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及生态农业分区

    申元村,张洪业,王秀红

    我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 ,但东西部发展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党中央及时作出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并选择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和实施退耕还林 (草 )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 ,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却在部分决策者中产生了淡化西部农业地位及农业建设方向迷离等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 ,农业仍应作为基础产业加以重视。作为我国农业文化的起源 ,西部黄土高原的大地湾文化已有 70 0 0 - 80 0 0年历史 ,仰韶文化亦有 50 0 0 - 60 0 0年历史 ,说明该区农业在远古时代便具有奠基位置。文章接着列举近期 (2 0 0 0年 )西部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 38.1 2 % ,粮食产量占全国 2 7.9% ,棉花产量占全国 36 .33 %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 2 3 .0 9%的事实 ,说明我们西部大开发中不能忽视农业的位置。事实上西部农业产品消费量中 ,其农村住户人口只消费了自身原粮产量的 52 % ,蔬菜产量的 31 .3 % ,油脂产量的 2 6 .3 % ,其余均用于支援城镇建设和调往区外 ,说明西部农业在国家建设中 ,贡献亦是巨大的。西部地区人口总计约 3 .55亿 ,占全国人口的 2 8.67% ,如此数量的人口需求靠国家从区外调剂 ,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淡化或轻视西部农业地位的观点 ,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2003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7 ]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2 ]
  • 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杨德刚

    本文根据新疆土地详查资料 ,简要的介绍了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结构 ,分析了目前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 :水土不平衡 ;粗放经营 ,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低产田面积大 ,限制因素多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劣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战略方向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对策。

    2003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0 ]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23 ]
  • 陕南西康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吴成基,姚宏,孟凡静,孟彩萍

    本文通过对陕南西康铁路沿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由于交通的闭塞 ,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发挥 ,西部大开发和西康铁路的建成为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开发带来了契机 ,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 ,陕南资源重新合理配置的可行性、原则 ,建立了分区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2003年03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8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 干旱区城市景观的演化与生态建设研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张艳芳,任志远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以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景观演化与生态建设的研究。认为区域与城市的景观生态特征的协调程度对干旱区城市景观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人们对生态与经济利益追求的倾向影响城市景观的演化方向与规模 ,城市景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榆林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建议。

    2003年03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8 ]
  • 西部大开发中榆林PRED系统分析与持续发展道路

    刘啸,甘枝茂,桑广书,裴新富

    文章用PRED系统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陕西榆林应该注意的四大因素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以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结出一套WSC -PRED模式。文章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并提出了榆林工业要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农业要走农田基建和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资源开发要确定最低限 ,不能太慢 ;人口必须进行大调整。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榆林经济的腾飞 ,才能彻底解决榆林的水土流失问题。

    2003年03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9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6 ]
  •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定量评价研究

    曹广超,马海州,曾永年,李玲琴,沙占江,薛亮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内陆干旱区的三大盆地之一 ,这里不仅资源丰富 ,是重要的资源宝库 ,而且是进出西藏、新疆的重要门户 ,地缘政治地位亦十分重要。盆地内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由于所处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 ,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柴达木盆地东部土地沙漠化遥感与GIS综合研究”的部分成果为基础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项指标 ,采用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方法 ,从全区县 (市、镇 )一级单位的数据出发进行单因素指标的分级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计算得到全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值 ,建立柴达木盆地绿洲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揭示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各个市、县的综合评价得分介于58.94(格尔木市 )至 38.74(德令哈市 )之间 ,平均值仅为 47.47,说明该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生态环境恶劣是影响本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2003年03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3 ]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27 ]
  • 吉林省荒地资源生态适宜性评价

    张妍 ,尚金城 ,于相毅

    本文从吉林省荒地资源的实际出发 ,在荒地资源生态适宜性评价基本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对吉林省荒地资源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处理 ,可以直观获得荒地资源的生态适宜度等级 ,从而提高评价效率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03年0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4 ]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3 ]
  • 关中盆地东部李湾剖面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研究

    贾耀锋,庞奖励

    根据李湾剖面磁化率、粒度、微量元素Rb/Sr比值和全铁值的分析结果 ,探讨了李湾剖面黄土纪录所揭示的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结果发现 :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在关中盆地东部地区亦有明显的反映 ,这说明 60 0 0 - 50 0 0aB .P .的干旱事件在关中盆地具有普遍性 ;同时 ,本区自 850 0aB .P .以来的全新世最适宜期至少发生了五次气候恶化 ,分别位于李湾剖面深 1 85cm、1 70cm、1 2 5cm、1 0 5cm、85cm附近。

