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韩春鲜;马耀峰;

    利用区位商、基本-非基本比率等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乌鲁木齐城市1995年-2005年各行业的区位商、就业比重、基本人口比例、基本-非基本比率等,分析了城市的基本经济活动行业构成,以此来分析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及其变化,并对这些行业的空间区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推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动力行业是制造业、交通电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科学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它们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集聚因子,但是制造业集聚于乌鲁木齐的水平在下降;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山区、头屯河区和新市区,建筑业主要集中在新市区和沙区;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天山区和沙区,而且正在从以天山区为主向以沙区为主转变。

    2009年06期 v.2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4 ]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5 ]
  •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乌鲁木齐城市与区域意象研究

    王长松;

    意象是人们对城市与区域环境的感知,空间环境具有辩证性,人们通过经验和价值观主观接受环境的刺激,并对其进行简化、分割、歪曲等处理,形成空间认知。通过梳理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对乌鲁木齐相关记载的游记、笔记、日记、诗文等资料,研究了二百年间乌鲁木齐城市意象的变化。

    2009年06期 v.2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3 ]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13 ]
  •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于文良;王伯铎;吴良兴;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资料,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研究了陕西省1994至2005年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再以此变化趋势为比较数列,选用影响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足迹指标、经济指标、工业污染物指标和其它相关指标等四方面数据作为参考数列,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影响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

    2009年06期 v.2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5 ]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10 ]
  • 咸阳市耕地变化特征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杨勇;任志远;

    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层面的研究问题,也是区域层面的重要课题。文中利用55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粮食总产量和人口数据,揭示了咸阳市耕地总体变化特征,分析了咸阳市耕地减少态势的空间差异,对粮食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市的耕地面积在建国以后的55年内,经过小幅度的波动,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咸阳市各县区在近20年里耕地减少的幅度北部高于南部;咸阳市的粮食需求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大,但是粮食的供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咸阳市的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但是在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的基础上,粮食供给在人均粮食消费量400kg/a.人情况下,未来10年还能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水平,至2020年,咸阳市的粮食自给还能保持在90%的状态,仍将处于安全状态。

    2009年06期 v.2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3 ]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5 ]
  • 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薛乃川;安尼瓦尔·阿木提;贡璐;

    文中在阐述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新疆2001-2007年共7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5957hm2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3.1270hm2逐年减少到2.8266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呈现反向发展趋势。这十年来,新疆由生态冗余状态转变为生态赤字现象,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2009年06期 v.2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9 ]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12 ]
  • 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地域经济类型

    高岩辉;刘科伟;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生态脆弱的陕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从农村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外出劳动力从业状况、本乡地域内转移三方面考察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发现当前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明显的"就近-跳跃式转移"特征,劳动力倾向于就近转移,并大多流向传统第三产业,并与农村地域经济类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上的流向受区域经济结构偏离和资源环境背景条件的影响。

    2009年06期 v.2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6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付桂军;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提出并逐步丰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这一生态脆弱地带的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文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研究区的特殊性,根据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和适用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半农半牧区21个旗县市区进行评价分析。

    2009年06期 v.2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5 ]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3 ]
  • 黄土高原典型村落生态经济发展决策研究——以甘肃省安定区泉湾村为例

    贾亮红;赵成章;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中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建模、计算,对甘肃省定西县安定区泉湾村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作了定量化分析;扩展了层次分析的应用范围,对生态经济发展项目多方案择优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决策结果表明: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就应该首先注重社区畜牧业的发展,其次是推动退牧还草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

    2009年06期 v.2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3 ]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2 ]
  • 西部地区SO_2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合理性研究

    张有贤;李炳宏;荀彦平;

    根据国家环保局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分配的西部地区SO2总量控制指标,选择与地区SO2控制指标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利用基尼系数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基尼系数,依据基尼系数综合评价西部各地区SO2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计划"对西部各地区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是合理的。证明基尼系数评价法对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合理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2009年06期 v.2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8 ]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6 ]
  • 气候变化对东北黑土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发生的影响分析

    范昊明;张瑞芳;周丽丽;武敏;刘艳华;

