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修信;孙涛;朱启疆;刘馨;陈声海;
为了定量评估北京奥运绿化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在北京城区各主要公园绿地林木普查和叶面积指数观测及气象观测数据的基础上,修正模型参数建立适用的BEPS模型,利用年降水量相差不大的2004和2009年TM遥感数据估算北京城区植被NPP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奥运绿化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2004年与2009年相比,北京城区植被年NPP总量由2.71×1011g C·a-1增长到3.05×1011g C·a-1,年NPP均值由83.18g C·m-2a-1上升到93.39g C·m-2a-1;年NPP在0~100g C·m-2a-1范围的面积比例由53.61%下降到42.72%,而在100~200g C·m-2a-1范围的面积比例由20.98%上升到33.49%。城区各大公园林地的年NPP数值较高,植树造林是补偿因城市扩展导致NPP损失的最重要途径。
2014年11期 v.28;No.19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4 ] |[引用频次:22 ] - 王爱辉;刘晓燕;龙海丽;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模型,对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天山北坡城市群12个城市中综合协调发展较好的前四个城市依次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和奎屯市;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趋势在2008-2010年处于增长状态,目前处于平稳状态。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竞争呈现出的不均衡态势,是各城市及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2014年11期 v.28;No.195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2 ] |[引用频次:42 ] - 程莉;宁小莉;
包头市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资源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生态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等,从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社会进步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0/10-18/2标度确定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163、0.300和0.537;并对包头市2012年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水平很低,其中人口素质水平指数0.68,生活质量指数0.78,城市管理指数0.45;存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社会生态建设应该是今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4年11期 v.28;No.195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15 ] - 刘义;陈英;谢保鹏;白志远;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中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为研究区域,在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测算,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可实现潜力。并且在可实现潜力数量级别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最终潜力级别的划分。结果表明:1)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可实现潜力的能力较小,可实现潜力不足理论潜力的一半;2)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潜力级别与可实现潜力数量级别有一定差异,前者更符合当地实际。
2014年11期 v.28;No.195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29 ] - 李健;杨丹丹;高杨;
从影响天津市环境承载力的压力要素和承压要素两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天津2006-2011年的环境承载力,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天津市2006-2011年处于可载状态;2)三次产业发展协调度以及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大力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是提高天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
2014年11期 v.28;No.19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7 ] |[引用频次:19 ] - 闫晔;修长柏;
草原碳汇价值的合理评估对于促进碳汇市场交易具有重要作用。采用B1ack-Scholes期权定价法估算2004-2012年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碳汇价值,并与传统净现值(NPV)评估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期权定价法以实际价值变动的概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来衡量风险变化,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具有决策的柔性,使评估结果更贴近实际价值,运用期权定价理论核算草原碳汇价值相对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更为合理,估算得到草原碳汇价值为33942.63万元。
2014年11期 v.28;No.19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3 ] |[引用频次:24 ] - 蒋维;杨新军;王俊;
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农区的社会-生态系统为例,基于农户尺度,通过对系统变量应对内、外部干扰下的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近几十年来当地农户家庭的体制状态转换(Regime Shift)及其差异性,以抵抗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为参考依据,评价转换结果,为我国乡村转型期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由于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户家庭体制确已发生转换,从农户适应力的角度来看,其对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这种适应和响应是有利的。
2014年11期 v.28;No.19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1 ] |[引用频次:13 ] - 买亚宗;孙福丽;石磊;马中;
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基于DEA方法建立工业水资源效率评价模型,以资本、劳动力和水资源使用量为投入指标以及以经济产出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对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对有无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用水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现行的投入水平下都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经济产出,但是对于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却不容乐观。通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分析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在工业用水方面具有较高的节水潜能,西部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工业用水污染。
