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天津市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李健;滕欣;

    为探寻产业绿色化发展的路径,提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的概念,并构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天津2000-2010年海陆产业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分析了海陆产业系统的互动关系,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海陆产业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2000-2010年,天津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度很高,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2)2000-2010年,天津海陆产业系统协调度稳步提高,先后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和中级协调发展三个阶段;(3)天津海洋产业系统和陆域产业系统对耦合系统发展的功效贡献具有时序规律,各子系统自身演化过程经历了"S"型的周期性变化。

    2014年02期 v.28;No.18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4 ] |[引用频次:39 ]
  • 西部先发地区步入城市型社会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以陕西省城镇化发展为例

    吕园;刘科伟;沈丽娜;牛俊蜻;刘林;

    采用定性与定量、空间分析、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以陕西为西部先发地区的代表对步入城市型社会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1)"三大差距"不断拉大使得社会矛盾不断聚集;2)村庄人口持续减少提出了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的要求;3)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给城镇承载能力提出了更多诉求;4)生态环境恶化、灾害威胁严重为安全生态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培育增长极和城镇发展轴、制定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重点、注重城镇化承载能力的提升、优化城镇生态环境并强化城镇安全建设等对策建议。

    2014年02期 v.28;No.186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64 ] |[引用频次:8 ]
  • 中国西北地区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春米;魏玮;

    运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测算了2000~2008年环境规制下中国西北五省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标值,结果为: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低,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效率变动贡献;规模效率水平高于技术进步水平。视环境规制强度、企业规模变化和研发支出强度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回归分析,结论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1%,导致西北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038%,技术效率下降0.076%,但能促使0.043487%的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

    2014年02期 v.28;No.18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5 ] |[引用频次:87 ]
  • “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分工

    李莹华;寇凤梅;蔡文春;李佳凝;

    2011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中提出了"兰州-西宁地区"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文中通过计算区位商识别"兰州-西宁地区"各州市产业集聚状态,筛选出各地区优势产业及其分布特征;并在分析各地重要工、农业产品区域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两横一纵"产业发展格局,"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分工思路,以及政策建议。

    2014年02期 v.28;No.18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10 ]
  • 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与演进分析

    甄江红;贺静;陈芸芸;李灵敏;

    正确判断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及其演进特征,对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文中构建了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与模型,运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合成法,对1978~2010年间内蒙古工业化水平及其演进特征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33年间工业化综合指数年均递增2.39%,2006年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研究时段内内蒙古工业发展速度逐年提升,近20年间其工业化年均增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9倍,已经步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与全国的工业化差距逐渐缩小。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整个研究时段中内蒙古工业化综合指数均值较全国低6.15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1.57%,其工业化水平及其整体增速仍然偏低且进程滞后,地区间的发展亦不均衡。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内蒙古工业化推进的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投入的加大共同推动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02期 v.28;No.186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12 ]
  • 甘肃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及能源消耗预测

    庞家幸;陈兴鹏;王惠榆;

    脱钩理论是西方学者针对经济增长对物质消耗的依赖度提出的。文中运用脱钩指数评价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应用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甘肃省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同时测算出了实现甘肃省节能规划的能源消耗目标的脱钩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来,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主要是产业结构效应、政策宏观调控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2015年能源消耗控制总量的脱钩指数只有维持在低于0.163的水平,才有可能实现总量目标;按照这一脱钩指数,2015、2020年甘肃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将为10601.92万吨、18684.21万吨。因此,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甘肃省节约能源规划目标,则必须继续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策调控、新能源开发上继续努力。

    2014年02期 v.28;No.186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11 ] |[引用频次:41 ]
  • 新疆与全国省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效率分析

    吕文慧;高志刚;

    基于2011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和DEA方法对新疆与全国其他省区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运行效率分析,通过新疆与全国各省区的比较,深入全面地分析新疆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运行效率。结果显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位列第28名,循环经济有效性为39.7%,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在分析新疆与其他省区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的"软肋"-万元GDP能耗的投入冗余率为16.72%,万元GDP水耗的投入冗余率为37.47%,能耗和水耗的粗放利用制约了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启示,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014年02期 v.28;No.186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9 ] |[引用频次:25 ]
  • 外部性影响、准公共品分割与塔里木河流域农业开发

