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惠兰,张宏亮
沙尘暴的产生即是自然现象 ,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沙尘暴成因研究的结果 ,总结了人为因素与沙尘暴关系上存在的不同观点 ,在分析以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 ,指出了今后人为因素与沙尘暴研究的方向
2004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3 ]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7 ] - 宋乃平,汪一鸣,陈晓芳
从气候变化、水系变迁、植被变迁与演替、荒漠化发展四个方面 ,论述了全新世以来宁夏中部风沙区的环境演变过程。本区干旱、半干旱温带荒漠草原的环境特征在全新世已经形成。气候在温凉、干湿的波动中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由此引起地表水面缩小、水量减少。植被的种类、覆盖度、生产量总体上趋向减少 ;近四十年植被退化演替的趋势广泛发生。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本区的荒漠化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2004年04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1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27 ] - 满苏尔·沙比提,帕尔哈提·艾孜木,玉素浦江·如
近 5 0年来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区在人类不合理活动的作用下 ,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绿洲地表径流总量多年变化有增有减呈现波动性趋势 ,但是水体盐化和含沙量趋势加剧。2绿洲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其天然屏障作用减弱 ,草地面积减少、退化严重 ,载畜能力大大降低。 3土地退化面积扩大 ,土地沙漠化发展强烈 ,土壤肥力降低 ,生产能力下降。因此 ,进行水资源统筹利用规划与管理 ,统筹兼顾各县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的需求 ,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 ,遵循生态规律来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展整个绿洲为单元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是提高绿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2004年04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8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23 ] - 徐贵青,魏文寿
根据天山积雪雪崩站的逐年气温、降水、积雪深度和冻土深度资料的统计分析 ,对以天山积山雪雪崩站为代表的西天山中山带气象要素值的变化趋势、周期、突变做了深入的分析 ,从中得到了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揭示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些特点
2004年04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6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3 ] - 王葆芳,刘星晨,王君厚,丁国栋
本研究根据我国沙质荒漠化 (亦称沙漠化 )土地现状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需求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依据地表形态、植被、土壤三大特征 9项指标 (裸沙占地百分比、地表结皮、植被盖度、植被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量、速效磷、速效钾、土壤物理粘粒含量 )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筛选评价指标 ,采用多因素综合指标分级数量化法建立了地方、区域、国家 3种尺度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现状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经三个不同气候区野外实地验证 ,结果表明 ,地方、区域、国家 3种评价尺度的判对率分别为 81 .0 3%、84.48%、89.66%。该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准确性高、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等特点 ,适用于我国各层次的沙漠化土地监测与评价 ,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2004年04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0 ] |[下载次数:1047 ] |[引用频次:74 ] - 王训明,董治宝,赵爱国
对简单横向沙丘的形态特征、气流、表面以及被输移的沙物质组成的观测和分析表明 ,沙丘形态特征和表面物质组成的分异是导致沙物质在迎风坡坡脚不能沉积并向下风向输送的主要原因。对沙丘背风坡气流观测表明 ,在沙丘背风坡贴近地面的一定高度气流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其输沙方向与沙丘走向近似于垂直 ,并有相当强的输沙能力 ,但其作用被限制在背风坡范围内 ,这对保持沙丘形态有重要的作用。在野外风沙观测中气流的湍流和波动被忽略 ,平均风速并不能完全反映野外气流的性质。在低 -中强度风沙活动过程中 ,被输送的沙物质的粒度组成与下垫面物质有明显的差异 ,被输送沙物质的平均粒径小于下垫面沙平均粒径 ,输沙过程是一典型的随机过程。特定区域内 ,一定粒径范围内的沙物质不断被堆积而形成沙丘 ,经过一系列的动力学过程 ,最终形成处于动态平衡的区域沙丘地貌分布格局
2004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2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28 ] - 郭毅,李荫堂,李军
本文针对沙尘暴天气的风沙气固两相流 ,采用 FLUENT软件 ,对风沙运动进行了 2 D数值模拟分析 ,比较了流体边界条件对流场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沙粒起动体积浓度的表达式 ;并在计算中作为边界条件。计算结果揭示了风沙运动中沙尘的体积浓度分布及其在粒径变化及风速变化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2004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4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7 ] - 周强,刘峰贵,张海峰,王小梅,卓玛措
沙漠化灾害是我国青藏高原严重的灾害之一。青海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本文分析了沙漠化的现状及主要灾害表现 ,阐述了沙漠化灾害的主要驱动机制。本区沙漠化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沙化过程与人为沙化过程共同作用于脆弱的承灾体的结果 ,它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发展 ,而且还危及到周边地区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2004年04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4 ]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6 ] - 隋玉柱,袁汉民
