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姚阳;王洁;张莉;蒋琳琳;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科学预测满足我国三大谷物基本自给的耕地需求,对我国粮食安全新政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FAO统计数据计算了1961~2009年间我国人均谷物直接、间接消费,以及全国谷物总消费所需耕地面积及其变化情况,并对我国人口高峰年满足居民谷物基本自给的耕地需求作了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居民人均直接谷物消费所需耕地呈单边下降趋势,具体从1961年的人均所需676.9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18.6m2/人,下降幅度达52.9%;(2)我国居民人均间接谷物消费所需耕地在过去的49年间呈急剧增长态势,从1961年的人均125.1m2/人上升到2009年的355.6m2/人,增长幅度达184.2%;(3)虽然我国人均谷物总消费所需耕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居民谷物消费所需的耕地总面积从1961年的6.14亿亩上升到2009年的10.86亿亩;(4)人口高峰年,我国居民在平衡膳食模式和保持当前膳食摄入水平两种情景模式下,保障我国居民谷物基本自给分别需要耕地8.34亿亩和11.24亿亩,两者相差2.90亿亩。
2015年08期 v.29;No.20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8 ]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18 ] - 冯超;
谷物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类,占中国粮食产量的90%,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谷物产出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即耕地质量),两者对谷物产出影响的机制有显著不同。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1997-2013年谷物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确定播种面积导向型的省区12个,耕地质量导向型省份19个。并据此通过对耕地质量导向型省区的影响要素,进一步将其细划为要素投入型、资金投入型、技术投入型、人才投入型四种。其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省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类投入的政策,达到稳定提高谷物总产出的目的。
2015年08期 v.29;No.20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2 ]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6 ] - 张伟丽;张翠;
采用传统马尔科夫链、人口加权马尔科夫链及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及其演变。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了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等四个趋同俱乐部。其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强且连片扩张。低水平县域向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与其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正相关。中低水平县域更倾向于向低水平趋同俱乐部转移。对于中高水平县域,与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的县域为邻,其向高水平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则反。而高水平县域的经济增长及稳定性受邻居背景的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各类县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15年08期 v.29;No.20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2 ] |[下载次数:873 ] |[引用频次:24 ] - 张宇硕;白永平;吴殿廷;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以城市流强度模型计算和分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26座节点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强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两经济带都形成了区域中心、副中心、地方中心城市相结合的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结构体系,但均表现出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数量明显不足的特征;(2)2002-2012年,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对外服务功能水平超越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呈呼和浩特-包头、兰州、西宁三大"桥墩"分段式空间结构,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呈乌鲁木齐和西安东西端点带动下的"杠铃"式空间形态;(3)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中心、副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功能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功能下降趋势明显,对外服务功能以综合性强为优势。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由于产业相对偏重化,服务业水平相对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仍较低,其高水平的对外服务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高的城市功能效率。
2015年08期 v.29;No.204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8 ]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3 ] - 于晓雷;侯淑涛;黄善林;初楠臣;
文中基于土地市场交易结构,利用土地市场化统计模型、K-均值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振兴前后土地市场化进程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振兴后的土地市场化整体水平较振兴前有显著提高。(2)36个地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差异呈波动下降态势。(3)聚类结果表明区域内部土地市场化等别空间分布渐趋均匀,土地市场化分级结构趋向合理。(4)东北三省土地市场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南高北低,辽宁最高,黑龙江最低,且省域内部差异较为显著。基于时序变化和空间布局的规律性特征,建议东北三省尤其是黑龙江从深化土地市场改革、优化土地市场配置机制、转变土地出让方式,同时注重缩小区域差异4个方面提高土地市场化的整体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015年08期 v.29;No.20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8 ] |[下载次数:563 ] |[引用频次:11 ] - 杨会霞;葛京凤;
