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河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

    李玉平;蔡运龙;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提出减轻耕地压力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北省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耕地压力指数仍较大,但将进一步降低。据此提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食物安全的根本途径。

    2007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39 ]
  • 河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

    李玉平;蔡运龙;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提出减轻耕地压力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北省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耕地压力指数仍较大,但将进一步降低。据此提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食物安全的根本途径。

    2007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39 ]
  • 辽宁水资源与气候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云海;杨洪斌;李法云;

    本文根据辽宁省近50a的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量的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在时空上变化的趋势。分析了气候要素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关系及影响。研究表明:辽宁水资源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近年情况尤为突出。辽宁省年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减少与水资源总量减少的变化基本一致。开发云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007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33 ]
  • 辽宁水资源与气候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云海;杨洪斌;李法云;

    本文根据辽宁省近50a的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量的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在时空上变化的趋势。分析了气候要素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关系及影响。研究表明:辽宁水资源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近年情况尤为突出。辽宁省年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减少与水资源总量减少的变化基本一致。开发云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007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33 ]
  • 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任朝霞;杨达源;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年最高温度的天数略有增加趋势。(2)西北干旱区年最低温度有增加趋势,年最高温度略有减少趋势。从分区看,北疆和南疆的年最低温度有升高趋势,年最高温度有下降趋势;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年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有升高趋势。(3)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天数增加了2天。

    2007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235 ] |[引用频次:86 ]
  • 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任朝霞;杨达源;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年最高温度的天数略有增加趋势。(2)西北干旱区年最低温度有增加趋势,年最高温度略有减少趋势。从分区看,北疆和南疆的年最低温度有升高趋势,年最高温度有下降趋势;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年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有升高趋势。(3)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天数增加了2天。

    2007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5 ] |[引用频次:86 ]
  • 基于PRA的退耕还林农户行为动因的经济分析——以宁南山区原州区、彭阳县为例

    李荣;米文宝;

    通过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宁南山区原州区和彭阳县的98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态度及农户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建立风险分担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创新机制,以改变农户的短期生态行为。

    2007年04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3 ] |[引用频次:30 ]
  • 基于PRA的退耕还林农户行为动因的经济分析——以宁南山区原州区、彭阳县为例

    李荣;米文宝;

    通过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宁南山区原州区和彭阳县的98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态度及农户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建立风险分担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创新机制,以改变农户的短期生态行为。

    2007年04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3 ] |[引用频次:30 ]
  • 农牧交错带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再分布初步研究——以阴山北部丘陵区武川县为例

    郭永昌;海春兴;李占宏;

    农牧交错带即是国家一直重视的区域也是众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区域,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寻根问底的问题。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多从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基础上,测算了土地适度人口规模、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并进一步测算了武川县乡城人口转化的进程与规模,从理论与现实角度展示了控制人口,加快转化的必要性。

    2007年04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11 ]
  • 农牧交错带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再分布初步研究——以阴山北部丘陵区武川县为例

    郭永昌;海春兴;李占宏;

    农牧交错带即是国家一直重视的区域也是众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区域,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寻根问底的问题。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多从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基础上,测算了土地适度人口规模、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并进一步测算了武川县乡城人口转化的进程与规模,从理论与现实角度展示了控制人口,加快转化的必要性。

    2007年04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11 ]
  • 山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研究

    成志芬;张宝秀;

    选取1996年,2000—2003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资料,把运用在城市人口规模上的位序—规模法则,首位比,不平衡指数法移植到城市用地上,分析了山西省地级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得出结论:(1)山西省地级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不断增强;(2)山西省地级市用地规模的总量不断增加;(3)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4)首位城市太原市的用地规模已基本稳定,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用地规模将会扩大,其速度是前者大于后者。

    2007年04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5 ] |[引用频次:7 ]
  • 山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研究

    成志芬;张宝秀;

    选取1996年,2000—2003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资料,把运用在城市人口规模上的位序—规模法则,首位比,不平衡指数法移植到城市用地上,分析了山西省地级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得出结论:(1)山西省地级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不断增强;(2)山西省地级市用地规模的总量不断增加;(3)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4)首位城市太原市的用地规模已基本稳定,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用地规模将会扩大,其速度是前者大于后者。

    2007年04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5 ] |[引用频次:7 ]
  • 石油开发对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及评价——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

    易莉;刘志辉;李帅;王志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油田开发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新疆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的实际,从石油开发的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方面出发,初步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即: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工程对研究区的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影响较明显,石油开发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明显,石油开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时段上主要体现在建设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7年04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24 ]
  • 石油开发对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及评价——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

