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of Evlou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nequality in Yan'an City
郝俊卿,王雁林,姚宏,孟彩萍
摘要(Abstract):
在作者以往对延安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基础上,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延安市自1952年以来区域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变化特征;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延安市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延安区域经济总差异在过去50年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差异变化的幅度不同。根据国际上对基尼系数的警示通行标准,延安区域经济差异已经超过警戒状态。2)延安市区域经济差异是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均不断扩大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区间差异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延安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驱动力。3)区域分离系数计算表明延安区域逐渐分离趋异。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的空间变化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县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区域发散或收敛,从而整体上推动了延安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KeyWords): 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分离系数;泰尔指数;收敛与发散;延安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3JD790043);; 陕西软科学研究项目(2002RK60)资助
作者(Author): 郝俊卿,王雁林,姚宏,孟彩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50年延安市县域经济差异发展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3):61~67.
- [2]郝俊卿,王雁林,樊根耀.从相对资源承载力角度探讨延安市可持续发展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2):41~47.
- [3]郝俊卿,王雁林.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经济评价——以延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58~61.
- [4]郝俊卿,王雁林.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的延安市县域经济评价探讨[J].经济地理,2004,24(sup):153~156.
- [5]郝俊卿,郭文炯,王雁林.延安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灰色关联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8~62.
- [6]郝俊卿,郭文炯,王雁林.延安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化驱动的定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5):11~15.
- [7]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1):78~84.
- [8]王雁林,郭文炯.知识经济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A].段联合.中国西部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C].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214~219.
- [9]白雪梅,王俊杰.用泰尔指数分析省区人均GDP差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483~485.
- [10]张宗益,邹畅.中国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87~92.
- [11]Tsui K Y.Decomposition of 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3,17(3):600~627.
- [12]Terrasi M.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across Italian region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99,(33):449~510.
- [13]Torsten Persson and Guido Tabellin.Is inequality harmful for growth?[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3):600~621.
- [14]FAN C C.Of belts and ladders:state policy 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post-China[J].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95,85(3):4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