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志勇,石培基,曾刚
本文根据行政区划、经济联系和时空距离等原则,界定了兰州都市圈的范围,简单回顾了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历史,叙述了兰州都市圈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7 ] - 刘新春,杨青,李红军
优化管理就是指合理开发和利用。干旱区环境的脆弱性是人所共知的,在我们目前的现状下,绿洲尤其是绿洲与荒漠之间的交错带,各类系统的共同开发,类似于单一被捕食者与若干捕食者种类关系的情况。本文具体分析了干旱区种群的合理开发和管理,结论得出政府调控在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 高志刚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对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进行重大调整。本文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面临的“四个单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拉玛依经济转型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1 ] |[引用频次:23 ] - 靳英华,周道玮,吴正方,赵东升
本文利用GIS手段对吉林省西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进行敏感性研究,分析西部生态安全现状,认为吉林省西部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风险性极高,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讨论吉林西部生态安全研究的基本内容,建立了西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为区域生态恢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11 ] - 李瑞新,马青
内蒙古西部处在半干旱、干旱气候带,生态环境异常脆弱。本文从分析引起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了内部适应性因子和外部驱动性因子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运用最优模型,将社会经济指标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因子,并确定了量化因子的等级和标准。通过对因子的调控,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优化。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3 ] - 罗先香,杨建强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的速度很快,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地球动力学原理分析和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建立了GIS技术支持下人为作用对荒漠化影响的通用数学模型,并以松嫩平原西南部为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表明所提的方法是可行的。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5 ] - 赵先贵,王书转,马彩虹,兰叶霞
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39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26 ] - 李元华,安月改
本文利用河北省1961—2000年68个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冻土资料,通过对河北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及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来解释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近40a来,地面冻结日期呈现略微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明显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累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全省历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呈减小趋势,各分区的变化趋势与全省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冀北高原区变化幅度最大。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9 ] - 陈晓光,苏占胜,郑广芬,张智,陈晓娟,陈楠
本文研究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宁夏气候变化基本事实。指出,40多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中部干旱带和银川以北冬季的增温幅度达到了2.4度,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增减幅度不大,但近3年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研究发现:43年来宁夏的蒸发量呈减小趋势,湿度呈增大趋势,两者反位相变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全境蒸发量减小和湿度增大的趋势都比较明显,尤其是近3年更为显著,这一事实与传统的观念相左。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96 ] - 胡影,胥宝一,李亚
基于物候季节,分析了石羊河下游地区1971-2000年各季节的水热分配状况及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物候季节的更迭与气候的季节性演变相吻合,稳定通过物候四季的温度界限分别为春季≥2.9℃,夏季≥19.0℃,秋季<19.0℃,冬季≤4.5℃。水热资源最丰富为物候的夏季,其≥0℃的积温和降水分别占全年的55.8%和62.5%。多年来,温度的四季变化和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增长幅度依次为冬季>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年均温的升高以1986年为突变年,而冬季和春季气温的升高分别以1985年和1991为突变年;降水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年降水的波动形态与夏季基本一致,春季则与夏季相反,有春湿夏干或春干夏湿的趋势。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4 ] - 李爱农,周万村,李发斌,马泽忠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要建设岷江上游生态屏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岷江上游地表覆被是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详细分析了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对山地系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的差异,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资源和环境状况,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规划的优化方向。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4 ] - 王红梅,骆永明