    易莉;刘志辉;李帅;王志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油田开发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新疆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的实际,从石油开发的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方面出发,初步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即: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工程对研究区的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影响较明显,石油开发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明显,石油开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时段上主要体现在建设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7年04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24 ]
  • 黄河中游古代瘟疫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

    仇立慧;黄春长;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和疫病专著资料的整理收集,统计出黄河中游近2000年来共发生了140多次瘟疫。通过深入的分析,表明瘟疫发生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以及自然灾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在气候恶化时期瘟疫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气候异常变化、旱涝灾害频繁出现时最容易发生瘟疫;从一年之内来看,春夏季是瘟疫多发的时期。况且,瘟疫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最容易发生,它对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007年0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8 ] |[引用频次:42 ]
  • 黄河中游古代瘟疫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

    仇立慧;黄春长;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和疫病专著资料的整理收集,统计出黄河中游近2000年来共发生了140多次瘟疫。通过深入的分析,表明瘟疫发生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以及自然灾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在气候恶化时期瘟疫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气候异常变化、旱涝灾害频繁出现时最容易发生瘟疫;从一年之内来看,春夏季是瘟疫多发的时期。况且,瘟疫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最容易发生,它对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007年0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8 ] |[引用频次:42 ]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

    吐尔逊·哈斯木;瓦哈甫·哈力克;艾力克木·哈德尔;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

    早在4000年前的原社社会,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已经形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前20年是绿色走廊的兴盛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绿色走廊开始近代历史上的衰败过程,特别是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量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廊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为了改善塔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抑制土地退化的加剧、挽救濒临灭绝的下游天然植被,截止2005年11月共向该地区输水7次,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完成了第四次应急输水后,大体达到维系下游生态的必须水量,输水使河道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发生明显改善,生物呈多样化变化。笔者在1998年5月,2002年10月和2004年5月三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和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2007年04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25 ]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

    吐尔逊·哈斯木;瓦哈甫·哈力克;艾力克木·哈德尔;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

    早在4000年前的原社社会,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已经形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前20年是绿色走廊的兴盛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绿色走廊开始近代历史上的衰败过程,特别是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量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廊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为了改善塔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抑制土地退化的加剧、挽救濒临灭绝的下游天然植被,截止2005年11月共向该地区输水7次,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完成了第四次应急输水后,大体达到维系下游生态的必须水量,输水使河道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发生明显改善,生物呈多样化变化。笔者在1998年5月,2002年10月和2004年5月三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和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2007年04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25 ]
  •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保护战略对策研究

    王贵玲;刘志明;高业新;范琦;

    本文在充分分析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并根据资源现状和需求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研究认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用水机制。

    2007年04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2 ]
  •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保护战略对策研究

    王贵玲;刘志明;高业新;范琦;

    本文在充分分析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并根据资源现状和需求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研究认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用水机制。

    2007年04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2 ]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胡杨林恢复效应与预测研究

    杨鹏年;李霞;董新光;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道,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共进行了六次间歇性的生态输水。本文通过对胡杨样枝生长量的分析,表明输水对胡杨林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依据历史期间的生态水量与胡杨林的对应关系,预测了在现状输水条件下大西海子水库以下可以恢复的胡杨林面积。

    2007年04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19 ]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胡杨林恢复效应与预测研究

    杨鹏年;李霞;董新光;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道,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共进行了六次间歇性的生态输水。本文通过对胡杨样枝生长量的分析,表明输水对胡杨林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依据历史期间的生态水量与胡杨林的对应关系,预测了在现状输水条件下大西海子水库以下可以恢复的胡杨林面积。

    2007年04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19 ]
  • 黄河干流输水能力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量的影响

    吴新;黄强;邓晓青;

    本文针对黄河干流防凌、城市防洪、平滩流量的约束,计算常流量下的干流最大可能输水能力,结合干流节点不同来水频率,得到相应来水频率下的南水北调西线最大可能调水量。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和调度提供参考。

    2007年04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 黄河干流输水能力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量的影响

    吴新;黄强;邓晓青;

    本文针对黄河干流防凌、城市防洪、平滩流量的约束,计算常流量下的干流最大可能输水能力,结合干流节点不同来水频率,得到相应来水频率下的南水北调西线最大可能调水量。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和调度提供参考。

    2007年04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乌鲁木齐市气温及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冷中笑;格丽玛;海米提·依米提;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1—2005年逐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55a来温度和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和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二维小波系数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对未来的气候演变趋势做出定性估计。小波方差图显示乌鲁木齐市逐月平均气温存在3年为主的短周期和以6年、11—13年为主的长周期;逐月降水存在以3年为主的短周期和以准8年、22年左右为主的长周期。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变化曲线图揭示了气候的长期和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

