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RMP分析An analytic frame work of RMP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ilk Road tourism
欧阳正宇;
摘要(Abstract):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应用昂普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丝绸之路相关景区点的结合,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应的保障机制,实现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0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s): 欧阳正宇;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2.12.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林红,李树民,高煜.西部丝绸之路旅游需要深度开发[N].华东旅游报,2005-11-22.
- [2]敦煌市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创历史新高[Z].敦煌网,2011-01-14.
- [3]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37.
- [4]罗冰清.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巴黎,2003-10-17.
- [6]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20(1):103-110.
- [7]张永锋,杜忠潮.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10城市旅游竞争力浅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2009,23(10):194-200.
-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办发(2005)18号附件.
- [9]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66-70.
- [10]马勇,舒泊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27.
- [11]陈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推广[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04.
- [12]王珊,吕君.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166-170.
- [13]吴必虎,余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43.
- [14]马成俊,鄂崇荣,毕艳君.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对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2007,54(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