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西北地区城市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赵雪雁,周健,王录仓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开展城市化战略环境评价,能够在决策的源头寻求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地增强城市化对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本文阐述了西北地区城市化战略环境评价的目标,基于环境背景分析,重点对西北地区城市化战略环境影响的发生机理及受影响因子的识别、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2005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13 ]
  • 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韩剑萍,李秀萍,杨德刚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西北内陆城市区域———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状况的比较,指出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具有城市化速度加快、聚集规模水平低、空间差异大、腹地基础薄弱、非农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人口密度与区域城市化进程关系最为密切,对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劳动力人均产值、非农劳动力比重等)、区域城市经济集聚规模和水平(如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GDP)以及建城环境(如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区域城市化的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各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力因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规模越小、发展水平越低,影响越大。最后,文章提出了区域城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为合理引导和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05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11 ]
  • 延安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化驱动的定量分析

    郝俊卿,郭文炯,王雁林

    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从3个方面探讨了1952年以来延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延安城市化水平现状以及造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延安城市化水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即将迈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滞后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城市化拉力不足、推力较小,使得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拉力和推力失衡,制约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的4项对策。不仅对于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5年05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6 ]
  • 甘肃省重点城市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刘峰,马金辉

    探讨了采用GIS软件ArcView的开发语言Avenue所开发的甘肃省重点城市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功能结构和系统应用等。该系统将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城市环境管理与治理的水平。

    2005年05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 基于WebGIS的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卫海燕,康鉴,任志远

    系统以Arcinfo和Arcview为开发平台,应用GIS技术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持,设计了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系统结构、C/S结构及其数据库,并利用Visual Basic 6.0进行了界面开发。给出了利用①地籍管理子系统;②土地利用子系统;③土地规划子系统;④建设用地子系统;⑤综合维护子系统五大模块管理西安市土地资源的方法,实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同时也为“数字西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5年05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32 ]
  • 基于3S的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特征研究

    龚建周,张鲁,杨景荣,仝川

    借助3S技术对十里长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数量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选用5种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状况。结果表明:十里长川流域土地利用程度较高(74.43%),其中农业用地是流域面积的74.39%,占总土地利用面积的99.95%;土地利用/覆盖呈现出高度镶嵌斑块状,内部结构仍然存在问题。

    2005年05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2 ]
  • 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对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响应

    汪季,胡志敏

    在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通过对风速与输沙率之间对应函数关系的比较,揭示了风沙流结构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定量化表达风沙流结构特征。

    2005年05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29 ]
  • 西北农牧交错带千年时间尺度中强沙尘暴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王丽霞,任志远,李小燕

    本文利用公元前205年~公元2000年的文史资料记载,并参考1954年~2000年气象实测资料,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建立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交错带中强沙尘暴发生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区中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阐述了沙尘暴发生、发展规律,对沙尘暴的研究和防治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05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4 ]
  • 陕北沙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徐小玲,延军平

    陕北沙区是农林牧工矿交错出现的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半干旱、干旱沙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开展该区的沙漠化和人为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统计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该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间存在以下定量关系,人口增长幅度、垦殖指数、年均林业产值和年均造林面积各自与沙漠化指数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437X-0.2836(R=0.7846)、Y=-0.036X+0.6687(R=-0.8772)、Y=0.0008X-0.2555(R=0.7606)、Y=0.0275X-0.2619(R=0.9398)。这些定量关系反映了人口、耕地和林业因素与沙漠化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

    2005年05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23 ]
  • 近40a来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气候时空变化分析

    白云岗,宋郁东,张建军,刘晓敏,杨旭东

    本文利用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22个气象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从60年代至90年代,总的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的,高发年代多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日数有2个明显的高发区,即以喀什、阿图什的塔东地区和以策勒、和田为中心的塔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对于新疆地区气候的变化响应显著,与平原区的降水和温度相关性较好。

    2005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26 ]
  • 兰州市TSP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措施

    刘哲民,张军,李炜

    通过对兰州市1990—2000年TSP的年变化,2000年内TSP的日变化和冬、夏两季一天的时变化分析,揭示了兰州市TSP的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指出了造成兰州市严重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2005年05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3 ]
  • DPM模型计算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粉尘释放通量