本文分析了翁牛特旗46年(1957-2002年)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结果表明:气温呈非连续增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39℃.(10a)-1,年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19℃.(10a)-1,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93℃.(10a)-1;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是最高气温的1-4倍,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上世纪60年代较50年代有所增暖,80年代后期开始明显升温,90年代是近50年来最暖的10年。1987年开始转暖,其后呈连续性增暖趋势,1998年为1957年以来的最暖年,年平均气温7.7℃,高于1957年2.9℃。降水以平均5-7年的周期变化,并从50年代到90年代呈连续性递减趋势,线性变化率为-11.7mm.(10a)-1,90年代较50年代年降水减少了39.4mm。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4 ] - 马耀峰,陶丽莉
旅游形象设计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优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和形象设计等分析方法,在对延安市旅游业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延安市的旅游市场形象定位,提出了神圣、神秘、神奇,成功、胜利,黄文化等特色理念;构建了视觉、行为识别系统;并对延安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13 ] - 张建
温泉已在医疗、工业、农业及休闲旅游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受到高度重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涉及的空间范围广泛。依托我国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一批成熟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已在我国逐渐兴起。但是,业界和学术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温泉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温泉旅游项目建设还存在贵族化、劣质产品“搭便车”、旅游功能单一化等问题。当前,要在重视温泉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保持温泉旅游产品的价格优势。在营销方面,则要根据本地洗浴客人、外来公务游客和散客市场选择差异化战略。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39 ] |[引用频次:49 ] - 吴晓春,孙根年,马耀峰
目前,旅游业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否吸引外来资金是一个关系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对陕西省十个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根据评价目标选取评价因子并构建评价体系,包括1个总目标层、5个指标类、11个指标组、33个指标项。将从有关部门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十个地市的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西安的旅游投资环境最好,商洛最差。西安的各项指标的分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市,说明其吸引投资的能力最强。而其它地市各有优劣之处,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优势,并改善劣势,从而改善旅游投资环境。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9 ] |[引用频次:50 ] - 周慧平,朱晓东
城市水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以及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城市水资源的系统特征以及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缺乏对水资源系统特征的认识进而缺乏系统的管理,是造成目前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倡导下,本文针对城市水资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来寻求一条可持续管理的途径,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框架,并对管理的规划与实施中的各个主要环节以及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不仅应对城市水资源系统各部分的管理进行优化,还应以系统的途径,在一个更大的流域管理背景下综合考虑一切影响因素。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20 ] -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韩海东
由于冰雪融水很高的补给比重,本区河流径流量具有高度的季节集中性和多年径流变化的稳定性。温度变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其对冰雪消融的控制作用,使托木尔峰南麓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不如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变化剧烈,1980年代中期以来增幅也明显小于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本区河流月径流量持续性很差,径流对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并且对北极涛动(AO)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强AO年较高的温度,促使了冰川消融加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多;而弱AO年由于温度较低,冰川消融减少,河流径流量也明显减少。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 黄兴国,刘秀花
咸阳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近年来由于渭河的污染历时长,污染强度大,不仅使地面水无法直接利用,同时也引起了地下水的污染,尤其是潜水。而咸阳市是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本文通过对咸阳市区地下水和地面水水环境的时间、空间评价分析可得,由于渭河的严重污染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潜水污染严重,承压水中个别井也有潜在污染。因此,建议应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并对渭河水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13 ] - 曾维华,孙强,杨志峰
首先,从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基本概念探讨入手,提出了一种网格水文单元水资源自然更新率概念,用以表证该网格水文单元的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评价方法。其次,在基于GRID的泾河流域水量动态平衡模拟基础上,通过逐网格计算泾河流域1996年各月水资源自然更新率,来对泾河流域1996年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在年内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准周期运动规律。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更新率在-1.5到1.5之间,4月为最低值,6月为最高值,整个趋势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明显。与此同时,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具体表现为泾河流域中部的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最高,流域南部地区中等,流域北部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较弱。水资源的这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该流域降水、蒸发,以及植被与土壤等下垫面空间分布规律。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2 ] - 年福华,张落成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博斯腾湖流域原有的水文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水资源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在人类活动干预后博斯腾湖流域的水位、水环境变化、成因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措施。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7 ] - 冯平,肖丽英,林超
