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干旱、半干旱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开发

    赵一如,姚建华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域辽阔 ,自然气候脆弱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但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面对国家战略重点的西移 ,产业重点的调整和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带来的机遇 ,目前应实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区域开发的战略。文章提出建议 :要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完善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功能 ,加快口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 ,有重点的完善城市体系 ,以此带动广大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

    2000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7 ]
  • 干旱、半干旱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开发

    赵一如,姚建华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域辽阔 ,自然气候脆弱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但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面对国家战略重点的西移 ,产业重点的调整和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带来的机遇 ,目前应实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区域开发的战略。文章提出建议 :要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完善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功能 ,加快口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 ,有重点的完善城市体系 ,以此带动广大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

    2000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7 ]
  • 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发平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 ,既可繁荣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 ,又可提供就业机会、美化区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等。我国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加大旅游生态环境管理力度 ;搞好植被建设 ,促进旅游资源环境的优化美化 ;充分发挥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促进作用。

    2000年02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26 ]
  • 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发平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 ,既可繁荣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 ,又可提供就业机会、美化区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等。我国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加大旅游生态环境管理力度 ;搞好植被建设 ,促进旅游资源环境的优化美化 ;充分发挥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促进作用。

    2000年02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26 ]
  •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张丽旭,杨国安

    本文阐述了新疆旅游发展的大环境 ,介绍并分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优势 ,同时也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剖析。并且针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为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2000年02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4 ] |[引用频次:15 ]
  •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张丽旭,杨国安

    本文阐述了新疆旅游发展的大环境 ,介绍并分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优势 ,同时也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剖析。并且针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为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2000年02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4 ] |[引用频次:15 ]
  • 陇南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方略

    吴新年,孙成权,王学定,张志强

    首先分析了陇南山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接着归纳总结出了陇南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 ,最后提出了在陇南山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战略与措施。

    2000年02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6 ]
  • 陇南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方略

    吴新年,孙成权,王学定,张志强

    首先分析了陇南山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接着归纳总结出了陇南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 ,最后提出了在陇南山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战略与措施。

    2000年02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6 ]
  • 黄河河源沙漠现状遥感分析

    张志

    运用遥感信息对黄河河源沙漠的形成时间、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沙漠形成时代较新 ,沙漠分布空间结构型式有 1斑散布型、2条带枝状组合型、3条带型。河源沙漠目前尚未构成大面积的基面 ,但河源可能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荒漠带。控制沙漠化演化进程的措施是实施综合治理。目前的措施是控制沙源和抑制已经形成的沙漠活化进一步流动扩大化。

    2000年02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4 ]
  • 黄河河源沙漠现状遥感分析

    张志

    运用遥感信息对黄河河源沙漠的形成时间、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沙漠形成时代较新 ,沙漠分布空间结构型式有 1斑散布型、2条带枝状组合型、3条带型。河源沙漠目前尚未构成大面积的基面 ,但河源可能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荒漠带。控制沙漠化演化进程的措施是实施综合治理。目前的措施是控制沙源和抑制已经形成的沙漠活化进一步流动扩大化。

    2000年02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4 ]
  • 青海省沙地遥感宏观研究

    颜长珍,冯毓荪,王建华,吴薇

    以 TM影象为信息源 ,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青海省沙地的 TM图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全省有沙地面积 44 3 1 749hm2 ,占全省面积的 6.1 84%。

    2000年02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4 ]
  • 青海省沙地遥感宏观研究

    颜长珍,冯毓荪,王建华,吴薇

    以 TM影象为信息源 ,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青海省沙地的 TM图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全省有沙地面积 44 3 1 749hm2 ,占全省面积的 6.1 84%。

    2000年02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4 ]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韩致文,陈广庭,胡英娣,姚正义

