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

    赵松乔

    本文从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的特征出发,全面论述了西北干旱地区发展农、林、牧业的有利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指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种植、林、牧、渔、副业的合理途径与趋势。根据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暖温带荒漠区自然条件的内部分异特征,将该区划分为两大自然地区,七个自然区和二十四个自然亚区,并指出了每一个亚区的自然条件特点与发展方向。

    1987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1 ]
  • 石油农业抑或生态农业——关于开发大西北问题的思考之一

    夏伟生

    本文在分析石油农业的弊端和生态农业优越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开发大西北过程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必须坚持生态农业的方向。为了使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建设卓有成效,在指导思想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要放在内涵性发展而不是外延性发展上;2、把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结合起来,综合为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的农业;3、实行专业化与多种经营相结合的方针;4、吸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来推动生态农业的建设。

    1987年02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 干旱地区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以新疆为例)

    杨利普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很多地区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本文以新疆为例,在综合分析自然条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提出了方向性措施。(1)增加植被覆盖是根本措施。平原靠灌溉及保护,山地如有保护,可自然形成较大面积植被。(2)合理利用与调剂水资源,通过工程及加强管理,提高水源利用率,通过跨地区引水调剂地区间的不平衡。(3)用其他能源代替植物燃料,保证植被稳定增加。如煤炭、水力资源、石油、太阳能,目前可靠保证是种植薪炭林。

    1987年02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2 ]
  • 干旱地区水化学环境的几个问题

    刘亚传

    本文主要研究了河西地区各种水体水化学现状、历史和演变。并探讨了矿化水的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氟水的分布、形成、演变,还有局部工业污染等几个主要的水化学环境问题,为防止水质退化、控制水质平衡寻求对策。

    1987年02期 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3 ]
  • 内蒙古哲里木盟南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地表物质分异及含水量变化特点

    张继贤

    本文研究了哲里木盟南三旗士地沙漠化过程中地表土质颗粒组成、有机质、全量养分、微量元素、矿物成分的变化及固定沙丘“活化”后含水量的变化。揭示了土地沙漠化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地表细粒部分的损失,相应地出现地表粗质化的特征,表土层有机质及其营养元素的逐渐减少,从而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但沙层含水量及水分状况仍有利于沙地的利用及植物的生长。目前该区许多土地类型,不同程度地有沙漠化的发生,有些是潜在沙漠化的固定沙丘,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必将扩大流动沙地的面积。因此,要充分利用本地降水量较充沛的有利因素,对各类沙地注意保护封育和人工固沙,创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1987年02期 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土壤侵蚀过程的研究——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金争平,史培军

    本文探讨了在特定半干旱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的特点,即以不同时空尺度相交织的“风、水两相土壤侵蚀”过程的机制;编绘了研究区典型地段风、水两相土壤侵蚀现状图;分析和讨论了两相侵蚀过程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国土整治,特别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87年02期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27 ]
  • 从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粮食基地建设谈河西干旱地区种草种树问题

    曲耀光

    种草种树,是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战略意义。但在干旱地区不是随处都能种草种树,只有选择适宜地区才能成功。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特点,河西有条件种草种树的地区可划分为:祁连山天然降水宜林宜草区,河西走廊灌溉宜林宣草地区和河西走廊浅埋地下水宜林宜草区。种树可保护水源,防护农田,制止风沙,使农业稳产;种草能保持水土,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肥料,改良土壤,使农业高产。因此,草和树不仅能保证和促进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而且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性农业,保护性林业和商品性牧业三者协调,相互促进,不断发展,是河西农业建设的正确方向。

    1987年02期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马长炯

    本文概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十多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所获得的效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特别强调了必须继续大办水利;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以及通过合理用水,有利于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水利建设要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并指出了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如河套平原、西辽河流域、嫩江右岸地区等。

    1987年02期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 在喷洒乳化渣油条件下建立中滩站铁路防沙植被试验研究

    邹受益,白晓昭,李钢铁

    <正> 中滩站地属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1958年包兰线通车后铁路常遭沙害。曾经采用过卵石复盖、草方格、截沙沟、阻沙堤等多种工程防治措施,但均未得到根除。1981年铁道部西北所与呼铁局乌达治沙站在这里开始了“乳化渣油与植物相结合的固沙试验”,他们在有沙害的线路两侧约150米的范围内,用刺丝围成宽100米、长数百米不等的试验

    1987年02期 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4 ]
  • 内蒙古大针茅、克氏针茅草原植物地上产量的分析

    马树岐

    根据定位观测和有关资料,对蒙古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不同年份草群平均现存量积累动态、平均相对生长率动态、草群生长速度等进行了数学描述。在对其不同年份的产草量与当年有效降雨量相关性的分析中,提出并运用了天然植被耗水系数应变现象的概念。 作者认为,可以利用这一研究结果来改进蒙古高原这类草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1987年02期 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6 ]
  • 呼伦贝尔草原区的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保护意见

    赵一之

    呼伦贝尔草原区共有维管束植物78科、342属、888种。与内蒙古其它草原区相比,是植物种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本文对呼伦贝尔草原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意见。

    1987年02期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7 ]
  • 柴达木盆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控制机理——兼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陈志人,张维祥

    本文运用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对柴达木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及其景观成因进行了探计。提出在其整个自组织过程中,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为水分输入,并且是以特定的水热平衡作为控制目标来进行自组织的。盆地自然生态系统相继的不稳定性演化是由于总熵值增大、水热平衡的涨落被放大并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而获得的最终稳定。演替的区域顶极为荒漠——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建立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是提高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功效的有效途径。

    1987年02期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