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巍;孙冬平;吕昕;
规划协调性分析与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文中提出规划协调性分析应包括外部和内部协调性分析两个方面,并建立了规划协调性的冲突矩阵分析方法,进而基于协调发展度完善规划协调性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国家规划环评试点项目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从环境方面优化调整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04期 v.2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1 ] |[引用频次:7 ] - 李德一;张树文;
主体功能区建设力求实现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以水资源为例,通过指标构建,对黑龙江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分布与人类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很不匹配是导致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庆市协调度最低,仅为0.298,处于极不协调状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绥化市均处于不协调状态,水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今后应加大水利工程投资力度,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以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服务。
2010年04期 v.2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2 ] |[引用频次:77 ] - 高润宏;杨继富;李和平;苗澍;王海君;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鄂托克旗都思图河流域面积468km2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和2007年流域内人工灌溉草场建设项目启动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流域内显性植被、隐性植被、玉米灌溉草场和苜蓿灌溉草场等资源斑块的景观特征,利用协调度进行牧区水利建设对整个流域生产力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牧区水利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由原来的随机型向集群型发展,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关联性、易达度、连通性下降,而景观斑块的分散度、干扰度、隔离度和破碎度等指数上升;景观资源斑块数量的消长与排列格局改变,直接导致流域内水资源亏缺近364.421mm,生物量下降53807.3 kg/a.hm2;景观在人工草场建设前后的协调度表明,在人工草场水利建设前其协调度评价值为63,而建设后其评价值仅为43。由此建议:以集群格局进行草原牧区水利建设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水利建设应考虑草原本底-流域廊道-草库仑斑块在水流作用下能流、物流耦合的生态过程前提下,实现草原流域景观要素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草原生产力提高的瓶颈是保证地表环境如何把天然降水转化为草原生产力层生态水,以维系正常的草原生产力。
2010年04期 v.24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5 ] - 刘晓琼;刘彦随;薛亮;
榆林市作为我国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的接续地,着力开发各类组合优势明显的能源矿产资源本是大势所趋,但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又是约束能源开发的一道"紧箍咒",如何在区域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一并实现大规模资源开发与地区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通过分析该市1974~2006年气候变化,评价2006年度榆林市各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切实考虑当前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气候变化下能源开发与地方产业的互动发展措施。以期对统筹榆林市城乡发展,变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破解"三农"问题,促进能源重化工基地县域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2010年04期 v.2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3 ] -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瓦哈甫·哈力克;卞正富;
通过且末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3年—2007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2010年04期 v.24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21 ] - 杨风;王伯铎;马俊杰;孙宁生;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中将循环经济分析引入大型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阐述了循环经济分析的意义,从矿区产业共生系统、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产业链系统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具体介绍了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旨在为矿区规划提出合理建议,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2010年04期 v.2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16 ] - 闫炎;赵昕奕;周力平;
在全球大幅度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气候变化过程与机理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差异性,选取中国西北地区(80°E~115°E,32°N~50°N)1961-2004年14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风速、水汽压、温度等资料,根据Penman公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并根据其与降水的关系建立了干燥度指数。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方法,根据上述多种物理量进行西北地区内部的气候区划,寻找不同的区域异常中心。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的方法,对各异常区域中心的干燥度序列进行分析。最后对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多时间尺度的相关分析,并从大气环流异常的角度解释其影响机制。
2010年04期 v.24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1 ] |[引用频次:25 ] - 刘金鹏;费良军;南忠仁;尹亚坤;
在水资源极其紧张的条件下,绿洲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有一个过程,只有逐步、合理地协调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寻求适合研究区域特定时空背景的合理的生态用水量十分重要。生态环境需水各相关类型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各用水部门一样,根据其作用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具有相应的用水优先次序,这种排序结果是建立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生态合理用水"模式的基础。通过民勤绿洲生态需水实例研究,基于"生态合理用水"模式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结果对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区绿洲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04期 v.2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16 ] - 梁剑鸣;周杰;
