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京津冀地区城市工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胡彪;侯绍波;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环境负面效益,运用SBM模型对该地区2004-2013年来城市工业用水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工业用水效率呈"N"字形的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邯郸、邢台等地工业用水效率波动明显,平均上涨率和下降率为24.7%和19.4%,时空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对用水效率的影响效果各有不同,具体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差别。

    2016年07期 v.30;No.21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1 ] |[下载次数:774 ] |[引用频次:29 ]
  • 基于个体购房迁居的城乡与城城分化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杨建云;

    分城镇与农村两个角度探讨个体住房选择。运用房价收入比(PIR)分析河南省农村不同收入阶层建房能力以及农村高收入阶层在地级市的购房能力,归纳农村居民城镇购房迁居的动因。分析河南省地级市住房价格梯队结构,在上述基础上,以个人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农村高收入阶层城镇购房能力和意愿分析;小城镇居民理性选择分析来说明优势资源流动方向,最终达成宏观的城乡分化、城城分化为研究结论。城乡、城城分化导致农村空心化和大城市病,大、特大城市制定了严苛的入户制度,遴选最优资源,同时政府也有了公共资源、产品的均等化分配理念,这些也进一步削减了迁居的边际收益,增加了迁居的比较成本,减缓分化的趋势。

    2016年07期 v.30;No.21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8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4 ]
  • 中国生猪生产所需耕地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晓磊;孙润南;胡科;崔雪锋;

    中国的畜牧业正经历快速的增长来满足居民对更高品质食物的需求。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畜产品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的饲料粮,而这对中国耕地资源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被清晰地认识。文中基于生产法,使用社会统计数据,计算了2000年到2012年生猪生产所需的耕地面积,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分析了生猪生产所需耕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生猪生产所需的耕地由2001年的2.20×10~7hm~2上升到2.95×10~7hm~2,增长了33.9%,同时后期的增长速度更快,2012年生猪生产所需耕地相当于中国耕地总面积的21.8%;2)生猪单位胴体耗粮量的增加是主要原因,这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次是消费量的增加,而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导致生猪生产所需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文中的结果有助于处理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和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的关系,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07期 v.30;No.21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1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7 ]
  • 元江干热河谷地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机制分析——以新平县为例

    杨世龙;赵文娟;徐蕊;黄晓霞;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2016年07期 v.30;No.21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6 ]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35 ]
  • 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修正系数关联分析

    王宏亮;郝晋珉;管青春;陈丽;朱传民;

    科学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有助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编制。文中以和林格尔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从引导和限制两个互斥面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逐级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估值修正,同时对各层级的修正系数进行关联分析,以期获得更加贴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1)和林格尔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0558~0.1179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经综合修正后,可净增加耕地面积508.19hm~2,修正后增加的耕地系数为9.37%;2)绝大多数分项修正系数与综合修正系数有较高的贴近值,其中引导性、限制性分别与综合修正系数的关联值为0.8911和0.7443。

    2016年07期 v.30;No.21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1 ]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3 ]
  • 粮农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609户种粮户的实证研究

    任重;薛兴利;

    基于山东省17地市609户粮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粮农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表明:粮农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按其影响程度大小由主到次为:增加收入、无公害粮食价格、产地检验、无公害农药价格、文化程度、农药残留危害认知、无公害农药效果认知、政府补贴、家庭年收入、相关法律法规、专业化程度、种植规模、降低风险。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6年07期 v.30;No.21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1 ] |[下载次数:570 ] |[引用频次:53 ]
  • 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情景预测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王会芝;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经济的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城市交通系统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中基于LEAP模型设立了基准情景、规划情景和限制情景3种情景,预测不同情景下天津市城市交通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限制情景下2020年天津市交通能源消费量比基准情景减少52.9%,比规划情景减少35.3%,碳排放量比基准情景减少59.1%,比规划情景减少41.2%,其中机动车尾号限行和小客车限购的碳减排潜力较大。根据研究结果,文中对天津市实施低碳交通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016年07期 v.30;No.21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0 ] |[下载次数:1165 ] |[引用频次:30 ]
  • 基于STIRPAT和Path的宁夏碳排影响因素分析

