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Flood Disaster of Guanzhong in Song Dynasty
马莉,赵景波
摘要(Abstract):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宋代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的319年间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共发生34次,平均每9.38年发生一次,发生频次时间分布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有显著的阶段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其它朝代相比,宋代洪涝灾害相当少,这主要与当时气候干旱有关。在季节分布上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在空间分布上是从宝鸡、西安、咸阳、渭南、铜川依次减少;在等级分布上,宋代关中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洪灾总次数的18.5%,40.8%,25.9%,14.8%;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发生主要由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KeyWords): 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灾害等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04)资助
作者(Author): 马莉,赵景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春丽,邢俊江,王明洁.暴雨山洪灾害成因及预报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4):65-70.
- [2]张茂省,薛富平,王哓勇.陕西省山洪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J].西北地质.2004,37(3):96-102.
- [3]钱维宏.天气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6-186.
- [4]雄治平.江河防洪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9-72.
- [5]肖军,赵景波.陕西省54a来农业干旱灾害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5):201-204.
- [6]黄利民,刘成武.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15-118.
- [7]刘引鸽,李团胜.陕西省旱涝变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4):651-654.
- [8]张茂省,薛富平,王哓勇.陕西省山洪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J].西北地质.2004,37(3):96-102.
- [9]张茂省,薛富平,王哓勇.陕西省山洪灾害区划[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63-165.
- [10]刘小琼,赵景波.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102-106.
- [11]袁林.西北灾荒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638-646.
- [12]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气象志[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第二卷):166-170.
- [13]咸阳秦都区志编纂委员会.咸阳秦都区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121-126.
- [14]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M].西安: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编委会,2001:48-49.
- [15]张德二.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8,384~498.
- [16]赵景波,郁耀闯,王长燕.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4):99-103.
- [17]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 [18]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8,18(1),1~11.
- [19]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8-39.
- [20]周魁一.大规模人类活动与洪水灾害-从历史到现在[J].第四纪研究.1999,19(5):423-427.
- [21]史念海.河山集(七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5-71.
- [22]史念海.河山集(七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