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9) 144-14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林结构与功能研究
Studys on the Configuration and Function of Different Density of Pines in Rocky Mountain Area of Northern China

鲁绍伟,刘凤芹,余新晓,王树森,杨新兵,李春平

摘要(Abstract):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年生5种造林密度(2000株/hm2、1500株/hm2、1200株/hm2、1000株/hm2、800株/hm2)阴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800株/hm2的阴坡油松林蓄积为108.19m3/hm2,是2000株/hm2油松林蓄积的1.22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107.43 t/hm2-174.30 t/hm2,平均碳密度为135.99 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是相当可观大的,碳密度平均为90.34 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173;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该地区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我们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的。

关键词(KeyWords): 油松;密度效应;结构;功能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D070600100009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华北土石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试验示范(2006BAD-03A11)";; 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开放基金"孟滦林管局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M-0610)资助

作者(Author): 鲁绍伟,刘凤芹,余新晓,王树森,杨新兵,李春平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