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人工增雨天气模型与预报方法研究Analysis on the Weather Model and Forecasting Method on Weather Modification in Qilian Mountain
王学良,陶健红
摘要(Abstract):
利用1993-2004年高空和地面资料,统计分析了祁连山降水环流特征,得出祁连山降水的主要形势为高空冷槽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预报系统04年业务化以来,增雨条件判断准确率70%,对人工增雨业务具有客观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对增雨效果的检验。
关键词(KeyWords): 祁连山;人工增雨;天气模型;预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西部开发科技行动"之"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04BA901A16)的资助
作者(Author): 王学良,陶健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存杰,郭妮.祁连山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2004,28(12):33-39,46.
- [2]陈乾,陈舔宇,张鸿.用Aqua/CERES反演的云参量估算西北区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J].干旱气象,2006,24(4),1-8.
- [3]汤懋苍,许曼春.祁连山区的气候变化[J].高原气象.1984,3(4),21-23.
- [4]汤懋苍.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1985,40(4),323-332.
- [5]丁永健,叶伯生,周文娟.黑河流域过去40 a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1999,21(1),42-48.
- [6]李栋梁,陈丽萍.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流量的气候特征及其预报[J].应用气象学报,1991,2(3),319-324.
- [7]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委员会.中国陆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全球变化: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4-37.
- [8]吴统文,钱正安.夏季西北干旱区干、湿年环流及高原动力影响差异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1996,15(4):387-396.
- [9]范广洲,吕世华.地形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1999,18(4):659-667.
- [10]范广洲,程国栋.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3,22(增刊):67-74.
- [11]李国昌,陈乾,陈舔宇,等.祁连山区地形降水的气候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特刊),167-176.
- [12]张杰,李栋梁.祁连山及黑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2004,23(1):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