    李俊;董锁成;杨义武;

    宁夏作为典型能源输出区,2010年人均碳排居中国首位,面临严峻碳减排压力。计算1985-2013年碳排总量,引入中国其它地区城市化率和宁夏电热产业区位商等对STIRPAT模型扩展,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Path分析法估计各驱动力直接和间接影响系数。研究结果:宁夏1985-2013年碳排量由1017.48万t增长到18314.95万t,年均增长10.48%,人均碳排量由2.45t/人增长到28.00t/人,年均增长8.76%;中国其它地区人口城市化通过人均GDP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宁夏碳排产生显著间接影响;宁夏碳排对总人口、单位GDP能耗、人均GDP、中国其它地区人口城市化率、宁夏人口城市化率和宁夏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区位商弹性系数分别为1.12%、-0.17%、0.25%、0.64%、0.80%和0.76%。

    2016年07期 v.30;No.21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2 ]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4 ]
  • 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评估——以塔里木河干流胡杨林为例

    李青;王娇;李博;徐崇志;

    生态系统的状况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而制定相关保护政策逆转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趋势的有力保障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系统准确的货币评估。文中从塔里木河流域大尺度,量化胡杨林对整个荒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结合小尺度实验数据修正了部分核心功能的物质与价值当量,测算结果精度提高;塔里木河区域43.93×10~4hm~2的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02.75×10~8元,其间接价值中保护土壤、涵养水源与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凸显,占到总价值的96.54%,对改善与修复区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作用明显;胡杨林林冠、枯枝落叶与林下土壤的持水能力大大提高了整个荒漠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的平衡。随着降雨与洪水增多,林下灌木与草本植被盖度与种类显著提高。有效发挥荒漠河岸林在绿洲生态系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是维持南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2016年07期 v.30;No.215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1 ] |[下载次数:812 ] |[引用频次:19 ]
  • LUCC视角下的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李晓航;张飞;周梅;李瑞;王东芳;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1990、1998、2011、2013年的四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4.8得到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量进行分析,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模型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信息的提取,借助景观生态学软件Fragstats3.3进行景观指数的计算,深入探讨了近20年来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从景观和斑块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3年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从1990~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幅度最大,增加134354.07hm~2,其他地类的面积有所减少;各地类景观斑块数持续增加,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化,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2011年出现最高值1.5173,景观丰富度在这一年最明显。该研究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及环境演变等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6年07期 v.30;No.215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5 ]
  • 新疆高产棉田生态系统NEE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蔡旭;张凤华;杨海昌;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热点问题之一。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中运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测量系统进行定点定位观测,研究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间净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源/汇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棉田生态系统在现蕾期、开花期与铃期CO_2通量日变化呈现出单峰型的"U"型曲线,现蕾期、开花期和铃期CO_2通量最高点在凌晨3:00、4:00和1:00,分别为9.45、8.78和7.68umol·m~(-2)·s~(-1),CO_2通量最低点在正午14:00、15:00和15:00,依次为-19.35、-21.73和-20.51umol·m~(-2)·s~(-1)。不同生育期夜晚NEE值均负值,表明棉田生态系统夜间处于碳排放过程;白天正值,棉田生态系统为碳吸收过程。棉花不同生育期均为碳储存,且开花期碳储量最大,平均值为-7.26g·m~(-2)·d~(-1),其次是现蕾期,平均值为-6.31g·m~(-2)·d~(-1),铃期平均值为-5.37g·m~(-2)·d~(-1)。温度和降雨对棉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区高产棉田生态系统有着较好的碳储量,是一个碳汇过程。

    2016年07期 v.30;No.21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4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8 ]
  • 2000-2013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杨艳丽;孙艳玲;王中良;