    文中对气候变化与东北黑土冻融作用及冻融侵蚀发生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黑土冻融作用发生的气候环境,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对黑土冻融作用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年平均气温的波动上升十分显著,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在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情况下,东北黑土冻结层和融化层的深度趋于减小,发生冻融作用的程度趋于减小。在空间变化上,黑土区由北到南冻结层和融化层的深度逐渐减小,发生冻融作用的程度也逐渐减小;土壤有迟冻结,早融化的趋势;初春(3月)温度的上升,冬季降雪量的增加,使春季解冻期融雪侵蚀有加剧的可能。

    2009年06期 v.2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4 ] |[下载次数:1430 ] |[引用频次:75 ]
  • 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王长燕;赵景波;郁耀闯;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空间规模、地域差异分析;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以较小规模、危害较轻的洪涝灾害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2.9%,较大规模、危害较重的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7%。公元1700-1949年250年的时段可以分为六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10-1735年、公元1790-1799年、公元1828-1837年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36-1789年、公元1800-1827年、1838-1949年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十个县市发生洪涝灾害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华县、大荔、华阴、渭南、潼关、韩城、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地区间洪涝灾害发生几率最大相差23%左右,空间差异较大。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周期性,其中11.9年周期可以对应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准11年周期,5.1年、2.6年周期可以对应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ENSO)2-7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和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2009年06期 v.2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5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9 ]
  • 一万年以来西安鱼包头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古气候环境再讨论

    李秉成;温金梅;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2009年06期 v.2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4 ]
  • 西藏地区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异常类型研究

    卓嘎;德吉央宗;普布次仁;

    利用1980-2004年地面温度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近25年西藏地区地面温度空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同时,依据EOF(REOF)经验正交函数展开,讨论了全年及各季节地温异常空间特征和时间演变,并对地温异常类型进行了区域划分。

    2009年06期 v.2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2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7 ]
  • 黑河流域近46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艳艳;张勃;张耀宗;康淑媛;

    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对黑河流域10个气象站1960-2005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总云量、低云量、水气压、降水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黑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平均每10年减少1.77 h,近26年来减少趋势更加明显。秋、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但夏季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四季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70年代除冬季外,春、夏、秋季日照均偏少;80年代夏、冬季为负距平,春、秋季日照充足;90年代春季为负距平,其他季节均日照充足。黑河流域年、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与降水量和大气中水气压的增加呈负相关,夏季日照时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云量的减少引起。

    2009年06期 v.23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9 ]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17 ]
  •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人为扰动的生态响应

    郭忠胜;马耀峰;张志明;徐小玲;

    利用黄河源区1959-1999年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了该区气温、蒸发量、风速、降水量、径流量以及多年冻土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源区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的生态响应趋势。研究表明:近40年黄河源区气温升温趋势明显,源区升温高达0.58℃/10 a,成为全国升温最高的地区,但气温的升高并没有引起蒸发量的总体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蒸发量下降可能与风速下降有关;气温的升高导致多年冻土层变薄植被失去保护,地表蒸发增强,同时冻土层上限下移,径流量也受到影响;降水有所减少,但其变化趋势并不是十分明显,这与西北地区整体的降水规律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显示出黄河源区的独特的地域性;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共同造成了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冰川萎缩、冻土退化、水体减少等生态问题,气候变化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退化和破坏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生态移民可能是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的根本办法。

    2009年06期 v.23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6 ]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5 ]
  • 汾河水库上游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时程变化规律研究

    胡彩虹;王纪军;

    径流的年内分配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及水利工程的运用方式。在系统分析表达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指标的基础上,采用1970~2005年实测旬及月径流资料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主要控制站的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旬集中度更能很好地反映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静乐站的年内分配比上静游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大,年内变化幅度也大;1998年前静乐站和上静游站的年内分配程度规律相似,1998年后静乐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不同于上静游站。

    2009年06期 v.23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6 ]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9 ]
  • 渭河(陕西段)河道生态需水量估算

    王菊翠;仵彦卿;丁华;胡安焱;