通过地价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石家庄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划分集约梯度,运用雷达图法和偏相关法,对不同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分析,石家庄市住宅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约为70%,二者关系密切,但不同集约梯度下,二者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别较大;分梯度分析,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为80%(集约梯度下)>75%(低效梯度下)>55%(过度梯度下),偏相关系数为0.879(集约梯度下)>0.550(过度梯度下)>0.257(低效梯度下);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最大,关系为高度相关,地价越高,集约程度越好,二者关系最紧密。
2015年08期 v.29;No.204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8 ] |[下载次数:703 ] |[引用频次:19 ] - 黄思琴;陈英;张仁陟;吴玮;魏晨;
研究农户土地价值观对农地非农化意愿的影响,为提高农户征地满意度,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农户土地价值观的维度与测量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土地价值观与农地非农化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衡量。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价值观可以分为土地包袱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土地为本观4个维度。2)当前征地补偿标准条件下,大部分农户并不愿意流转土地,如果提供非农技能培训或者社会保障,农户农地非农化意愿显著提高。3)持土地包袱观、土地保障观的农户正向影响农地非农化意愿;持土地致富观、土地为本观的农户负向影响农地非农化意愿。研究表明不同土地价值观的农户农地非农化意愿不同,因此在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时,应考虑到农户的不同心理需求,注重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2015年08期 v.29;No.204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7 ] |[下载次数:614 ] |[引用频次:16 ] - 赵素霞;牛海鹏;
通过研究河南省1978年~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耕地面积在35a内的变化情况和耕地压力状况,应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全省未来8a内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耕地压力指数呈波浪式降低的趋势。2)2013年~2020年耕地压力指数进一步降低。可见,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依靠增加投入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缓解耕地压力状况的根本途径。3)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能发挥灰色GM(1,1)对长期趋势预测精确的优势,又能发挥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波动性数据准确的优势,为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科学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15年08期 v.29;No.204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7 ] |[下载次数:818 ] |[引用频次:37 ] - 王喜;梁流涛;陈常优;
选取地处传统农区的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利用PRA评估方法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和分组比较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调查区域绝大部分农户有强烈的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所占比重达到了82.4%。对于参与耕地保护方式大部分农户倾向于选择合理施肥和施用农药、合理的耕作方式、利用新的生产技术等方式,农户对于耕地利用违法行为的认知度还不高。2)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差别较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区位条件较差、农户文化水平高、兼业程度较低、细碎化程度较低、对耕地多功能性认知程度较高的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意愿较高。
2015年08期 v.29;No.20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3 ] |[下载次数:1158 ] |[引用频次:63 ] - 宋国君;杜倩倩;马本;
生活垃圾处置社会成本核算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基本的成本信息,纠正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认识的偏差,是实施垃圾减量化、加强成本监管的重要依据。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环节,文中界定了生活垃圾处置的社会成本,并提出了基于市场价格的成本核算方法,估算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全社会成本。结果表明:(1)2012年,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社会成本达1530.7元/吨;(2)收集成本所占比例高达59.1%,远超过中间转运(13.3%)和末端处置(27.6%)成本;(3)土地成本占比达21.4%,垃圾处置占用的土地资源不容忽视。基于此,提出优化生活垃圾处置成本结构、降低成本;探索生活垃圾减量化手段;建立生活垃圾成本核算制度,定期核算并公开成本信息等建议。
2015年08期 v.29;No.204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10 ] |[下载次数:4220 ] |[引用频次:36 ] - 汪自书;苑魁魁;吕春英;许杰玉;王鹏腾;李王锋;张晓光;