    基于2000-2013年SPOT VGT/NDVI数据,结合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和Hurst指数对海河流域近14年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状况、时间变化特点、空间变化趋势和可持续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流域内NDVI值总体较高,低值区只分布在环渤海湾地区及一些城市中心;2)时间变化上,近14年NDVI值在0.64-0.76之间波动,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3)空间变化上,植被改善区域远大于退化区域,且以明显改善为主;4)可持续性上,植被变化正向持续性较强,且以持续改善为主,占流域面积的89.11%。结合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持续改善以林地、草地最为明显;持续严重退化的土地覆盖类型中,湿地和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最高。

    2016年07期 v.30;No.21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0 ]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24 ]
  • 黑河中游西墩滩荒漠植物生长对水分变化响应研究

    张永喆;牛赟;张虎;闫克林;吕东;赵明;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分析荒漠化防治中植物生长与水分变化的关系,在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建立试验站长期定位监测,已取得了土壤水、地下水、降水等水分数据和生物量、盖度等植物生长数据,并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2006-2014年际变化上,土壤水和降水变化较剧烈,地下水位变化较缓和。植物盖度变化呈波动性略有增大趋势,而生物量、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变化都不明显。2)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份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植物平均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年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地下水位>土壤水>生物量>盖度。3)植物平均生物量与平均盖度、地下水埋深、降水量的回归模型为B=1.895C-0.033D+0.834P+44.369(R~2=0.796,P<005),通过模型可预测生物量变差的79.6%,准确率可达67.4%。本研究可为荒漠化防治中的水资源管理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对水资源影响的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数据。

    2016年07期 v.30;No.215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5 ]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5 ]
  • 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张翠燕;马琼;王鹏程;

    为充分认识新疆棉花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开发潜力,文中选取修正后的草谷比对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选用Arc GIS软件分析棉花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运用DPS软件结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棉花秸秆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随棉花产量的变化呈波动增长,2013年新疆棉花产量为2.06×10~6t,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约为1.68×10~7t,若将2013年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全部能源化利用,则相当于节省约9.1×10~6t标准煤;2)新疆棉花秸秆资源总量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疆、北疆、东疆棉花秸秆资源量分别占全疆总量的65.75%、30.97%、3.28%;资源丰度呈片状分布,资源密度区域差异较大,棉花秸秆资源分布水平呈现5种梯度类型,全疆呈现出"南密北疏、西丰东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2016年07期 v.30;No.215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5 ] |[下载次数:716 ] |[引用频次:19 ]
  • 六盘山四种典型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的综合评价

    孙浩;刘晓勇;熊伟;王彦辉;刘彬;于澎涛;

    为合理评价水源涵养林垂直结构改变对其水文功能的影响,在对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内4种典型结构林分(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华北落叶松纯林、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天然灌丛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林分生态水文功能的层次结构模型,并用综合评分法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林冠层生态水文功能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最优,枯落物层以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最优,土壤层以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最优。不同林分生态水文功能整体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0.902)>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0.893)>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0.782)>天然灌丛(0.708),说明复层林的综合生态水文功能要好于单层林,表明在六盘山营林区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林下补植灌木和对退化的天然灌丛稀植乔木等措施有助于林分生态水文功能的发挥。

    2016年07期 v.30;No.215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1 ]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14 ]
  • 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白梭梭种群特征与动态分析

    蔡新斌;吴俊侠;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了白梭梭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分析了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定量分析了白梭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白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I-Ⅲ龄级个体数占调查的白梭梭总数的79.82%;白梭梭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C(凹)型,且动态指数为29.22%;白梭梭生存函数值、累积死亡率函数值、死亡密度函数值和危险率函数值表明,累积死亡率从1龄级的0.130上升到3龄级的0.642,生存率从1龄级的0.870下降到3龄级的0.358;种群存活率呈单调较少趋势,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趋势;种群死亡密度单调递减,而危险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现象。