利用2007年SPOT NDVI数据集对塔里木盆地绿洲进行了提取,估算出塔里木盆地的典型绿洲总面积为54923.86km2,占塔里木盆地总面积约10%;包括典型绿洲和荒漠草原在内的植被覆盖地区总面积101392.56km2,占塔里木盆地面积约18%。基于ArcGIS的距离分析功能,以自然流域为基础,把塔里木盆地绿洲划分成17个区域,并对河流径流量与区域内绿洲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显示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区域内绿洲分布面积有显著的关系。
2010年04期 v.2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4 ] |[引用频次:11 ] - 张雪妮;贡璐;吕光辉;张雪梅;孙丽君;秦璐;
采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典型能值分析指标的计算,研究了尉犁绿洲1995-2006年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的动态变化,评价该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中下游典型绿洲尉犁的能值总投入明显上升,其中购买能值比重较高,且增长迅速;尉犁绿洲能值总产出12年来稳步上升,种植业处于其主导地位,且上升趋势明显;尉犁绿洲农业经济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系统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环境负荷率逐年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不断降低。
2010年04期 v.2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1 ] - 王录仓;张晓玉;
利用典型气象站近50a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近50a当中,黑河流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升温率远远大于同期北半球的平均升温率,尤其是近几年来增温幅度之大是几十年来所罕见的;降水量的增加虽然没有气温增加那么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黑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对气候要素与径流量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降水与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393,气温与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146,所以降水和气温与径流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在过去50a里径流的总体趋势在波动中缓慢增大,未来10a径流仍将继续缓慢增大。
2010年04期 v.2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4 ] |[引用频次:42 ] - 赵军;郑珊;胡秀芳;
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草原自然环境压力和人类需求与影响,对草原生态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以生态环境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PSR)模型为指导,构建由21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在GIS软件支持下,利用天祝高寒草原地区地图数据、遥感数据、观测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天祝高寒草原水热和土地条件图谱、以乡镇为指标分级分类单元的评价指标图谱和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安全评价结果图谱。研究表明: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但是处于较不安全和不安全状态的区域面积已接近总面积的1/4,草原生态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区内生态安全状态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可划分为西北部草原生态安全保护区、东部草原生态较安全保护与治理区和中部草原生态安全治理区3个区域。
2010年04期 v.24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1 ] |[引用频次:21 ] - 李晋昌;魏振海;张彩霞;
气候变化和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民勤作为我国最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区域,近50年生态环境呈持续恶化趋势。选择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照时数和起沙风日数作为指标因子,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对1956-2005年民勤各季节及全年气候整体环境的年际变化利用气候荒漠化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勤1956-2005年春季气候总体处于重度恶劣等级,其他季节和全年处于中度恶劣等级;春季、秋季和冬季气候环境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全年气候虽有明显好转趋势,但本世纪以来仍处于中度恶劣等级;气候好转程度对荒漠化进程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在总体处于中度恶劣等级的气候背景下,人类活动是导致民勤荒漠化的主导因素;逐渐好转的气候环境将对该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产生积极的意义,政府可以在有利的气候背景下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2010年04期 v.24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12 ] - 刘蕊;杨青;王敏仲;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再分析资料,在很多气候模拟和预测研究中都被作为区域气候模式的驱动场和初始场资料,并用来检验模拟结果。通过对NCEP再分析资料的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和季节平均大气水汽含量插值到经验公式所计算的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和平均大气水汽含量,分析和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结果可以看到,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含量值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普遍低于经验公式计算值,只有在冬季再分析资料值才高于经验公式值。在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方面,也表现出NCEP再分析资料值低于经验公式值。在与降水比较方面,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大气水汽含量有很多不同,即降水量的大值区与水汽含量的小值区对应。但从发生突变的时间来看,二者突变点出现时间相对一致。
2010年04期 v.24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15 ] - 刘安娜;
通过对石河子市近一年的降水pH值的分析,提出了大气降水酸碱度本底值的概念。并认为实际所测降水的pH值是在该本底值的基础上,由人类活动而排放NOx、SOx、粉尘等污染物质对其施以影响而形成的综合指标。季节性变化明显。总体上,石河子地区夏季降水pH较大,偏向于弱碱性;冬季降水pH值较小,偏向于弱酸性,春、秋两季次之。
