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绒藜等8种耐旱灌木持水力分析Analysis on water retention of 8 xerophyte shrubs including Ceratoides spp.
张力君,王林和,易津
摘要(Abstract):
采用切枝自然脱水法测定了驼绒藜等8种耐旱植物的持水力及几个相关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脱水时间的延续,植物间失水率的差异先是由小增大,后又趋于缩小,规律性十分明显。分析表明,个体间失水率差异与植物间失水率差异具有相同的消长模式,且二者峰值的时间进程基本吻合,从而导致植物间差异显著性峰值向右偏移。提出Logistic方程拟合法,认为方程拐点是植物种类间和个体间生理活性变化最大时期的客观标志之一。拐点是失水率曲线上多点信息的综合体现,且具有动态性质,因而相对于其他点状体系或静态标准,拐点用于持水力的判断表现出最高效率。依据以拐点为核心的失水率体系,将8种灌木的耐旱性分为3组。特别针对华北驼绒藜所表现出的超强的耐旱性参数,对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相对旱生地位的传统认识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KeyWords): 驼绒藜;持水力;旱生植物;灌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010905-07)。
作者(Author): 张力君,王林和,易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高海峰.柽柳属植物水分状况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2) :20-24
- [2] 刘家琼,蒲锦春,刘新民.我国沙漠中部地区主要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水分关系和旱生结构比较研究[J].植物学报,1987,29(6) :662-673
- [3] 马宗仁,刘荣堂.牧草抗旱生理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兰州),1993. p271
- [4] 裴保华,周宝顺.三种灌木耐旱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3,6(6) :597-602
- [5] 王继和.民勤沙区主要乔灌木体内水分状况及其抗旱性特点的探讨[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2:272-273
- [6] 徐东翔,孙建新.干旱胁迫对几种沙生植物水分代谢特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四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6,261-262
- [7] 张力霜,彭运翔,王永生.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持水力和蒸腾速率[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5) :68-70
- [8] 赵文智.奈曼沙区樟子松生长状况与水分关系[J].中国沙漠,1992. 12(1) :64-70
- [9] 阿拉塔等.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0,21(2)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