2014年11期 v.28;No.19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0 ] |[引用频次:143 ] - 王群;陆林;杨兴柱;
由于山岳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限制,大多数中高山区蓄水、供水、用水非常困难,成为典型的缺水地区之一。文中运用实地调研和定性定量分析法,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分析以旅游活动为主导的山岳景区水资源安全问题,得出旅游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途径主要来源于游客、旅游企业和水利及旅游设施建设等,影响因素可归为资源、生态、人口等客观因素和技术、道德、管理等主观因素,为缺水型典型山岳景区水资源安全可持续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2014年11期 v.28;No.195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13 ] - 朱亮;康卫东;王润兰;孙继朝;刘景涛;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水质资料,总结出榆林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质量的变化特点:硝酸化严重,硬度升高明显,铁、锰含量增加,重金属污染凸现。通过分析特征污染指标空间分布及与其它水化学指标的关系对水质变化原因进行探讨:NO-3、As是由人为污染物直接污染所致,主要污染源分别为农业和养殖业;TH升高除受直接污染外,还受CO2分压、阳离子交替吸附等机制影响;铁、锰增加主要是天然地层中难溶的铁、锰化合物在人为作用改变地下水流场的条件下溶解度增大所致;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对污染组分富集影响明显;异常值均位于埋深小于20m的地下水中,而在20m以下,各指标都趋于稳定的低值,说明研究区内20m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极限埋深,即地下水防污安全埋深。
2014年11期 v.28;No.195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10 ] - 张开;丁柏峰;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地区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该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区域内的人类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其中,流域内所特有的青海湖裸鲤资源的由盛转衰,是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一个缩影。以青海湖流域内的农、牧、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流域内人类活动对裸鲤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广泛性、盲目性和活动主体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上的滞后性是造成青海湖裸鲤资源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2014年11期 v.28;No.195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4 ] - 杨海波;李云飞;陈敬伟;郭恒亮;
利用遥感技术对喀什河流域景观进行分析,综合景观密度、景观比例和优势度值三个指数构造了景观类型结构特征因子反映景观稳定性,应用生物生产力因子来反映生态稳定性,应用土地利用因子来反映人为活动影响水平,利用这三个因子借助综合指数法进行喀什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喀什河流域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伴有较轻人为干扰痕迹,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和稳定性较好;2)流域景观生态质量为5级以上的占主体(82.08%),其中6级所占总面积的56.63%,说明景观生态较好。
2014年11期 v.28;No.19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1 ] |[引用频次:11 ] - 赵晓亮;齐庆杰;赵国智;王而力;张璇;
矿业活动扰动原有的环境结构,加速环境的物质循环,影响整个矿区的环境系统。矿山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与掌握其内在变化规律是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文中通过建立自然禀赋维,生态环境维以及人文指数维三维定量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的"宽域式"函数结构,确定矿山环境质量指标和相应指标质量标准集合之间的联系度函数,建立矿山环境质量集对分析定量评价模型,运用新模型对三维指标体系的15个指标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黑龙江七台河煤矿的整体环境质量等级为Ⅱ级,其中生态环境维是影响矿山环境质量主要因素。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法评价结果基本相符。模型评价应用表明:集对分析法不仅体现矿山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信息处理中的相对性,也包涵模糊综合法的模糊性,计算过程较为简便且结果较为准确。
2014年11期 v.28;No.195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3 ] |[引用频次:23 ] - 程红霞;林粤江;
针对春季农作物风沙灾害监测快速、准确的要求,提出了农作物风沙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以2009年4月阿克苏市风沙灾害为例,基于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对阿克苏市农作物风沙灾害前后和恢复期的NDVI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利用同时期正常年份的NDVI变化确定农作物受灾阈值,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受灾农作物的面积。结果显示:阿克苏市农作物风沙灾害前后和恢复期,农作物NDVI最大值从0.36增大到0.73,占农作物总面积比例最大的NDVI值从0.08增大到0.11;阿克苏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2697.07hm2,负向-正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35.16%,正向-负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3.06%,负向-负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1.78%。该方法对农作物受灾面积的提取精度为98.24%,是一种方便、高效和实用的农作物风沙灾害监测方法。
2014年11期 v.28;No.19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5 ] - 王富强;魏怀斌;
应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功能,对黄河宁蒙河段的流凌、封河、开河、气温和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和内蒙古河段流凌日期分别存在一个28年和22年的主周期变化;宁夏河段开河日期不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内蒙古河段封河日期存在一个21~22年的主周期变化;宁夏和内蒙古河段开河日期分别存在一个27年的主周期变化和一个15年的弱周期变化;宁蒙河段冰期气温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宁蒙河段冰期径流变化较为稳定,冰期平均径流序列存在一个22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知宁蒙河段凌情变化特性,可为区域防凌减灾提供参考信息。