    以河道生态系统为基点,考虑最原始的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合渭河河道的水文特点,认为渭河河道的生态需水包括两方面:河流的基本生态基流量为3.579455亿m3;河流输沙需水量为38.1424亿m3。河流基本生态基流量以早期未遭到人类破坏的河流(渭河1963-1983年)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基准;河流输沙需水量以多年平均输沙量与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的比值来计算。渭河河道的生态需水合计为41.711亿m3。

    2009年06期 v.2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5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11 ]
  • 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出山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宰根;谢自楚;韩建康;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近40 a来年气温和年降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位于沙漠南端以西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为补给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出山径流理应上升,利用研究资料分析表明这两条河的出山径流存在下降的相反趋势,夏季温度是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径流量维持稳定的主导因子,而山区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则导致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年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

    2009年06期 v.23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3 ] |[下载次数:339 ] |[引用频次:5 ]
  •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湿地水量平衡分析

    邢小军;于向芝;白兆勇;贾丽琼;

    以泊江海子流域为集水单元,对鄂尔多斯遗鸥湿地1961-2006年的水循环要素特征进行分析,计算遗鸥湿地在自然条件下的水量平衡关系。结果表明:湿地在1999-2006年间蓄水量呈亏缺状态,年均亏缺1.9×106m3。大气降水减少、人类生活用水增加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截取湿地来水使湿地蓄水量呈亏缺状态,并造成湿地萎缩。

    2009年06期 v.2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2 ]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15 ]
  • 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赵新风;徐海量;叶茂;李吉玫;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近200篇国内外文献,对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的营建、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灌溉历程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新疆绿洲防护林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改用节水灌溉后防护林体系地表水文发生的改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示:新疆大规模的绿洲防护林营建历史悠久,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疆绿洲防护林树种选择由单一化向多林种转变,配置也由单一化的"宽林带、大网格"模式向乔、灌、草结合,形成时间上有序、空间上有层次的"窄林带、小网格"模式;大水漫灌、沟灌、串畦淹灌等传统的防护林灌溉方式被微滴灌所代替后,使防护林地表水文发生变化,所以提倡西北干旱区不该大力推广微滴灌技术,而应有所限制地使用。

    2009年06期 v.23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3 ] |[下载次数:591 ] |[引用频次:15 ]
  • 银川平原植被空间分异研究

    胡光成;金晓媚;史晓杰;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银川平原内部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根本的影响因素则是土壤中的水盐运移与水盐平衡,而地形及微地貌条件对于土壤中的水盐运移过程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发育。文中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数据中的植被指数方法定量地描述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通过与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叠加与复合分析,合理地揭示了银川平原由于土壤盐渍化在不同地貌中的发育特点而产生的植被空间分异规律。

    2009年06期 v.2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8 ]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13 ]
  • 陕西吴起县植被盖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楠;韩海荣;张学霞;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盖度的高低与全球气候和国家长远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吴起县的植被盖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分别提取了四个主成分,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将植被盖度和四个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与植被盖度之间的相关性与吴起县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和人为种植抚育林草的积极作用有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吴起县应继续提高林草建设质量,强化林草管护,在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促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2009年06期 v.23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8 ]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7 ]
  • 麻黄属的地理分布与起源演化

    刘运东;齐妍婷;邱远金;张浩;王绍明;

    文中对麻黄属的世界分布现状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麻黄属的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及散布途径作了推断;对中国的麻黄属进行种的分布、麻黄碱含量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该属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2009年06期 v.23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4 ]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12 ]
  • 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钟彦龙;吕光辉;傅德平;

    根据30个样地102个样方的调查资料,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17]、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16]对克拉玛依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稀少,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胡杨群落﹥柽柳群落﹥梭梭群落﹥琵琶柴群落﹥芦苇群落﹥假木贼群落﹥猪毛菜群落﹥盐节木群落﹥碱蓬+麻黄群落﹥盐穗木群落。随着水分与土壤盐碱度的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

    2009年06期 v.23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8 ]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4 ]
  • 东北农牧交错带小流域不同林草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

