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10) 144-14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格局变化及退化导因探讨
The Vegetation Pattern Changes and the Probe to the Causation of the Degeneration in the Typical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王永利,云文丽,梁存柱,王炜

摘要(Abstract):

本文以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境内30年来的植被变化为例,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该区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植被群落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研究区中群落类型和面积变化较大,新增加了两个类型,退化类型的面积增加较多。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植被类型基本未变,但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轻度退化类型的面积减少较明显,重度退化类型面积在不断的增加。选取4个景观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增加显著,植被格局变化强烈。分析其退化的原因可知:在草原植被一直以退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降雨量却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可见并不是影响草原退化的主导因素,而通过分析研究区近30年来牲畜的头数变化,却是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KeyWords): 典型草原;植被格局变化;景观指数;气候因素;放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30120,30360016)

作者(Author): 王永利,云文丽,梁存柱,王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