2014年11期 v.28;No.195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5 ] - 闫云霞;王随继;颜明;贺莉;
地下水对于维持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文中以张掖盆地中部的甘州和临泽沿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其近30年来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三个分区的地下水位在2000年以前都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后两个分区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一个分区的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显著减缓。通过构建地下水的"消耗因子"和"补给因子",结合降雨、地表径流的变化,揭示了各分区地下水位不同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
2014年11期 v.28;No.195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3 ] - 王永胜;党宏忠;王林和;张国盛;李清雪;
为了探讨中国天然臭柏(Juniperus sabina Ant.)生长特征的地理差异,在中国臭柏天然分布区选择14个样点开展了臭柏株高、地径、叶枝比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臭柏的平均株高为65.11±7.12cm,平均地径为2.10±0.19cm,平均叶枝比为1.09±0.10;2)不同地区之间天然臭柏生长指标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毛乌素沙地片区天然臭柏平均株高最高,新疆阿勒泰片区天然臭柏的平均地径最粗,祁连山片区天然臭柏的平均叶枝比最大;3)海拔为影响天然臭柏生长指标变化的主要地理因子,海拔与天然臭柏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平均叶枝比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臭柏天然分布区经纬度与平均株高、叶枝比间的关系不明显,但纬度与平均地径间有较明显的正相关,表明臭柏具有广阔的适生范围。
2014年11期 v.28;No.19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5 ] - 苏来曼·阿布力克木;吾玛尔·阿布力孜;毛丽旦·艾泽孜;艾科拜尔·木哈塔尔;木巴来克·阿布都许科尔;阿吉古丽·麦麦提依明;阿提坎·吾布力喀斯木;阿布都肉苏力·吐孙;
为了解艾比湖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2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分别对该流域的灌木林、盐碱地、草地、自然林、果园、防护林及耕地等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8971只,分别属于3门、12纲、29目(30类);其中甲螨亚目、弹尾目和垫刃目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72.1%;中气门亚目、蛭态目、前气门亚目、茅线目、鞘翅目幼虫、膜翅目和线蚓目等7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9.9%。其余的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8.0%。在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个体数水平分布依次为防护林>耕地>草地>灌木林>果园>自然林>盐碱地,而类群数顺序为防护林>草地>耕地>果园>灌木林>自然林>盐碱地。在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加深其类群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并各层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0~5 cm>5~10 cm>10~15 cm>15~20cm。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冬季,而夏季最少。
2014年11期 v.28;No.195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0 ] - 邱丽丽;张宝田;付关强;韩慧莹;
通过连续5个月对松嫩草地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优势类群均属于蛛形纲的螨类。优势类群多度为6月>5月>9月>8月>7月。常见类群多度变化趋势与优势类群相反。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月份变化趋势不同,类群数7月>6月>9月>8月>5月,个体数6月>9月>7月>8月>5月。主要类群中蛛形纲和昆虫纲的密度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他纲密度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土壤动物的分布具有表聚性,8月和9月类群数出现20~30cm>10~20cm的现象,7月和9月个体数出现20~30cm>10~20cm的现象。7月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uo均匀性指数(E)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D)最大,6月和8月H指数和E指数相对较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与H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各月份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均小于0.50。研究结果表明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较明显。
2014年11期 v.28;No.195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8 ] - 安慧;
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的高度、叶性状、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株高显著高于重度放牧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牛枝子的株高呈降低趋势,而甘草、牛心朴子和乳浆大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心朴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牛枝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而乳浆大戟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枝子的比叶面积(SLA)影响显著,而中度和轻度放牧没有影响。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个体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围封区和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甘草的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围封区降低了66.5%,88.8%和55.5%。说明放牧干扰影响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生物量在植物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模式。
2014年11期 v.28;No.195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0 ] |[引用频次:19 ] - 袁素芬;唐海萍;张宏锋;
2008年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通过调查78个植被样方,探讨了短命植物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种类成分较为简单,相似程度较高。短命植物呈斑块状集聚分布。从沙漠腹地到绿洲边缘,短命植物呈现规律性变化,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沙漠腹地和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干扰因子数之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7以上,表明干扰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垦殖、放牧和工程等大面积、高强度的扰动,使得在荒漠中生长繁盛的短命植物物种骤减。于此同时,荒漠腹地有车辙等碾压痕迹的地方,形成较小范围的积水微环境,为短命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4年11期 v.28;No.195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9 ] - 王锐;刘文兆;李丽霞;
