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绿洲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及其环境建设初探——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倪天麒,周华荣,杨德刚

    本文通过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根据干旱区绿洲城市的环境特点,提出其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其划分方法。在分析乌鲁木齐市环境特点及其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和环境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2003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9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3 ]
  • 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探讨

    赵雪雁

    环境的原生不稳定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以节水型、日光型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化为基本经营模式、以绿色营销为基本管理过程的绿洲生态农业,促使河西绿洲生态环境防、治、用科学结合,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协调的环境整治措施。

    2003年04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4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6 ]
  • 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产业发展——以张掖地区为例

    张凯,张勃,介小兵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优化持续发展,是干旱地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掖地区不仅水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且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粮食生产已无明显的优势可言。这就要求完全突破原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老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文章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张掖地区不仅具有发展草产业的潜在的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发展草业生产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力发展草产业应成为张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2003年04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1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6 ]
  •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发展认识

    张凤华,赖先齐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导致其特殊的农业特点;通过对典型内陆绿洲—黑河绿洲与玛纳斯绿洲农业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较强的趋同性;由此提出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发展区域绿洲特色农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绿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绿洲生态农业及发挥绿洲与山地、荒漠的耦合模式。

    2003年04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27 ]
  • 东北黑土资源及其农业可持续利用研究

    何艳芬,马超群

    黑土是一种自然肥力很高的耕作土壤,主要成片分布在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以黑土为主体的松嫩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的粮食供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黑土资源作为农业利用是发挥其资源优势的最佳利用方式。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黑土的质量发生了严重的退化,数量也急剧减少。本文在分析其现状和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探讨黑土的农业可持续利用,为东北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03年04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0 ] |[下载次数:643 ] |[引用频次:56 ]
  • 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李天顺,焦彩霞,张红,任志远

    根据西安市所辖区县的历史统计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西安市1989~1999年土地利用的数量交化趋势和空间变化差异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构差异等特征。阐明了西安市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而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2003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2 ] |[下载次数:574 ] |[引用频次:62 ]
  • 新时期西部城镇发展战略初探——以新疆为例

    年福华,姚士谋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发展落后,但在新时期新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多方面的动力。本文探讨了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优势,在分析新疆城镇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时期新疆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主要对策。

    2003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0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 新阶段新疆小城镇发展问题探析

    王海

    发展小城镇在新疆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和评价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布局,为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2003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2 ]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10 ]
  • 居住空间分异——乌鲁木齐市在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姜巍,高卫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极化现象开始出现,在空间上表现为居住空间分异。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广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8年来投资开发的43个居住小区的分布区位和销售价格的调查,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总结了国外有关不同档次居住区在城市中分布区位的理论及解决居住分异问题的方法,以期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和政府工作提供参考。

    2003年04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2 ]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32 ]
  • 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构建

    桑广书,甘枝茂,车自力

    旅游网络通道体系是区域旅游网络的主干。文章对旅游网络通道体系的概念,旅游网络通道体系的要素及其特点做了探讨。在分析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素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titude对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素做地图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构建“米”字形旅游网络通道及旅游网络通道连接线路的设想。

    2003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5 ]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17 ]
  • 陇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

    杨国靖,肖星,肖笃宁

    陇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正处在西安旅游区、成都旅游区和兰州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意义重大。在对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避暑消夏游、三国怀古游、长征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出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若干旅游线路,并针对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2003年04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9 ] |[下载次数:749 ] |[引用频次:40 ]
  • 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开发研究

    张红,郭英之

    本文从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资源评价、组合条件、定位优势和调整方向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交通、资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地域观念等方面分析了西部旅游业的制约因素,研究了西部旅游业开发的指导中心、观念和原则,指出了西部旅游业在市场促销、形象定位、节事营销、生态发展、绿色体系、精品示范、电子网络、脱贫致富和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开发战略。

    2003年04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6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3 ]
  • 宜吉共建黄河壶口瀑布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合作方案研究

    孟彩萍,杨万福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风景名胜区由于地跨晋陕两省,长期以来以行政为单元进行独立开发的模式制约了景区的发展。本文在认真分析了现行的开发模式和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之后,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创新方案。

    2003年04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8 ]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4 ]
  • 敦煌盆地水环境特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明泉,赵转军,曾正中

    敦煌盆地有限的水资源既是绿洲和敦煌市存在的必要因素;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论文分析了敦煌盆地水环境特征,认为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水利建设活动,严重于预了敦煌盆地的水循环,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发挥敦煌的旅游优势,为了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合理调整用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恢复地下水位,保证低耗水、高产出的旅游业用水需求,走水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稳步发展之路。

    2003年04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6 ]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55 ]
  •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徐海量,陈亚宁