    2007年04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2 ] |[引用频次:40 ]
  •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乌鲁木齐市气温及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冷中笑;格丽玛;海米提·依米提;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1—2005年逐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55a来温度和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和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二维小波系数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对未来的气候演变趋势做出定性估计。小波方差图显示乌鲁木齐市逐月平均气温存在3年为主的短周期和以6年、11—13年为主的长周期;逐月降水存在以3年为主的短周期和以准8年、22年左右为主的长周期。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变化曲线图揭示了气候的长期和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

    2007年04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2 ] |[引用频次:40 ]
  •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降水规律与集雨利用潜力分析

    潘学标;龙步菊;魏玉蓉;

    在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地区,通过建立水窖集雨供人畜饮用和作物补充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沙圪堵镇的准格尔旗气象站1959—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降水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的准格尔旗年均降水量为392.1mm,最大年降水量为635.5mm,最小降水量仅为142.5mm。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19%,接近五年一遇,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44%,可基本上满足短季耐旱作物的生长之需;降水量在300mm之下的频率为21%,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有1/3的年份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亏缺的部分,需要适当补灌。由于4—5月作物播种和苗期降水量少,存在生长障碍,如能在前一年集雨次年春天补充灌溉将有利于全苗和增产。对于10mm以上的降水,保证率80%以上的降水量仅为135mm,保证率60%的降水量为200mm。中雨雨量为达到300mm的保证率只有30%。对于大雨过程,总降水量200mm只有15%的可能性,1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60%。如果降水10mm以上才能集到雨水,100m2的集雨面,只有60%的年份产水量大于20方。不同集雨面的集流效益不同,在建立集雨水窖时,要根据水窖体积和集雨面材料的集流效率,合理确定集雨面,保证80%以上的年份达到满意的集雨效果。另外,根据降水规律可利用自然地面进行田间集雨,利用土壤库容保存降水供作物生产之用。

    2007年04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15 ]
  •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降水规律与集雨利用潜力分析

    潘学标;龙步菊;魏玉蓉;

    在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地区,通过建立水窖集雨供人畜饮用和作物补充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沙圪堵镇的准格尔旗气象站1959—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降水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的准格尔旗年均降水量为392.1mm,最大年降水量为635.5mm,最小降水量仅为142.5mm。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19%,接近五年一遇,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44%,可基本上满足短季耐旱作物的生长之需;降水量在300mm之下的频率为21%,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有1/3的年份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亏缺的部分,需要适当补灌。由于4—5月作物播种和苗期降水量少,存在生长障碍,如能在前一年集雨次年春天补充灌溉将有利于全苗和增产。对于10mm以上的降水,保证率80%以上的降水量仅为135mm,保证率60%的降水量为200mm。中雨雨量为达到300mm的保证率只有30%。对于大雨过程,总降水量200mm只有15%的可能性,1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60%。如果降水10mm以上才能集到雨水,100m2的集雨面,只有60%的年份产水量大于20方。不同集雨面的集流效益不同,在建立集雨水窖时,要根据水窖体积和集雨面材料的集流效率,合理确定集雨面,保证80%以上的年份达到满意的集雨效果。另外,根据降水规律可利用自然地面进行田间集雨,利用土壤库容保存降水供作物生产之用。

    2007年04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15 ]
  • 内蒙古自治区暴风雨统计参数分布规律

    张志斌;齐宝林;毛亚宁;张志国;

    本次工作建立了内蒙古680处雨量站点建站至2000年5种历时的暴雨数据库,利用水利部南京水科院开发的实测最大值统计、约束准则适线和多历时目估适线3个应用软件,准确快捷完成了CV(CS/CV=3.5)与均值的计算和专家系统修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成果图件的编绘和发布,其成果达到技术要求并通过审查。本文重点就内蒙古暴雨统计参数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作了分类归纳、分析和总结,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7年04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 内蒙古自治区暴风雨统计参数分布规律

    张志斌;齐宝林;毛亚宁;张志国;

    本次工作建立了内蒙古680处雨量站点建站至2000年5种历时的暴雨数据库,利用水利部南京水科院开发的实测最大值统计、约束准则适线和多历时目估适线3个应用软件,准确快捷完成了CV(CS/CV=3.5)与均值的计算和专家系统修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成果图件的编绘和发布,其成果达到技术要求并通过审查。本文重点就内蒙古暴雨统计参数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作了分类归纳、分析和总结,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7年04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 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在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邰生霞;陈彬;何桥;毕佳;