对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测定范围内土壤平均含水量总体上呈涝池>裸地>小麦地>12年生果园>20年生果园的趋势,其值分别为:21.41、19.71、18.55、17.92和17.84%、15.42和14.07%。在相同树龄条件下,12龄果园不同样点之间土壤剖面水分存在较大差异,耗水深度可达10-13m,耗水深度因果树生长差异而有所差别;而20龄果园不同样点间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较小,耗水影响深度可达19m,形成了深厚的生物利用型干层,限制了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裸地和涝池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裸地在丰水年或者较大规模集中连续降水情况下,降水有可能通过1360cm的深厚土层继续向下补给;涝池在积水后快速入渗补给地下水,之后经过近一年的较长时间再分布后,在土体内水势梯度作用下重新趋于相对平衡。
2014年11期 v.28;No.195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18 ] - 刘哲荣;燕玲;贺晓;包丽颖;刘冠志;
为了解采煤沉陷影响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壤基质对采煤沉陷的反应,在神木县大柳塔矿采区,分别对五个年份的6个沉陷区及其对照区进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随沉陷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减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沉陷区与对照区容重变化基本一致。土壤粘粒含量随沉陷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由大到小的趋势,土壤砂粒含量变化与之相反。土壤pH值随沉陷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随沉陷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全钾在沉陷1年后显著增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变化趋势不一致。相对于硬梁地,采煤沉陷对沙地影响较大。沉陷16年的沙地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区基本趋于一致。
2014年11期 v.28;No.195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50 ] - 赵赫然;王辉;黄蓉;
采用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常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华家岭防护林带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和林龄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表现为:云杉纯林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油松、杨树纯林;各林分土壤速效N、K,全量N、P、K及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均为云杉纯林﹥杨树纯林﹥油松纯林,土壤速效P平均含量为云杉纯林﹥油松纯林﹥杨树纯林;随林龄的增加,云杉林的平均毛管孔隙度有所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逐步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有所增强。除速效P、全量K外,云杉林的各项土壤化学指标随林龄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4年11期 v.28;No.19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6 ] - 玉山;都瓦拉;刘桂香;
可燃物量是草原火险预警研究中的主要指标。国内外草原火险预警研究都是基于生长季的可燃物量,但在我国草原火灾多数发生在枯草期,因此,为了提高草原火险预警精度急需建立枯草期可燃物量遥感估测模型。文中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结合可燃物量实测数据和EOS/MODIS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枯草期可燃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演内蒙古各草地的枯草期可燃物量。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典型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反演结果与实测的相关性分别为0.78、0.84、0.71;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别为0.71和0.78的显著相关。内蒙古草原枯草期可燃物量遥感估测模型的建立对内蒙古草原火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1期 v.28;No.195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7 ] - 郑志远;韦志刚;李振朝;刘慧;魏红;赵威;
利用WCRP CMIP5提供的20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采用多模式集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1861-2005年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短波辐射和净辐射呈减小趋势,长波辐射呈增大趋势。向下短波和向上短波辐射下降幅度分别约为6.73W·m-2·100a-1和1.69W·m-2·100a-1,向下长波和向上长波辐射增加幅度分别约为5.3W·m-2·100a-1和2.53W·m-2·100a-1,地表净辐射下降幅度大约为2.26W·m-2·100a-1。地表净辐射变化主要以向下短波辐射的影响为主。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引起了天空总云量增加、降水增加、蒸发增强、表层土壤湿度降低、LAI增大、积雪覆盖面积缩小等变化,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引起地表辐射变化,最终反馈给气候系统,导致气候进一步变化。
2014年11期 v.28;No.195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5 ] - 潘虹;邱新法;廖留峰;周寅;龚敬瑜;
利用1961-2010年贵州省8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DEM数据,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全省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和气候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州省气候生产潜力在1363.9~1620.3g·m-2·a-1之间,就其变化趋势而言,气候生产潜力呈微弱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40g·m-2·a-1。气候生产潜力异常偏少年份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而异常偏多年份在近50年中仅出现过1次(1972年)。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基本上呈"三级阶梯式"分布,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而且随着海拔升高,气候生产潜力逐渐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气候生产潜力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双重影响,增温和增湿均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但降水是限制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2014年11期 v.28;No.195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23 ] - 孙斌;高志海;王红岩;吴俊君;李长龙;