我国春麦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并与沙尘暴源区、路径区、多发区基本重合。根据沙尘暴形成机制、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环境的暖干化趋势 ,历经 1 0多年的田间种植试验和推广证实 :我国沙尘暴多发区的春麦区改、扩种冬小麦可以在沙尘暴多发期增加地面植被覆盖 ,有效遏制扬沙条件 ;同时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和光热利用率 ,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推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04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2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4 ] - 周忠学,仇立慧
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贫困文化特征产生、形成的土壤 ,贫困文化阻碍了山区资源的市场化高效流动和配置 ,抑制和阻断了产业演进的固有机制 ,同时阻断了外部力量的介入 ,使贫困山区难以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结构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入手 ,揭示山区贫困文化的特点及形成机理 ,并提出山区文化脱贫的几点对策
2004年04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0 ] |[下载次数:510 ] |[引用频次:19 ] - 杨国安
贫困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发挥比较优势的视角对旅游资源丰富的某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予以一定理论思考 ,进而来讨论这些地区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也指出旅游开发并非包治百病的“万灵药”,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选择要慎重行事
2004年04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7 ]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8 ] - 李宇,董锁成,薛东前
酒泉市正在逐步形成以东北亚、港澳台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结构海外游客市场。游客数旅游旺季、淡季变化很大 ,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不平衡。敦煌莫高窟等为酒泉市吸引海外游客主要景点 ,空间吸引力集中 ,且分布范围广泛。以各客源国近 1 0年以来分时段年平均增长率和 2 0 0 1年现状市场占有率数据进行因子混合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酒泉市海外游客市场可基本划分为 7类。研究认为酒泉市海外市场空间结构为东北亚市场、港澳台市场、洲外市场、洲内其他市场等 4个层次 ,并确定了各层次市场的核心、基本、机会市场客源国。据此 ,提出了酒泉市海外游客市场开发对策
2004年04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8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21 ] - 马林
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开发历程、草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情况、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探讨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1 )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 2 )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 ;( 3)加强草原资源建设 ;( 4 )抓好综合管理 ;( 5 )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 6)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2004年04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5 ] |[下载次数:1427 ] |[引用频次:49 ] - 张海霞
,阎顺
,张旭亮
旅游饭店的档次结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是衡量旅游饭店业和地区旅游业供给特征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档次、规模、空间分布等多角度分析新疆旅游涉外饭店的发展现状 ,发现新疆旅游饭店的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 ,旅游饭店等级、规模及空间结构等却存在诸多不合理性。从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如果不妥善处理这种不合理性 ,将会影响新疆旅游饭店业的健康发展
2004年04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3 ] |[下载次数:792 ] |[引用频次:70 ] - 蒙吉军,吴秀芹
包头 ,内蒙最大的城市 ,中国“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本文基于综合评价的方法 ,采用 8项指标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和总体评价 ,结果表明 :包头市的草、山、水等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样 ,而且品位高 ,极具开发价值 ;都市文化、历史遗存、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亦独具魅力。另外 ,还采用各区资源类型的多度、数量、规模等指标评价了空间结构 ,发现旅游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各具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 8个旅游资源组合区
2004年04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9 ] |[下载次数:884 ] |[引用频次:42 ] - 曾华
新疆库车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业可以成为库车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开发不够 ,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缺乏宣传 ,知名度不高等。开发库车旅游应当深化对库车旅游资源的认识 ,树立、更新旅游观念 ;着力设计、塑造库车旅游形象 ,打造库车旅游品牌 ,突出库车旅游在新疆旅游中的地位 ,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应当加大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 ,改造旅游设施 ,重视旅游安全 ,改善旅游环境 ,注意库车少数民族民俗保护 ,进一步光大龟兹文化 ,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 ,安排丰富合理的旅游日程。
2004年04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1 ]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19 ] - 娄安如
本文对怀来盆地光合、光温、光温水以及光温水土壤肥力生态潜力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进行了环境因子的权重矢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贫瘠是限制怀来盆地作物生产力提高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 ,其次是温度与水分因子。这一结论可以为怀来盆地进行草田轮作、发展舍饲畜牧业、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04年04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6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5 ] - 周金龙,杨志勋