    对日趋缺水的额济纳绿洲,进行河水与地下水进行联合运用的目的是:减少水资源浪费,恢复生态水位,保护绿洲。按照国家水利部(1997)496号文件:《现状工程条件下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简称“97甘蒙分水方案),不同保证率下分配给内蒙古的水量。根据狼心山水文断面入境水量丰枯变化的分析结果,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对四种不同来水方案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执行“甘蒙分水”,采用内蒙长衬砌渠道输水,当保证率P=50%时,入境狼心山水量为7.527×108m3,到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回升到2.35m,相应绿洲面积将扩大到5005.01km2,绿洲植被总盖度可达到58%。基本满足天然非灌溉林草的需水,逐步回补到生态要求的限定水位,使绿洲逐步得到恢复。

    2007年04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3 ]
  • 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在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邰生霞;陈彬;何桥;毕佳;

    对日趋缺水的额济纳绿洲,进行河水与地下水进行联合运用的目的是:减少水资源浪费,恢复生态水位,保护绿洲。按照国家水利部(1997)496号文件:《现状工程条件下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简称“97甘蒙分水方案),不同保证率下分配给内蒙古的水量。根据狼心山水文断面入境水量丰枯变化的分析结果,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对四种不同来水方案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执行“甘蒙分水”,采用内蒙长衬砌渠道输水,当保证率P=50%时,入境狼心山水量为7.527×108m3,到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回升到2.35m,相应绿洲面积将扩大到5005.01km2,绿洲植被总盖度可达到58%。基本满足天然非灌溉林草的需水,逐步回补到生态要求的限定水位,使绿洲逐步得到恢复。

    2007年04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3 ]
  •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研究——以北京元大都公园为例

    任启文;王成;杨颖;胡立香;

    本文选择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在2005年9月对公园内不同绿地类型及其旁边道路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晨8:00—14:00,不同类型绿地微生物浓度呈下降趋势,14:00—18:00略有升高;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远远低于绿地旁边道路空气微生物浓度,与道路微生物浓度差异显著;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大部分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无显著差异,说明树木种类可能对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通过评价,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污染大都处在清洁和较清洁的范围之内,而道路则处在轻微污染和污染的范围内。

    2007年04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31 ]
  •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研究——以北京元大都公园为例

    任启文;王成;杨颖;胡立香;

    本文选择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在2005年9月对公园内不同绿地类型及其旁边道路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晨8:00—14:00,不同类型绿地微生物浓度呈下降趋势,14:00—18:00略有升高;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远远低于绿地旁边道路空气微生物浓度,与道路微生物浓度差异显著;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大部分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无显著差异,说明树木种类可能对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通过评价,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污染大都处在清洁和较清洁的范围之内,而道路则处在轻微污染和污染的范围内。

    2007年04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31 ]
  • 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孙志芬;王永平;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非法的评价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2007年04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47 ]
  • 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孙志芬;王永平;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非法的评价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2007年04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47 ]
  • 甘肃省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赋存状况研究

    杨阿莉;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发展而出现的新概念,它作为生态旅游的客体为各国旅游专家学者所关注。甘肃省作为一个深处在祖国西部的省份,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导的大省,但通过对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现存状况的汇总研究后,发现甘肃省又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样的省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这一研究将为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对未来甘肃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007年04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9 ]
  • 甘肃省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赋存状况研究

    杨阿莉;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发展而出现的新概念,它作为生态旅游的客体为各国旅游专家学者所关注。甘肃省作为一个深处在祖国西部的省份,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导的大省,但通过对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现存状况的汇总研究后,发现甘肃省又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样的省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这一研究将为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对未来甘肃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007年04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9 ]
  • 草原生态安全理论与评价研究

    胡秀芳;赵军;钱鹏;李东平;

    本文探讨了草原生态安全的内涵和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原理,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重点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中,讨论了评价标准选取的原则、建立方法、来源以及草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草原生态系统以及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借鉴驱动力—PSR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的概念框架设计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并由此构建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草原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丰富了生态安全研究的领域、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安全的研究体系。

    2007年04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21 ]
  • 草原生态安全理论与评价研究

    胡秀芳;赵军;钱鹏;李东平;

    本文探讨了草原生态安全的内涵和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原理,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重点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中,讨论了评价标准选取的原则、建立方法、来源以及草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草原生态系统以及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借鉴驱动力—PSR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的概念框架设计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并由此构建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草原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丰富了生态安全研究的领域、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安全的研究体系。

    2007年04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21 ]
  • 陕北—黄土区生态户的生态建设是实现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步骤——党家山生态农户考察的启发