2010年04期 v.2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5 ] - 汤世珍;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关键生境要素。在分析白杨河流域概况及水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及生态耗水现状与生态需水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说明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用水的要求,杜绝盲目、掠夺式开发,使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
2010年04期 v.24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4 ] - 贺凌云;海米提·依米提;
以1977-2002年的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分析了新疆于田县两个新开发的小绿洲,发现在绿洲扩张过程中,绿洲-荒漠交错带面积缩减,由高覆盖度草地到中低覆盖度草地的圈层结构被破坏,出现了高草圈层几乎完全消失,或人工绿洲直接与荒漠相连的情况。交错带对绿洲的防护功能下降,与此同时,绿洲内部的防护林体系得到加强,在人工绿洲的发展过程中,绿洲由外围防护渐转向内部防护。
2010年04期 v.2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5 ] - 李雪梅;邓小文;王祖伟;黄岁樑;
采用基于AHP确定权重的系统分级法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尝试对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进行统一。以天津市郊区土壤重金污染为例,基于粮食卫生标准,利用AHP法确定各污染因子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与基于改进AHP的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比较,表明基于标准的AHP法确定的权重更加客观、精确。基于AHP确定权重的系统分级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污染物在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标准的划分。
2010年04期 v.2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891 ] |[引用频次:55 ] - 杨小慧;王俊;刘康;张向龙;
选取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个主要的气候驱动因子—干旱作为系统的一个扰动,首先分析了对于干旱恢复力研究的现状,其次选择一种定量化的方法,选取甘肃省榆中县的三个典型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三个乡镇的332户农户的干旱恢复力水平。结果显示,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的中部川区的恢复力水平最高,南部山区的恢复力其次,最低的是北山的干旱区域。进一步对干旱恢复力指数(DRI)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各变量进行皮尔森相关分析,得出DRI与农户的文化程度、劳动力数和有效灌溉面积三个变量的相关性最高,即这三个变量最能够影响农户的干旱恢复力。
2010年04期 v.24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27 ] - 于显双;赵明;陈凤臻;王坤;
运用MSS、TM、ETM、CBERS-2四期遥感数据,采用参数统计、空间强度等值线追踪和重心点迁移等分析方法,全方位、多时段动态监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代表区域—通辽市的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并用地质、气候、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论证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消长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近32年(1975~2007年)来,通辽市沙漠化面积经历了增加-减少的过程,其重心位于开鲁县东来镇附近;通辽市的盐碱化面积呈现了减少-增加-减少态势,其重心位于科左中旗宝龙山镇附近。研究认为在自然条件(地质、气候等)大背景制约下,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在几十年时间尺度内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与否。
2010年04期 v.24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24 ] - 黄淑玲;周洪建;王静爱;王圆圆;
退耕还林(草)作为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恢复重建地表自然覆盖,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研究不同尺度下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可以为构造典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与优化模式提供依据。该文从国家-省区-县域-农户尺度上分析了中国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国家尺度上驱动力是生态环境安全、粮食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以生态安全为主;省区驱动力分为产业结构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洪、保护三峡工程、减少入黄泥沙和防治风蚀沙化6种类型,经济状况居于主导地位;县域驱动力归纳为12种类型,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是国家政策满足农户需求,个体利益最佳化为主要驱动力。
2010年04期 v.24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7 ] |[引用频次:25 ] - 巨天珍;樊振华;杨国科;叶青;高洋;张宋智;谢恬;师贺雄;
秦岭西段的小陇山是白皮松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白皮松天然林分布的西界。为了确定区域白皮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需要,在野外大量踏查的基础上选择白皮松的连片分布区用样方法进行了白皮松群落调查。主要统计和计算了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析和比较了白皮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区域白皮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0.3486,均匀度为0.4199;(2)乔灌草三层比较可知: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大于草本层大于乔木层,均匀度指数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大于乔木层;(3)区域内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增加的趋势,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4)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优势度的变化亦与之相反。本次调查为划定小陇山白皮松的保护区和进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0年04期 v.2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12 ] - 王小燕;周华荣;翟斌;