    雍会;吴强;张凤华;靳芹芹;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随着流域农业开发活动的持续增强,产生了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继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外部性影响,而且出现制度与管理的矫正失灵。文中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角度,提出由于流域的水、土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而对流域准公共物品的分割管理,是导致外部性影响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课题组还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10个县和两个团场的7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本观点。

    2014年02期 v.28;No.18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3 ]
  • 典型农区村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研究——以河南省西万村为例

    穆松林;唐承财;王开泳;王灵恩;周彬;

    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三农"与"三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沿袭经济地理学微观研究视角、典型地域研究选择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农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典型村域-河南省沁阳市西万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典型农区条件具备的村域土地流转是可行和必要的,但需要同时满足前置条件、基础条件、制度条件和支撑条件;村集体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流转达到了双赢的局面,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生产关系明显改善,流转后流出方人均耕地增加43%、亩均产量增加15%、人均纯收入增长71.4%,而流入方通过合理的土地整理和空间布局,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种植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现实流转收益与农民预期收益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素质偏低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制约西万村土地流转的瓶颈问题。

    2014年02期 v.28;No.18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8 ] |[引用频次:24 ]
  •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陶晓燕;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文中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集对分析理论从同异反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事物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优势,建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发展趋势模型。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焦作市为例,分析了该市1999~2010年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焦作市的生态系统在1999~2007年间属于"较不安全"状态,2008~2010年属于"临界安全"状态。总体上看,该市生态安全状况整体上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是有待于进一步改善。集对分析法能够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是一种有效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2014年02期 v.28;No.186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9 ] |[引用频次:74 ]
  • 区域生态退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宁夏盐池为例

    岳耀杰;闫维娜;王秀红;申元村;仇梦梦;周兰;栗健;

    生态退耕使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0和200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的规律;利用修正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计算出两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论如下:1)1990-2005年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2)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1990年为99064.6万元,2005年为115421.0万元,增加了20.62%。3)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相应转化为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林地、草地、耕地等。研究表明,生态退耕促进了区域土地类型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但是将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农田和人工林地的长期生态效应还需进一步观察。文中研究对协调类似区域人地关系,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福祉具有指导价值。

    2014年02期 v.28;No.186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98 ] |[引用频次:28 ]
  • 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吾玛尔·阿布力孜;古丽布斯坦·努尔买买提;阿布都肉苏力·吐孙;木开热木·阿吉木;

    2011年7-9月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类型特征、动态变化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4301只,隶属于4门13纲29目(30类),其中甲螨目、弹尾目和垫刃目为优势类群。中气门目、无气门目、蛭态目、前气门目、茅线目和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21.14%,其余的23类均为稀有类群,只占总捕获量的4.46%。在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个体数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林间草地>草甸草原>沼泽地,类群数顺序为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针叶林>草甸草原>沼泽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0~5cm>5~10cm>10~15cm,但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苔藓层个体数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顺序为秋季多,而夏季少,但类群数在夏季多,而秋季少。

    2014年02期 v.28;No.18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14 ]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苏亚拉图;丽娜;哈斯巴根;刘果厚;永平;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63科、215属、358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2科214属357种。植物生活型多样,多年生草本占优势(56.70%),一、二年生草本也占一定比例(27.93%),其余为木本植物。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占56.71%,旱生植物其次,占31.28%,由于生境的多样化,也有一些湿生和水生植物分布。地理成分比较复杂,东亚成分优势明显,蒙古成分也较多,反映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温带亚洲、北温带、旧大陆温带成分均占有较高的比例,表现温带性质。

    2014年02期 v.28;No.186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10 ]
  • 山西中部油松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迟璐;王百田;曹晓阳;王宁;王文静;王瑞军;杨浩;