    刘啸;甘枝茂;刘亚玲;

    生态户是构成生态环境的最小单元,它既是一切生态建设措施的落脚点,也是促使陕北农民走出贫困、实现小康的奠基石。解决黄土高原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生态户的建设,整合有关水土保持措施,使其长期稳定地发挥生态效益,最终促进陕北多沙粗沙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必须实施重点突破战略,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层层落实、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治理,积少成多,绝不反复,最后实现全面好转。

    2007年04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0 ]
  • 陕北—黄土区生态户的生态建设是实现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步骤——党家山生态农户考察的启发

    刘啸;甘枝茂;刘亚玲;

    生态户是构成生态环境的最小单元,它既是一切生态建设措施的落脚点,也是促使陕北农民走出贫困、实现小康的奠基石。解决黄土高原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生态户的建设,整合有关水土保持措施,使其长期稳定地发挥生态效益,最终促进陕北多沙粗沙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必须实施重点突破战略,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层层落实、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治理,积少成多,绝不反复,最后实现全面好转。

    2007年04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0 ]
  • 遥感多光谱数据在内蒙古西部湿地监测中最佳波段选取的应用研究——以乌梁素海域为例

    张韬;吕洪娟;孙美霞;安慧君;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近年来湿地研究成为国际上众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尝试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从多光谱遥感数据中选取最佳波段来突出湿地类型或湿地植被工作进行探讨。经研究表明最佳波段选取原则除主要考虑波段的信息量要大,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要小这两个因素外,还要使波段组合后地物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尽量达到最大。以乌梁素海域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最佳指数OIF指数选取最佳波段,并结合研究对象的光谱特征、Landsat7卫星ETM各波段用途,最终选取TM453为最佳波段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使不同地物的灰度值差异达到最大,有利于目视解译。

    2007年04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0 ] |[引用频次:40 ]
  • 遥感多光谱数据在内蒙古西部湿地监测中最佳波段选取的应用研究——以乌梁素海域为例

    张韬;吕洪娟;孙美霞;安慧君;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近年来湿地研究成为国际上众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尝试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从多光谱遥感数据中选取最佳波段来突出湿地类型或湿地植被工作进行探讨。经研究表明最佳波段选取原则除主要考虑波段的信息量要大,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要小这两个因素外,还要使波段组合后地物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尽量达到最大。以乌梁素海域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最佳指数OIF指数选取最佳波段,并结合研究对象的光谱特征、Landsat7卫星ETM各波段用途,最终选取TM453为最佳波段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使不同地物的灰度值差异达到最大,有利于目视解译。

    2007年04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0 ] |[引用频次:40 ]
  • 石羊河流域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

    乔平林;张继贤;王翠华;

    蒸散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与传统的蒸散计算方法相比,利用遥感进行蒸散研究具有快速、准确、大区域尺度及地图可视化显示等特点。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方法遥感反演蒸散发的计算模型,指出了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基于MOD IS遥感数据的大区域蒸散发遥感反演技术方法。通过对石羊河流域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技术前景。

    2007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30 ]
  • 石羊河流域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

    乔平林;张继贤;王翠华;

    蒸散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与传统的蒸散计算方法相比,利用遥感进行蒸散研究具有快速、准确、大区域尺度及地图可视化显示等特点。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方法遥感反演蒸散发的计算模型,指出了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基于MOD IS遥感数据的大区域蒸散发遥感反演技术方法。通过对石羊河流域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技术前景。

    2007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30 ]
  • 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王水献;董新光;刘丰;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2007年04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28 ]
  • 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王水献;董新光;刘丰;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2007年04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28 ]
  • 苏打盐渍土剖面盐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张红;杨建锋;章光新;杨帆;

    根据实测的土壤盐分要素,分析了不同季节土壤盐分含量、电导率及主要离子在土壤剖面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通过对不同季节各离子含量在土壤垂向剖面中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性和迁移性大小。并通过建立秋季不同深度土壤主要组分之间的相关矩阵,发现除SO42-外其他各离子含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季节土壤含盐量与苏打盐渍土主要离子HCO3-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计算得出的离子含量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小,因此可以根据土壤含盐量来确定各离子含量,而SO42-则可根据土壤含盐量和其他各离子含量进行大致估算。本文对不同季节苏打盐渍土盐分动态的研究,为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的改良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04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25 ]
  • 苏打盐渍土剖面盐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张红;杨建锋;章光新;杨帆;

