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7年中国重点城市PM10的时空变化特征The space-time variations of PM10 concentration in major cities of China during 2000-2007
李杨
摘要(Abstract):
利用2000-2007年中国83个重点城市的PM10颗粒物浓度,对中国地区近8年来PM10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中国重点城市近8年来PM10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8年来,中国重点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有所下降,其季节统计结果表明,夏季PM10浓度最低,说明了降水对颗粒物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冬季PM10浓度最高,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燃煤带来的污染,导致了该时段内PM10浓度较高。
关键词(KeyWords): 重点城市;PM10;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苏维翰,张秋彭,沈剂,等.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初探[J].大气科学,1986,10(2):138-144.
- [2]仇财兴,左利芳.城市发展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分析[J].气象科学,1995,15(1):89-96.
- [3]郑景春.上海城市对能见度的影响,城市气候与区域气候[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146-156.
- [4]赵庆云,张武,王式功.空气污染与大气能见度及环流特征的研究[J].高原气象,2003,22(4):393-396.
- [5]钟连红,杨明珍.北京市大气能见度初步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1,3(1):27-30.
- [6]王炳忠,潘根娣.我国的大气透明状况[J].气象学报,1982,40(4):443-4521.
- [7]王式功,杨德保,李腊平.兰州城区冬半年冷锋活动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J].高原气象,1998,17(2):142-149.
- [8]陈长和,黄建国,程麟生,等编著.复杂地形上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的研究[J].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10.
- [9]罗云峰,吕达仁,何晴,等.华南沿海地区太阳直接辐射、能见度及大气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5(1):36-42.
- [10]罗云峰,吕达仁,李维亮,等.近30年来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0,45(5):549-554.
- [11]杨青,杨莲梅,张广兴,等.能见度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沙漠,2006,26(2):279-282.
- [12]赵秀娟,陈长和,袁铁,等.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5,24(2):617-622.
- [13]申彦波,沈志宝,汪万福.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沙尘天气[J].高原气象,2003,22(2):185-190.
- [14]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Z],1979.
- [15]http://www.sep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