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PM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Water Resources Renew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GPPM
李春晖,杨志峰,郑小康,庞爱萍
摘要(Abstract):
水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其可再生性分为自然再生和社会再生两类。将黄河流域划分为15个区域(不含内流区),并把整个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共16个区域,利用统计数据资料,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GPPM)对黄河流域分区水资源可再生性以及流域15个主要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区域可再生性能力基本上为中等或以下,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能力较弱;15个主要城市中,省会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水平一般,其余城市属于较弱水平,总体上,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能力普遍较弱。最后提出了一些增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KeyWords): 水资源可再生性;黄河流域;GPPM;评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9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3)资助
作者(Author): 李春晖,杨志峰,郑小康,庞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志峰,沈珍瑶,夏星辉,等.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J].中国基础科学,2002,(5):4-7.
- [2]沈珍瑶,杨志峰,刘昌明.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2,22(2):162-165.
- [3]李春晖.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师范大学,2003.
- [4]沈珍瑶,杨志峰.水资源的可再生性与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77-78.
- [5]李春晖,杨志峰.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理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53-57.
- [6]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88-197.
- [7]李春晖,杨志峰.TOPSIS法在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1-6.
- [8]李春晖,杨志峰.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模糊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182-185.
- [9]丁晓雯,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71-75.
- [10]杨晓华,杨志峰,沈珍瑶,郦建强,金菊良.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方法[J].水科学进展,2004,15(1):73-76.
- [11]杨晓华,杨志峰,沈珍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的多目标决策加权理想区间法[J].中国科学(E),2004,34(Supp I):34-41.
- [12]Friedman J H,et al.A projection pursuit algorithm for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J].IEEE Trans On Computer,1974,23(9):881.
- [13]韩明.无失效数据可靠性进展[J].数学进展,2002,31(1):7.
- [14]邢文训,等.现代优化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40.
- [15]Peck C.C.,et al.Genetic algorithms as global random search methods: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J].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5,3:39.
- [16]李敏强.遗传算法的模式欺骗性分析[J].中国科学,2002,32(1):95.
- [17]王顺久,侯玉,,张欣莉,丁晶.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J].水利学报,2003,(1):88-92.
- [18]王顺久,张欣莉,侯玉,丁晶.洪水灾情投影寻踪评估模型[J].水文,2002,22(4):1-4.
- [19]杨晓华,杨志峰,郦建强.区域水资源潜力综合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方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5):554-557.
- [20]张欣莉,丁晶,王顺久.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评定相似流域[J].水科学进展,2001,12(3):356-360.
- [21]王顺久,张欣莉,侯玉,丁晶.投影寻踪聚类分析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74-76.
- [22]祝捷.黄河流域主要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