    车慧正,张小曳,李杨,梅凡民,石广玉

    本文利用DPM(Dust Production Model)模型模拟计算了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不同的土壤微团粒在不同的地表粗糙度和地表摩擦风速下的水平跃移通量、粉尘释放通量、粉尘释放效率以及在特定量中粉尘粒子的质量和数浓度的分布,并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的粗糙度和地表摩擦风速下粉尘释放通量后发现二者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DPM模型是可以用来初步模拟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的粉尘释放过程,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较准确得模拟沙尘的输送、沉降以及气候效应。

    2005年05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31 ]
  •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冰川资源的影响评价

    樊启顺,沙占江,曹广超,杨萍,曹生奎

    青海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区内有现代冰川2965条,冰川面积3675km2,冰储量2650×108m3。冰川面积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6.19%,占西北冰川总面积的6.31%,是我国中低纬度地带山岳冰川较多的地区。青海高原山岳冰川具有稳定河川径流和调节作用,是青海高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高原气候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由暖干向暖湿变化,对冰川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据预测到2050年青海高原温度上升2.2-2.6℃,降水量增加6~15%,青海高原现代冰川虽有退缩,但未来冰川不一定消失。

    2005年05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17 ]
  • 晋西黄土区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及产沙的影响

    刘卉芳,朱清科,孙中锋,姚爱静

    本文以晋西黄土区吉县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MATLAB软件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蔡家川嵌套流域中主沟道及6个小流域进行流域地形地貌属性相似性分析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在地形地貌特征相似流域类型中不同土地利用及森林覆盖率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地形地貌特征相似的条件下,森林植被具有减小流域雨季径流总量、增加流域枯水期径流的作用。通过对红旗林场的小流域对比分析表明,森林植被具有拦沙的作用。

    2005年05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9 ]
  •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耦合发展模式

    周立华,樊胜岳,王涛

    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相结合,对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特征及矛盾等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耦合理论对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条件进行了评价,将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农牧业耦合、农产品加工业耦合、系统与外部的耦合,并分别对各层耦合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系统耦合的实质是结合各子系统之间的优势,通过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系统总体产出效益的提高。因此,系统耦合发展模式为提高内陆河流域的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分配方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05年05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5 ] |[引用频次:68 ]
  • 基于GRID的流域动态水平衡模型研究

    曾维华,孙强,杨志峰

    水量平衡研究是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以往的水平衡模型大多是基于流域、子流域,为了以网格为单元动态模拟水平衡过程,在本文中利用GIS工具建立了基于GRID的泾河流域动态水量平衡模型,该模型空间尺度为1km×1km网格,时间尺度为月。模型的率定是利用泾河流域马莲河把口水文站的1995至1997年逐月实测径流数据,由此获取了模型的主要参数。模型率定结果表明模拟径流曲线与实测径流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模拟值和监测值的中值绝对误差为6.72m3/s,相关系数为0.932。最后,将所建模型用于泾河流域逐月逐网格的降水、蒸发、土壤蓄水与地下蓄水,以及形成的径流总量的动态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流域南部与中部,流域北部径流相对较低,这与流域降水分布关系密切。泾河流域的土壤蓄水与地下蓄水量的分布类似,且与径流有一定相关性。该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基本可以满足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要求。

    2005年05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3 ]
  • 水资源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张明泉,苟剑锋,刘琴

    地处干旱、极干旱区被沙漠包围的河西走廊绿洲,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水资源养育的结果,其规模和分布具有典型的流域特征,河流是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防线,有限的水资源是绿洲生态的主导因素。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首要的是要做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沙漠绿洲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2005年05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15 ]
  • 渭干河灌区水资源利用研究

    满苏尔.沙比提,阿布拉江.苏来曼,玉素甫江.如素力

    渭干河灌区是位于中天山南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灌溉区,农业自然条件较好。本文通过分析渭干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水资源特征、水土平衡和节水农业的潜力,探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渭干河灌区农业发展水平、水资源开发现状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为扩大灌区水资源环境容量,提高水资源承受能力,促进渭干河灌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2005年05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4 ]
  • 西北内陆盆地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影响分析