    2016年07期 v.30;No.21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9 ] |[下载次数:374 ] |[引用频次:18 ]
  • 基于牧民放牧行为的青海湖流域放牧路线研究——以刚察县为例

    文雯;周丁扬;李广泳;赵文武;曹军骥;

    牧民对草地资源的利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移动形成了放牧路线,放牧路线决定草地资源的利用顺序,合理的利用顺序可提升牧民对草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维护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却鲜有对放牧路线的探讨。文中以青海湖流域刚察县为例,提出了放牧路线的划定方法和原则:首先建立放牧优先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草地资源的放牧优先等级;然后基于牧民的放牧行为调查划分四季牧场;最后以优先利用放牧优先等级高的草地和尊重牧民季节轮牧的放牧习惯为主要原则,结合交通路线、居民点、四季牧场面积等因素规划放牧路线。运用该路线可为牧民合理放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也可为其他牧区放牧路线的规划提供借鉴。

    2016年07期 v.30;No.215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5 ]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7 ]
  • 北方半干旱地区有机蔬菜种植及其经营效果评价

    中本和夫;李丽原;塔娜;钱贵霞;拾涛;

    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小规模养牛户,引进低成本的多功能有机蔬菜栽培系统可有效改善其经营状况。具体来说利用当地资源的栽培系统具有发热,追肥,保温,保水,绝热,防风,防草,防虫等多功能。201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500m~2面积试验地种植了迷你南瓜170株,最终收获953.2kg,平均每株9个南瓜,每个南瓜重量623g。2012-2014年生产的迷你南瓜委托北京有机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向消费者免费发放并征求意见,结果显示有65.8%的消费者有按16.0元/kg以上价格的购买意愿。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根据购买意愿以及生产销售成本,计算出小规模养牛户引进有机蔬菜种植所增加的纯收入为731.1元/100m~2。

    2016年07期 v.30;No.215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2 ]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4 ]
  • 干旱区微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陈龙;孙广正;姚拓;柴强;康文娟;蒋永梅;

    通过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大田试验,利用微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不施肥),85%化肥+菌肥显著提高玉米在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使株高、地上生物量、百粒重、穗重分别达到358.32cm、1019.63g、39.68g、369.50g;使玉米的经济产量提高21.6%;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0%、18.5%;同时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达到2.6×10~6cfu/g和1.4×10~6cfu/g。微生物肥料替代15%化肥对玉米的生长及土壤影响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无显著差异,即利用微生物肥料替代15%部分化肥是可行的,同时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2016年07期 v.30;No.215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1 ] |[下载次数:798 ] |[引用频次:51 ]
  • 荒漠绿洲井灌农田砂质土壤氮素淋失规律研究

    梁浩;胡克林;李保国;张源沛;

    应用土壤-作物系统模型模拟分析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传统和改进)下的土壤水分动态、氮素淋失以及春玉米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当前农民传统水肥管理的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非常大,分别达到了303mm和179kg N/hm~2,而改进处理的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约是传统处理的一半。两种管理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别不大,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分别为25.3和32.5kg/(kg N),改进模式要明显好于传统模式。

    2016年07期 v.30;No.215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8 ]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3 ]
  • 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孙飞达;青烨;朱灿;路慧;胡亚茜;李勇;陈文业;

    以若尔盖花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逆向演替为研究对象,结合草地利用现状及微地形分布,遴选5个高寒退化草地区域进行植被概况、害鼠密度、土壤理化性状和三种水解酶活性、微生物群落数量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表层(0~10 cm)土壤脲酶、土壤转化酶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89~1.60mg·g~(-1)·d~(-1)、89.86~134.31mg·g~(-1)·d~(-1)、3.43~4.63mg·g~(-1)·d~(-1),且平地区显著大于坡地区(P<0.01);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显著高于放线菌和真菌数量(P<0.01),样地间表现为样地Ⅱ(阴坡)>样地Ⅰ(山顶)>样地Ⅴ(临近湿地)>样地Ⅳ(平地)>样地Ⅲ(阳坡)的趋势,且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随土壤剖面加深而递减,且各土层间差异明显(P<0.05)。若尔盖花湖退化草地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均保持较高的活性;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理化性质在平地区与坡地区差异明显,随土层剖面变化显著;土壤养分与土壤放线菌、土壤酶活性关系密切,鼠类洞穴密度、土壤含水量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将为本地区草地营养循环、退化草地修复及草原旅游承载力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07期 v.30;No.215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9 ] |[下载次数:695 ] |[引用频次:34 ]
  • 西汉-元初什刹海沉积物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马悦婷;张鹏飞;岳升阳;齐乌云;

