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涛;郑丹;
文中基于能源碳足迹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定量分析了1996-2010年间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变化,并对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进行脱钩分析。结果显示:从1996-2010年间,由于煤炭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中国能源碳足迹从50,766hm2增加到116,920hm2,增长2.303倍。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从0.97hm2/hm2增加到1.96hm2/hm2,增加2.021倍,现有森林和草地的面积远远不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碳足迹。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之间主要表出弱脱钩的关系,脱钩指数大体上经历了先快速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过程,最终稳定到0.2左右,这表明:经历了初期的波动之后,现阶段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与人均GDP的弱脱钩关系是连续和稳定的。
2014年08期 v.28;No.19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18 ] - 陈玲;赵国春;
一直以来,提高能源效率和治理环境污染是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高;而"波特假说"的观点认为,环境规制激发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了能源效率。那么在工业相对落后的新疆,政府的环境规制究竟对能源效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中在系统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影响的作用机理后,以新疆14个地州2003-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SFA模型实证检验了新疆政府环境规制对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政府环境规制产生了能源的非效率,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都会抑制能源的效率,而资源税却提高了能源效率,从而使得"波特假说"的观点在新疆表现的不是很明显;最后,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新疆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4年08期 v.28;No.192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5 ] |[引用频次:49 ] - 杨超杰;张明军;赵阳;
选取2007年和2012年兰州市主城区6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兰州市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兰州市居民的幸福指数2007年为3.447±0.907,2012年为3.609±0.852。显著性检验表明,2007年居民幸福感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和职业稳定状况这7个因素上差异显著,2012年居民幸福感在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和居住地这6个因素上差异显著。综合来看,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和婚姻状况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前3位主要因素。
2014年08期 v.28;No.19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13 ] - 杜倩倩;马本;
传统观点将污染者付费原则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的依据,存在对污染者付费原则的误用;由于忽略了生活垃圾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建立在外部性内部化的定价方法存在偏差。文中追根溯源,从内涵、目的、应用领域及演变视角,辨析了污染者付费的适用性和使用者收费作为生活垃圾计量收费依据的合理性;并从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最优费率与政策收益、政策成本的关系,提出了计量收费政策费率确定的新思路。
2014年08期 v.28;No.19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5 ] |[引用频次:20 ] - 孙前路;孙自保;刘天平;
依据拉萨、那曲及林芝地区牧民入户调查资料,对西藏牧民草地退化的认知及其放牧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牧民草地资源保护诉求与草地资源利用倾向。分析结果表明:牧民对草地资源退化已经形成共识;牧民具有草地保护认知,但草地退化原因大多归因于政府保护不力,较少考虑养殖规模的影响;面对日益恶化的草地资源,牧民仍有扩大养殖规模趋势。
2014年08期 v.28;No.19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8 ] |[引用频次:29 ] - 郭永杰;米文宝;赵莹;郑芳;
运用集对分析模型(SPA),以2010-2011年数据为基础,构建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组成的指标体系,研究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8个县(区)的经济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此外,引入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措施。研究表明:按经济脆弱性程度可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地区:高脆弱区(泾源县)、较高脆弱区(海原县、红寺堡区、西吉县)、中脆弱区(隆德县、彭阳县)以及低脆弱区(同心县、盐池县)。整体上看,财政收入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率较低、人均粮食产量较少等普遍制约着研究区经济的发展。
2014年08期 v.28;No.192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1 ] |[引用频次:17 ] - 冯益明;姚爱冬;姜丽娜;
CASA模型是针对北美地区植被而建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当前,该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NPP的估算。由于模型是针对北美地区植被而建立,因此,模型在不同于北美地区应用时,其参数需要进行修正。现在已有一些关于CASA模型修正的研究,但修正均未体现干旱区特点。文中以甘肃省为例,在充分考虑干旱区特点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划分、最大光能利用率的取值、高精度气象数据的选择以及遥感影像数据的选择等方面,对利用CASA模型进行干旱区生态系统NPP估算过程进行改进,使该模型更适用于干旱区。利用改进后的CASA模型模拟了甘肃省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NPP,获得了较高的精度,研究利于探索干旱区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
2014年08期 v.28;No.19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2 ] |[引用频次:69 ] - 李爽;宋小宁;冷佩;