    以山西中部油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测算乔木、灌木、草本及凋落物的生物量,钻取并分析0~100cm土层土样150份,最后依据相关方程,得出各层次及生态系统的含碳率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植被含碳率变化于42.88%~48.39%,凋落物含碳率平均为45.1%,0~100cm土层含碳率变化于0.22%~1.92%。油松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131.37Mg·hm-2,其中植被平均碳储量为46.37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3%,植被各层碳储量的顺序为乔木(44.30Mg·hm-2)>灌木(1.15Mg·hm-2)>草本(0.92Mg·hm-2);土壤平均碳储量为77.38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58.9%,是植被与凋落物碳储量的1.67倍和10倍,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凋落物平均碳储量为7.61Mg·hm-2,仅占生态系统碳储量5.8%。

    2014年02期 v.28;No.18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26 ]
  •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二裂委陵菜根系构型的影响

    王占义;梁金华;王旭峰;李路建;王立群;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未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群落中二裂委陵菜根系构型参数以及相应土壤水分、容重的分析,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二裂委陵菜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二裂委陵菜根系构型参数均呈减小的趋势,以HG区各项参数值最小,放牧强度在0.91到1.82之间是二裂委陵菜根系长度、根直径、根尖数和群落植被盖度等参数产生显著差异的分界段;2)在各项参数中,放牧强度对二裂委陵菜根系表面积的影响最大;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分别出现降低和增加的趋势是导致根系小型化的因素之一。

    2014年02期 v.28;No.186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6 ]
  • 施硅对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硅含量的影响

    田福平;时永杰;路远;胡宇;张小甫;李润林;

    为了阐明施硅对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硅含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大田实验和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硅肥处理下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硅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豆科植物的紫花苜蓿,施硅量显著影响其分枝期的硅含量,随着施硅量的提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硅含量均增加,且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在开花期不同部位的硅含量表现为"叶>茎>花序>根",其分配比例为:叶36.17%,茎24.13%,花序20.38%,根19.32%。

    2014年02期 v.28;No.18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4 ]
  • 旱地小麦产量对光温的响应分析

    杨婷;李广;

    为探索光温协同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文中运用APSIM模型模拟小麦产量对光照和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时,小麦产量随光照升高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型变化,光照降低阈值点为3.23MJ/m2(日平均光照为17.89MJ/m2)。当光照小于17.89MJ/m2,光照对产量为负效应,每增加0.5MJ/m2,最大减产幅度高达7.1%,平均减产4.2%。当光照大于17.89MJ/m2,光照对产量为正效应,每增加0.5MJ/m2,最大增产幅度为2.9%,平均增产1.0%;当光照不变时,小麦产量与温度呈二次抛物线下降型变化,且温度对产量的贡献呈叠加递减效应。温度每升高0.5℃,最大减产幅度高达13.37%,平均减产7.31%。光照和温度二者之间存在正的互作效应,光照升高的增产效应不能补偿高温所导致的减产。

    2014年02期 v.28;No.18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5 ]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平茬复壮技术的研究

    李宇;徐新文;许波;李丙文;邱永志;

    为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持续稳定的发展,对防护林内衰退的乔木状沙拐枣进行不同留茬高度和不同灌水量的平茬实验,选取萌蘖条数、株高、冠幅、萌蘖条地径、地上生物量5项指标评价平茬效果。结果表明:1)平茬后乔木状沙拐枣的萌芽期推迟10天左右,但萌蘖株的生长势明显好于未平茬植株,合理的留茬处理更能促进这一优势的发挥。2)平茬当年,不同留茬高度处理萌蘖株月生长动态一致,即株高、冠幅和地径均呈"S"型增长,而萌条数呈对数增长,但留茬高度对萌蘖条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留茬高度平茬效果为:10cm>20cm>15cm>5cm。3)灌水量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极大的影响着防护林内乔木沙拐枣的平茬效果,单次灌水量45L/株的平茬效果明显好于22.5L/株。

    2014年02期 v.28;No.186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17 ]
  •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李杰;郁继华;冯致;颉建明;颉旭;姜立;张晶;