综合承载力分析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重点任务,也是目前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之一。文中以大连市为例,基于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计算结果,提出城市综合承载力计算及评价方法,通过研究综合承载力现状及未来变化,确定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短板及调控重点,并提出不同分区的管控策略与环境保护目标,指导未来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保障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可持续。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将长期面临水、土资源承载力较低的发展困境,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承载力有所提升,并根据资源环境短板确定合理的资源环境效率约束门槛,合理引导城市新区和工业区积聚,强化郊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文中作为大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任务之一,将为有关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和案例积累。
2015年08期 v.29;No.204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9 ] |[下载次数:1118 ] |[引用频次:18 ] - 赵黎明;孙健慧;杨波;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能源资源告急等国际形势,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堪忧。在此背景下,文中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研究城市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间因果反馈关系的基础之上,构建资源型城市SD仿真模型。同时以我国重要黄金产地招远市为例,利用参数的不同组合,规划模拟多种模式,运用vensim软件对城市六种主要发展模式进行动态量化。通过仿真模拟与政策调控,结果表明协调发展模式对于招远市来说最为适合。
2015年08期 v.29;No.20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6 ] |[下载次数:535 ] |[引用频次:13 ] - 田龙;张青峰;张翔;塔娜;王彩芬;
西北地区的生态可持续状况对于稳定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生态足迹模型(EFM)中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文中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西北地区2012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90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72hm2/人,整体的生态结构不合理,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西北地区各省区的生态足迹差异明显,除青海和新疆为生态盈余外,其它省区均为生态赤字,其中陕西最大,甘肃最小;3)西北地区生态适度人口为0.74×108人,实际人口与生态适度人口的比例是1:0.75,人口数量整体处于超载状态;生态利用效率为0.65万元/hm2。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生态可持续现状,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年08期 v.29;No.20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0 ] |[下载次数:767 ] |[引用频次:28 ] - 冯禹;崔宁博;徐燕梅;张振平;王君勤;
为探究季节性干旱对贵州省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基于贵州省9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GIS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51a以来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1a来贵州省内大部分站点的月尺度SPI值在4-5月和9-10月呈下降趋势;年尺度SPI值呈减小趋势,干旱影响站次比呈上升趋势,干旱范围和干旱程度有加大趋势;1年四季中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在不同地域上显示出了较大差异性。
2015年08期 v.29;No.20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8 ]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20 ] - 曹艳萍;南卓铜;程国栋;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文中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得到整个新疆地区的区域月均水储量变化量,基于该水储量变化数据,得到区域旱涝指标-相对水储量指数。利用相对水储量指数对新疆2002年8月-2013年7月的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RACE方法反演的干旱特征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结果基本一致;新疆200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共发生了7次干旱事件,其中2008.04~2009.12干旱程度最严重,与近十年新疆干旱灾害实际情况相符合。GRACE为干旱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5年08期 v.29;No.204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4 ] |[下载次数:758 ] |[引用频次:31 ] - 陈峰;袁玉江;张同文;尚华明;喻树龙;范子昂;
相关分析揭示阿尔泰山北部低海拔山地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年表与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文中利用该树轮年表重建了阿尔泰山北部过去251年来1-8月的PDSI指数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3.4%。该PDSI指数重建序列与周边地区PDSI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并能够表征额尔齐斯河径流变化。重建结果揭示了19世纪末期极端干旱阶段和自20世纪末期以来暖湿化的减缓。同时,研究还揭示来自北冰洋水汽和西风强度变化对于研究区干湿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2015年08期 v.29;No.20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5 ]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16 ] - 郭金强;陈建民;王肖娟;李海鹏;刘辉;雷薇;
应用新疆石河子气象局1960~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市近51a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石河子市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蒸发量呈减少趋势。1999~2010年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初霜期出现连续性明显偏晚,终霜期出现偏早趋势,年代际平均气温升高使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是造成无霜期呈延长趋势的主要原因;≥0℃和≥10℃活动积温呈现增加趋势。
2015年08期 v.29;No.20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6 ]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10 ] - 刘招;黄文政;王丽霞;郭曼;
