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黑河(额济纳河)下游绿洲生态系统受损与生态保育对策的思考

    刘钟龄,朱宗元,郝敦元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 2 0世纪后半世纪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景观结构急剧恶化 ,黑河的供水量逐年趋于下降 ,由 50年代的 1 2 .2 5亿 M3 下降到 90年代的 7.2 4亿 M3。地下水位也相应地降低 ,土地盐化也在加剧。胡扬与沙枣林面积由3 .45万公顷减少到 2 .2 0万公顷 ,并以老龄林为主。红柳灌丛也减少了 50 % ,并且多已成为稀疏矮化的群落。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 ,多已演替成为苦豆子群落。为了维护我国西北的这一生态屏障 ,必须坚持以恢复与保护自然绿洲为主 ,恢复胡杨林、沙枣林及红柳灌丛的覆盖率 ;建立人工草地 ,改善土地覆盖 ,建设自然一人工复合绿洲。在绿洲建设与保育工程中必须保证充分供水 ,调控水盐动态 ,发挥生物一景观多样性的系统耦合效应 ,实现绿洲生态系统健康

    2001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8 ]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47 ]
  • 浑善达克地区生态环境劣化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李青丰,胡春元,王明玖

    本文阐述了浑善达克沙化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牧业主要生产方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 (以 N为例 )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 -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 (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著者指出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2001年03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1 ] |[下载次数:582 ] |[引用频次:137 ]
  • 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载力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李新琪,海热提·涂尔逊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原因 ,并计算出四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和氮氧化物的环境容载力。同时 ,结合乌鲁木齐市现阶段发展水平和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 ,提出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法及解决途径 ,以达到明显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2001年03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1 ] |[下载次数:520 ] |[引用频次:67 ]
  • 宁夏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开发战略研究

    贾志宽,王龙昌

    宁夏南部山区属半干旱区 ,90 %以上的耕地为旱地 ,加速旱作农业开发 ,对促进该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开发在宁南山区的地位与潜力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需求。针对区域资源特点提出该区域旱作农业开发的三个战略阶段 :即强农促牧、农牧并举和稳农重牧阶段

    2001年03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3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8 ]
  • 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张晓龙,张艳芳,赵景波

    沙尘暴的发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它的发生要具备三个条件 :强冷空气、气旋活动、地面干松的沙土。近年来强和特强的沙尘暴频繁发生 ,这与中国北方人类活动对地表覆盖的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沙尘暴发生的机率 ,加剧了其危害程度。防治对策主要有 :增加地表覆盖 ,促进生态良化 ;加强沙尘暴多发区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促进区域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立沙尘暴预警系统与沙尘暴多发区环境质量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法制与管理力度

    2001年03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9 ] |[下载次数:768 ] |[引用频次:43 ]
  • 格尔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王礼茂

    本文分析了格尔木工业的轻重结构、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特征 ,并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2001年03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4 ]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 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促进柴达木地区发展

    赵建安

    柴达木地区是我国 2 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重点地区 ,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建设地区。区域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但远不能满足和保障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并实现适度“超前”发展 ,进一步提高各类运输方式的等级和质量 ,特别是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的建设与发展

    2001年03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3 ]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 内蒙古典型草原原生群落植物种群动态趋势分析

    任涛,郝敦元 ,石霞 ,刘钟龄 ,王炜 ,梁存柱

    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带的羊草草原的原生群落长期监测的数据进行了趋势分析 ,研究了该群落及其重要植物种 (羊草 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 Stipagrandis、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西伯利亚羽茅 Achnatherun sibiricum、冰草Agropyron michnoi)的年际动态。得到了草原群落及重要种生物量年际变化的趋势直线 ,经统计检验得出该群落的自组织过程保持稳定的基本结论

    2001年03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3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24 ]
  • 极端干旱干扰下松嫩草原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的反映

    何念鹏,周道玮,吴泠

    自然干旱是一种干扰。本文研究了极端干旱干扰松嫩草原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的反映。结果表明 :极端自然干旱下 ,羊草地上生物量、株高与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土层的含水量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和 0 .94;不同生境羊草群落、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含水量和干旱深度差异明显。最后 ,提出了评价自然干旱干扰强度的指标 :当地优势植物群落在典型生境下的地上生物量和根系集分布土层的含水量

    2001年03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0 ]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18 ]
  • 不同治理措施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贾志斌,金争平,张占全,王喜生