    为筛选出适宜生物质基质牛粪腐熟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好氧堆肥的试验方式,通过测定堆料温度、含水量、pH、种子发芽指数、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及牛粪堆腐效果,对比3种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好氧发酵的作用。结果表明:用菌剂3处理肥堆温度高发酵快,较CK提前5d达到最高温度,同时堆料pH值最低,总有机碳降解最快,种子发芽指数较CK提前20d符合堆肥标准(GI>80%),腐熟后含水量最低。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分析认为,甘肃省科学院生物所研发的菌剂3对牛粪的堆肥效果最好。

    2014年02期 v.28;No.18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8 ] |[引用频次:28 ]
  • 强旱生濒危植物霸王的组织培养

    王方琳;徐先英;尉秋实;张莹花;柴成武;

    实验以霸王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和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霸王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以及幼苗生根的影响,并找出更为合理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mg/L6-BA+1.0mg/LNAA,最适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是子叶,诱导率为100%,茎段诱导率为93.3%,下胚轴的诱导率最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0mg/L6-BA+0.1mg/L NAA,诱导率高达98.1%,诱导时间为7周;最适宜霸王幼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mg/L IBA+1.0mg/L NAA,生根率高达90.4%,比已报道生根率86.7%提高了3.7%,且不定根在第7d开始出现。

    2014年02期 v.28;No.186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9 ]
  • 蒙古黄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组织学研究

    海莲;叶冬梅;王一;白玉娥;邹薇薇;

    以蒙古黄榆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黄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并通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诱导黄榆胚性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2,4-D+0.5mg·L-16-BA;体胚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16-BA+2.0mg·L-1IAA+400mg·L-1水解乳蛋白;带少量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胎可转移至新鲜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上继续增殖。黄榆体细胞胚胎的发育经历了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和子叶胚期。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体胚具有两极性,子叶期体胚结构完整。

    2014年02期 v.28;No.186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3 ]
  • 包头南海湿地水体环境季节性变化与生态功能货币化评价

    智颖飙;王玉文;王燕;张德健;红鸽;张荷亮;华宇鹏;旺扎拉;

    生态功能的定量化分析已日渐成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焦点之一。依据环境自我调节理论(Aaia假说)和应用市场价值法,对内蒙古包头南海湿地进行季节性水位和能见度测定,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货币化核算。结果表明:包头南海湿地核心区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位和能见度以及湿地生态功能发生着明显变化。该湿地每年固定CO2价值为133.12×104元;涵养水源价值为20889.54×104元;侵蚀控制价值为10420×104元;文化观光价值为3645×104元;珍稀鸟类价值160×104元,科学文化价值300×104元;遗产价值为5400×104元。非使用价值为6200×104元,备选、半备选价值为1840×104元。包头南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于人类的服务价值为156446.06×104元。该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其它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提供案例借鉴。

    2014年02期 v.28;No.18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7 ]
  • 黄河源同德盆地刺状水系初步研究

    杜俊;王兆印;李志威;韩鲁杰;

    在野外调查、实地测量和DEM特征统计的基础上,从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和形成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青海黄河源同德盆地出现的一种独特水系,它是在广泛覆盖厚层河相沉积物和风成黄土的平缓宽谷上,由干流下切带动支流溯源冲刷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细短支流,以非对称方式近直角入汇深切干流的水系格局,因支流形似针刺,称之为刺状水系。刺状支流、简单的河道等级结构以及干支流非同期发育都是刺状水系区别于其它水系的显著特征。初步认为刺状水系的发育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覆盖厚层黄土和河相沉积物的平坦宽谷,二是由干流深切引发的大规模溯源侵蚀。由于历史上青藏高原的不均匀抬升,古同德地区成为沉积盆地,接受了大量的河相沉积和风成黄土。然而,随着共和运动以来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古黄河切穿龙羊峡,与盆地内的古水系连通,沉积区转变为易侵蚀区,河流快速下切,支流广泛发育,逐渐形成现今的刺状水系。

    2014年02期 v.28;No.186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7 ]
  • 宁夏东南部清水河、苦水河流域苦咸水水质综合评价

    李小妹;严平;郭金蕊;齐彪;郑树成;