    沙害主要取决于两个系统因素的共同作用 :动力系统—风力和响应系统—下垫面状况。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地貌形态类型复杂多样 ,沙源充足 ;起沙风频数高 ,作用时间长 ,防沙难度极大。已建成的高立式芦苇阻沙栅栏和 1 m× 1 m半隐蔽芦苇草方格固沙沙障结合的“阻固”体系 ,有效控制了沙害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定位观测表明 ,沿线起沙风和输沙方向集中于 NE、ENE、E三个方向 ,占 46%~ 68% ,从理论上说 ,应加大风侧 (路东侧 )防护力度 ,而实际上固沙带内部强烈的风蚀与沙埋过程 ,使其有效年限与设置宽度关系不明显 ,宜采取窄宽度勤维修原则 ,上风侧宽度控制在 3 0 m~ 40 m,每 3~ 4年更新一次并及时维修。下风侧可不设置高立式沙障 ,固沙带宽度控制在 1 0 m~ 1 5 m为宜 ;高立式沙障与半隐蔽方格沙障前沿之间空留宽度控制在 8H以内较为适宜。依沙害程度 ,以单一原状芦苇固定沙障、复膜沙袋阻沙体活动沙障及固定沙障与活动沙障有机结合加强前沿阻沙力度 ;不同沙害部位设置不同规格不同高度的半隐蔽方格沙障、固化路肩边坡创造输沙断面等技术 ,形成立体防护体系 ,足以控制沙害。

    2000年02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44 ]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韩致文,陈广庭,胡英娣,姚正义

    沙害主要取决于两个系统因素的共同作用 :动力系统—风力和响应系统—下垫面状况。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地貌形态类型复杂多样 ,沙源充足 ;起沙风频数高 ,作用时间长 ,防沙难度极大。已建成的高立式芦苇阻沙栅栏和 1 m× 1 m半隐蔽芦苇草方格固沙沙障结合的“阻固”体系 ,有效控制了沙害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定位观测表明 ,沿线起沙风和输沙方向集中于 NE、ENE、E三个方向 ,占 46%~ 68% ,从理论上说 ,应加大风侧 (路东侧 )防护力度 ,而实际上固沙带内部强烈的风蚀与沙埋过程 ,使其有效年限与设置宽度关系不明显 ,宜采取窄宽度勤维修原则 ,上风侧宽度控制在 3 0 m~ 40 m,每 3~ 4年更新一次并及时维修。下风侧可不设置高立式沙障 ,固沙带宽度控制在 1 0 m~ 1 5 m为宜 ;高立式沙障与半隐蔽方格沙障前沿之间空留宽度控制在 8H以内较为适宜。依沙害程度 ,以单一原状芦苇固定沙障、复膜沙袋阻沙体活动沙障及固定沙障与活动沙障有机结合加强前沿阻沙力度 ;不同沙害部位设置不同规格不同高度的半隐蔽方格沙障、固化路肩边坡创造输沙断面等技术 ,形成立体防护体系 ,足以控制沙害。

    2000年02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44 ]
  •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安富博,丁峰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的情况下 ,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民勤县荒漠化的防治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分别予以阐述

    2000年02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60 ]
  •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安富博,丁峰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的情况下 ,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民勤县荒漠化的防治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分别予以阐述

    2000年02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60 ]
  •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风蚀评价方法

    李玉宝

    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和区域环境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区域土壤风蚀评价与监测需要出发 ,提出了一套土壤风蚀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制图方法 ,其特点是 :(1 )充分利用 3 S技术 ;(2 )把耕地、沙丘地同其它土地类型区分开来 ,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3 )分别提取每一图斑的各指标因子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4)强调限制性因子。

    2000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66 ]
  •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风蚀评价方法

    李玉宝

    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和区域环境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区域土壤风蚀评价与监测需要出发 ,提出了一套土壤风蚀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制图方法 ,其特点是 :(1 )充分利用 3 S技术 ;(2 )把耕地、沙丘地同其它土地类型区分开来 ,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3 )分别提取每一图斑的各指标因子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4)强调限制性因子。

    2000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66 ]
  • 内蒙古乌拉盖草原地区土地开发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

    李朝生,梁存柱,王炜,刘钟龄

    景观生态格局的形成和景观生态过程的进行都是多因子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对内蒙古乌拉盖地区在三个时期的土地开发中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离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1 .相对均质的景观在开发的早期 ,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趋于增高。2 .在人工景观中 ,景观分离度与人为活动强度成正相关 ,而自然景观则相反。 3 .研究土地开发的动态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 3 0多年以来 ,农牧业开发活动已成为景观生态过程的主导因素。

    2000年02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22 ]
  • 内蒙古乌拉盖草原地区土地开发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