    根据实测的土壤盐分要素,分析了不同季节土壤盐分含量、电导率及主要离子在土壤剖面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通过对不同季节各离子含量在土壤垂向剖面中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性和迁移性大小。并通过建立秋季不同深度土壤主要组分之间的相关矩阵,发现除SO42-外其他各离子含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季节土壤含盐量与苏打盐渍土主要离子HCO3-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计算得出的离子含量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小,因此可以根据土壤含盐量来确定各离子含量,而SO42-则可根据土壤含盐量和其他各离子含量进行大致估算。本文对不同季节苏打盐渍土盐分动态的研究,为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的改良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04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25 ]
  • 新疆旅游经济非均衡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

    苑涛;何秉宇;吴良飞;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新疆15个地州近10年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空特征,揭示了新疆旅游经济水平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探讨了旅游区域差异的动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2007年04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54 ]
  • 新疆旅游经济非均衡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

    苑涛;何秉宇;吴良飞;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新疆15个地州近10年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空特征,揭示了新疆旅游经济水平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探讨了旅游区域差异的动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2007年04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54 ]
  • 旅华英国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与服务质量的感知研究

    马耀峰;张佑印;

    英国一直是中国在西欧的第一大客源国,文章通过分析旅游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旅华英国游客对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昆明6大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服务价格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通过构建“质量—价格”矩阵图,分析了6个旅游热点城市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契合程度,发现6个城市在“价格—质量”策略上的差异,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2007年04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8 ] |[引用频次:20 ]
  • 旅华英国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与服务质量的感知研究

    马耀峰;张佑印;

    英国一直是中国在西欧的第一大客源国,文章通过分析旅游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旅华英国游客对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昆明6大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服务价格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通过构建“质量—价格”矩阵图,分析了6个旅游热点城市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契合程度,发现6个城市在“价格—质量”策略上的差异,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2007年04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8 ] |[引用频次:20 ]
  • 内蒙古景天属植物分类及其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呼格吉勒图;赵一之;宝音陶格涛;

    本文试图澄清内蒙古究竟有多少种景天属植物,这些植物在内蒙古的生态分布情况。我们应用形态—地理分类的方法,对内蒙古景天属Sedum植物进行认真研究。研究认为:《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记载的北景天(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和兴安景天(Sedum hsinganicumChu.)应为费菜;确定了兴安景天(Sedum hsinganicum Chu.)和费菜(Phdeimusaizoon L.)为温带亚洲分布种;阔叶景天(Sedum roborowskii Maxim.)为青藏高原东部分布种;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 Hemsl.)为中国-日本分布种;内蒙古景天属植物从东部渗入了1种东亚成分,从西南部渗入了1种青藏高原成分。

    2007年04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2 ]
  • 内蒙古景天属植物分类及其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呼格吉勒图;赵一之;宝音陶格涛;

    本文试图澄清内蒙古究竟有多少种景天属植物,这些植物在内蒙古的生态分布情况。我们应用形态—地理分类的方法,对内蒙古景天属Sedum植物进行认真研究。研究认为:《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记载的北景天(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和兴安景天(Sedum hsinganicumChu.)应为费菜;确定了兴安景天(Sedum hsinganicum Chu.)和费菜(Phdeimusaizoon L.)为温带亚洲分布种;阔叶景天(Sedum roborowskii Maxim.)为青藏高原东部分布种;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 Hemsl.)为中国-日本分布种;内蒙古景天属植物从东部渗入了1种东亚成分,从西南部渗入了1种青藏高原成分。

    2007年04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2 ]
  • 新疆于田绿洲农业资源潜力分析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胡江玲;孙浩捷;

    新疆于田绿洲地处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脆弱,是一个以灌溉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着重计算分析了绿洲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结果表明水分和土壤肥力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对光、热、水、土资源空间组合错位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尽管该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耕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2007年04期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9 ]
  • 新疆于田绿洲农业资源潜力分析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胡江玲;孙浩捷;

    新疆于田绿洲地处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脆弱,是一个以灌溉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着重计算分析了绿洲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结果表明水分和土壤肥力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对光、热、水、土资源空间组合错位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尽管该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耕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2007年04期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9 ]
  • 额济纳绿洲柽柳灌丛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研究

    张小由;康尔泗;司建华;周茂先;

    根据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柽柳灌丛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内部,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2133325.0kW.m-2)出现在6月份,最小值(133325.0kW.m-2)出现在10月份;在柽柳灌丛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潜热通量占能量支出量的62.85%,感热通量占32.85%,土壤热通量占4.44%。在日变化中,潜热在上午大于感热,在下午,由于湍流加剧,感热交换大于潜热。

    2007年04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8 ]
  • 额济纳绿洲柽柳灌丛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研究

    张小由;康尔泗;司建华;周茂先;