    2003年03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3 ]
  •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

    李巧玲,王乃昂

    本文在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武威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及其特色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功能分区研究 ,为武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2003年03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3 ]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7 ]
  • 西北干旱区湖泊岛屿的旅游开发战略——新疆博湖天格尔岛旅游开发为例

    姜巍,杨兆萍,王海

    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 ,在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如何使新生景区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并使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以博湖天格尔岛旅游区的开发为例 ,就干旱区湖泊中景观组合较好的岛屿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2003年03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1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5 ]
  • 中国半干旱区公众环境意识历史演变的研究

    韦惠兰,李颖

    本文通过对半干旱地区公众环境意识历史演变的分析 ,总结出了环境意识演变的特点 ,指出了半干旱区公众环境意识历史演变形成的误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变革的对策。

    2003年03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1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4 ]
  • 50年来延安市县域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探讨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

    本文着重研究了延安市 5 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发展变化的趋势。文章从两个方面 ,即全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状况与市内各县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状况 ,分析了延安市 1 95 2年— 1 998年区域经济差异的特点。研究表明 5 0年来延安市的区域经济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显著 ,呈现出快速、非均衡发展的特点。这主要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最后 ,文章探讨了针对延安市县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的调控 ,使县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要求而采取的相应对策。

    2003年03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9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22 ]
  •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

    肖玲

    中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城市垃圾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难题之一。为使我国城市垃圾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垃圾管理的现状和差距 ,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我国不同地区垃圾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管理、从源头控制实现垃圾减量化管理及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体制等 7个方面的管理模式。

    2003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7 ] |[下载次数:1496 ] |[引用频次:62 ]
  • 二十一世纪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王菊翠,曹明明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也是生态环境退化的根由。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提出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为了改变水资源利用中的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的现象 ,降低农业用水量和节水就变得愈来愈紧迫。只有采取跨流域调水 ,努力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适度开发地下水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2003年03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9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1 ]
  • 河西走廊区水土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柴强,黄高宝

    河西走廊区不同亚区在现状灌溉水平下均存在水资源不足矛盾 ,单位耕地耗水过多是造成水土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既可为宜农荒地开发提供相应水资源 ,同时有望解决水资源开发不合理造成的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研究表明 ,现状灌水水平下 ,河西走廊区共缺水 2 .61× 1 0 8m3,当节水率提高 5 %时 ,即可解决全区农业缺水问题 ,提高40 %时 ,可完全开发全区宜农荒地 ;不同亚区节水农业潜力不同 ,其中酒泉地区最大、金昌市最小 ;节水农业潜力开发应综合考虑人口、下游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问题 ,其中生态建设尤为重要。发展精致农业、节水农业 ,优化产业结构 ,控制人口数量是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

    2003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4 ]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11 ]
  • 陕西省水土环境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刍议

    张新和,冯伟,姜娜

    文章在分析陕西省水土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陕西省水土环境整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以期能为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助益。

    2003年03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3 ]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9 ]
  • 干旱地区城市污水回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尉元明,康凤琴,朱丽霞

    本文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 :在污染物CODcr、BOD5、SS、NH3-N和TPpo4排放量大量削减的情况下 ,在洪积扇的前缘 ,第四纪堆积物有很厚的亚粘土层和粘土层 ,渗透性能很弱 ,污染物很难渗入到下部含水层 ,尾水回用对地下水无影响 ;当尾水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时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若将非农灌期剩余尾水 1 849万m3/a通过架空渠穿越山丹河后 ,再修渠引入红沙窝农灌或林灌 ,不但解决了对山丹河水水质的影响 ,而且可扩大灌溉面积 8.0万亩。

    2003年03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6 ]
  • 西部干旱地区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李梅,黄廷林,宋维营,马长顺

    污水作为一种资源再生利用 ,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再生水水质、再生水价格、国家和地方政策、公众接受态度等几方面的分析 ,认为污水的再生回用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西宁市是切实可行的 ;文章还对西宁市的污水回用项目进行了规划和效益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3年03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7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2 ]
  • 博斯腾湖湖水污染现状分析