    研究宁夏东南部地区清水河、苦水河流域的地表苦咸水水质状况,对解决苦咸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基于野外调查取样,获得相关的水质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矿化度、硬度、Na+等9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主要结论有:矿化度、硬度是影响苦咸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但F-、NO3-毒理学指标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自清水河流域上游至下游,水质逐渐变差。苦水河流域与清水河流域的水质变化规律相反,自上游至下游水质呈转好趋势;据此,提出了分流、分类利用苦咸水的相关措施。

    2014年02期 v.28;No.186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17 ]
  • 宁夏固原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特征研究

    黄小琴;柳青;薛忠岐;刘君;

    文中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O)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氚(3H)和碳(14C)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特征,计算了本区地下水的年龄。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清水河上游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清水河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西部山区侧向径流的补给;研究区地下水年龄在2.03ka~23.81ka之间,并表现出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深层承压水年龄显著大于潜水年龄;2)东部清水河平原地下水年龄较中西部山区地下水年龄要老。总体上,清水河上游平原地下水更新速率较为滞缓,更新能力较差,该结论对当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2期 v.28;No.186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7 ]
  • 土地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农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王燕;赵哈林;潘成臣;

    在甘肃河西地区选择种植大麦和苜蓿的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旱区盐渍化农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大麦地的大小顺序为非盐渍化农田(S0)>轻度盐渍化农田(S1)>中度盐渍化农田(S2)>重度盐渍化农田(S3)>严重盐渍化农田(S4),在苜蓿地为S1>S0>S2>S3>S4,且两种利用方式各梯度农田间的差异不同;(2)在生长季,大麦农田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层只在0-20cm土壤层,苜蓿农田土壤剖面水分剧烈变化层在0-80cm;虽然沿盐渍化梯度的降低,两种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异均增加,但大麦地各梯度农田增加的幅度小于苜蓿地各梯度农田;(3)两种利用方式下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的土壤含盐量的垂直分布和峰值出现的位置不同。在可溶性盐离子的组成和比例上,两种利用方式下相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之间近似,但大麦地中S0和S1的Cl-、Na++K+浓度明显高于苜蓿地中对应盐渍化农田,且沿盐渍化梯度各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小于苜蓿农田。

    2014年02期 v.28;No.186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17 ]
  • 地形因子对老哈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王欣;常伟东;

    研究流域尺度土壤有机碳与地形因子关系,对准确估计大尺度土壤有机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取老哈河流域支流-黄花甸子流域为试验区,通过现场采样采集148个土壤剖面,2220个土壤样品(0-100cm),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与高程(440~906m)呈线性关系;与坡度呈单峰型曲线关系;土壤有机碳总体呈现半阴坡>半阳坡>阴坡>阳坡。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梯度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因素(p<0.05),其次是坡度(p<0.05),最后是坡向(p>0.05)。

    2014年02期 v.28;No.186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8 ] |[引用频次:54 ]
  • 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

    许浩;张源润;季波;何建龙;蔡进军;李娜;李生宝;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常和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相关。为了解贺兰山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2011年对贺兰山东麓青海云杉(Picea crassfol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下土壤和根系取样,测定了各自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油松和灰榆林林下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12g/kg、17.83g/kg和15.32g/kg,林下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69.12g/m2、532.17g/m2和242.68g/m2,林下土体(土壤和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7.58kg/m2、9.55kg/m2和4.00kg/m2;林下根系有机碳占林下土体有机碳的比重为4.94%~6.0%。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碳储量高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油松林下碳储量略低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灰榆林碳储量仅为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的36.7%。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其林下土壤是贺兰山地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2014年02期 v.28;No.186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4 ] |[引用频次:29 ]
  • 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不同下垫面的输沙通量及粒度差异特征

    毛东雷;雷加强;李生宇;再努拉;王翠;周杰;

    沙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益,对绿洲内部农田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在策勒4个不同下垫面风动力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表和BSNE积沙仪沙样粒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下垫面水平输沙通量差异及沙物质粒度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平均风速及地表输沙率从流沙前沿经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进入绿洲后大幅度减少。沿主风向随着与流沙前沿距离的增加和搬运高度的增加,地表裸平沙地和输沙沙粒平均粒径都有变细的趋势,流沙前沿和绿洲边缘地表沙粒平均粒径相差30μm,BSNE跃移输沙沙粒粒级分布范围比过渡带平沙地地表沙粒粒级分布范围较窄。