    张燕君

    本文按照西北地区内陆盆地水资源系统特征,系统分析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山区地表径流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文环境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分配、流域水资源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气候环境变化对出山地表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了不同补给类型河流受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人们过度采伐山地森林,使流域上游涵养调蓄地表径流的功能降低,人们修建水利设施改变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使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造成中游水土资源功能退化,下游生态功能减弱。

    2005年05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5 ]
  • 西北典型内陆湖泊近40年来的演化特点及机制分析

    高华中,贾玉连

    利用40年来的实测数据研究揭示了西北典型内陆湖泊的演化特点及机制。研究表明:赛里木湖气候向暖湿转变,降水逐渐增加,处于湖面稳定扩张阶段;青海湖降水无明显变化,入湖地表径流却逐年减少,湖泊处于持续萎缩阶段;察尔汗盐湖,入湖水量少,湖面蒸发量大,处于干涸、半干涸状态,更容易萎缩。影响湖泊演化的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

    2005年05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32 ]
  • 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

    付哲,周云轩,刘殿伟,刘万崧

    在GI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解决模糊数学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所遇到的空间表达问题,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遇到的隶属度的空间化、权向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5年05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5 ] |[引用频次:53 ]
  •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系统及其多层面评估

    刘宝勤,封志明,杨艳昭,郝永红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但西部地区也是中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本文在充分理解生态环境承载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环境承载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部地区12个省区的生态环境承载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意义在于对生态环境承载系统不同层面的分析,揭露出我国西部不同地区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可能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薄弱面。从而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撑,以保证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05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7 ]
  • 西藏曲松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李苏楠,何兴东,史培军

    对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生态环境既有有利的方面,如水热同期、光温配合好,降水相对较多,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等;也有不利方面,表现在土壤多具有原始性和幼年性特征,气候灾害和山地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植被退化严重,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小,群落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等方面。全区可划分为3个生态小区,各生态小区具有不同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2005年05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1 ]
  • 内蒙古生态退耕的分析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为例

    李素英,郝润梅,雷军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个山地、丘陵比例高达70%的贫困县,多年来,由于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以及滥垦、粗放经营等人为因素影响,引起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一系列土地与环境问题,所以需重新审视耕地利用状况。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在2000年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该地农田景观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论述了其进行农田景观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的必要性,依据区域自身特点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途径。

    2005年05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4 ]
  • 基于GIS的绿洲空间发育适宜性研究模型的设计

    崔卫国,穆桂金

    绿洲空间发育适宜性指的是绿洲发育相对空间某一区位的适宜程度。针对目前尚缺乏定量方法分析空间区位相对绿洲发育适宜程度的问题,根据绿洲发育特征以及与空间各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准则的多要素综合分析功能,构建了绿洲空间发育适宜性研究的数学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实现步骤和应用过程。

    2005年05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9 ]
  • 甘肃省冰雹云雷达预警指标与作业方法研究

    渠永兴,马玉萍

    本文通过对711数字化雷达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和雷达识别雹云的各项预警参数指标的优化,建立了多因子冰雹云预警方程。这些预警参数指标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识别冰雹云的能力。同时利用雹云雷达观测资料可以估算雹云所在位置,并提出了应该作业炮点作业时的仰角、方位角、用弹量和射击方法,为研制防雹作业实时指挥系统提供了方便。

    2005年05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1 ]
  •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

    罗艳菊,黄宇

    近年来,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现象已非鲜见,然而,旅游学界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关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理论问题研究滞后。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提出一种开发的盈利模式。

    2005年05期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0 ] |[引用频次:45 ]
  • 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误区、面临的挑战与措施

    沙爱霞,陈忠祥

    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缓慢,需要对其进行深层思考。本文首先提出了西北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四大认识误区,进而在分析西北旅游发展面临的四个重大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措施。

    2005年05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7 ]
  • 甘肃省入境游客年度变化研究