基于近30a(1981-2010)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通过Thornthwaite方法计算获得京津风沙源区的湿润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的方法对研究区的降水、气温以及气候干湿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年,京津风沙源区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和湿润指数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显著,显著下降区域分别只占到18.8%和28.0%;导致土地干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降水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不如潜在蒸散量所起作用明显;干旱区和干旱亚湿润区的界限逐步向东推进。
2014年11期 v.28;No.195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13 ] - 毛东雷;雷加强;曾凡江;王翠;周杰;再努拉·热和木吐拉;
通过对新疆策勒4个下垫面10m高风速廓线及粗糙度、摩阻风速等分析,探讨不同时空条件下植被和地形对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层结下,从流沙前沿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扬沙天气风速廓线斜率依次降低,风速较大时基本符合对数关系,其拟合程度依次是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沙地,绿洲内部2m以上高度的风速较大时与高度基本符合对数关系。春季沙尘暴期间风速较小时半固定沙地0-10m高及绿洲内部2m以上高度风速与高度变化接近对数关系,当夏季沙尘暴风速较大时,4个下垫面不同高度风速与高度之间都不呈现对数关系。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也迅速增加,绿洲内部夏季沙尘暴天气近地表粗糙度比春季地表粗糙度增加较为显著。
2014年11期 v.28;No.195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21 ] - 郑新倩;李新建;杨帆;桑长青;谷然;
利用乌鲁木齐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等,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年、各季节的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不同量级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内,乌鲁木齐市年均降水量为262.6 mm,降水日数为83.6 d,均呈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分别为30.4 mm/10a和1.9 d/10a;各季节中,春季降水所占比重最大,冬季最小,且春、夏、冬三季降水量极显著增加,而降水日数仅略有增加;各量级中,微量降水所占比重最大且略微减少,其余各级均有增加;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在1979年左右有一次较为显著的增加突变;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分别在1968、1980、1974和1983年各有一次显著突变,而降水日数则无显著突变。
2014年11期 v.28;No.195 1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0 ] - 罗栋梁;金会军;
基于黄河源区玛多县195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黄河源区气温和降水特征与突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年来黄河源区玛多县暖湿化特征明显。年均气温倾向率为0.28℃·10a-1,各季气温倾向率分别为:春(0.148℃·10a-1),夏(0.212℃·10a-1),秋(0.279℃·10a-1),冬(0.501℃·10a-1),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0.2mm·10a-1,以春(3.883mm·10a-1)、夏(4.506mm·10a-1)降水量增加最大,年、春季降水量变化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1989年开始黄河源区气候转暖,1998年发生气候变暖的突变,2001年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从1988年增多,2004年发生降水量增多突变,2010年开始降水量显著增多。小波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存在25a、14a、11a的年代际变化和6a的年际变化,以12a为其变化第一主周期;年降水量存在45a、30a、12a的年代际变化和5a的年际变化,以30a为其变化第一主周期。
2014年11期 v.28;No.195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2 ] |[引用频次:29 ] - 李曼;张广兴;马玉芬;黄海云;
选取达坂城站为"三十里风区"代表站,根据该站观测资料选取九次春季大风过程,以乌鲁木齐站作为风区上游即山体迎风面代表站,分析大风过程中风区上游大气层结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春季大风发生时,在风区上游即天山北坡迎风面的对流层中层700-500hPa存在明显的逆温层;逆温层平均高度约4000m(610hPa),平均厚度约480m(最厚为1200m),平均强度约0.78℃/hm(最强为4.25℃/hm);冷空气越强逆温层强度越强,大风过程结束后,中高层逆温层消失。根据下坡风相关理论,结合逆温层特征可知,"三十里风区"的大风多是与冷空气翻山密切相关的地形型下坡风,加深了对该地区大风的认识。
2014年11期 v.28;No.195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 孙希瑞;汪京强;郑向敏;
研究旅游活动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的原因与途径,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都有重要意义。运用Eview软件对2002-2011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第三产业总产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国整体层面上来看,入境旅游与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有第三产业增长到入境旅游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2)从区域层面上来看,东、中部地区,入境旅游与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在中部地区存在第三产业增长到入境旅游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而西部地区则不存在上述长期均衡关系;3)从东到西第三产业增长对入境旅游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899334、1.035678和1.173876,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受第三产业增长影响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2014年11期 v.28;No.195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5 ] |[引用频次:12 ] - 史丽文;王淑凤;
就SCI数据库引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累计被引篇数和次数分析,被引次数高的论文统计,SCI数据库引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论文的期刊、单位、学科统计。
2014年11期 v.28;No.195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