    通过对什刹海北岸植硅体进行分类,并运用植硅体示暖指数分析、对应分析的方法,恢复了北京什刹海地区从西汉-元初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西汉至元初什刹海气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I期:西汉晚期-唐早期(1980a.B.P-1295a.B.P)总体为冷期,其中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1980a.B.P-1820a.B.P)、东晋早期-唐早期(1680a.B.P-1295a.B.P)为凉温气候,东汉晚期-东晋早期1820a.B.P-1680a.B.P为剖面最寒冷时期。II期:唐早期-元初(1295a.B.P-580a.B.P)为暖期,气温整体较温暖,内部有小的波动。剖面中芦苇扇型植硅体、硅藻和海绵骨针的出现印证了什刹海低湿地的微环境。另外,什刹海剖面发现的水稻扇型植硅体,为单一依靠历史文献研究历史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证。

    2016年07期 v.30;No.215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1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4 ]
  • 中亚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张影;徐建华;陈忠升;徐艺文;柏玲;

    基于中亚地区63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R/S分析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对中亚地区近50多年来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2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273℃/10a,四季中尤以秋季增温最快,速率高达0.39℃/10a,且R/S指数表明该区气温变暖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2)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89年发生由低温到高温的跃变,跃变前后均值相差0.84℃,其中夏季和冬季跃变时间为1980年左右,而春季则在1999年;3)中亚地区增暖趋势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年均增幅大体上由东北至西南趋小,各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气温增幅也不尽相同。

    2016年07期 v.30;No.215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5 ]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13 ]
  • 贵州省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慎东方;商崇菊;方小宇;徐建新;

    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局部地区干旱问题的加剧,我国贵州地区干旱也频繁发生。文中基于贵州省1951-2012年的19个典型站点的气象资料,以SPEI指标识别了贵州气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确定了贵州气象干旱历时和烈度的Gamma适线频率分布曲线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Gamma适线频率曲线和经验频率点能够很好的吻合;干旱历时和烈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遵义、毕节、铜仁、黔南州地区干旱频次、干旱历时和年均干旱烈度等均处于较高水平,为贵州省干旱易发地区,研究结果对旱情的识别及干旱区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年07期 v.30;No.215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9 ] |[下载次数:618 ] |[引用频次:29 ]
  • 保定地区1368-1911年旱涝序列重建与特征分析

    王洪波;韩光辉;杨冉冉;

    基于历史文献记录,利用旱涝指数法,重建了1368—1911年保定地区旱涝序列。利用偏度-峰度检验、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检测了研究区旱涝灾害总体特征、跃变点、旱涝阶段性、周期性。利用1380年以来华北温度序列,比较了旱涝灾害与气候冷暖关系。结果表明,1368-1911年保定地区旱涝序列为偏态分布,涝灾频率高于旱灾。1437年、1500年、1578年、1607年、1648年、1670年、1701年为气候跃变年份,1501-1606年、1649-1669年、1794-1911年气候相对湿润,1437-1500年、1607-1648年、1670-1793年气候相对干旱。旱涝变化存在64a,30a,11a三种周期,旱涝灾害与气候冷暖在研究区内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2016年07期 v.30;No.215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2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4 ]
  • 基于D、~(18)O同位素和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的黑河上游降水水汽来源研究