    根据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柽柳灌丛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内部,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2133325.0kW.m-2)出现在6月份,最小值(133325.0kW.m-2)出现在10月份;在柽柳灌丛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潜热通量占能量支出量的62.85%,感热通量占32.85%,土壤热通量占4.44%。在日变化中,潜热在上午大于感热,在下午,由于湍流加剧,感热交换大于潜热。

    2007年04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8 ]
  • 药用植物黄芪的茎流速率研究

    张盹明;徐先英;唐进年;金红喜;

    本文采用植物热平衡流测(Sap Flow System)计,对沙漠绿洲边缘沙地栽植的药用植物黄芪整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耗水量进行了测定,测试分析得出:黄芪茎流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茎流速率峰值为91.22gm/hr出现在11:00时;第二茎流速率峰值为111.05gm/hr出现在20:00时;黄芪茎流速率在季节变化中7月份平均茎流速率最大为28.83gm/hr,其次是6月平均值为4.46gm/hr,8月份为4.40gm/hr。经黄芪植物茎流速率样株的耗水量计算,每亩10000株黄芪苗木蒸腾耗水量的生理用水量在6月份每亩为32m3、7月份每亩207m3、8月份每亩31m3、5月和9月共用水30m3。经茎流测试分析表明:在绿洲边缘种植药用植物黄芪比种植农作物玉米、小麦可节水27%-33%;另外,黄芪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经相关分析得出,黄芪茎流与大气温度(TAIR)和水气压亏缺(VP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7004和0.42114;与光量子通量密度(Qn)、大气CO2浓度(CO2.℃)和空气湿度(RH)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同时得出了黄芪茎流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2007年04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2 ]
  • 药用植物黄芪的茎流速率研究

    张盹明;徐先英;唐进年;金红喜;

    本文采用植物热平衡流测(Sap Flow System)计,对沙漠绿洲边缘沙地栽植的药用植物黄芪整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耗水量进行了测定,测试分析得出:黄芪茎流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茎流速率峰值为91.22gm/hr出现在11:00时;第二茎流速率峰值为111.05gm/hr出现在20:00时;黄芪茎流速率在季节变化中7月份平均茎流速率最大为28.83gm/hr,其次是6月平均值为4.46gm/hr,8月份为4.40gm/hr。经黄芪植物茎流速率样株的耗水量计算,每亩10000株黄芪苗木蒸腾耗水量的生理用水量在6月份每亩为32m3、7月份每亩207m3、8月份每亩31m3、5月和9月共用水30m3。经茎流测试分析表明:在绿洲边缘种植药用植物黄芪比种植农作物玉米、小麦可节水27%-33%;另外,黄芪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经相关分析得出,黄芪茎流与大气温度(TAIR)和水气压亏缺(VP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7004和0.42114;与光量子通量密度(Qn)、大气CO2浓度(CO2.℃)和空气湿度(RH)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同时得出了黄芪茎流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2007年04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2 ]
  • 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形态和解剖构造的比较研究

    田秀英;燕玲;温阳;邹海涛;张丽;

    本文应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的根、茎、叶进行了显微观察,并通过对照标本和实地考察,从解剖构造和形态特征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叶的结构均是全栅型,其中宽叶沙木蓼的叶缘处表皮下面有几个形状、大小与表皮细胞相似且紧密排列的厚角组织细胞,沙木蓼则不存在这一类型的细胞;沙木蓼的枝干直立生长,而宽叶沙木蓼的枝条呈藤本状,下垂或倒伏生长。沙木蓼的果实黑色且有光泽,宽叶沙木蓼的果实灰褐色无光泽,其果实比沙木蓼的大而且重(重量比为2?1)。因此,宽叶沙木蓼是沙木蓼的变种。

    2007年04期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4 ]
  • 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形态和解剖构造的比较研究

    田秀英;燕玲;温阳;邹海涛;张丽;

    本文应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的根、茎、叶进行了显微观察,并通过对照标本和实地考察,从解剖构造和形态特征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叶的结构均是全栅型,其中宽叶沙木蓼的叶缘处表皮下面有几个形状、大小与表皮细胞相似且紧密排列的厚角组织细胞,沙木蓼则不存在这一类型的细胞;沙木蓼的枝干直立生长,而宽叶沙木蓼的枝条呈藤本状,下垂或倒伏生长。沙木蓼的果实黑色且有光泽,宽叶沙木蓼的果实灰褐色无光泽,其果实比沙木蓼的大而且重(重量比为2?1)。因此,宽叶沙木蓼是沙木蓼的变种。

    2007年04期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4 ]
  •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有性更新的微生境特征