    从群落数量结构和干物质生产方面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 ,灌木林地植被恢复效果普遍好于乔木林地 ,油松纯林和杨树纯林恢复效果较差 ;沟坡治理使植被迅速恢复 ,治沟骨干工程在下湿地植被恢复中效果显著。文中还就植被地带性原理和异质性生境中治理措施的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1年03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7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45 ]
  •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灌溉土壤水分循环特征

    段争虎,何光东,赵爱国,张小由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三种灌溉方式土壤水分连续测定 ,研究了该土壤水分蒸发移动规律、灌溉周期动态和植物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并对该地区植物固沙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虽然沙土水分蒸发移动性与一般规律相同 ,但蒸发强度及其衰减速度比质地较重的土壤大。沙漠腹地造林区土壤水分动态属灌水周期型 ,而不是一般的年周期型。植物对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 ,畦灌地、沟灌地和滴灌地在 8天时间内由于植物蒸腾损失的土壤湿度分别达到 2 .73 %、1 .70 %和 1 .82 %。三种固沙植物蒸腾水量顺序为 :甘蒙柽柳 >沙生柽柳 >沙拐枣。反过来三种固沙植物的抗旱能力则为沙拐枣 >沙生柽柳 >甘蒙柽柳

    2001年03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7 ]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3 ]
  • 荒漠植物蒸腾速率的变化与组织含水量的关系

    何兴东,丛培芳,段争虎,赵爱国,陈珩

    荒漠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相应的水分生理适应性。本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通过对两年不同时段不同植物的蒸腾速率和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蒸腾速率的大小与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多少无关

    2001年03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6 ] |[下载次数:610 ] |[引用频次:20 ]
  • 基于小波变换和GRNN神经网络的径流模型在雅砻江流域中的应用

    陈仁升,康尔泗,张济世

    对雅砻江甘孜站控制流域月降水量和气温做 Harr小波变换 ,并作为 GRNN神经网络的输入 ,对雅砻江甘孜站径流进行模拟和预测验证 ,效果较好。但该模型对气温变化不敏感。故应用不引进小波变换的 GRNN神经网络模型 ,并采用全球变化成果 ,在不同的气候情景下 ,对甘孜站径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甘孜站径流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径流量对气温的响应不同于西北内陆河流域 ,原因是该流域月径流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可利用该模拟对甘孜站径流进行反延或预测 ,并利用甘孜、温波二站径流量关系 ,计算温波站径流量 ,为南水北调工程径流设计服务

    2001年03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0 ]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14 ]
  • 甘肃景泰电灌区枸杞引种选优试验研究

    吴春荣,彭鸿嘉,满多清,卢昌社

    从宁夏枸杞研究所引进 7个品种的种苗 ,在景电灌区刘家窑试验林场按随机区组法(重复 4次 )进行田间对比试验 ,经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 ,认为宁杞 1号表现最好 ,是一个适应性强、生长快、丰产型的优良品种 ;其次为宁杞 2号和大麻叶两个品种。并且认为气温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 (相关系数 r=0 .97) ,其次为日照时数 (相关系数 r=0 .94) ,降水的影响不大

    2001年03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6 ]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1 ]
  • 干旱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民勤沙生植物园为例

    李昌龙,李爱德

    药用植物在绿色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具有现实的意义。植物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一些珍贵的药用植物种。文章介绍了干旱区植物园对药用植物种保护和利用的多种措施 ;当前药用植物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解决的对策

    2001年03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6 ]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1 ]
  • 雨水集蓄利用研究进展

    张新燕,蔡焕杰

    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雨水利用的涵义及历史概况出发 ,综述了国内外近半世纪以来雨水集蓄利用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对雨水集蓄利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2001年03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4 ]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41 ]
  • 对墨西哥水政策变迁的考察

    魏衍亮

    墨西哥是缺水的国家。 2 0世纪 90年代前的三项核心政策是 :( 1 )增加政府投资 ;( 2 )改进水事工程技术 ;( 3 )加强保护水资源有关的社会意识。但是 ,90年代后水政策调整的理念是 :水这样的自然资源 ,财产权的标准的制度设计包含三项基本属性 ;界定清晰 ;可执行性 ;让与性。由于传统的集权管理的影响 ,供水设施的私有化尚遥遥无期。私有化不触及现存法制结构的根本内容 ,而政府又企求以有限的私有化建立水市场 ,这是政府的矛盾选择。政策调整的方向应当是实现水权的私有化。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建立水市场

    2001年03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1 ]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