    童佳荣;周明亮;孙自永;常启昕;李洁月;

    基于黑河上游祁连山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次降水事件的δD、δ~(18)O数据,建立了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29δ~(18)O+17.13,并分析了各降水事件的氘盈余值特征,推断其水汽源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结合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计算结果,推断研究区降水全年主要受西风带水汽影响,春秋两季降水的水汽除了来自西风输送外,还混有局地和当地蒸散发水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较为复杂,受到西风环流、内循环水汽以及少量东南亚季风水汽的综合作用;冬季的西风带水汽占有绝对优势。

    2016年07期 v.30;No.215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下载次数:691 ] |[引用频次:22 ]
  • 内蒙古牧区牧草生长季干旱特征及预测研究

    马齐云;张继权;王永芳;张峰;乌日娜;

    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14个气象站的1961-2012年牧草生长季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滑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各气象站点牧草生长季内降水量和SPI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分析该区域牧草生长季干旱的空间演变特征,最后结合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对区域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锡林郭勒地区牧草生长季干旱化程度有所升高,牧草生长季总降水量以1.92mm/10a的速度减少,SPI指数以0.06/10a的速度降低,但二连浩特与东乌珠穆沁旗站点的降水量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区域干旱整体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牧草生长季干旱状况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加重,尤其是区域东南部最为严重;对区域未来牧草生长季干旱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区域2013-2016年干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2016年07期 v.30;No.215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3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13 ]
  • 治沙首在安民:对唐代以来陕北聚落遗址数据的分析

    张丽洁;潘威;

    通过对陕北唐代以来聚落型遗址的数量、分布等信息的提取,结合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情况,对近1300年来的聚落遗址数量和空间发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近1300年来研究区域内聚落遗址数量在不断减少,分布范围在空间上呈现出向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靠近的趋势。通过重建大批古聚落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控制性因素可能并非为沙漠化或气候变化,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可能更为重要。在研究时段内,唐朝对生存于该区域的党项族采取羁縻府州制度进行管理,宋夏对峙时期党项族重视发展农业,宋政府也注意在当地的农业开拓;元明清时期为聚落址减少时期,统治者对研究区多采取封禁管理。管理政策更多成为近1300多年来聚落遗址数量变化的控制因素。

    2016年07期 v.30;No.215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5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0 ]
  • 新疆策勒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活动特征

    毛东雷;蔡富艳;雷加强;薛杰;周杰;王翠;

    通过对策勒风沙前沿风况及输沙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其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单方位0-100cm高度集沙仪每层高度输沙量随高度变化服从指数或幂函数关系,0-10cm和0-20cm高度范围累积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12.43-42.88%和23.43-64.16%。全方位跃移输沙量主要集中在WNW、W、SW、WSW、NW方位上,每个观测阶段的输沙势与BSNE水平输沙通量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相关性极好,输沙势大小与40cm高全方位跃移总输沙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单方位集沙仪在0-100cm高度累积输沙量与输沙势大小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关系。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前沿风况大小可以预测BSNE输沙通量和近地表全方位跃移总输沙量,对于防沙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6年07期 v.30;No.215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3 ]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2 ]
  • 水位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胡保安;贾宏涛;朱新萍;姚美思;韩东亮;董双快;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区域,结合室内水位控制试验,初探土壤水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与土壤水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r=-0.997;p=0.003),5cm、0cm、-10cm、-20cm水位梯度下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27、2.49、4.60、6.21μmol·m~(-2)·s~(-1)。2)不同水位处理下土壤碳排放量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5cm、0cm、-10cm、-20cm水位条件下土壤碳排放量分别为0.11、0.22、0.40、0.54mol·m~(-2)·d~(-1)。3)不同水位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5cm土壤温度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淹水条件下水温与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且随着土壤水位的下降水温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系数减弱。各水位梯度土壤呼吸速率与5cm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水位降低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p<0.05)。