本文以石家庄市为背景,对地下水生态环境需水量和补给来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降雨入渗、河道与湖泊等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的估算方法。并在采补平衡的原则上,对石家庄地下水生态环境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既使恢复期是30年时间,该地区允许开采量也只能在4.20~7.76亿m3/a左右,它比石家庄市目前平均的开采量9.51亿m3/a还小。这样,在目前的开采程度下,如果没有外来水的补充,恢复石家庄的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23 ] - 王玉敏,周孝德,李家科
本文结合湖泊的二维水流———水质模拟,根据水环境容量满足叠加的原则,计算了湖泊经网格划分后的各个分块的水环境容量,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分别计算了2010年水质保护目标下的CODMn、BOD5、TN、TP、可溶盐的环境容量,为博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8 ] |[引用频次:24 ] - 刘强,何岩,邓伟,章光新
变化环境中土壤盐渍化过程是流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土壤盐渍化过程的气候因子(蒸发、降水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及流域水文过程的演化,并借助ARC/INFO 8.3等软件支持分析了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与水域、草地的空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并不是近年来土壤盐渍化加重的主要驱动因子。人类无序的活动导致地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地表水文过程调节造成中下游地区干旱化是近年来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驱动因子。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30 ] - 王学全,高前兆,卢琦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大型灌区。由于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兴建大规模灌区之前,当地已有严重的盐渍化问题,随着引水量增加,灌溉面积扩大,由于重灌轻排,灌排工程不配套,大水漫灌等原因,使灌区的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并超过临界水位,加剧土壤盐渍化;此后虽经积极治理,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灌区盐碱化的发生、分布、治理在西北干旱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河套灌区现状年引黄水量在50亿m3左右,占内蒙引黄水量的90%,超出引黄指标10亿m3,节水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高效地利用灌溉水资源,采用渠井灌排技术和实施节水灌溉制度,来调控灌区水盐动态,总体上能使河套灌区灌溉土壤逐步由积盐向脱盐的良性循环发展。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84 ] |[引用频次:67 ] - 杨振,牛叔文,吴文恒
文章选取9个主要的人类活动指标因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联度指数,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干扰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陇中黄土高原进行水土流失生态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兰州的人类活动综合干扰度大于12.0,是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天水位居第二,干扰度在7.0~12.0之间;临夏、庆阳和平凉位居第三,干扰度在6.0~7.0之间;白银、定西两市是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对最轻的区域,干扰度在5.0~6.0之间。据此,笔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分区治理模式。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5 ] |[引用频次:28 ] - 何如海,姜海,张效军
1998年以来我国新增耕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年均新增耕地总量减少10.6万ha,下降31%,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减少44%,土地复垦整理大幅增加。同时,不同地区新增耕地结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生态脆弱区与荒地集中开垦区未利用土地开发数量下降幅度大。研究表明,1998年以来行政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退耕政策、灾毁耕地补充政策以及其他土地财政制度对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促进了土地破坏区的生态重建与中低产田区改造,从而使新增耕地资源结构产生显著变化。未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应更加注重经济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19 ] - 曹世雄,段岁芳,陈莉,高旺盛
该项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背景,选择“接近自然”的技术对坡改梯进行了技术改进,在工程方面设计采用接近黄土自然休止角40-45°为梯田埂坡设计坡度,通过对土壤物理性状的监测和种植实验,初步筛选出3种适宜在埂坡面种植的牧草和作物品种。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9 ] - 易秀
土壤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与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生产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利用土柱淋滤试验研究土壤环境容量的机理和模型的基础上,对黄土类土的耕层、犁底层、粘化层和钙积层进行土柱淋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通过建立方程求解,从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方法简单,环境因子易控制。从试验得出,黄土类土中粘化层铬、砷的环境容量最大,分别为88.2mg/kg和6.65mg/kg,各土层铬、砷的平均环境容量分别为42.6mg/kg和5.62mg/kg,该结果为干旱半干旱区合理利用污水资源,充分利用黄土的净化能力提供依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7 ] |[引用频次:12 ] - 岳大鹏,甘枝茂,甘锐,查小春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径流平均含沙量较大,榆林为29.37g/L、29.96g/L,缓德为21.06g/L、17.53g/L、延安为54.6g/L2、9.18g/L,而院落平均径流含沙量较小,榆林、绥德、延安分别为9.47g/L、8.64g/L、14.87g/L。观测期降雨侵蚀总强度,三个观测站均以户间道路最大,分别为1142t/km2、2156.6t/km26、285.7t/km2;户间空地次之,分别为744.5t/km2、1192.6t/km2、1953.2t/km2;院落较小,分别为161.1t/km23、78.7t/km2、1274.3t/km2。说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不可忽视,应加强防治。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4 ] - 肖玲,马保军,王利军,张健