    2014年02期 v.28;No.186 16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29 ]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的融雪期积雪深度模拟

    王芹芹;雷晓云;高凡;

    积雪深度作为估算雪水当量的重要参数,是融雪径流计算及雪融性水灾预警、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判别因子。融雪期积雪深度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述其变化规律。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融雪期积雪深度模拟数学模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模拟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以减少各模拟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其次采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度均优于BP神经网络的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立模型进行融雪期积雪深度变化的模拟,并针对特定流域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BF神经网络对融雪期积雪深度的模拟是可行的,其模拟成果可为今后该地区积雪深度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可为该地区进行融雪径流及洪水研究提供合理的预报建议。

    2014年02期 v.28;No.186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2 ] |[引用频次:39 ]
  • 基于HJ-1A高光谱影像的土壤盐碱化遥感研究

    马驰;

    探讨了使用HSI影像研究大面积土壤盐渍化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是:使用HSI影像作为数据源,将大气校正以后的地表反射率进行多种数学变换,然后与采样土壤含盐量的化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含盐量的反演模型,最后将采样点土壤含盐量的反演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HSI影像经过大气校正后可以消除水汽对反射率的影响,有利于土壤含盐量的反演;影像中的反射率经过一阶微分(R')、倒数的一阶微分(1/R)'等数学变换后可以显著提高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系数,判定系数R2达到0.547和0.556;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反演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演松辽平原盐碱土的含盐量。

    2014年02期 v.28;No.186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37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太阳辐射预测——以兰州市为例

    王卫东;李净;张福存;张国飞;

    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兰州市太阳总辐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释义图和连接权法剔除了模型中的冗余变量,用优化的BP网络模型预测了兰州市1996-2000年的太阳辐射,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增加了模型的透明度,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模拟结果与实测值非常吻合,模拟值的各项误差指标值均很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拟合优度R2达到0.987,通过与其他经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优化的BP网络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精度明显高于其它经验模型。因此,对于无太阳辐射观测的地区,优化后的BP网络模型是预测当地太阳辐射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4年02期 v.28;No.186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34 ]
  • 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神祥金;吴正方;杜海波;

    根据吉林省西部地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61-2010年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温存在明显的增温趋势,以冬季气温升幅最大;降水则呈现减少趋势,夏季表现尤为明显。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年平均气温主要有5a左右,12a左右和30a以上的震荡周期,并在1989年发生突变;年平均降水主要有5a左右,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年际交替频繁。通过分析干燥度指数,吉林西部半干旱区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6a左右、10a左右和35a左右震荡周期,并在1997-2002年之间发生突变,干燥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上升幅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2014年02期 v.28;No.186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4 ] |[引用频次:59 ]
  •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博弈下的环境问题研究——以四川甲居藏寨为例

    王克军;

    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课题组以四川省甲居藏寨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归因法对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游客四个核心利益主体在追逐自身利益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分析得出:各利益主体对环境不负责任的利益角逐行为尤其是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首要性是导致民族村寨旅游环境问题的核心因素。应认同旅游利益与旅游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将民族村寨旅游中的利益角逐引向各方利益理性获得,以缓解民族村寨旅游中的环境问题。

    2014年02期 v.28;No.186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4 ] |[引用频次:38 ]
  • 贵清山地质公园游憩价值评估

    张春慧;王乃昂;陈美招;

    文中在目的地组合和旅行费用与旅行时间相结合的费用分成法的基础上,依据游客问卷调查获取的796份一手数据,应用TCM模型对贵清山、遮阳山、贵清山-遮阳山组合的游憩价值和总样本数据的游憩价值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分景区的评估结果与景区的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因此,贵清山地质公园2006年的游憩价值为6191.14万元,同时因贵清山地质公园没有完全开发,此价值只代表贵清山核心景区和遮阳山西溪景区的游憩价值。

    2014年02期 v.28;No.186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5 ] |[引用频次: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