为提高大中型灌区水资源管理水平,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及信息熵方法,建立了考虑降雨、径流及地下水等多水源的灌区水文干旱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以现状水文干旱评估和未来水源形势分析为两大基础,针对其中未来水源形势的非确定性,采用超越概率方法进行处理,评估给出未来多种情况下的可能干旱水平,并进入下一个计算环节,从而较大程度的避免了预测的片面性。最终整合现状干旱指标和未来形势指标形成干旱预警指标DAI,并以不同颜色灯号表示预警等级。以泾惠渠灌区水文干旱预警为例,选取典型干旱年份对预警流程及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分析示例,结果表明其能够反映干旱发生发展的蠕变特性,表明该预警方法合理清晰,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
2015年08期 v.29;No.204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5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6 ] - 舒蛟靖;陈奇伯;常玉山;赵吉霞;黄北;
探讨华山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科学评估华山松人工林固碳能力提供依据。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公园内选择处于中林龄、近成熟林和成熟林的华山松人工林,设置样地并记录样地信息,并取0-60cm土层土样,在实验室测定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华山松林地内的植被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进行评价。华山松人工林由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的发育进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都表现为近成熟林(28.76g·kg-1,128.87t·hm-2)>中林龄(25.70g·kg-1,124.34t·hm-2)>成熟林(25.61g·kg-1,117.49 t·hm-2)。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都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林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海拔、碳氮比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导因子。华山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减少人为的不必要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固定更多的碳。
2015年08期 v.29;No.20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8 ]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0 ] - 王亚娟;刘小鹏;
采用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法估算了2012年宁夏各县(区)各类畜禽粪便的产生量,计算了农地畜禽粪便的负荷量,运用农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值对各县(区)的畜禽粪便农地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农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为2.34t/hm2·a,预警值平均为0.16,总体预警级别为Ⅰ级,对环境不够成威胁,完全可以被农地环境消纳和承受,还有较大的畜禽养殖发展空间。各县(区)的农地风险状况存在差异,其中西夏区预警值最高,为Ⅲ级,对环境产生影响,其次为永宁县和利通区,对环境稍有影响。
2015年08期 v.29;No.204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8 ]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14 ] - 秦雷;解东昊;朱卫红;史敏;熊琪;
随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其中重金属污染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基于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图们江流域河岸带25个采样点的Cr、Ni等7种重金属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Pb是河岸带土壤主要污染元素,Zn和As污染范围较小且均处于轻度污染。(2)近20年,重金属Cu、As和Pb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变化明显。(3)图们江流域河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向中度污染发展的过度阶段(PLI为0.8706)。(4)交通发展是导致Pb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发展是Cu、As污染的主因素,工业废水废气加重河岸带重金属污染。
2015年08期 v.29;No.204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3 ]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20 ] - 王倩;杨太保;杨雪梅;
基于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和研究区内气象站点资料,分析了伊犁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整体呈微弱的退化趋势,年退缩率为-0.8×10-3a-1,其中草原的退化趋势较草甸、灌丛和林地略显著。2)2000-2013年研究区植被退化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45%,主要分布在特克斯河中下游、巩乃斯河周边地区;植被改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38%,主要分布在伊宁市及霍尔果斯河周边地区。3)研究区伊宁站周边植被生长季NDVI与同期气温及降水存在不显著相关性,昭苏站周边植被生长季NDVI与同期气温及降水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可能是导致伊犁河流域植被生长退化的主要原因。
2015年08期 v.29;No.204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2 ]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22 ] - 马亮;魏光辉;