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穿透性强等特点,利用微波遥感数据提取的植被指数适用于植被的实时监测,文中试图找到一种适用于中国地区的被动微波遥感植被指数。首先利用2003-2011年中国地区每日的被动微波遥感数据(AMSR-E)计算了5种植被指数;然后选取落叶林、草地、农田三种典型植被区,分析5种植被指数随着季节变化的特征;最后在全国对5种植被指数与相应时间序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利用显著性检验对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升轨微波遥感数据(36.5GHz)计算的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36.5)可以有效地监测中国地区的植被状况。
2014年08期 v.28;No.192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7 ] - 丁彩霞;延军平;李敏敏;方兴义;
文中利用可公度法对意大利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及趋势进行判断,旨在提高灾害趋势的判断水平,也为探索对称性结构物理机理提供一些基础认识。根据1948年以来意大利Ms≥6地震资料,应用可公度趋势判断方法,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及蝴蝶结构图分析,对意大利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及趋势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2014年意大利发生Ms≥6地震的信号最强。通过震中迁移分析,意大利地震震中主要分布在二、四象限,呈现东北-西南向对称。未来地震震中可能向东南方向迁移,发生在42°N以南,12°E以东,即意大利东南部的可能性较大。
2014年08期 v.28;No.192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17 ] - 颉耀文;姜海兰;林兴周;赵虹;王浩宇;代德磊;
利用1963~2013年间14个时期的多源遥感影像提取绿洲信息,从退缩与扩张、区域变化差异及景观格局等方面分析了绿洲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绿洲在波动中显著扩张,50a间面积增加82.12%。绿洲扩张发生于绿洲-荒漠交错带以及内部复杂斑块之间,扩张方式以内部填充和渐进性外围延展为主;退缩则主要发生于绿洲-荒漠交错地带。绿洲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绿洲的变化程度不同。绿洲景观斑块呈现分散-扩张-融合的动态变化特征,其形状趋于规则,破碎化程度下降,说明人类活动对绿洲景观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
2014年08期 v.28;No.192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7 ] - 王晓江;胡尔查;李爱平;李全基;
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相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MODIS NDVI)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以及进行空间图像运算,生成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时序的植被覆盖度图,结合当地气象水文等数据分析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有明显增加,除了低覆盖度植被面积显著减少外,其他覆盖度植被面积均有增加。其中,中低、中覆盖度植被增加面积更明显。(2)近10a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43.5%增加到了2009年的49.5%。(3)与2000年相比,2009年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了14.07%、14.32%和12.97%。保护区建立以来,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
2014年08期 v.28;No.19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3 ] |[引用频次:42 ] - 李小琴;张小由;高冠龙;
以28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实测资料为基础,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额济纳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高等植物19种,分属9科15属,以豆科(Fabaceae)和柽柳科(Tamaricaceae)为主;生活型以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特征突出,小叶、微叶和鳞叶占89%,研究区内无大叶或巨叶植物。植物生活型与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都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样地荒漠化程度和土壤含水量均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14年08期 v.28;No.192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9 ] -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李海燕;朱小虎;黄俊华;
以北疆荒漠绿洲过渡带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半方差分析、分形分析和各向异性分析对5种优势灌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各向同性,介于集群与均匀分布之间,异质性弱,对环境异质性适应最强;盐穗木为集群分布,交替存在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复杂;白刺呈带状集群分布,异质性程度大,变异曲线变化剧烈;琵琶柴呈自相关很强的集群分布,空间异质性弱;沙蒿呈集群分布,异质性程度大。5种灌木拟合指数模型或球形模型,对干扰的适应性均强;总变异中的随机部分和空间自相关部分影响各异;5种灌木均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多枝柽柳和琵琶柴在分布区内互补性生态效益明显。
2014年08期 v.28;No.192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21 ] - 朱刚;高会军;曾光;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对准噶尔内流区1975年至2009年近三十四年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三十四年来湿地面积总体小幅度增大,其中,1975年至2000年,湿地面积小幅度增大,2000年至2009年,湿地面积小幅度减小。湿地景观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弱,破碎度先增大而后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各湿地景观类型间的差异减小,湿地景观结构趋于稳定。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湖泊湿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沼泽湿地变化幅度较小;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减小。准噶尔内流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流域内的水资源循环相关性较强,人类活动尽管对其产生了较大干扰,但并未改变湿地整体景观格局,因而,有利的气候条件与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西北内陆干旱区湿地景观稳定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2014年08期 v.28;No.192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0 ] |[引用频次:14 ] - 卢娜;
