐分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2,39(3):384-388.
- [24]田昌玉,李志杰,林志安.作物排水对抑制土壤盐渍化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7,3:29-30.
- [25]刘延锋,靳孟贵,金英春,等.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