    李朝生,梁存柱,王炜,刘钟龄

    景观生态格局的形成和景观生态过程的进行都是多因子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对内蒙古乌拉盖地区在三个时期的土地开发中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离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1 .相对均质的景观在开发的早期 ,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趋于增高。2 .在人工景观中 ,景观分离度与人为活动强度成正相关 ,而自然景观则相反。 3 .研究土地开发的动态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 3 0多年以来 ,农牧业开发活动已成为景观生态过程的主导因素。

    2000年02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22 ]
  • 白音锡勒草原沙地云杉林的性质、可能成因及自然更新能力的初步研究

    王炜,梁存柱,李洪峰,刘钟龄,宝音陶格涛

    本文对内蒙古白音锡勒草原沙地白杆 (Picea meyeri)种群的大树和幼树及伴生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沙地白杆林是在近极限生境条件下 ,由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种依生境异质性组合而成的疏林群落。是第三纪云杉属植物广布分布区的残存片段 ,也是白杆现代分布区的北界。白杆种群现有大树 3 3 0株 ,幼树 1 62 9株。大树的死亡率随胸围增大而增高 ;幼树则每增加一个龄级死亡 48.7%。该种群具有自然更新的能力。由于生境相对严酷 ,种群较小 ,局部灭绝的危险尚不能排除。

    2000年02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25 ]
  • 白音锡勒草原沙地云杉林的性质、可能成因及自然更新能力的初步研究

    王炜,梁存柱,李洪峰,刘钟龄,宝音陶格涛

    本文对内蒙古白音锡勒草原沙地白杆 (Picea meyeri)种群的大树和幼树及伴生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沙地白杆林是在近极限生境条件下 ,由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种依生境异质性组合而成的疏林群落。是第三纪云杉属植物广布分布区的残存片段 ,也是白杆现代分布区的北界。白杆种群现有大树 3 3 0株 ,幼树 1 62 9株。大树的死亡率随胸围增大而增高 ;幼树则每增加一个龄级死亡 48.7%。该种群具有自然更新的能力。由于生境相对严酷 ,种群较小 ,局部灭绝的危险尚不能排除。

    2000年02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25 ]
  •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区域节水型生态农业规划研究

    海春兴

    本文以农业持续发展为背景。曾对土默特左旗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传统灌溉方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区域内农业资源的差异 ,提出了区域节水型生态农业规划。划分出不同的节水农业灌溉区 ,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通过合理调配区域内的水资源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区域节水型生态农业规划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为实现高效稳定地可持续发展农业奠定基础。

    2000年02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4 ]
  •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区域节水型生态农业规划研究

    海春兴

    本文以农业持续发展为背景。曾对土默特左旗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传统灌溉方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区域内农业资源的差异 ,提出了区域节水型生态农业规划。划分出不同的节水农业灌溉区 ,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通过合理调配区域内的水资源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区域节水型生态农业规划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为实现高效稳定地可持续发展农业奠定基础。

    2000年02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4 ]
  • 宁南山区不同降水年型各立地农田生态系统施肥模式研究

    周涛,胡华,惠开基

    本文采用回归饱和最优设计 ,对宁南三区 3种不同立地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春小麦产量地氮肥和磷肥的用量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建立了春小麦施肥效益函数模型 ,通过对函数模型分析 ,确定了最大产量效应和最佳经济效应的施肥组合方案 ,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和高产施肥的关系

    2000年02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 宁南山区不同降水年型各立地农田生态系统施肥模式研究

    周涛,胡华,惠开基

    本文采用回归饱和最优设计 ,对宁南三区 3种不同立地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春小麦产量地氮肥和磷肥的用量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建立了春小麦施肥效益函数模型 ,通过对函数模型分析 ,确定了最大产量效应和最佳经济效应的施肥组合方案 ,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和高产施肥的关系

    2000年02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 阿拉善荒漠区东部的残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种群动态的分析-运用Leslie矩阵的讨论

    迟彬,安红霞,郝敦元

    用 Leslie矩阵对内蒙古与宁夏的西鄂尔多斯残遗分布的特有植物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种群动态在张慧荣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从调查数据中提取信息 ,构造新的 Leslie矩阵 ,对四合木种群年龄分级提出合理的划分。可以认为四合木种群动态有微小波动的特点。各龄级个体数的变化趋势不同 ,但种群动态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