本文分析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4年04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3 ]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26 ] - 齐乌云,马蔼乃,周大良,徐海鹏
本文是基于永定河上游北京典型段的土壤水力侵蚀深度、降雨强度、地表径流深度、土层有效厚度、土粒平均粒径、植被覆盖度等数据图层 ,利用 GIS、SPSS软件包 ,通过建立水力侵蚀遥感信息模型 ,制作了北京地区土壤水力侵蚀深度图和抗侵蚀年限图 ,依据将近论古的原则及作者的北京地区未来 1 0年环境演化趋势预测结果 ,探讨了未来 1 0年水力侵蚀演化趋势。这可以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和泥石流分布规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004年04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0 ]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6 ] - 甘枝茂,甘锐,岳大鹏,刘啸,裴新富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将该区乡村聚落划分为 4种类型 ,论述了乡村聚落的特点 ,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 ,其中院落用地较大 ,占聚落总用地的 41 .2 5 %~ 5 8.62 % ,人口密度大的绥德、米脂地区 ,户均聚落占地较少 ( 4 0 3.6m2 ) ,而人口密度小的榆阳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多 ( 4 84m2 ) ,乡村聚落实际占地比一般统计数字大 5 0 .6% ,同时聚落用地数量在不断增大 ,并向条件好的地方迁移
2004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8 ] |[下载次数:586 ] |[引用频次:44 ] - 卞建民,王世杰,林年丰,汤洁
霍林河流经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西部 ,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上 ,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具有典型意义的内流河 ,其径流特征及演变规律对区域环境演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霍林河近半个世纪以来径流资料的分析 ,采用 Kendall趋势分析及关联度分析定量研究了径流演变的规律 ,分析了径流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干旱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 ,霍林河径流演化具有阶段性、突变性和非线性的特点 ,流域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导致水文情势变化、水域功能消退的主要驱动力。探讨内流河径流演变的规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为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04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10 ] - 赵西宁,吴发启,王万忠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分析了 3种入渗公式中经验参数在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不同坡度及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坡度、土壤初始含水率、降雨强度、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2004年04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6 ]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91 ] - 周跃志,潘晓玲,何伦志
在分析阜康绿洲基于的特定生态系统内外部作用关系基础上 ,运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和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研究阜康绿洲环境与发展协调的空间结构模式。提出阜康MPOEDS( mountain,piedmont,oasis,ecotone and desert system)大系统观 ,基于该系统的内部生态与生产水资源轴、生态经济带状与圈层布局结构模式
2004年04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1 ]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 宁小莉,赵明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 ,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资源、能源、空间等最基本的支持 ,并调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演替方向。本文以包头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建立研究模型 ,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 992年— 2 0 0 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制约因素 ,并针对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 ,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2004年04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9 ] - 曾瑜,熊黑钢,谭新萍,何秉宇,毕永波
奇台绿洲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区 ,其绿洲农业以开垦荒地、扩大灌溉面积来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灌溉用水中地下水超采现象导致一系列地表生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奇台绿洲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 ,阐明在干旱区绿洲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已对地表生态系统已构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004年04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6 ]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19 ] - 李团胜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详细调查数据 ,应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速率、土地利用类型新增速率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全面刻画了陕西省 1 991— 2 0 0 1年耕地的动态变化。结论是 :在 1 991— 2 0 0 1年间 ,陕西省全省耕地在减少 ,各地减少的程度不同 ,延安减少最多 ,渭南减少最少 ;耕地变化存在明显地区性差异 ,耕地变化比陕西省耕地变化大的地区有延安、铜川、咸阳和商洛 ,其它地区耕地变化比全省耕地变化小。耕地转移的方向各地明显不同 ,增加耕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2004年04期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1 ]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14 ] - 黄妙芬,刘绍民,朱启疆
