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格局变化及退化导因探讨The Vegetation Pattern Changes and the Probe to the Causation of the Degeneration in the Typical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王永利,云文丽,梁存柱,王炜
摘要(Abstract):
本文以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境内30年来的植被变化为例,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该区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植被群落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研究区中群落类型和面积变化较大,新增加了两个类型,退化类型的面积增加较多。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植被类型基本未变,但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轻度退化类型的面积减少较明显,重度退化类型面积在不断的增加。选取4个景观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增加显著,植被格局变化强烈。分析其退化的原因可知:在草原植被一直以退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降雨量却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可见并不是影响草原退化的主导因素,而通过分析研究区近30年来牲畜的头数变化,却是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KeyWords): 典型草原;植被格局变化;景观指数;气候因素;放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30120,30360016)
作者(Author): 王永利,云文丽,梁存柱,王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1~45.
- [2]刘钟龄,王炜.内蒙古草地退化现状及演替规律[A]陈敏.改良退化草地与建立人工草地研究[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19.
- [3]伍业钢,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M].见刘建国主编:当代生态学博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0~39.
- [4]傅伯杰.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1995,15(2):113~119.傅伯杰.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J].生态学报,1995,15(4):345~350.
- [5]牛建明,李博.关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A]李博.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C]呼和浩特:内蒙大学出版社,1995,59~62.
- [6]王宪礼,肖笃宁,布仁仓,等.辽河湿地三角洲的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1997,17(3):315~323.
- [7]中科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西部地区土壤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95~200.
- [8]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1~103.
- [9]陈利顶,傅伯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结构分析[J].生态学报,1996,16(4):338~344.
- [10]E M拉甫连科(祝廷成译),苏联的草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40.
- [11]内蒙古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561~564;1992,503~508;1993,473~476;1994,378~381;1995,443~446;1996,487~492;1997,465~468;1998,479~482;1999,494~497;2000,491~494;2001,746~749;2002,720~723;2003,716~719;2004,73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