    王哲;张国盛;王林和;郝云龙;王敏;

    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内,按群落外貌特征设置5类样地,分别定义为乌柳灌丛林地(A)、乌柳+臭柏灌丛林地(B)、臭柏+乌柳灌丛林地(C)、臭柏灌丛林地(D)和乌柳被伐区(E),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有性更新微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的空间分布为非均匀式,幼苗多出现在乌柳灌林地下,并且呈现愈靠近树干基部幼苗数量愈多的空间格局。5类样地中共出现67种植物,并呈现从A样地向D样地植物种数量逐渐下降的趋势。A类立地内植物种类数最多,达到50种,其中喜湿的植物占2.7%,而D类立地最少,并且喜湿的植物退出,旱生植物占到50%。从A样方到D样方长达1.5 km的样带上,乌柳的株数依次减少,并在D样地完全消失。臭柏有性更新幼苗数从A样方的17.4株/m2下降到D样方的0株/m2。环境变量的测定表明,地表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表层含水量是影响臭柏天然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E样地内的光照强度明显增强,臭柏有性更新幼苗株数从采伐前的17.4株/m2急剧下降到0.2株/m2,并且从采伐后每年没有新的更新幼苗出现。A样地与其它样地相比具有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表土含水量、浅层地下水位高的特征,是臭柏有性更新最适宜的微生境。保护毛乌素沙地天然乌柳灌丛地是维持天然臭柏种群稳定,促进其恢复的重要措施。

    2007年04期 15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5 ]
  •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有性更新的微生境特征

    王哲;张国盛;王林和;郝云龙;王敏;

    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内,按群落外貌特征设置5类样地,分别定义为乌柳灌丛林地(A)、乌柳+臭柏灌丛林地(B)、臭柏+乌柳灌丛林地(C)、臭柏灌丛林地(D)和乌柳被伐区(E),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有性更新微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的空间分布为非均匀式,幼苗多出现在乌柳灌林地下,并且呈现愈靠近树干基部幼苗数量愈多的空间格局。5类样地中共出现67种植物,并呈现从A样地向D样地植物种数量逐渐下降的趋势。A类立地内植物种类数最多,达到50种,其中喜湿的植物占2.7%,而D类立地最少,并且喜湿的植物退出,旱生植物占到50%。从A样方到D样方长达1.5 km的样带上,乌柳的株数依次减少,并在D样地完全消失。臭柏有性更新幼苗数从A样方的17.4株/m2下降到D样方的0株/m2。环境变量的测定表明,地表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表层含水量是影响臭柏天然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E样地内的光照强度明显增强,臭柏有性更新幼苗株数从采伐前的17.4株/m2急剧下降到0.2株/m2,并且从采伐后每年没有新的更新幼苗出现。A样地与其它样地相比具有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表土含水量、浅层地下水位高的特征,是臭柏有性更新最适宜的微生境。保护毛乌素沙地天然乌柳灌丛地是维持天然臭柏种群稳定,促进其恢复的重要措施。

    2007年04期 15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5 ]
  • 四种牧草根际固氮细菌的分离及固氮活性的研究

    郑红丽;李少红;樊明寿;乌兰巴特尔;王曙光;

    为了获得禾本科牧草根际土壤固氮菌分布的基本情况及优势菌株,于牧草旺盛生长季节,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的羊草、大针茅、冰草、糙隐子草根际土壤、原土体以及根内进行了固氮细菌的分离,并统计了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土壤中普遍存在固氮菌,而且禾本科牧草根际显著高于自由土体中的固氮菌数量。其中大针茅根际不仅固氮菌数量多而且菌株固氮酶活性高。另外,本研究还通过乙炔还原法筛选出四种不同牧草根际固氮能力最强的固氮细菌各1株,并观察了其形态学特征和菌落特征,这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2007年04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3 ]
  • 四种牧草根际固氮细菌的分离及固氮活性的研究

    郑红丽;李少红;樊明寿;乌兰巴特尔;王曙光;

    为了获得禾本科牧草根际土壤固氮菌分布的基本情况及优势菌株,于牧草旺盛生长季节,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的羊草、大针茅、冰草、糙隐子草根际土壤、原土体以及根内进行了固氮细菌的分离,并统计了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土壤中普遍存在固氮菌,而且禾本科牧草根际显著高于自由土体中的固氮菌数量。其中大针茅根际不仅固氮菌数量多而且菌株固氮酶活性高。另外,本研究还通过乙炔还原法筛选出四种不同牧草根际固氮能力最强的固氮细菌各1株,并观察了其形态学特征和菌落特征,这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2007年04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