    陈胜,董晓峰

    入境旅游是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入境游客年度增长变化、入境游客年度结构变化以及在全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年度位置变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自1983~2002年20年间甘肃省入境游客年度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更准确地细分客源市场,进行高效的市场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2005年05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7 ]
  • 丝绸之路南道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和田地区为例

    雷军,阚耀平,许英勤,赵兴有

    丝绸之路南道不论在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和田地区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现状分析,提出围绕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为核心,突出以玉石故乡,大漠风光,田园绿洲,佛国古城及伊期兰教四大特色为主题,重点推出“和田玉石文化”、“尼雅寻梦”等精品,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并提出“一主线,六干线”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2005年05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9 ]
  • 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

    苏红霞,马耀峰

    本文借用中、英权威统计资料,运用亲景度指标和SWOT方法对西安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亲景度分析发现英国游客构成了西安最为稳定、最为忠实的客源市场。SWOT分析发现开发英国市场潜力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对英国市场的拓展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提高促销手段和服务水平,研究英国游客消费行为,研究客源分流国与分流地旅游产品特色及营销手段,早日开通两地航线等。

    2005年05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3 ] |[引用频次:48 ]
  • 阴山北麓不同用地方式下春季土壤表层水分变化分析

    海春兴,赵明,郝润梅,郭永昌,李晶莲

    阴山北麓属于农业生产环境脆弱区,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和水资源的不足。其中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性最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物理分析,对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含水量受海拔高度、地形状况、地表植被盖度、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状况、坡面朝向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春时期,受低温的影响,土壤深层水处于固结状态,土壤表层含水量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下的表土物理性质。随着地温的升高,土壤中的固态水逐渐融化,其往地表输送的同时增加了土壤表层的含水量。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该区风力不断加强,近地面的蒸发随之加大,所有的土地类型其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均明显降低。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扩大林地面积,涵养土壤水源。农地实行免耕有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所以每年秋收后不应很快将土地翻耕。阴山北麓地区以西北风为主风向,西北风来自内陆干冷地区,风中含水量低,且风速大,迎风坡地区应尽量减少耕地,增大草地及灌木林面积,以减小风对土壤水风的蒸发。

    2005年05期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5 ]
  •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动态与植被恢复

    张连义,刘爱军,邢旗,刘德福,高娃

    本文以锡林郭勒盟1999至2004年MODIS和TM影象数据和地面样点数据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示了锡林郭勒草地植被动态规律和变化趋势,并系统分析了草地植被发生的变化原因、驱动因素和机理,阐明了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地植被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005年05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16 ]
  •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尉元明,李耀辉,康凤琴

    兰州市南北两山经70余年的人工造林,现有造林面积9333.3hm2,林草覆盖率为17.59%。其余大部分地域仍为荒山秃岭。为此政府决定投资16.8亿元,新增造林面积32000hm2,使总绿化面积达到41333.3hm2。经计算,两山绿化工程实施后(2007年),年可产生生态效益14119.5万元;经济效益32057.1万元;整体效益46176.6万元。并具有调节气候、消纳污染物、吸收二氧化碳,施放氧气、杀菌、抗逆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环境效益。

    2005年05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6 ]
  • 植被对小流域汇流及侵蚀产沙影响研究

    秦富仓,余新晓,张满良,姜吉荣

    本文从物理概念出发对小流域产汇流及侵蚀产沙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流域内森林植被对产汇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森林植被的调节径流、防治侵蚀的功能体现在各个层面,林冠及下部枯落层可削减雨滴动能;树干及下部枯落层可削减地表径流流速;林地可改善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流量;根系可固持土壤,增加抗蚀力。

    2005年05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25 ]
  • 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万克江,薛绪掌,王志敏,高志远,马智宏

    本试验采用一种自制的装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供水吸力水平来精确控制了土壤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采取盆栽的方式对小麦苗期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地上茎叶总干重和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根干重则呈先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单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呈现总体的下降趋势;供水吸力从10hPa到100hpa,整株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增大;供水吸力从100hpa到190hPa,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很小。

    2005年05期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17 ]
  • 樟子松小枝不同水分状况下蒸腾速率变化特征研究