    徐海量,陈亚宁,李卫红

    作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是新疆南疆地区的焉耆盆地、库尔勒市和尉犁县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主要的水源 ,同时也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的直接水源。近四十年来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 ,博斯腾湖正在受到绿洲中高矿化度农田排水和工矿企业污水的污染 ,湖水水质正在不断恶化 ,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突出表现在土地盐渍化、湿地退化、芦苇长势和水产减产。通过一年多对博斯腾湖的动态监测 ,我们发现博斯腾湖的污染物入湖量远大于出湖量 ,目前湖水仍然处在一个污染物的积累过程中 ,从污染物的含量看 ,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 ,湖水污染主要是农田洗盐后的高矿化度污水 ;从污染区域看 ,污染最严重的水域在黄水区 ,该区接纳了全湖总入湖污染物近八成的污染物。为了今后新疆南疆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博斯腾湖的水污染问题。

    2003年03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7 ]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55 ]
  •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裴新富,甘枝茂,刘啸

    本文重点论述了三方面问题 ( 1 )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黄河流域坡耕地量大面广 ,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 ,是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 ;退耕还林不仅必要、潜力巨大 ,而且十分紧迫。 ( 2 )退耕还林的具体办法 ,包括实施途径 ,分期实施规模。提出近期应重点实施 2 5°以上陡坡耕地、中远期实施 2 5°以下缓坡耕地。 ( 3)退耕还林应注意的问题。因地制宜是关键 ,建设基本农田、保证粮食自给是基础 ,是前提。

    2003年03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5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5 ]
  • 绿洲外缘区植被现状及其恢复可行性研究——策勒县为例

    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黄培佑

    绿洲外缘地区 ,是绿洲与荒漠相互转化活动程度最剧烈、表现最突出的地区 ,而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状况的重要指针。选择典型绿洲策勒县作为重点研究区 ,经过多次实际调研 ,在充分了解当前绿洲外缘植被生境现状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其恢复重建的可行性措施。有关结论对绿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3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7 ]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兰州“桃海梨园”规划设计研究

    肖星,王景波,王立安,郭晓东

    “桃海梨园”是一处观光农园。其规划设计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趋势 ,立足兰州市情 ,配合城市生态建设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在系统分析开发优势和准确进行客源市场定位的基础上 ,提出了“桃海梨园”的规划构思与目标 ,重点划分了六大功能区 ,并精心设计了相应的旅游景点和项目。

    2003年03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9 ]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7 ]
  • 新疆山地鸟类和哺乳类多样性及其区系特征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孙铭娟,邵明勤

    新疆各类陆栖脊椎动物近 70 0种 ,占中国这一类动物种数的 32 %,其中鸟兽资源尤其丰富 ,计有 42 5种鸟类和 1 5 5种兽类 (哺乳类 ) ,占中国鸟兽种数的 31 %。本文主要以新疆三大山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 -阿尔金山地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作综合性介绍和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以往文献资料 ,新疆阿尔泰山区记录在 1 2 4种鸟类 ,其中古北界北方型鸟类 5 1种 (占 41 .1 %) ,中亚型鸟类 31种 (占 2 5 .0 %) ,广布种鸟类 2 7种 (占 2 1 .8%) ,其他类型1 5种 (占 1 2 .1 %) ,显出以北方型泰加林鸟类为主的鸟类区系特征 ;分布的 5 0种兽类 ,区系上以古北界北方泰加林为主 ,即北方型兽类占该山区种数的 5 2 %。天山山区记录的鸟类大约2 81种 ,北方型种类占绝对优势 ,即北方型 1 0 6种 (占 37.72 %) ,北方广布型 76种 (占 2 7.0 4 %) ,中亚型 39种 (占 1 3.88%) ,高地型 1 8种 (占 6.41 %) ,广布型 33种 (占 1 1 .74%) ,东北型 9种 (占 3.2 1 %)。兽类分布有 62种 ,北方型兽类区系占优势 ,有 30种 (占 48.40 %) ,广布型 1 2种 (占 1 9.40 %) ,中亚型 1 1种 (占 1 7.70 %) ,特有种 9种 (占 1 4.5 0 %)。昆仑—阿尔金山地区 96种鸟类中 ,中亚类型成份占 2 8.1 %,高地型成分占 2 6%,北方型成?

    2003年03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6 ]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14 ]
  • 新疆肉苁蓉资源及人工种植研究初探

    孙永强,郑兴国,陆中元,张小芬,高原

    肉苁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是历代抗老延年的古方中的常见成分 ,其出现的机率仅次于人参。作者通过简述肉苁蓉资源利用现状 ,及药用价值分析 ,提出人工种植的紧迫性以及研究现状、问题及前景。

    2003年03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下载次数:703 ] |[引用频次:4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