参考作物蒸散发(ET0)是计算植被耗水量、分析区域水分平衡、管理水资源的基本参数。由于区域间气象条件的差异,ET0模型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适用性。文中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的阿克苏地区为例,以PM模型计算值为标准,评价了H-S、P-T与Mc Cloud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与ET0日值之间呈现极强的相关性与偏相关性,说明太阳辐射能量是驱动SPAC系统中水分从植被向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由于模型输入参数的不同,在ET0日值计算中,H-S模型、P-T模型与Mc Cloud模型计算值显著小于PM模型,其中以H-S模型计算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为1.058mm,平均偏差为0.212mm;通过对H-S模型、P-T模型与Mc Cloud模型进行修正,不同模型的计算精度均有所提高,修正后Mc Cloud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且3种模型修正后ET0日值与PM模型计算值无显著差异。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发的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2015年08期 v.29;No.204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0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1 ] - 黄会平;曹明明;宋进喜;韩宇平;陈姗姗;
根据1957-2013年黄淮海平原4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及有效降水量,利用线性趋势、M-K检验、GIS插值分析黄淮海平原主要农作物水分盈亏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4种作物全生育期均处于缺水状态,小麦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值1974年前存在波动,之后下降;玉米、大豆、棉花水分亏缺持续下降,大豆、玉米在2007-2103年下降显著,棉花在1985-2013年下降显著。4种农作物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呈阶梯状分布,北部、东北部为水分亏缺最严重区域,向南部、东南部逐渐递减。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亏缺值分别为386.5mm、251.5mm、191.3mm、437.6mm。
2015年08期 v.29;No.204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5 ]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17 ] - 杨小林;张希明;李义玲;张永领;
采用全根挖掘法挖取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典型自然植物-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塔干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成年植株根系,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其构型特征。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植物根系均以水平分布为主,根系浅层化特征显著。(2)塔克拉玛干柽柳、塔干沙拐枣和罗布麻根系分形维数分别为1.31±0.05、1.22±0.06、1.14±0.07,分形维数的显著差异表明了3种植物根系分支状况的差异。(3)3种植物根系分支前后横截面积比分别为0.95,1.04和1.06,表明根系具有显著的自相似性和分形特点。(4)根系直径与根长、生物量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基径、根系直径等较易测定的指标可以有效地对根长、生物量等构型指标进行预测估计。
2015年08期 v.29;No.204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26 ] - 张雷;王晓江;洪光宇;李卓凡;铁泉;
以科尔沁沙地五角枫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分析了各生长指标的生长过程,拟合了生长曲线。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五角枫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45a,为0.625cm;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5-10a间,为0.2m;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50a,为0.0072m3。科尔沁沙地五角枫的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幼树期(0-10a);2)速生期(11-50a);3)成熟期(大于51a)。科尔沁沙地五角枫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模型均表现为三次多项式方程最优。科尔沁沙地五角枫高生长潜力较小,而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潜力较大。
2015年08期 v.29;No.204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5 ]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7 ] - 肖姣娣;
以1a合欢实生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80%(CK)、60%、40%、20%4种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对其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合欢幼苗叶绿素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LS胁迫下与CK差异不显著,MS、HS胁迫下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LS胁迫下除游离脯氨酸含量与CK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与CK差异不显著,而MS、HS胁迫下四种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SOD活性在LS、MS胁迫下均显著强于CK,但POD活性只在LS胁迫下显著强于CK而MS胁迫下虽强于CK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在HS胁迫下SOD、POD活性均稍弱于CK但均差异不显著。结果认为合欢幼苗对干旱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2015年08期 v.29;No.204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7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18 ] - 李文昊;王振华;郑旭荣;张金珠;
通过比较典型灌区内7个(试验设计两个研究区共14块棉田)不同膜下滴灌年限棉田盐分分布,尝试揭示长期膜下滴灌农田根区土壤中盐分演变趋势。两研究区均表现为,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棉田根区盐分随着该技术应用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表现为滴灌<6a为迅速脱盐阶段,6~8a为平稳脱盐阶段,>8a为盐分稳定阶段。头年10月至翌年4月,膜下滴灌棉花根层盐分降低显著。滴灌棉田根层盐分的逐年降低,使得棉花根区生境得到改善,应用膜下滴灌技术5~7a内,其对棉花根层生境改良效果较明显,3~7a棉花成活率年均增幅大于26.75%、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9.57%。滴灌7~9a以上,棉花根层生境良好,成活率大于82%,产量超过5200.00kg/hm2。
2015年08期 v.29;No.204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5 ]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13 ] - 张浩;李哲;折学森;杨鹏;鲁中举;