    2000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7 ]
  • 阿拉善荒漠区东部的残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种群动态的分析-运用Leslie矩阵的讨论

    迟彬,安红霞,郝敦元

    用 Leslie矩阵对内蒙古与宁夏的西鄂尔多斯残遗分布的特有植物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种群动态在张慧荣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从调查数据中提取信息 ,构造新的 Leslie矩阵 ,对四合木种群年龄分级提出合理的划分。可以认为四合木种群动态有微小波动的特点。各龄级个体数的变化趋势不同 ,但种群动态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

    2000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7 ]
  • 作物估产的遥感—数值模拟方法

    张建华

    本文在分析遥感估产、数值模拟估产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作物估产的新思路—即利用遥感与农业气象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作物估产研究 ,供同行们商讨。

    2000年0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71 ]
  • 作物估产的遥感—数值模拟方法

    张建华

    本文在分析遥感估产、数值模拟估产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作物估产的新思路—即利用遥感与农业气象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作物估产研究 ,供同行们商讨。

    2000年0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71 ]
  • 民勤西沙窝生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常兆丰

    (1 ) 1 3个指标的 1 45个统计项前 6个主成分最大载荷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是 :年日照时数 70— 80年代持续下降 ;年平均气温 60— 80年代下降 ,90年代以后显著增高 ;1 0月份平均风速 7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中期下降 ,之后增大 ;年大风日数波浪式上升 ;年最大风速有增无减 ;8月降水相对稳定。当地的气候环境在 80年代中期以前朝良性方向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进一步恶化。 (2 )年沙尘暴日数的多年变化特征与年日照时数有较大的相似性 ;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地温和 7月份极高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多年分布有较大的相似性 ;年大风日数和 1 0月平均风速多年分布有较大相似性。 (3 )从 6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气候逐步改善 ,与当地 60、70年代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密切相关 ;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环境迅速恶化 ,与 80年代以来大面积开荒超采地下水 ,大面积人工固沙林衰败死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000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4 ]
  • 民勤西沙窝生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常兆丰

    (1 ) 1 3个指标的 1 45个统计项前 6个主成分最大载荷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是 :年日照时数 70— 80年代持续下降 ;年平均气温 60— 80年代下降 ,90年代以后显著增高 ;1 0月份平均风速 7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中期下降 ,之后增大 ;年大风日数波浪式上升 ;年最大风速有增无减 ;8月降水相对稳定。当地的气候环境在 80年代中期以前朝良性方向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进一步恶化。 (2 )年沙尘暴日数的多年变化特征与年日照时数有较大的相似性 ;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地温和 7月份极高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多年分布有较大的相似性 ;年大风日数和 1 0月平均风速多年分布有较大相似性。 (3 )从 6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气候逐步改善 ,与当地 60、70年代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密切相关 ;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环境迅速恶化 ,与 80年代以来大面积开荒超采地下水 ,大面积人工固沙林衰败死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000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4 ]
  • 敦煌宗教文化的地理学研究

    王跃

    敦煌宗教文化包括佛道教建筑、艺术、文字史料及各种相关理念 ,它对东亚、中亚、印度次大陆以及欧洲的社会发展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敦煌佛道教的出现和繁荣过程 ,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敦煌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它居于中原佛道教、西域伊斯兰教及青藏高原喇嘛教三大宗教文化区的交互部位。敦煌的自然环境有助于佛道教在此扎根与繁盛。敦煌宗教文化以其化石般的保留也同样得益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000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8 ] |[引用频次:13 ]
  • 敦煌宗教文化的地理学研究

    王跃

    敦煌宗教文化包括佛道教建筑、艺术、文字史料及各种相关理念 ,它对东亚、中亚、印度次大陆以及欧洲的社会发展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敦煌佛道教的出现和繁荣过程 ,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敦煌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它居于中原佛道教、西域伊斯兰教及青藏高原喇嘛教三大宗教文化区的交互部位。敦煌的自然环境有助于佛道教在此扎根与繁盛。敦煌宗教文化以其化石般的保留也同样得益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000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8 ] |[引用频次: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