    塔里木河下游是新疆荒漠化最严重区域之一,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流域自然生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以天然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因人为对自然水资源时空格局的改变而受到严重影响,环境恶化、天然植被全面衰败、荒漠化加剧。本文根据近两年来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的大量野外考察、取样和室内样品分析及微机处理,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变化为主导因子,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引起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的一些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荒漠化初步评价的回归模型。该模型显示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过程的两个重要限制因子。

    2003年04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0 ]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18 ]
  • 塔里木河流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的探讨

    崔卫国,穆桂金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塔里木河流域人工绿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天然绿洲相应减少,水资源问题突出。与此同时,沿岸湿地萎缩退化,天然林草植被减少,绿洲外围的荒漠地带不断在扩展,土地沙化严重,下游绿色走廊垂危。为维护塔河流域的持续发展,必须挖掘上游节水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认识沿岸绿洲和湿地的耦合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调整控制上游,保护培育中游,恢复重建下游”的原则促进塔河流域的持续发展。

    2003年04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1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7 ]
  •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周文佐,刘高焕,潘剑君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特征因子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等的相互关系,对国外已有的经验估算的统计模型及其建模思路进行了介绍。其次,运用统计技术,对我国东北黑土土壤AWC进行了经验估算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为与东北黑土AWC有着密切关系的理化参数,运用它们所建立的土壤AWC估算模型是比较简单而且可行的。

    2003年04期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7 ] |[下载次数:1529 ] |[引用频次:100 ]
  • 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措施

    赵先贵,孙县芳

    根据1996—2001年韩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对该市中心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论述了该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从解决煤炭型污染、环境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防止道路施工扬尘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2003年04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0 ]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8 ]
  • 大庆市土地盐碱化遥感监测与动态分析

    陈建军,张树文,陈静,唐俊梅

    土地盐碱化是大庆市土地退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严重地制约大庆市的农业发展。在分析1986a、1996a和2001a三个时期的多景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基础上,有效地提取大庆市土地盐碱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a到1996a大庆市的土地盐碱化速度较快,而1996a至2001a速度放慢,土地盐碱化是人类活动驱动为主的土地退化过程。

    2003年04期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6 ]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59 ]
  • 蓄集雨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李勇,王超,杨金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雨水资源在21世纪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雨水资源利用势在必行。但在雨水蓄集利用过程中,水质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从雨水资源的形成和蓄集利用过程着手,分析了蓄集雨水的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2003年04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3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8 ]
  • 西北干旱灾害及其气候趋势研究

    刘引鸽

    利用西北五省1950~2000年降水、温度和农作物旱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作物受旱成灾率确定了西北干旱指标和旱灾等级,分析了西北旱灾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表明西北农业旱灾以70、90年代最严重,而且呈增加趋势,气温在升高,降水在减少。根据预测21世纪前十年西北干旱有所减轻。

    2003年04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5 ]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36 ]
  • 连续放牧对沙质草地植被盖度、土壤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

    张铜会,赵哈林,大黑俊哉,白户康人

    在科尔沁典型沙质草地,设置不同放牧强度的4块样区:重牧区、中牧区、低牧区和封育对照区。连续放牧4年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及方差均值比、秩相关系数和分维数等方法,分析了植被平均盖度、多样性指数和土壤颗粒组分、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和全氮)在各样区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沙质草地的植被平均盖度、多样性指数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植被平均盖度对放牧的反应比多样性指数更为敏感,变化幅度更大;植被在各样区均为聚集分布,但随聚集程度随放牧强度的降低而降低;(2)不论放牧强度大小,植被平均盖度在4个样区均受到土壤养分的制约作用,而土壤颗粒组分对植被的影响随放牧强度的降低逐渐减弱;(3)通过比较植被平均盖度和土壤某些指标在4个样区的分维数值认为,在科尔沁沙质草地,放牧强度应保持在低牧水平,更高的放牧强度将导致植被和土壤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大的改变,可能导致沙漠化。

    2003年04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5 ] |[下载次数:491 ] |[引用频次:45 ]
  • 全生育期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建立——以水稻为例

    彭永生,苏里坦

    本文从作物生产函数的影响因子出发,首先定性描述了作物生产函数的模式;随后通过一定的数据对水稻全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拟合。这对其它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亦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2003年04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4 ] |[下载次数:576 ] |[引用频次:30 ]
  • 克拉玛依肉苁蓉生长特征的调查

    罗廷彬,任崴,陈亚宁,王保军,钟扬明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生长特性与土壤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人工种植肉苁蓉提供新的参考。克拉玛依的肉苁蓉大部分生长在土壤质地较重的戈壁滩中,其生长特性主要表现在:植株体形不规则性、多分枝、生长慢。克拉玛依肉苁蓉新鲜植株多为扁柱体直立、扁柱体拐角、阶梯等形状,此外还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形状的差异,主要有土壤因素引起。多分枝主要表现在植株基部,最多达62个,也有植株中位及高位的分枝,其原因也与土壤密切相关。克拉玛依肉苁蓉生长很慢:3至4年生长,地下茎25cm左右。

    2003年04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4 ]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