通过对西安市区各高校和旅游景点的人工湖和喷泉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水样,经实验室分析水样初步研究了西安市人工湿地的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各高校和旅游景点的人工湖和喷泉总面积为472074m2,水质较好,存在的污染物质主要为有机污染物,未检出重金属污染。另外在人工水面的某些区段飘浮有生活垃圾与白色污染。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6 ] - 许丽,樊金栓,周心澄,孙广树,尹忠东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州露天矿不同排土场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排土场,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乔木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排土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58 ] - 李景欣,云锦凤
应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冰草13个居群共计240个个体的5个形态学形状(穗长、穗宽、穗轴第一节间长、小穗小花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大沙地的冰草居群在形态学形状上显示出了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而两个分布区冰草居群均在穗轴第一间节长这一形状表现出最大变异,在穗长上表现出最小变异。采用Shanno-Weaver信息指数,两个分布区冰草居群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04和1.5645。另外,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浑善达克沙地冰草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种类特别丰富,因此初步推断浑善达克沙地可能是我国冰草居群形态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并为这一地区冰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4 ] - 杜娟,赵景波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本文研究了西安临潼人工林下0-6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干层的变化。结果表明,临潼14龄杨树林和16龄梧桐树林下150-350cm之间土层的含水量分别为8.7%和9.0%。按土壤干层划分标准(含水量<10%),这已属于发育弱的土壤干层,说明西安地区人工林下有土壤干层存在。而在丰水年中,杨树林和梧桐树林下原有的土壤干层带水分含量增加到21.6%和21.7%,土壤干层消失,说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西安地区发育弱的土壤干层可以得到恢复,人工林能够正常生长。由此推断,西安及其降水量与其类似的其他地区可以种植一些高大乔木或果树经济林。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黄土高原北部地区不适于广泛造林,可以优先考虑发展疏林和森林草原植被。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11 ] - 霍晓君,李祯,李胜荣,申俊峰,曹鑫罡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及降雨后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水分蒸发,研究了粉煤灰和城市污泥改良荒漠土壤对持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改良后的土壤饱和含水率比对照荒漠土壤提高了79.46%,持水时间提高14天左右。这对于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防止荒漠化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20 ] - 张国盛,刘海东,王林和,李玉灵,温国胜,王哲
采用LI-1600稳态气孔计和压力室对臭柏匍匐茎的蒸腾速率和水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毛乌素沙地沙丘顶部、滩地、人工造林地的来源于同一上级枝的有不定根和无不定根匍匐茎,在午前有不定根匍匐茎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无不定根的高,午后则相反,但日平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没有差异(P<0.05)。无不定根匍匐茎的小枝(叶)水势比有不定根的略高,生长在沙丘顶部的臭柏,这种特征比滩地的明显。位于沙丘顶部臭柏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水势均低于滩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臭柏蒸腾速率主要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有效光幅射有关(P<0.01)。遭受切断干扰的有不定根匍匐茎,虽然能够维持其生命,但其水分生理特性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干扰1周后,蒸腾速率仅能达到对照的45%。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3 ] - 张志斌,李夏
失衡的重化工业体系、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以及难以协调的城市功能布局是导致兰州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大气污染治理喜忧参半、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噪声污染不容乐观。应坚持科学地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经济杠杆,实施绿化系统工程,强化环境管理,以期实现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22 ] - 李秉荣,张德英,董锦兰,贾守义
本文根据黄河包头段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途径及方式,建立了黄河包头段主要污染物混合扩散规律的数学模型。应用I131示踪试验方法获得的污染物输入和环境指标响应的时序数据,采用逐步逼进法计算识别了模型参数。经检验和实测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可以准确反映黄河包头段主要污染物混合扩散规律。因此,黄河包头段主要污染物混合扩散模型的建立,为包头水体功能区划、水环境质量评价、水污染物环境容量确定和总量控制、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 ] - 韩恩贤,韩刚
研究结果表明:储水滴灌为干旱山地果树生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而持久的水分供应系统。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平均提高13%,主要分布在21-80cm土层;同时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了养分含量,土壤比重随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土壤空隙度发育表层为54.35%,其余各层变动在48-51%之间;土壤容重较对照区降低了0.19g/cm3、空隙度增加了10.6%、碱解氮提高了5.7 mg.kg-1、速效磷提高2.8 mg.kg-1、速效钾提高8.4 mg.kg-1。改变了苹果新梢生长节律,促进春梢生长,抑制秋梢生长;百叶重提高了13.3%,座果率提高了76.8%,平均单果重提高了40.3%,产量提高了156.6%,优果率达到了90.5%。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 ] -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