以2000~2012年MODIS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对柴达木盆地主要湖泊的面积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内湖泊面积总体呈扩大趋势。通过对气象与水文资料的分析,柴达木盆地近年来气温、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导致盆地内冰雪融水增多,内陆河流流量呈增加趋势,湖泊面积扩大。此外盐矿的开采也是影响湖泊面积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4年08期 v.28;No.19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6 ] |[引用频次:34 ] - 赵永利;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定量分析了1977年到2012年西藏羊卓雍错流域内冰川、湖泊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35年间该流域冰川面积持续缩小,并且在2000年以后有加速退缩的趋势,共减少了58.45km2。湖泊经历了先缩小后增大再加速萎缩的过程,35年来湖泊共缩小了46.19km2。流域35年来年均气温上升明显,尤其是冬季气温上升幅度大,气温的升高是冰川快速退缩的主要原因;湖泊的消涨取决于降水和蒸发的综合作用,冰川和湖泊之间的水文关系不显著。该区域近年来有暖干化的趋势,水资源压力较大。
2014年08期 v.28;No.19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1 ] - 蔡仁;李如琦;唐冶;瓦哈提;
为了给铁路运输提供准确的大风预警,文中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新疆百里风区的风速预报,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与Elman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实际历史风速数据进行仿真预测。利用实时自动站资料预测未来20分钟瞬间风速并做预报对比检验。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相比,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独立样本预报及实际预报的检验结果均达到了较为精确的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2014年08期 v.28;No.19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7 ] - 白松竹;胡磊;庄晓翠;谢秀琴;
利用阿勒泰地区1961~2010年冬季7站逐日降雪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及六阶多项式,分析了该地区各级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降雪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大值中心位于阿勒泰站,小值中心在福海站。小雪量占总降雪量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中雪量的分布差异不大,大雪和暴雪量的分布与小雪的分布相反;阿勒泰、富蕴、青河三站大雪和暴雪所占降雪量的百分比远大于其余各站。该地区总降雪日数西多东少;各级降雪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雪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主要体现在小雪和暴雪强度的增大;小雪、大雪、暴雪强度在1970年代最弱,2000年代最强。
2014年08期 v.28;No.192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4 ] - 尹晓惠;张明英;
文中应用探空资料和常规气象数据,分析了2009年冬季北京连续发生的几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对各次降雪天气过程的水汽在空中的分布、近地面层平流输送、中高空平流输送及水汽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冬季较强降雪前的水汽在空中有两种表现:一是水汽在高空先达到饱和,二是近地面层的水汽先达到饱和。我们试称之为低源水汽和高源水汽。湿层的上下变化主要取决于垂直运动发生的高低,而垂直运动发生的高低由天气系统的位置决定。高层有水汽辐合时,水汽由上而下发展,当低层有水汽辐合时,水汽由上而下发展。水汽的变化反映出上升运动情况。两种水汽表现所对应的上升运动中心高度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高源水汽上升速度中心位置较高,而低源水汽的上升速度中心高度位置较低。在这两种水汽输送过程中,上升运动的表现和水汽积累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哪种输送,降雪时,湿层都表现为上下贯通,而且湿层基本上要接地。
2014年08期 v.28;No.192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3 ] - 牛淑贞;
归绥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其降雨特征,具有潜在的致灾性。在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下,自明末以来的持续经济开发活动与大青山的植被覆盖变化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经济活动导致大青山及其山前地带植被覆盖大为降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调节机能,激化或加剧了自然环境潜在的致灾性,使归绥城市发生水患的机率相对增大。水患与环境相互反馈,频发的水患加剧了大青山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植被再生的基础。
2014年08期 v.28;No.192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7 ] - 马禹;王昀;王旭;
利用1960-2010年冬季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灾情报告、欧亚高空和地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白灾等级和一次致灾暴雪天气的分析表明:(1)积雪厚度和低温的持续时间决定了白灾的危害程度,阿勒泰地区白灾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51年内阿勒泰地区遭受的白灾轻度11次、中度4次、重度6次,白灾主要发生在浅山、丘陵和河谷一带。(2)2010年1月6-7日阿勒泰地区致灾暴雪天气的主导系统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西伯利亚冷涡和中亚低槽是影响系统。高空偏北气流、中层西南气流、低层偏东气流在阿勒泰地区的汇集,增加了暴雪天气的斜压性和不稳定性,暴雪落区上方伴有强烈的上升运动。
2014年08期 v.28;No.192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8 ] - 吴梦初;延军平;刘栎杉;
灾害趋势判断是提高灾害预测预报水平的重要途径,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文中根据1959-2011年甘肃省的气象资料,对该区近53年的雨涝灾害时间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三元可公度验证,1959年以来甘肃省的雨涝灾害呈现良好的可公度性特征,即研究区雨涝灾害具有明显的时间对称性。2)通过时间对称性分析,2014和2015年甘肃省发生雨涝灾害的信号最强,很有可能发生雨涝灾害;并利用蝴蝶结构图及可公度结构系对预测年份进行了验证。3)太阳黑子及ENSO事件对雨涝灾害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可丰富重大灾害趋势判断研究案例。