通过筛分试验、干振试验、水振试验、标准击实试验、压缩试验分析了六种不同级配风积沙样的压实特性与压缩特性。结果表明:毛乌素地区风积沙超过94%颗粒粒径集中在0.5~0.25mm范围内,不均匀系数Cu为1.32,细度模数Mx为1.74,曲率系数为1.05,属不良级配中沙。由三种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的情况为:水振试验>标准击实试验>干振试验。水振试验达到最大干密度所用时间为1min左右,干振时间为7min。毛乌素地区风积沙的标准击实试验曲线形状呈先凹后凸形的S型曲线,风积沙在干燥状态下和含水量为w=10~12%情况下均可被压实。原始沙的压缩试验表明,砂性土也存在着对时间的滞后效应并且该沙样的压缩性较差。
2015年08期 v.29;No.204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3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1 ] - 舒向阳;胡玉福;蒋双龙;蒲琴;袁铖铭;彭佳佳;
为揭示川西北若尔盖草原在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和矿质养分的变化特征,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化验,研究了川西北沙化过程中草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及磷、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沙化过程中0-100cm土层土壤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呈现出明显的粗化特征,土壤砂粒含量显著增加,粉粒、粘粒、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减少。其中,0-20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极重度沙化草地土壤完全沙化,沙粒含量高达95.83%,相对未沙化草地增加了28.1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非常缺乏,分别仅为3.64mg·kg-1、24.66mg·kg-1,相对于未沙化草地分别降低了52.79%和74.29%。说明在沙化草地治理过程中,需及时补充适量的磷钾矿质养分。不同草地退化阶段研究表明,未沙化草地至中度沙化草地演变过程中,沙粒含量显著升高,粉粒、粘粒、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极显著降低,说明沙化草地的治理应将轻中度沙化阶段作为关键时期。
2015年08期 v.29;No.204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下载次数:607 ] |[引用频次:27 ] - 李彪;王耀强;
以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灌区土壤盐分雷达监测数据为依据,研究基于RADARSAT-2数据的盐渍化信息提取技术与方法。利用Radarsat-2四极化数据,配合DEM数据计算得到研究区域的后向散射系数(Sigma Nought)值。通过分析得出Sigma Nought值与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反演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整幅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以确定其盐渍化程度及分布。经实测数据检验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盐渍化监测的需要,优于传统盐渍土分类方法,可丰富盐渍化监测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微波遥感在土壤盐渍化监测中的开拓应用。
2015年08期 v.29;No.204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5 ]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21 ] - 程文仕;曹春;黄鑫;
以甘肃省1985-2006年的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应用趋势移动平均法对2007-2010年的耕地面积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2007-2010年的实际耕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趋势移动平均法预测出的耕地面积与实际面积接近。研究证明:采用趋势移动平均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合理,趋势移动平均法应用于耕地面积变化趋势预测可行。
2015年08期 v.29;No.204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5 ] |[下载次数:852 ] |[引用频次:16 ] - 王超;王菲;吴秀玲;王建宇;
以宁夏海原县关桥乡罗山村的绵砂压砂地为对象,邻近未压砂地农田为对照,研究压砂1a,3a,5a,7a,10a后土壤机械组成,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压砂地与对照相比土壤水分含量高、全盐含量低;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粗化、容重明显增加,毛管孔隙度、持水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也逐年降低。连作3a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压砂10a土壤质量状况较差。说明压砂对土壤的影响是双向的。
2015年08期 v.29;No.204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3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33 ] - 姜巍;高卫东;熊天琦;
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威弗综合指数法构建了中国产业部门间联系网络,并对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为主的5个主要能源产业的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相对于一次能源生产部门,二次能源生产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都更广泛和强烈,但一次能源生产部门产业节点间网络密度大、资源流通效率较高;2)各能源产业本身也是高耗能产业,不仅对自身有较强的依赖性,各能源产业之间也存在很强依赖性;3)产业网络效益的提升是所有节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基础性工业及第三产业的配套发展。
2015年08期 v.29;No.204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4 ] |[下载次数:715 ] |[引用频次:10 ] - 陈岩英;
旅游者不仅会在旅游前对旅游地产生形象期望,在产生旅游体验经历后也会产生改变性的形象期望。为探索游后旅游者对旅游地期望形象的认知结构,研究通过文献考察、无结构访谈和重要性判断等方式,设计出游后期望形象认知的测量问卷。研究区分总体样本、区内样本和区外样本,分别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发现,总体样本、区内样本和区外样本的游后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期望形象基本一致,其认知的形象结构维度主要包括旅游地产品要素形象、旅游地人员要素形象和旅游地宣传要素形象。从区别来看,区内旅游者更强调对旅游地人员要素的期望,而区外旅游者更强调对旅游地产品要素的期望。
2015年08期 v.29;No.204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0 ]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