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研究Study on Soil Ero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rea With More Sediments and Coarse Sediments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查小春,甘枝茂
摘要(Abstract):
对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中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土壤侵蚀状况研究表明,户间道路侵蚀强度最强,其次为户间空地,庭院最小。进一步分析侵蚀泥沙中>0.05mm粗颗粒和<0.01mm细颗粒的含量与平均泥沙含量的关系说明,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强,因而侵蚀强度最大;庭院水流平缓,挟沙能力最小,其侵蚀强度最小,而户间空地侵蚀强度居于二者之间。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治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乡村聚落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联合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5027901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D01)
作者(Author): 查小春,甘枝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许炯心.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及其地貌学意义[J].泥沙研究,1999,(5):13-17.
- [2]刘立斌.新形势下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J].中国水土保持,2001,(3):24-25.
- [3]尹怀庭,陈宗兴.陕西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其演变[J].人文地理,1995,10(4):17-24.
- [4]唐克丽,熊贵枢,梁季阳,等.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91—149.
- [5]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治理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6]许炯心.黄河中游支流悬移质粒度与含沙量、流量间的复杂关系[J].地理研究,2003,22(1):39-47.
- [7]许炯心.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产沙过程[J].中国科学(D辑),2000,30(5):540-548.
- [8]许炯心.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J].地理学报,1999,54(4):319-326.
- [9]纪昌品,臧玲.乡村聚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国土经济,2002,(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