    2016年07期 v.30;No.215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0 ]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12 ]
  • 基于改进TOPSIS和COK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张彬;杨联安;冯武焕;于世锋;张林森;黄安;王天泰;

    以陕西省周至县北部农耕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4个养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将改进TOPSIS技术运用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中,通过计算样点值与最优值、最劣值的距离,以评价对象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程度作为评价养分高低的依据,对土壤养分综合指数(Bi)进行COK插值,并绘制土壤养分等级分布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Bi范围为0.109~0.603,平均值0.285,标准差0.083,变异系数29.12%,属中等变异程度;养分空间分布格局:除南部的马召镇和楼观镇部分区域的养分等级高,由西北角的青花乡、哑柏镇和东部的九峰乡、尚村镇向中部降低的趋势;从高到低的养分等级面积比例为3.47:16.11:29.61:33.12:17.68。研究区土壤养分等级总体偏低,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为农耕区土壤肥力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相对准确的对土壤养分给予评价,为土壤养分评价提供一条新思路。

    2016年07期 v.30;No.215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3 ]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30 ]
  • 哈密盆地绿洲带地下水数值模拟及资源评价

    陈孜;张明江;段扬;谢宁;胡伏生;

    哈密盆地是我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对地下水的大幅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了研究哈密盆地绿洲带的地下水资源情况,构建了区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哈密盆地绿洲带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5.51亿m~3/a,排泄量为6.58亿m~3/a,均衡差为1.03亿m~3/a。其中补给主要来源为暴雨洪流、山前侧向径流,河水入渗,井灌回归等,占总补给量的81.95%,排泄则以人工开采为主,占总排泄量的79.72%。在区域模型现状开采条件下,模拟了20年后地下水位的降深情况,并尝试通过优化开采布局的方法减缓绿洲带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结果表明优化开采布局有一定的可行性。

    2016年07期 v.30;No.215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0 ]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12 ]
  • 潜水高矿化度对粉质粘土毛细水上升的影响

    栗现文;周金龙;周念清;贾瑞亮;

    为研究高矿化度潜水地区典型包气带细粒土质毛细水上升规律,在室内开展不同矿化度潜水条件下(淡水、30g/L、100g/L和250g/L),不同粒径分布粉质粘土毛细水上升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粒径分布,高潜水矿化度对重力势的改变是控制毛细水上升的主要因素,但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结构;随砂粒含量增加,相同时段淡水毛细水上升高度趋于最大化;各处理毛细水上升历时曲线均可用幂函数描述,一阶求导显示毛细水上升速度随时长增加迅速衰减;不同矿化度处理各粒径组毛细水上升曲线之间的差异性,也进一步验证高矿化度潜水与淡水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规律显著不同。

    2016年07期 v.30;No.215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5 ]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26 ]
  • 新疆石河子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成因分析

    曾妍妍;周金龙;高业新;冯欣;

    依据新疆石河子地区2014年23组地下水水样测试数据对该区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地下水无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组地下水水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无机污染,承压水污染较潜水污染严重,潜水以轻微污染为主,浅层承压水以严重污染为主,深层承压水以中度污染为主。根据检出的微量有机指标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5组潜水未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承压水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其中,8组浅层承压水中1,2-二氯乙烷和总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2.5%,10组深层承压水中甲苯和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该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地表水水质和污染源等的影响。

    2016年07期 v.30;No.215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3 ] |[下载次数:652 ] |[引用频次:13 ]
  •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

    周成;金川;赵彪;张峰;

    正确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加权TOPSIS对各省三大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排序予以评价;其次,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省际差异;最后,引入空间自相关法对各子系统排序值及耦合协调度在我国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旅游两大系统发展排序值的省际分布具有相似性,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呈沿海地区>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经济、旅游系统与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属显著集聚分布,而生态环境与经济、旅游系统间不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发展冲突。

    2016年07期 v.30;No.215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7 ] |[下载次数:2259 ] |[引用频次:93 ]
  • 下载本期数据