    高岗;秦富仓;姚云峰;崔明;刘权;张小芬;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林草植被为研究对象,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和林分生产力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不同林草植被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综合评价。旨在评价不同林草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为探寻低功能涵养水源型林草植被更新改造途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白榆混交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较高,其次是杨树柠条混交类型,油松沙棘混交类型涵养水源功能最差,在该流域应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

    2009年06期 v.23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9 ]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9 ]
  • 准噶尔盆地4种沙拐枣属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土壤环境解释

    谭勇;潘伯荣;段士民;徐刚;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泡果沙拐枣、红果沙拐枣、奇台沙拐枣和艾比湖沙拐枣4种群落的生态学基本特征,确定α多样性的11个指数。结果表明:4种沙拐枣群落组成成分简单,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群落组成中,适合的优势种优先占有生态位,使伴生种和稀有种的发展受到约束;研究发现本地区4个群落多样性按大小排序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均匀度Heip指数,结果排序为泡果沙拐枣>红果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奇台沙拐枣;另一类是生态多样性指数,结果为红果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奇台沙拐枣>泡果沙拐枣;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因子的方差分析表明,全盐含量和pH值的差异在4种群落中差异显著,能够很好的解释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生态修复实践中,艾比湖沙拐枣与奇台沙拐枣更具改良推广的潜在优势,同时应根据各物种的特性合理搭配,从而组成结构稳定的人工群落,减小维护强度。

    2009年06期 v.23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9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9 ]
  • 5种荒漠植物抗旱性及其与抗旱指标相关性的定量评价

    杨俊;马健;王婷婷;尹湘江;

    通过测定苦豆子、苦马豆、骆驼蓬、钠猪毛菜和盐爪爪5种典型荒漠植物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电导率、比叶面积、根冠比和蒸腾速率6项抗旱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5种植物的综合抗旱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荒漠植物的综合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盐爪爪>钠猪毛菜>苦马豆>苦豆子>骆驼蓬。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种植物的抗旱性和6项抗旱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抗旱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关联顺序为:蒸腾速率>相对含水量>电导率>比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即蒸腾速率、相对含水量和电导率是5种植物抗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2009年06期 v.2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2 ] |[下载次数:1172 ] |[引用频次:65 ]
  • 中国沙棘在砒砂岩地区的克隆性能与环境解释

    郭建英;曹波;孙保平;郭海;赵杏花;刘纪祥;

    通过对砒砂岩地区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林龄的人工沙棘林克隆苗木与环境关系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经DCCA排序的结果显示,砒砂岩区的环境复杂多变,沙棘的克隆性能受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林龄、坡向、土壤类型、速效钾、速效磷是所有因子中对沙棘克隆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沙棘林从第3年开始萌蘖幼苗,5年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迅速下降,7-8年下降趋势较为平缓。

    2009年06期 v.23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5 ]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3 ]
  • 采煤塌陷后风沙区土壤水分的环境变异性研究

    臧荫桐;汪季;白彤;高永;贺晓;袁立敏;

    通过对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采煤塌陷区的土壤含水量的研究,为塌陷风沙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土壤冻结与积雪覆盖可以显著抑制塌陷区土壤水分亏缺。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对照区与2个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差异在土层未冻结时显著(P=0.0002)而在土层冻结与冻结且有积雪覆盖时不显著(P分别为0.09与0.85)。土层解冻后对照区与塌陷区的土壤含水量开始产生显著差异。解冻后不利于冻结的坡位、坡向率先进入水分亏缺状态并表现更加严重。降雨对塌陷区土壤水分亏缺有短时缓解作用。积雪融化并未显著改善解冻后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解冻后塌陷区浅层与水分剧烈变化层的水分散失在塌陷后2~3年表现明显。

    2009年06期 v.23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1 ]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7 ]
  • 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降雨分配特征研究

    莎仁图雅;田有亮;郭连生;

    以大青山区30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观测了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根据2006年的观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冠穿透雨量、林冠截留、树干茎流所占降雨的比例分别为65.83%、33.04%、1.13%,枯枝落叶层有效拦蓄量为0.62mm,截留率为8.9%,地表径流率为2.6%;林冠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与林外降雨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2009年06期 v.2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8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33 ]
  • 阿克苏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沼气工程效益分析——基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