2014年08期 v.28;No.192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20 ] - 张慧慧;赵景波;孟万忠;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了该区清代(1644~1911年)旱灾等级、年际变化、周期及成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在清代(1644~1911年)的268年里,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旱灾77次,平均3.48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中度旱灾、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各发生4次、65次、5次和3次,主要为中度旱灾,其他等级旱灾发生较少。研究区旱灾可分5个阶段,其中1644-1729年、1780-1809年、1860-1911年为旱灾少发阶段,1730-1779年、1810-1859年为旱灾多发阶段。总体来看,从清代早期到晚期,旱灾发生频次呈现增加的趋势。该区清代旱灾有4a、10a左右的短周期,30a左右的中周期和63a左右的长周期。研究区清代处于干冷气候期,年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清代发生了3次干旱气候事件,分别在1757~1759年、1877~1878年和1908~1910年间,干旱气候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2014年08期 v.28;No.192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5 ] - 邓青春;张斌;罗君;舒成强;覃发超;罗明良;刘守江;林叶彬;
元谋干热河谷区的潜蚀非常发育,在土壤侵蚀与景观塑造中发育重要作用。基于对元谋干热河谷潜蚀地貌详细的野外考察,首先从动力条件上将潜蚀地貌分成流水型、重力型、流水-重力型;从发育方向上分为横向、竖向与斜向潜蚀地貌;从空间格局上分为孤立型与群聚型潜蚀地貌。然后阐述了潜蚀管道、淘洞、土腔、跌穴、竖井、陷穴、碟形坑及蚀余地貌(包括土桥、穿洞、土柱等)等主要潜蚀地貌的特征。最后讨论了干热河谷特殊的气候条件、土体性质、地质与地层、微地形及植被等对潜蚀地貌发育的影响,土体特性对潜蚀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各种潜蚀地貌的地学意义、形态特征、空间格局、形成原因、演化过程、环境响应、水文效应、多条件耦合、区域对比等研究是未来潜蚀地貌研究的主攻方向,潜蚀地貌类型及形成条件的研究将为这些方向提供基础与前提条件。
2014年08期 v.28;No.192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35 ] - 高君亮;辛智鸣;刘芳;原伟杰;冯伟;徐军;赵英铭;郝玉光;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5种不同下垫面(绿洲防护林带、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的大气降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尘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不同月份的降尘量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0001),4月份的降尘量达年内最大值,3-6月的降尘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46.3%;不同下垫面的年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林带>农田;不同高度的降尘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0.5m的降尘量大于1.5m的。(2)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总天数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因此认为大风(≥6m/s)持续时间与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总天数是影响降尘的一个主要因子;降雨对降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状况是决定起尘强度的一个关键因子,其对降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表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实现的。
2014年08期 v.28;No.192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27 ] - 何小亮;刘潇敏;
以陕西泾阳南塬某黄土斜坡第九层(L9)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三轴试验探讨土体在三轴剪切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含水率和围压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等问题。试验成果表明:1)w=5.3%时,L9黄土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试样在50KPa、100KPa围压下发生脆性破坏;w=12.3%、19.3%、25%时,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为应变硬化,试样呈塑性破坏。2)在相同围压下,L9黄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含水率从19.3%增加到25%(饱和)时,抗剪强度下降最快,降幅达75%。3)随着含水率的增加,L9黄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粘聚力在w=5.3%~12.3%阶段内下降最快,降幅达73%;内摩擦角在w=19.3%~25%阶段内下降最快,降幅为60%。研究成果对于今后黄土塬滑坡(边坡)工程治理、监测,尤其是黄土塬边坡安全的早期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年08期 v.28;No.192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10 ] - 王亚男;彭淑贞;封珍;张伟;丁敏;
黄土沉积是地质时期沙尘天气形成的粉尘堆积物,其粒度特征记录了粉尘搬运过程中的古大气环流格局和古环境演化信息。文中对鲁中山地北麓的青州、淄博和济南三个剖面末次盛冰期黄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并与黄土高原地区西峰剖面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鲁中山地北麓黄土的粒度频率分布、粒度特征参数与黄土高原黄土非常相似;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后,不同地区黄土的粒度均呈现出细(C1)、中(C2)、粗(C3)三个组分,上述特征表明鲁中山地北麓黄土为风成成因的粉尘堆积物质。但反映粉尘搬运距离的粗粒组分的中值粒径和百分含量在两个地区大致相同,根据粉尘动力学原理,鲁中山地北麓黄土不可能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来自西北内陆荒漠地区,主要来源应为近源的黄泛平原和渤海湾陆架的松散堆积物。
2014年08期 v.28;No.192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13 ] - 康文慧;徐进才;张武文;灵灵;诺敏;
以达拉特旗中部树林召镇、展旦召苏木4种利用类型区的36个土壤剖面,108个样品的分析化验结果为依据,采用逐项对比法研究了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除土壤全量钾及水分含量外(p>0.05),其它元素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内传统农业区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最好,是比较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
2014年08期 v.28;No.192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7 ] - 姜泽群;张婷;阿不都拉·阿巴斯;艾尼瓦尔·吐米尔;
以地衣种盖度为指标,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额尔齐斯河大峡谷不同类型20个样点的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岩面生地衣共有32种,两个变种,隶属于4目、10科、16属。它们组成5个群落类型,各群落内的地衣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同时发现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森林生态系统中岩面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岩石的种类、森林郁闭度等生境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