2007年10月,以干旱区山麓带新疆伊犁伊宁县金山地区28个样方调查资料为基础,选用Shan-non-Wiener和Si mpson综合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Herlbert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几率PIE)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土壤电导率、土壤含水率、土壤pH、土壤全盐量以及各种盐分、土壤有机质、养分共19个土壤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率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二项式回归达显著相关(P=0.037),土壤平均pH与Shannon指数和Herlbert多样性指数的二项式回归均达显著水平(P=0.049,P=0.044),Herlbert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0-20cm土壤的全盐量直线回归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3,P=0.005),与20-40cm土壤的全盐量直线回归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4),与土壤电导率的直线回归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P=0.001),与0-20cm和20-40cm土壤HCO3-有显著相关性(P=0.03,P=0.015;P=0.047,P=0.05),与0-20cm Ca2+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01,P=0.001)与20-40cm Ca2+土壤显著相关(P=0.021,P=0.07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显著相关性(P=0.048)。
2010年04期 v.24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10 ] - 高雪峰;武春燕;韩国栋;
研究了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中的微生物量氮、碳,微生物数量,五种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草原土壤中微生物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很显著,围栏和轻度放牧有利于保持或提高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过度放牧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同时,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显著降低;轻度放牧使三类水解酶活性增加或极显著增加,中度和重度放牧导致此三类酶活性显著降低,不同程度的放牧均导致土壤中两类氧化酶活性增加;适度放牧有利于速磷的增加,而过度放牧则导致全磷、全氮和速效氮的显著降低。
2010年04期 v.2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0 ] |[引用频次:44 ] - 包艳丽;牛树奎;孙国庆;邓江宇;
通过对阿尔泰山8个主要林型中各种可燃物的实验分析,确定了可燃物热值、抽提物含量、灰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基于可燃物的理化性质的分析得出主要林型的易燃性,进行排序并划分等级。
2010年04期 v.24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8 ] - 谢志良;田长彦;
通过挖掘法,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期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水氮的响应。结果表明:花铃期,正常灌水促进了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根、地上部干重、根表面积指数、平均根长密度显著增加,根冠比下降。无论灌水量如何,施氮促进了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但对地上部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根系,表现为根冠比下降。吐絮期,在低氮条件下,灌水量增加,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显著增加。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不同的灌水量对根干重没有影响。无论施氮量如何,灌水量增加,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显著下降,地上部干重明显增加,根冠比下降。水分胁迫时,中氮的根干重明显高于低氮和高氮处理,而施氮对地上部干重,平均根长密度的影响不明显,根表面积有降低的趋势。正常灌水时,施氮量增加,根干重、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显著降低,地上部干重以中氮水平最高。花铃期至吐絮期,根干重随生育期的延长明显增加。水分胁迫条件下,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正常灌水条件下,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延长下降。
2010年04期 v.24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5 ] |[引用频次:29 ] - 郭晓莉;赵建成;彭献军;
利用IUCN国际标准和二级模糊评判法确定河北省级濒危保护植物基础上,对其中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有药用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21种,隶属55科,90属。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3种,二级保护植物46种,三级保护植物42种。系统分析了河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并结合本省药用植物的实际生存状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2010年04期 v.24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4 ] |[引用频次:19 ] - 沈瑞昌;吴秀芹;朱清科;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案例,在大尺度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背景下,按照主导性原则,筛选出在小尺度上对植物群落分布有影响的指标(降雨量、高程、坡度和坡向),应用GIS等技术完成了该县的适宜性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吴起县宜生态建设区为3740.98km2,占吴起县总面积的99.08%。各适宜植物群落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宜疏林草地区、宜灌木草地区、宜典型草地区和宜森林区。宜森林区多分布于吴起县东南地区的沟谷中。宜疏林草地区和宜灌木草地区是吴起县内主体适宜群落类型。这两种适宜植物群落类型在全县范围内分布都相当广泛,且面积相当。吴起县适宜典型草地群落区主体在高海拔地区。在进行吴起县适宜性植物群落配置时应重视小叶杨、刺槐、侧柏等14种植物物种。研究结果可为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04期 v.24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5 ] - 张国辉;赵成章;聂学敏;张虎;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群落生态学中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用10种不同海拔梯度草地群落探讨自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结果显示: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少;生态优势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少后增大;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678;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7396;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1、0.7287。不同的环境资源和环境异质性是形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年04期 v.24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6 ] - 赛迪古丽·哈西木;海米提·依米提;麦麦提吐尔逊;王庆丰;艾合买提江·吾买尔;吕云海;刘国华;张丽娜;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世界农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克里雅绿洲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借助统计软件,运用统计特征值等方法,探讨了克里雅绿洲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盐渍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遍高于农田土壤;盐渍地土壤平均pH为9.965,呈强碱性;农田土壤平均pH为8.340,呈碱性。盐渍地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CI-,CO23-和K++Na+为主;农田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Ca2+,Mg2+,SO42-和K++Na+。相对于盐渍地而言,农田土壤中CI-,CO32-含量明显降低,其次为K++Na+;Ca2+和Mg2+含量明显增加。盐渍地土壤总含盐量从7月到9月一直处于累积状态;农田土壤总含盐量却处于不同的状态。0cm,40cm,60cm等土层中的总含盐量处于脱盐状态;而20cm,80cm,100cm等土层中的总含盐量处于积盐状态。从7月到9月,不同土壤层次中的各盐离子也处于不同的状态。