    王哲;肖志远;

    文章以阿克苏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为例,采用经批准的方法学ACM0010对项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项目流程、基准线和效益,得出了粪污处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减排基准线和温室气体的计算公式和结果,可为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合作提供参考。

    2009年06期 v.2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3 ]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4 ]
  • 内蒙野丁香育苗技术与园艺特性的研究

    张保红;燕玲;唐文婷;

    以内蒙野丁香为研究对象,利用种苗学、栽培学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种子形态与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穴盘播种育苗、异地迁移及其园艺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结果表明:(1)内蒙野丁香属小型种子,长柱型植株种子同期积累的干物质量多于短柱型,高发芽率及发芽势是其适应干旱环境的具体体现。(2)首次利用穴盘成功培育了内蒙野丁香实生苗,出苗率高达85%,幼苗质量好。(3)移栽以萌动前为宜,最适温度为13~18℃,带土坨移栽且先移入室内,再移至室外成活率更高。(4)内蒙野丁香生长缓慢,当年生枝分枝多,花期长,可用作道路绿化、屋顶绿化、孤植或丛植于建筑旁。

    2009年06期 v.23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6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 不同水氮处理对棉花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周永萍;田长彦;王平;

    研究了南疆不同水氮处理对棉花N,P,K的吸收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水氮管理中前期(蕾期—花期)养分吸收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吸收量及净吸收率减小,之后与其他施氮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优化施氮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之间养分吸收差异均不显著。随着生育进程,养分分配由营养器官逐渐转向生殖器官,施氮处理中养分分配差异均不显著。优化施氮处理明显降低了施氮量,但产量和养分摄取量基本不受影响,施氮处理中每100Kg皮棉所吸收的N:P2O5:K2O的范围是1:0.32~0.33:1.10~1.14。

    2009年06期 v.23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9 ]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14 ]
  • 古都国内游客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马耀峰;王冠孝;张佑印;王镜;

    文中以西安市为例,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评价模型,从感知定量化角度定量分析了国内游客对西安旅游服务的感知评价,指出了西安旅游服务的优劣势所在;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群体游客的感知评价,揭示了当前西安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对研究古都类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9年06期 v.23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5 ] |[下载次数:2256 ] |[引用频次:66 ]
  • 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及其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开发为例

    冯亚芬;贾铁飞;

    当前因过度旅游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因而维护旅游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水平已成旅游开发的新要求。鉴于此,文中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的构想,包括旅游资源赋存的生态环境调查、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教育、旅游开发的生态技术可行性分析、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等环节。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为例,选取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这一环节进行实证论证,论证方法是:首先,运用G IS相关软件生成研究区的DEM模型并与其TM影像进行叠加,提取相关数据;然后,分别对研究区的地表切割程度、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度都不强,其中30%多的地区生态环境适宜度较差,为此从选址、生态容量、生态关系的安全性三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设计,对该研究区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9年06期 v.23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4 ] |[下载次数:731 ] |[引用频次:20 ]
  • 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

    郭妍菲;李晓东;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由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新疆的冰雪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新疆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09年06期 v.23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3 ] |[下载次数:1041 ] |[引用频次:23 ]
  • 新疆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及市场分析

    陈文婷;韩春鲜;董琳;

    首先依据美国滑雪旅游资源评估指标,以黑龙江、吉林省为对比地区分析了新疆滑雪旅游资源优势,认为新疆滑雪旅游资源优于黑龙江、吉林省。其次运用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了滑雪旅游市场发展态势,1997-2002年处于幼童市场,2003-2005处于明星市场,2006年处于现金牛市场。在此基础上,通过曲线拟合预测未来5年新疆滑雪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

    2009年06期 v.23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0 ] |[下载次数:715 ] |[引用频次:27 ]
  • 基于AHP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陈梅花;石培基;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等级集中在Ⅰ、Ⅱ、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2009年06期 v.23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13 ] |[下载次数:2807 ] |[引用频次:8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