2014年08期 v.28;No.192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 田海芬;刘华民;王炜;王立新;梁存柱;
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文中以大青山山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群落调查,通过物种和功能群层次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旨在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大青山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植被型包括森林、灌丛和草原三种;(2)大青山植被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垂直特征;(3)坡向是导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4)水热因子共同作用的环境条件是决定山地植被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2014年08期 v.28;No.192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3 ] |[引用频次:29 ] - 吉小敏;梁继业;任伟;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人工营造的生态防护林中大沙枣和小沙枣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两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小沙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比大沙枣高约21.7%;(2)小沙枣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双峰型",大沙枣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双峰型"不明显,大沙枣蒸腾速率日均值比小沙枣低43.6%;(3)大沙枣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小沙枣高23.9%;(4)小沙枣的胞间CO2浓度一直处于平稳变化状态,而大沙枣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为明显的"单峰型";(5)两树种的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与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非常类似。
2014年08期 v.28;No.192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4 ] - 暴向平;薛东前;李庆雷;郭瑞斌;
基于场强模型,通过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SPSS19.0和ArcGIS9.3对陕西省10个城市2001-2011年的旅游经济辐射场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10个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和旅游经济辐射场强均有大幅度增强;空间分布整体趋势为中间高四周低;旅游经济辐射场强重心向北偏西发生了一定的偏移,说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定区域差异;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已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城市,其余9个城市为外围城市而构成分工不同的单核地旅游网络空间协作发展格局。
2014年08期 v.28;No.192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7 ] - 孙根年;安景梅;
内蒙古与蒙古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为发展中蒙旅游与贸易提供了独特的地缘条件,是本区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旅游与贸易的首选伙伴。文中选取1998年~2011年统计数据,通过两个断面四组指标的分析,揭示了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与贸易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与贸易的互动呈对数直线关系,2006年前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贸易推动旅游的发展;2006年后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而出入境旅游增速逐渐趋于平稳,贸易对旅游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旅游与贸易进入水平较高的平缓发展阶段。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与贸易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内蒙古向蒙古国全面开放并推动旅游与贸易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08期 v.28;No.192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0 ] |[引用频次:44 ] - 易平;方世明;
游客满意度评价有助于地质公园旅游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内涵和评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构建了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景观的游客满意度最高(满意度指数为1.2493),旅游景观的3项评价因子全部位于优势提升区,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旅游景观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物;旅游设施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0.7519,餐饮、住宿和公共卫生设施3项评价因子位于后续机会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0.7479,旅游产品和科学普及活动两项评价因子位于急需改进区,需要重点改进和创新;旅游环境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1.0092,需要继续保持较高的旅游环境质量,实现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014年08期 v.28;No.192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8 ] |[引用频次:55 ] - 李春花;刘峰贵;陈蓉;罗正霞;吴成永;
利用拉萨市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旅游气候主要组成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等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月均气象数据计算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确定THI和K对应后的拉萨市各年逐月旅游气候舒适度及等级。结果表明:1)拉萨市旅游气候很舒适的月份极少出现,较舒适期出现在6-9月。3-5月和6-9月体感不舒适,12月-翌年2月旅游气候极不舒适。2)拉萨旅游较适宜期(6-9月)存在的天气、气候障碍包括:紫外辐射强,空气含氧量低,雷暴天气活跃。
2014年08期 v.28;No.192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