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与周边部分省城影响格局的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ffect Pattern Between Lanzhou and Several Peripheral Capital Cities
吴文恒,牛叔文,李国柱,刘正广
摘要(Abstract):
概述了国内影响格局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市场经济及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出发,分析兰州与周边部分省会城市开发格局的关系。通过场强模型、市场断裂点模型及最大联系强度模型,从理论上定量计算了兰州与它们之间的空间影响范围及联系强弱状况。计算结果表明:①兰州对省内的东部地区、南部边境及西北地区影响弱;对北部、西部影响力强,向北可达宁夏境内、向西可达青海境内。②兰州对外联系以西宁为主,与银川联系急需加强;与西安联系是重要方向;与成都联系是新时期发展需求;通过乌鲁木齐联系边贸。③经济联系类型包括紧密型———兰州-西宁;摇摆型———兰州-西安、兰州-银川;松散型———兰州-成都、兰州-乌鲁木齐。
关键词(KeyWords): 影响格局;场强;分界;联系强度;兰州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文恒,牛叔文,李国柱,刘正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2):129141.
- [2]刘科伟.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划分与城市经济区问题探讨—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2):129134.
- [3]牛慧恩,等.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J].经济地理,1998,18(3):5156.
- [4]王新生,等.一种用于界定经济客体空间影响范围的方法—Voronoi图[J].地理研究,2000,19(3):311315.
- [5]张莉,陆玉麒.河北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空间发展趋势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1):1115.
- [6]王德,等.沪宁杭地区城市一日交流圈的划分与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5):3844.
- [7]孙娟.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4):7377.
- [8]王德,郭洁.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6):611.
- [9]姜世国.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探讨—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1):6772.
- [10]王法辉.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 IS方法[J].地理研究,2004,23(1):97103.
- [11]闫卫阳,等.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J].人文地理,2004,19(2):1216.
- [12]王桂圆,陈眉舞.基于G IS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973.
- [13]樊杰,等.基于中心地理论对银川市服务功能的解析[J].地理学报,2005,60(2):248256.
- [14]覃成林.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
- [15]顾朝林,沈建发.论中国西部区域开发战略[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3):32.
- [16]中国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 [17]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38(2):17.
- [18]杨吾杨,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55158.
- [19]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59361.
- [20]孟庆民.甘肃与周边省区经济联系研究[硕士论文][D].兰州:兰州大学,1997,17.
- [21]蔡孝箴主编.城市经济学(修订本)[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