利用 2 0 0 2年 3月 2 6日~ 7月 30日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裸地上大孔径闪烁仪 ( LAS)、涡度相关技术 ( Eddy)、波文比 ( Bowen)测定的显热通量及其它相关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 LAS测定的显热通量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 ,并将 LAS测定的显热通量与各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表面温度和水平风速作了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 LAS测定显热通量的精度。同时将 L AS测定的显热通量与涡度相关和波文比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在均匀下垫面上 LAS测定的显热通量区域平均值与涡度相关和波文比测定的单点值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均匀下垫面上显热通量的尺度转换效应
2004年04期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1 ]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32 ] - 胡文东,张智,赵光平
本文利用整理后的近年来宁夏 2 1个气象站夏季逐时降水资料 ,对降水的持续性、强度分布特点以及统计学特征量进行了初步分析 ,取得了宁夏夏季逐时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学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宁夏更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气象要素分布与变化特征 ,并为逐步建立完善精细化预报体系打下了基础
2004年04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7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3 ] - 韦庆,卢文喜,田竹君
本文将蒙特卡罗 ( Monte- Carlo)方法应用到吉林省白城地区年降水量预报工作中。把年降水量作为随机变量来处理。根据白城地区过去 40年降水资料 ,提取该地区年降水量变化所蕴含的随机性和统计规律性 ,这些属性表征了该地区年降水量变化的固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 ,运用蒙特卡罗 ( Monte- Carlo)方法 ,并利用 VB语言编程 ,对该地区未来 2 0年降水量变化进行了预报
2004年04期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8 ]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44 ] - 蔡小薇,赵景波
根据宝鸡市 1 980~ 2 0 0 1年的统计资料 ,得出近年来 ,宝鸡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直线增加 ;工业废水排放量虽然减少 ,但排放达标率低 ,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及综合利用率都很低 ,这些都制约着宝鸡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工业污染的原因很多 ,其中工业布局不合理和工艺水平较低是工业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与该市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和缺乏严格的环境管理有关 ,也与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不足和过多考虑了当前经济效益有关。宝鸡市工业三废污染的治理对策主要有 :加强三废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大废气处理的力度 ;提高废水排放达标率 ;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加强工业三废处理的立法工作 ,严格城市管理
2004年04期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8 ]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14 ] - 李钢铁,姚云峰,邹受益,刘立成,魏永新,姜鹏
榆树疏林草原是科尔沁沙地古老的、持续期最长的原生植被 ,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稳定性 ,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 ,而且生物产量高 ,它是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榆树疏林草原广布于科尔沁沙地 ,经过长期的破坏 ,已经残缺不全 ,到 1 998年总面积 41 39平方公里。在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是生产力最高的一种草原群落 ,年地上生物产量可达45 0 0 kg/hm2以上 ,而其他类型的草原群落均在 40 0 0 kg/hm2以下。榆树疏林草原具有较高的自然更新能力 ,封育保护以后每公顷可以产生幼苗 6万多株 ,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幼苗的保存率很低 ,由于水分胁迫 ,加速了树木的死亡 ,这一趋势说明榆树疏林草原的疏林性质是由资源的丰富度来决定的
2004年04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6 ]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47 ] - 朱九龙,陶晓燕,袁汝华
近年来 ,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数以万计的节水灌溉工程 ,但是这些灌溉工程的水价普遍较低 ,对灌区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本论文在此分析基础上选取了 30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 ,并按照一定的分区原则进行划分 ,然后分别在不考虑水权转让和考虑水权转让的两种情况下 ,利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得出了各种分区结果的平均可行水价 ,并对该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4年04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3 ]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9 ] - 张虎成,俞穆清,田卫,徐宁
综述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除氮的各种机理和影响系统除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今后人工湿地除氮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以负荷去除率计算系统的除氮性能的相关建议
2004年04期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2 ] |[下载次数:1129 ] |[引用频次:95 ] - 王永康,杨立珍,马小平
作物—水模型的选择是制定节水灌溉制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就干旱区玉米节水灌溉试验 ,介绍了玉米作物—水模型的选择 ,旨在探讨节水灌溉依据
2004年04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6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 ] - 朱桂林,杨静
研究分析了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尽相同 ,季节性波动较大。还原糖比总糖变化剧烈 ,与植物的生长更为密切
2004年04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7 ]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