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定量评价研究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asis of Qaidam Basin
曹广超,马海州,曾永年,李玲琴,沙占江,薛亮
摘要(Abstract):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内陆干旱区的三大盆地之一 ,这里不仅资源丰富 ,是重要的资源宝库 ,而且是进出西藏、新疆的重要门户 ,地缘政治地位亦十分重要。盆地内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由于所处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 ,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柴达木盆地东部土地沙漠化遥感与GIS综合研究”的部分成果为基础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项指标 ,采用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方法 ,从全区县 (市、镇 )一级单位的数据出发进行单因素指标的分级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计算得到全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值 ,建立柴达木盆地绿洲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揭示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各个市、县的综合评价得分介于58.94(格尔木市 )至 38.74(德令哈市 )之间 ,平均值仅为 47.47,说明该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生态环境恶劣是影响本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关键词(KeyWords): 柴达木盆地;绿洲;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柴达木盆地东部土地沙漠化遥感与GIS综合研究”资助
作者(Author): 曹广超,马海州,曾永年,李玲琴,沙占江,薛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沈继红等,数学建模[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 [2]金锐,基于Hamming神经网络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08-112
- [3]杨东、杨秀琴,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83-88
- [4]姚建华、王礼茂,持续发展与柴达木盆地开发,《青海省资源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74-79
- [5]刘彦随,陕北绥德县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85-89
- [6]MunasingheM ,ShearerW .AnintroductiontothedefinitionandmeasurementofbiogeophysicalSustainability[M ].DefiningandMeasuringSustainability,NewYork:TheBiogeophysicalFoundations,1996
- [7]叶庆华杨勤业等.我国环境生态形势研究的一种方法[J].地理研究,2000,19,(4):422-428
- [8]方创琳余丹林.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J].资源科学2000,(1):55-59
- [9]刘燕华主编,柴达木盆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10]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省统计年鉴(1990-200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