2010年04期 v.24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10 ] - 钟瑞森;杨鹏年;董新光;杜卫东;
为了探讨限额配水条件下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灌区的现状和规划,设置了4个方案结合RS、GIS技术应用水盐平衡模型从区域的四个水平衡(地表水平衡、地下水平衡、供需水平衡、耗水平衡)和盐平衡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并提出优化配置建议。分析表明:保持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必须在灌区内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统一调配才能满足该灌区新的水土资源平衡。而且,还需改善排水,最好是结合暗管或竖井排水,才能达到合理的灌排比,从而满足盐渍化严重农区的排盐要求。由此,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恢复弃耕地,逐年分阶段开发利用已开垦的未耕地,调整种植结构错开用水高峰,推广节水灌溉方式降低灌溉定额,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水价、实施"井灌井排"措施的干旱内陆区农业水土管理模式。
2010年04期 v.24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2 ] |[引用频次:15 ] - 张建国;孙树国;徐新文;雷加强;王海峰;李生宇;
盐结皮是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表层的一个特殊层次,目前对其化学特征及其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定植年限防护林土壤盐结皮有机质含量、全盐量、八大离子含量和pH值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盐结皮抑制土壤蒸发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盐结皮有机质含量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全盐量、各离子含量、pH值均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全盐量均远高于流沙地;各离子含量与流沙地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l-、Na+和SO24-增加量最为明显,Mg2+、K+、Ca2+和HCO-3次之,CO23-含量极微且基本没有变化,pH值均呈碱性,定植11年防护林盐结皮pH值甚至低于流沙地;盐结皮可以有效的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
2010年04期 v.24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22 ] - 徐学军;刘洪鹄;张平仓;
草原开垦破坏草地植被,并且破坏了整个草原的生态环境,这已取得共识。然而,目前还有人想开垦呼伦贝尔天然草地来追求短期的利益。通过调查一个天然草地坡面的土层厚度和土壤水分,分析天然草地地貌部位对土层厚度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此为根据来阐述开垦天然草地的利害。结果表明:上部样点含水量低,坡脚和坡底样点含水量依次增加;黑土层保水性好,黄粘土层透水性差,砂土层保水性很差;坡面80%的面积黑土层小于或等于30cm,开垦压实以后厚度只能满足暂时耕作的需要。呼伦贝尔草原地形起伏较大,干旱且多大风,易发生土壤侵蚀。开垦以后将会失去保水性好的黑土层,那时,呼伦贝尔草原前景甚忧。因此,建议不应开垦呼伦贝尔草原,并给与适当保护。
2010年04期 v.24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2 ] |[引用频次:2 ] - 董红梅;赵景波;
CO2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研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政府、相关研究者也开始重视旅游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认识旅游活动与CO2排放的关系,分析旅游活动中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与原因对于实现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SPSS软件对1980-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与第三产业碳排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与第三产业碳排放呈显著相关性,且二次曲线方程能映示20多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与第三产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这种"U"型曲线的右半部分说明随着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影响开始是缓慢增加,后来呈加速增加,能很好反映我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仍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要达到二者协调发展的阶段仍是漫长的过程;在入境旅游者消费中,人均交通、餐饮、住宿等的消费与中国第三产业碳排放都有相关性,与中国第三产业碳排放相关性最大的是交通消费,其次是餐饮消费,较小的是住宿消费;入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消费活动都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及减少碳排放提出一些建议。
2010年04期 v.24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4 ] |[引用频次:26 ] - 金蓉;王雪平;
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9-2006年甘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变化特征,发现1996-2007年甘肃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且年度变化不大,但竞争态却呈现上下波动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景度市场和竞争态市场的相关性,通过对比发现亲景度和竞争态有一定的联系,但相关性并不显著。据此确定甘肃国际旅游市场应分三级逐步开发,首先要重点开发亲景且竞争态属明星或金牛类市场;其次加强拓展亲景但竞争态属于幼童或明星类市场;最后培育菲律宾、泰国、俄罗斯等疏景且竞争态为瘦狗或幼童类市场。
2010年04期 v.24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40 ] - 周生超;石培基;李巍;王毅品;
玛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分析技术,对玛曲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玛曲旅游区内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加强和加快构建玛曲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是玛曲旅游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0年04期 v.24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