    田有亮,郭连生

    本文通过测定樟子松小枝在不同水势下的蒸腾速率变化,研究樟子松不同水分状况下蒸腾速率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樟子松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结果指出随着樟子松小枝水势下降其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二者关系曲线呈“S”型。初始失膨点渗透势(πp)、相对蒸腾速率(RTπp)和蒸腾速率近0拐点的水势(ψrtc)、相对蒸腾速率(RTc)可用于评价树木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其值愈小,适应性愈强,其值在树木嫩枝生长期较大,而在完全木质化时期较小。

    2005年05期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5 ]
  • 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种群斑块变化与优先保护级相关分析

    张韬,王炜,安慧君,梁存柱,张慧东,吴金灵

    利用3S技术对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15种濒危植物的面积进行统计处理,绘制出斑块面积变化曲线图,用数字回归方法得出曲线的数学方程。然后找出各植物种斑块面积变化剧烈程度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植物优先保护序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比较分析。

    2005年05期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35 ]
  •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张红梅,赵萌莉,李青丰,韩冰,杨洁,苏佳楼,张春江

    大针茅(Stipa grandis)是我国北方典型草原上最重要的饲用植物之一,分布广,数量大,是优势种之一。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检测大针茅植物不同放牧压力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索放牧强度与遗传分化的相互联系。在放牧和对照群体中,利用18个有效引物共获得了1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5个,占81.40%,说明个体发生较高的遗传变异。两个群体都具有特异性位点,说明放牧压力导致某些位点发生了变化,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遗传一致度为90.43%)。

    2005年05期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28 ]
  • 流沙上乔木状沙拐枣的造林试验研究

    李秉荣,闫艳霞,李钢铁,高永,汪季

    通过在乌兰布和沙漠吉兰太试验区进行的造林田间试验,以根系沙层含水量,风蚀沙埋状况作为影响造林成活和保存的分析因子,得知,(l)乔木状沙拐枣裸沙造林的适宜根系沙层含水量应大于3%造林时可使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2)当沙层含水量为2.5~3%时,在控制风蚀,加大造林密度的前提下,也可达造林目的。(3)吉兰太试验区自然沙体含水量多数在2.5%以下,少数可达2.5%~3%,所以此区种植乔木状沙拐枣治理流沙,应进行灌溉,冬春灌水皆可。(4)风蚀明显降低乔木状沙拐枣的造林成活率,但灌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风蚀危害的作用;沙埋对造林成活率没有影响。(5)从造林成活率和翌年保存率看,乔木状沙拐枣抗风蚀沙埋的能力远较梭梭和花棒为高。试验表明,乔木状沙拐枣是吉兰太试验区比较适宜的固沙先锋灌木树种。

    2005年05期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7 ]
  •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水热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研究

    韩恩贤,韩刚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水热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局部范围内,热量因子与刺槐生长没有明显一致性,热量因子不是划分渭北高原沟壑区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水分与刺槐生长之间关系密切(r=0.8965),说明水分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则是划分渭北旱原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主要立地类型刺槐生长结果表明:刺槐适生的立地类型为:沟底、原面、沟坡阳向的上部和下部、宽梁顶等黄土型和沟底石砾土型,其它类型不适宜刺槐生长。

    2005年05期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0 ]
  • 干旱沙区农田防护林营建模式与经营评价研究

    郝玉光,包耀贤,刘明虎,张景波

    通过对干旱沙区人工绿洲农田防护林林木生长量的调查测定和样本树干解析数据,揭示了林木生长规律,建立了树干材积模型,为农田防护林合理更新提出了科学依据。利用相关依据指标,对现有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模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新的更新模式。

    2005年05期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32 ]
  • 高速公路沙害防治技术研究-以丹东-拉萨高速公路新地-麻黄沟段为例

    王智远,徐占云,崔琳,仇本灵,王越峰

    本文以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防沙体系效益为依据,探讨分析了高速公路沙害的特点以及防沙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沙害防治需要采取适当抬高路基,建立稳固的防沙体系并要适当加大防护带宽度的综合措施。该地区公路防沙体系的结构配置对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高速公路沙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5年05期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